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路径分析
“宅急送”主要参高了国际物流企业的经验,这一成立于1994年的公司在当时中国现代物流观念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立志于挑起中国快运追赶世界水平的目标,宅急送的理想是做中国的“宅急便”,公司从成立到战略目标、市场定位、业务模式、网络结构等,都借鉴日本“宅急便”这个原型,甚至连品牌的名字“宅急送”也与原型只有一字之差,难怪有人称“宅急送”是“克隆”出来的产业。“宅急送”在中国的发展,是注入了日本“宅急便”的优良基因,并不断适应中国市场环境的新企业,同时它也不断吸收了像UPS、联邦快递、中外运等先进企业的基因。这一模式的成功要点在于,企业发展战略要有前瞻性,在体制上、机制上确保战略目标的一致性。
宝供则完全是逐步发展成功的。宝供物流企业集团的发展路径可以概括为储运——物流——供应链的三变。在宝供发展初期,我国现代物流理念和环境还不成熟,宝供并没有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对物流市场没有明确的定位,宝供的发展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这种方法,使得宝供不知不觉懂物流,不知不觉搞物流。就是这样一种最普通的方法,造就了我国最成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种企业发展战略可以概括为进化型,这种模式的要点在于不断发现市场需求,适应市场变化,不断修正战略目标和市场定位,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形成竞争优势,达到顾客满意,以获取高额回报。
二、市场战略分析
宅急送选择的市场定位是快速物流服务,即门到门快递服务,宅急送的定位是在公司成立之时确立的,当时中国的国内快递行业还是空白,中国邮政EMS业务只限于信函;其次选择这一定位是日本“宅急便”的实践证明。宅急送的定位体现了市场差异化的战略,这种战略定位为客户提供了与众不同的物流服务,同时由于竞争者少,成熟度低,使得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进入这一领域,并有可能成为行业规则的制定者。宅急送在发展过程中,对物流服务市场进行了更为精确的定位,一是将客户群由零散客户向大客户转变,这是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环境和政策、法规的转变,二是放弃国际快递高利润的诱惑,专攻国内快递,使得宅急送在发展初期得以与国际快递大鳄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如果说宅急送的战略定位是“快”,那么宝供的战略定位则是“准”。宝供的准时物流服务定位的选择是在宝供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中逐步确定的。由于宝供服务的企业大多集中在企业的生产、流通环节,其定位于企业供应链物流服务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宝供从给宝洁当学生,到建立信息系统,再到建立物流基地,逐步体会到更准确、更敏捷、更及时、更高效的准时物流服务的精髓,宝供战略定位的变化自始至终都围绕着一个“准”字,从储运――物流――供应链,从货运代理――物流资源整合――物流资源一体化,这种变化源于对“准”字的不断认识,不断理解和不断实践。这样一系列的准确,就使得宝供必须组织所有资源来满足这一要求,而只有建立起一套基于信息系统的物流仓、储、运一体的,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的现代化物流运作网络,才能在战略定位的差异化中取得竞争优势,从而连续保持中国第三方物流的领先地位。
三、品牌意识分析
“就算亏本我也要作品牌”宅急送的陈平对品牌的执着源自于他高人一筹的远见,即使是在一辆车6个人的创业之初,宅急送就设计了自己的LOGO形象,一只绿色的圆形猴子标志,注册了“宅急送”的商标,注册的公司取了个“双臣”的名字,当时宅急送穷得连车都买不起,却花了两万元钱在北京晚报做了一块巴掌大的广告,由此可见,宅急送企业发展战略实施的第一阶段可以看成是品牌战略。“宅急送”已成为国内快递业最知名的品牌,大街小巷中穿流的“宅急送”logo形象,就是企业最好的宣传,由此也验证了品牌战略的威力。如今提起“宅急送”,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可提起“双臣”几乎都一脸茫然。当9年后的2003年陈平要把公司名称改为“宅急送”时,才被告知“宅急送”已成为行业,不能注册,不知不觉“宅急送”成为快递行业的代名词。最终“宅急送”总公司还是注册下来了。
宝供的品牌是在不知不觉中做出来的,1994年,美国宝洁公司需要物流合作伙伴,刘武成为宝洁的物流供应商,并成立了名为“宝供”的公司。“宝供”的含义是为宝洁提供储运服务。由此可见,宝供并未有意识地将品牌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一。“宝供”一直作为企业名称和符号与企业一同成长,由于宝供在中国第三方物流领域的卓越实践,使“宝供”本身也赢得了中国2002年第三方物流企业认知度榜首的地位。
四、目标市场分析
“宅急送”的物流服务体系是以网络化为特征的,网络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就是通过逐步营建覆盖全国的网络,实现向顾客提供国内门到门的物流服务,网络化是宅急送物流服务的基础,宅急送建立了四级网络结构,即子公司、分公司、营业所、营业厅。子公司按中国行政大区设立,分公司设在省级行政城市,营业所和营业厅设在城市繁华地段。在建立业务网络的同时,宅急送综合运用各种交通工具,航空、公路、铁路相结合,在物流重要的中转城市建立物流中心,同时还开通了物流班车,实现地面物流干支线的有效对接。这些措施极大地改善了物流服务的质量。
宝供的物流服务体现在为顾客提供基于供应链的一体化物流服务。如果说宅急送的网络化是地域横向广的话,宝供的一体化则是业务纵向的深,宝供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的核心是,综合运用现代物流设施设备,以信息网络系统为纽带,从供应链的优化角度,为客户提供集商品的储存、分拣、配送、加工、包装、订单处理、库存管理、分销覆盖、交叉作业、国际集装箱集散、信息处理等综合一体化服务。宝供目前已规划建设的物流基地达15个,分布在宝供业务的主要地区,这些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借鉴国际先进的物流理念及网络信息系统,可以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集于一地,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物流效率,使一体化物流服务得以实现,同时,这些软硬件设施也可以打造出宝供发展新的竞争优势。
五、股权结构分析
在“创业”阶段的“宅急送”和“宝供”还是小型企业,经营者往往也同时是所有者,因此不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企业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如果不及时引入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企业的发展将会受到资本的冲击,导致企业过早夭折或偏离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所以建立一个运行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将会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宅急送”在这一方面先行一步,从成立第二年的1995年3月,深感资金匮乏的宅急送在日本交通新闻访问团来中国访问时,表达了引进外资的意愿。随后,日本长野县一城株式会社社长小林利夫在五六家意向投资的日本企业中脱颖而出,注入了100多万元资金,双臣公司由民营企业变为中外合资企业,公司名称也更改为“双臣一城快运有限公司”,此后,小林利夫在1998年增加投资200万元,2001年又追加投资300多万元。随着宅急送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公司改制成为发展的重大问题,2002年底公司引进了战略投资者,北京物美商业集团成为新股东,增资扩股2500万,完成了企业向股份制改革的第一步,2003年,宅急送的改制全面展开,并争取在2004年香港创业板上市。
宝供目前已开始企业改制工作,由于宝供以前是一个家族控股企业,要向股份制企业转型难度大,第一步是实施管理层持股计划,目前已完成,第二步是引入战略合作伙伴,第三步实现刘氏控股、合作企业参股、职工持股的股份制公司,并全力谋求上市。
六、发展规划分析
宅急送市场定位在快递,如果把整个物流市场比作“蛋糕”的话,那快递则是蛋糕上的奶油,快递服务运送的物品体积小、重量轻、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在物流领域中“傲视群雄”。中国快递业诱人的蛋糕已新鲜出炉。
陈平为避免宅急送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为宅急送打造了三件法宝,一是“不言实行”,意为少说多做,不过早地把自己暴露给竞争对手,埋头把企业作大作强;二是避实就虚,跨国物流企业的强项是国际快递,宅急送就避其锋芒,专攻国内快递;三是合纵连横,为了迅速占领市场,扩大企业规模,宅急送广泛吸收物流企业加盟、合作,三件法宝使宅急送顺利地渡过了创业期,走向高速发展期,目前已成为国内快递领域的巨头。
宝供定位的供应链也同样是极具前景的现代物流服务领域,然而,让所有企业都进入供应链是不可能的,供应链物流的需求在中国将会逐步得到释放,这种需求将可能会按照以下顺序逐步实现,来华的跨国公司→中国的国际化公司,商业流通企业→国内大型制造制企业→国内大型原材料生产企业→国内中小型企业。其次,供应链的形成是个渐进的过程,从有供应链需求,到供应链的生长成熟,要经历若干年的过程。由于供应链物流服务的专业性和地域性,使得提供供应链物流服务的企业的业务范围不能随意地扩展,在自己服务不到的地区和业务领域,将不可避免地有竞争者参与,一场供应链物流大战即将爆发。
通过对成功企业的案例分析,解读成功的奥秘,回答在向现代物流转型过程中一系列重大问题,即现代物流是炒作的“物流泡沫”还是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要不要发展现代物流?如何发展现代物流等问题。通过宅急送和宝供的案例可以看出,在它们快速发展的时期正是我国“物流热”兴起的最近几年,在企业发展潜力的对比中,这两个企业不但尝到了现代物流的蛋糕,并且各自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这充分证明了现代物流业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具有巨大市场空间的潜在市场,这一市场是潜在的,需要企业去发现,去挖掘。在如何发展现代物流企业方面,宅急送和宝供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从企业发展模式来看,宅急送的战略远见和宝供的战略灵活性各具优势,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作为企业的决策者要有远见卓识,制定一个中长期的物流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应体现企业在未来现代物流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发展战略实际上体现了决策者的战略意图与决心。当然如果在有了宅急送式战略远见的前提下在发展中再运用宝供式的战略灵活性,那将是完美的发展战略模式。进行市场细分,选择自己的市场定位,这需要决策者独到的眼光,机遇总是降临给那些能够洞悉市场发展趋势的人,善于从表象看到本质,把握市场脉搏,是选择市场定位的秘诀,宅急送和宝供都具有这种能力,并牢固地把握住了。品牌、物流服务、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企业战略实施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也是现代物流企业发展中缺一不可的。在品牌战略实施中,宅急送的作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宝供在信息化上的巨大成功,让我们感受到信息化在物流服务中的威力,而在物流服务上,宅急送和宝供各显神通,分别在打造物流服务网络和建立一体化物流服务基地上取得战略优势。这些作法都值得我们借鉴。
这是题目,高分奖励!谢谢大虾!!!
从宝供储运的成长看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
施国良
宝供储运是广州的一家物流公司,其前身是广州的一个铁路货物转运站。刘武于1992年在承包这个铁路货物转运站时,该转运站的规模还很小。但由于刘武经营灵活,承包的货运任务大多能及时完成,运输的质量比较好,仓库也比较干净,而且还是当时广州惟一一家能够提供24小时货运仓储的服务企业。而当时的国有物流企业,仓储和运输是分开的,服务质量差,仓库又脏又乱,这种截然鲜明的对比,使刘武的货物转运站越来越受到客户的好评。以致于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的宝洁公司也将业务交给这家小小的铁路货物转运站去做。
自从宝洁公司成为刘武的客户以后,这家铁路货物转运站的业务环境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直接促成1994年广州宝供储运有限公司(简称"宝供",下同)的成立。归纳起来,业务环境的变化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业务总量的增加
宝洁交给宝供的第一笔业务是将4个集装箱发运到上海。为了做好这笔业务,刘武运作得非常仔细。刘武将集装箱送上火车以后,又马上乘飞机去了上海,一方面"督战",一方面还可以考察各个环节,拿到第一手资料,这样才能保证以后的发运可以少出现一些问题,满足客户的要求。结果,宝洁对第一批业务感到非常满意,并从此开始陆陆续续地给宝供加大业务量,甚至一度把自己所有的铁路货运业务全部交给了宝供储运。
然而,尽管第一笔业务效果很好,但由于成本很高,宝供并没有赚到什么钱。毫无疑问,如果每一笔业务都这样做,客户自然欢迎,但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却是不允许的。实际上,从1994年到1995年,宝供在全国已经有将近30万平方米的仓库,每天的发运量非常大,运营部的人每天都要花很大的力气了解这些货是不是按照客户的要求在规定时间之内发运出去,到达目的地的时间、破损率是不是在控制范围之内、有没有及时把货送到仓库去、签收情况又是怎么样等等。运营部的人拿一个硕大的笔记本,有单子就登记一下,对没有收到货的要及时打电话去询问;对于有破损的,要发个传真调查一下。其烦琐的程度,仅仅靠人工是很难完成的。因此,面对发展迅速的业务量,如何提高运行效率,是摆在宝供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设立了分公司
分公司也是1994年由于业务发展迅速才成立的,并直接与宝洁有关。因为尽管铁路运输很便宜,但当时的铁路运输也有不少缺点,如环节多,时间不可靠,再加上一些装卸、运输过程中的野蛮作业,所以破损率比较高。而宝洁则一再表示:传统的储运公司让客户觉得很麻烦,货到了以后,还要委托另外一个供应商来提货,或者派自己的人去提货,而且一旦出现短少、破损、或者提货不及时等问题时,往往就会造成互相扯皮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形,宝供立即在成都、北京、上海、广州设立了4个分公司,这4个分公司都按同样的 *** 作方法、同样的模式与标准来运作。由宝供承运的货物到达目的地后,仍然由受过专门统一培训的宝供的人来接货、卸货、运货,为宝洁公司提供"一条龙"服务,而且从理论上看,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应该比较方便。
然而,分公司建立以后,也面临一个问题--通讯问题,即总公司与4个分公司之间联系很频繁。用什么通讯方式才能保证业务的正常开展而且成本也很低?
宝供当时的做法是:1996年建立了一套基于DOS平台的用电话线连接的内部网络,以便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公司之间传递一些信息。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这种通讯方式效率低成本高。例如,总公司在与成都分公司通过计算机联系的时候,往往由于电话线路紧张而失败;另外 *** 作复杂,稳定性差,长途电话成本高以及与宝洁没有"接口"等等。因此,这又给宝供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3)兼顾客户的业务流程
自从宝洁成为宝供的客户以后,该公司就不断对宝供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如前面提到的要求宝供提供安全、准确、及时、可靠的储运服务等。宝洁不仅要求宝供在业务上满足他们的要求,而且还对所有在物流各个环节产生的信息非常关注。比如货物什么时候发运,用的是哪趟火车,预计何时到货,货物情况如何,有无破损,是否已经签收等。
鉴于宝洁上述方面的要求,宝供努力地按照宝洁的要求来设计业务流程和发展方向。但宝供原有的业务流程是建立在业务量较低的水平基础之上,业务量骤增以后,立即面临着很多问题。对于宝洁所要求了解的发运时间、车次、到货时间、破损情况、签收与否等情况,如果只有一笔业务,刘武自己可以跟踪解决,如坐飞机到上海、成都、北京等地;但如果有好几百笔业务都在同时做,那么每一笔业务都这样跟踪,显然是不可行的。事实上,宝洁与宝供刚刚合作的一年左右时间内,宝洁一直都较满意,但随着业务量的加大,宝供的反应速度都在明显下降,如发现到货时间不准,破损率上升,还有货运信息不能及时反馈等,甚至进一步影响到企业本身的发展,因此宝洁中止了与宝供的铁路运输总代理的合同。所有上述这些情况,又向宝供的业务流程和信息传递提出了挑战。
宝供将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如果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分析上述问题,我们会发现宝供当时面临的最本质的问题是信息的管理,即如何解决信息瓶颈问题。因为在原来业务量小的情况下,事务处理过程可以由手工来完成,而现在业务量大,事务处理过程变得繁重而复杂,如果仍通过手工的方式(用笔记本记录、打电话、发传真查询催问),即使花很大的气力也难以准确收集诸如发运时间、车次、预计到达时间、实际到达时间、破损率、入库时间、签收情况等有关信息。虽然宝供在成都、北京、上海、广州四处设立了分公司,可以保证按同样的模式和标准来运作业务流程,但对于信息管理而言,这样做实际上增加了中间层次,并随即面临了总公司与各分公司之间的通讯问题。不仅如此,现代客户(如宝洁)与传统客户相比,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提供安全、准确、及时、可靠的储运服务,而且还要求提供及时准确的货运信息。这样看来,宝供当时的"信息瓶颈"既表现为当时的信息管理水平和信息系统(IS)现状已不能实时监控各个储运环节,还表现为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
正当宝供处于无法实时监控各个储运环节和"竞争激烈"这种内外交困的境地时,正当宝供为如何解决"信息瓶颈"问题一筹莫展时,Internet网的应用已被我国的有志之士所认同,而企业信息系统及Internet应用专家唐友三此时对于帮助解决这一"信息瓶颈"问题起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如果我们从内部业务现状、外部业务环境、内部IS现状、外部信息系统环境四个方面来分析宝供,不难发现下面这样一个业务与信息系统矩阵:
应该说,宝供当时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也并非完全一帆风顺。作为企业的第一把手,刘武已经意识到宝供的信息瓶颈可以通过Internet网来解决,即通过网站发布货运信息,全国各地的分公司和客户都可以共享这些信息。甚至可以说没有网络,宝供很难再往下发展了。然而,宝供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已有一些PC机了,并组建了一个基于DOS平台的网络,而且当时资金有限。唐友三与刘武多次商量以后,一致认为,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信息系统规划必须与企业目标相统一,必须跟上国际潮流,要建立一个高起点高水平的企业信息系统,一个基于Internet网的信息系统。考虑到宝供的信息系统现状和业务现状,在硬件上能省就省,486先用着,386换成586兼容机,买一台新服务器,再将原来的486服务器升级一下,其它布线的活也由企业内部的职员来做,这样硬件总共投入了大约10万元,软件部分也投入10万元,交由北京的英泰奈特公司来做。经过英泰奈特信息系统专家的查询访谈,整理出宝供的基本业务流程。
"客户发过来一个单子,也就是一套托运表,要填好货物品种、目的地、数量/重量等等,然后宝供的分公司根据这张表按照客户要求联系火车或者汽车准备第二天发运。有车皮了,如果这个单子的货少,马上还要准备调配其它客户的货一起发运。第二天要有车拉到火车站去装,根据要求还要加一些包装(如将怕漏水的加塑料布,怕磕碰的加用木架等)。装完以后车皮的门要锁住,封条要封好,封条的号码还要记下来通知接货的分公司。到达目的地后,分公司要到火车站去接收,把货拉到宝供当地的仓库里面去检验有没有损失,然后分类储存好,等待客户签收。客户签收后再把单子马上快递回货物始发的分公司,分公司上报总公司,总公司就凭这个找客户拿钱。"
当然,在实际 *** 作中每笔货物都是不一样的,在这个标准流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有变化,都会衍生出一种新的流程。比如食品在仓储过程中有一个批号问题,考虑到保质期要"先进先出",再比如有些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必须分开,不能同批搭配运输等等。
基于上述业务流程的分析,宝供建立了以Internet网络构架的IS,把货物的运输系统分解为接单、发运、到站、签发等环节进行 *** 作,整个系统由接单模块、发运模块、运输过程控制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