01
2012年八月,我走入了一条我人生中永不后悔的成长之路。
背井离乡,带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三套春秋单衣。在一个自己都无法照顾自己的年龄里,鼓起勇气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未来。
说老实话,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这份胆量,只是知道既然选择我便没有退路。我看着聚集在我身边朋友们,那是将来与我一起共度创业路的兄弟姐妹。我真心诚意,渴求能够融入他们的环境里,像他们一样在已然开智的年纪里尽力去做。不用太多,起码问心无愧,在我以后回忆起来也不会让自己遗憾。
我把我的激情,我的热血以及我的青春全部奉献在这68平的小房间里。每天早上第一个起床,轰轰烈烈的开始谈判推广,积极参加各种能让我有所学习的会议。可真的很懊恼。我无法理解他们脑子里的思维,甚至很多时候跟不上他们讲的内容。我是那样的厌弃我自己,我曾无数的告诉自己,放弃吧。你这么年轻;就连我身边的人和我的家人,也都在劝诫我说,你放弃吧。终于这一切情绪,都在电脑崩溃的那一刻,让所有的绝望都涌泄而出。本身就是家里不同意,也不会再给我资金,现在更是有没有做事的工具。
我只能看着他们努力,然后偷偷地告诉自己一定会有解决方法。后来我做了一个决定,打电话给家里求助让他们借我几千块钱,只是没有想到这一借,竟然让父母前来。
我在奔驰的汽车上嚎啕大哭,说自己真的不想放弃,我也不知道自己未来会是怎样,只是真的很想有一件属于自己的骄傲,那是自己做出来的结果,不管怎样我都愿意承受。
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竟然敢在飞驰的高速上跳车,或许那一刻真的感觉到,只有死亡才能带来安静吧, 为什么要在这么年轻的时候选择这条路,在最没有能力的时候却依然选择坚持。
02
或许是这份执着,打动了车上的众人,也感谢他们及时伸出的阻拦之手。否则我或许已经是个废人了。
我拿到了3000块钱,买了一个1000块钱的组装电脑(特别落后的产品)剩下的两千块钱,充了产品,拿到了公司的最高代理。在那一刻起,我告诉自己,我要努力,要坚持,这是我选择的路,更是我用命换来的机会,我不能输,更不能放弃。
可你知道吗,一个17岁的小姑娘,想要在创业这条路上有所收获有多难。一年,整整一年我都没有任何的收入来源,吃的用的都是一减再减。三套单衣穿了一年是什么感觉,洗的发白。冬天只能借用他人的棉被裹着御寒。
我被我的推荐人放在另一个边。我享受不到我推荐人做的团队里的任何业绩。我想要赚钱只能自己拼命拼命的去干,而我的推荐人告诉我,我推荐的团队需要先放在他那里,原因简单的是因为这是团队制度。
那个时候我告诉我自己没关系,有人帮我带挺好的。我本身就没有能力,靠拿销售奖励就可以了。
很多时候我也气愤,气愤命运的不公。凭什么让我一个人在深圳累的要死要活做团队,另外一个人可以在学校里无条件的享受我创造的业绩,拿着我做的业绩,直接过着最轻松的生活。愿意就是很简单的他有能力,他可以帮我带团队,而我没有。
我气,更恨自己的无能为力。我告诉我自己,没有关系,这证明你有价值,你应该更加努力,用你的实际情况告诉所有人,你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人。
03
通过前期不断的筛选,我终于锁定了两个人。我没有能力,是吗?那我就找一头狼再找一只狐狸。事实上,证明我找对了同时也找错了。狼的优势非常明显,做的很不错,尤其是在两个人的相互配合之下,我们一举成为了整个公司最受欢迎的人,不过可惜在团队制度里即使你再优秀,公司会关注你,但更加关注的是那个培养你的人。
我找对了人,可也找错了。我错在哪里?错在用我自己的所有(热血、机会)推他上位,却穷极了自己。是真的穷极,虽然团队业绩提升,收入增长了,可我依然没有足够的现金养活自己,资金全部都被用来包装个人在团队中的形象定位。
后来,公司发生了一些事情,推荐人说要自己开公司,这样我们可以带着团队一起赚大钱,然后我们就一起投钱开了一家微商公司。
一年以后,我选择离开。
04
我很感谢,这一路走来,我曾经历过的一切事物和遇到过的每一个人。
我现在依然在坚持创业,从网络上退出开始在实体中寻找机会,虽然在目前为止仍旧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答案,可我知道,答案已经不远。
创业这条路,我不怕没有饭吃,我只怕找不到答案。在我过去的思想中,我一直为了做好一件事然后接受了很多各种各样的思想和行为。可接受这么多的思想却从来没有想过问过我自己,这些对我是否真的有用。
因为时时刻刻放低姿态的吸收,所以我变成了一个在他人眼中永没有进步只会蛮干的傻子。因为自己能力不行,所以一直都是被他人推着上路,导致他人对我已经定型。
我做了太久的服从者和跟随者,我也累了。
我想为自己而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然后好好的坚持它。
可最终兜兜转转,我才发现,那些曾经深入我心肺的各种思维,早已在日积月累中成为我身体和灵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以啊,我告诉自己,既然如此,那就继续坚持下去吧。
只不过我希望,能够借由我的经历,给更多人带去思考。
04
我知道很多的人,在长久的绝望之中会选择放弃自己最初的这份坚持。放弃没有什么不好,只要是你真心愿意臣服的反而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你会有一个不一样全新的开始。
但当你内心还在纠结,还在有期许时,那就勇敢点继续坚持下去吧。因为你还没有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只有当你得到这个确定的答案你才会真正放下。
就好比,我虽然和他们一起开了公司,选择了最好的趋势微商赚钱,可我依然就感觉自己是没有思维的傻瓜,除了那份尽我所能的付出,我什么都不会。所以啊,最终在自我意图和当下身份标签的多维度压力下,我内心终于明确得告诉我:已经到了该放弃的时候。
我不后悔我曾做的每一个选择,以及为这个选择做过的每一件事情。原因很简单, 我得到了内心明确的答案,我没有对不起自己。
人生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这一刻的选择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可有梦想的你仍然愿意背起行囊上路。这一路走的其实会很苦,每一步都伴随太多的痛苦,有自己给自己加注的、也有被他人强制注入的。可这一切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当你知道你想要的答案已经快要拿到的时候,你还会再努力坚持下吗?
我的答案是,我还在坚持,至少在现在任然愿意全力以赴。
创业之路,不难,但请你一定要走一条你真心热爱的大路。
如果已经是了,那就继续走下去吧。
不管你现在是在什么阶段,是怀疑、是期待、还是准备臣服。
请勇敢点。
只要答案还未出现,你都无法证明你已问心无愧。
只有当你真正问心无愧的时候,你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开启下一段旅程。
创业人张涵:一个95后年轻创业者,专注于创业人生路的行者。目前创业已满四年,几经沉浮,但始终相信一切皆是完美。喜欢我的文章,就来点个赞吧
新华社广州5月2日电 关店潮中,我被会员逼着开门——一位青年体育创业者的自述受到疫情的影响,不少健身房面临客户大量流失冲击乃至关店,而85后青年张毅超创办的健身馆,却被会员逼着“赶紧开店”,五一假期健身团课几乎约满。
从2015年9月开启创业之路,将近五年,很“平淡”,“没有赚到大钱”,但张毅超的路却越来越清晰。
近年来,资本潮起潮落,风口不断变换, 体育 产业中的创业者经历了海水与火焰的洗礼,而张毅超显得相对另类,他的经历和体悟或许能够给人些许启示。
(小标题)会员逼着开店
“疫情控制住以后,我们是被倒逼开店的,会员要求我们赶紧开店。”张毅超说。
他说,不少健身房面临经营困境,根本原因是健身者的参与频率不高。“稍微有点困难就不想练了,所以对他们影响比较大。如果没有办法把健身消费产品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的话,早晚都面临崩盘,疫情只是加了把火。”
“而我们的客户是高频率的健身者,健身已经慢慢成为他们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张毅超说。
让他感到骄傲的一组数字是,2015年健身馆第一批有56名会员,将近五年后,这一批“元老”中现在有43个会员。会员的高留存率让张毅超的“全球健面”在几乎没有营销的情况下维持了良好的运营。
对于张毅超来说,自己创业的起点,是2014年辞职后的“环游世界”。他见识到了国外成熟健身行业的市场状况,在与国内市场对比后,发现了问题。
“那时候国内很流行一对一的私教课,400块钱甚至800块钱一节,认为这是专业的。但每个教练都有自己的体系和方法论,都是因人而异,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没有一个科学的体系。”
在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他开始思考和建立教练体系和课程体系,并以团体课的形式打造自己的健身产品。
经过将近五年、上千名会员的反馈,张毅超的管理体系和课程体系已经开始向外输出,“输出模式”已经占到了他营收比例的30%。未来,张毅超希望能够对标美国的莱美,输出自己的体系。
(小标题)“时机未到”的创业
不过,被外界认为成功,至少已经在健身行业站稳脚跟的张毅超却用“时机未到”作为关键词来概括这四年的创业之路。
“这四年多回过头去看,最主要的感觉是时机未到。一个是需求未到,需求的增长最起码要从基础教育上,我们接触的很多客户都是减肥人士。二十多年没运动,再去养成运动习惯和兴趣就太难了,只有少数人能做到。”他说。
近年来,虽然政策利好,但 体育 消费不能得到有效激发,成了 体育 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在一线打拼的张毅超对此感触颇深。
“ 体育 消费的培养,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从 体育 课不会被别的课抢夺开始。从小就有运动习惯,长大了自然会有,这时候市场才算成熟了。”他说。
此外,从产业的供给侧来说,健身行业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也对市场的发展造成了伤害。
“整体的服务质量未到,健身的服务产品实际上是相对比较高技术的行业,本质上对人体学、运动科学、试验手段有足够的了解,理解清楚一套体系需要的知识是比较高的。行业整体的服务质量不够成熟,结果是真正想要健身的人频频碰壁,对健身市场失去信心。”张毅超说。
(小标题)创业的“零心理负担”
对于是否应该走上创业之路,张毅超说,创业前首先要做到没有心理负担。
“我当时就想,最坏的结果,大不了我也还能活着,这个是要放在前面的,另外没有对金钱的增长有那么高的追求,只是想做一些事情,所以我就是零心理负担。”他说。
张毅超认为,无论哪个行业,真正适合创业的人在人群中的比例非常小。因此,在做创业这个决定之前,还要对自己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自己身上是否有创业的特质。
“我会比较有信心,这种信心是长期养成的,从初中开始就是足球队队长,高中大学都参加社团组织,在组织里往往起到有决定意见的角色,我就习惯做决策。我不会在执行的角色上做很久,因此创业对我来说是一个必然事件。”他说。
对于创业的收获,张毅超说经济上的收获只是副产品,创业真正的价值在于能够形成一种非创业者无法获得的思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