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士基集团的国际物流活动来看,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和研究面临着哪些方面的

从马士基集团的国际物流活动来看,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和研究面临着哪些方面的,第1张

马士基认为,通过增强、优化及数字化供应链体系,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由于疫情影响,航运和物流行业经历了一场“完美风暴”,其中凸显当前供应链设计和运营的一些问题。马士基认为数字化将颠覆航运物流业运营现状。在疫情期间,数字技术革新与发展支持我们在线实时为客户提供服务。同时,我们也从客户业务发展走向看到数字化引领各行业转型的趋势,比如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促进各品牌减少对中间渠道的依赖,而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

海运业承担全球贸易中90%的货物运输,但整个行业在实现数字化方面仍然任重道远。全球贸易仍受制于大量的纸质流程及 *** 作,比如一个冷箱从东非运到欧洲的整个过程会涉及30多家参与方和200多次信息交换,而其中大部分是手动、纸质信息交换,从而给供应链造成巨大挑战。因此,国际贸易体系需要更加互联互通的数字化供应链。

马士基通过提供端到端综合物流服务,使客户能够以便捷、时效性强、可预见及灵活的方式实现生产与供应链的衔接;此外,公司坚定追求数字化创新,以先进的技术手段简化流程,满足客户需求。马士基坚信,提供稳定可靠、可预见、以及有韧性的物流供应链服务并不是纸上谈兵,只有摒弃航运物流公司与客户之间根深蒂固的追求最低价格的零和思维模式,市场上供求主体达成合作共识,才能真正实现上述目标。

马士基物流公司(MAERSK LOGISTICS)

随着港到港运输市场的日益成熟,海运业的发展范围已经扩张,远洋承运人必须寻找新的增长方式,才能使自己与其它海运企业相区别,马士基物流公司就是因应传统海运业向物流业转型的大趋势而成立的。马士基物流公司成立于2000年,由有利集运和海陆物流公司合并而成。马士基物流公司是A.P.穆勒集团下属的供应链公司,集团下属的马士基海陆则是世界排名第一的集装箱班轮运输公司,两者相对独立,但又高度互补。

发展战略

马士基物流公司在全球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即地理性扩张和引入新产品、新服务。马士基物流自成立后就在美国、法国、芬兰、澳大利亚等国收购了多家货运代理商和报关代理商,从而以较低的成本使其网络迅速遍布全球各大洲。目前马士基在全球70个国家共设有200多个办事处。马士基物流取得迅速发展和良好信誉的关键还在于,只要客户需要,他们就会提供相应的服务,不断地引入新产品、新服务正是他们成功的关键。象UPS等大型物流企业一样,马士基物流非常重视数据传送电子化对提高服务质量的作用。在过去的5年中,公司投入了上百万美元实现物流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化,建立了适合业务发展的系统——M·Power。M·Power可以在多种 *** 作平台上工作,可以在电子数据交换机和因特网上工作。M·Power使各个级别的客户都可以跟踪其业务过程。马士基物流“以客户为本”的指导思想还体现在,在公司整个改革过程中,使客户及时充分地了解公司的改革;马士基物流从不划地为牢,只要需要,宁愿与APL的ACS物流合作,来提高自己为客户服务的质量。

马士基物流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也秉承了上述思路,即从“量”和“质”两方面来扩大市场影响和份额,以实现其最终目标——是在中国建立一个全面的覆盖内陆及国际顾客的配送网络。

从“量”的方面看,1998年获准进入中国以后,马士基将其业务范围不断从沿海向内地推进,目前马士基已经在中国设立了13个分公司,业务覆盖了中国几乎所有的重点货物流通区域,对中国本土物流企业形成了猛烈的冲击。完备的物流网络是物流企业开展业务的支持和保障,随着中国物流业开放程度的提高,马士基不断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涉足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便与其全球运输服务网络对接。2001年6月,马士基在上海设立了首家独资配送中心,该中心占地1.7万平方英尺,临近高速公路,与码头连成一个快速而完善的配送体系。2002年7月,原外经贸部的试点通知下发后不久,马士基开始与上海港务局洽谈投资兴建外高桥集装箱码头第四期。外高桥码头第四期共有6个泊位,兴建费约42亿元人民币。这是马士基首次进军中国投资码头业务。2003年7月下旬马士基集团又和英国铁行集团共同投资中国青岛前湾码头。在多种场合下,马士基坦言它在期待中国更开放的政策,以便全资拥有自己在中国的港口、铁路、公路及仓库、代理公司等全套运输设施,开展全方位的物流服务。最新实施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已打破外资投资港口的比例限制,允许外商在港口建设中控股、甚至独资,并欢迎任何其他投资方式。随着中国逐步放宽对外商投资交通基础设施的其他限制,包括马士基在内的跨国公司将掀起新一轮投资中国基础设施热潮。

在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以扩大市场份额,即“质”的方面看,马士基物流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1.抓住有利时机扩大市场影响,实现名利双收。马士基看准中国入世和举办奥运会的契机,精心布局,抢先投巨资赞助北京申奥,成为运输及物流业的独家赞助商。此举将使马士基享有在各个方面所能得到的最大权益和优先权,可谓投一还十。

2.把全球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服务理念和模式引入中国,借助强大的资金优势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网络,为客户整合供应链管理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提供完备的仓储、配送以及海运和空运服务。这一服务优势使得马士基能够轻而易举地与跨国公司建立业务联系,在国际物流业务方面占尽先机。由于国际物流业务的毛利率可以达到50%,远高于国内物流30%左右的毛利率水平,另外国内物流业的市场秩序尚待健全,因此象马士基物流这样实力雄厚的跨国物流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初期,服务对象主要以外资或合资企业为主。

3.马士基物流致力于通过建立全面的配送网络拓展在中国的物流业务。全面的配送网络包括连接配送中心的供应链行政管理系统、高科技资讯系统、一流的仓储管理,同时具备完善的交通网络,连接主要城镇。此外,马士基物流还以高增值服务,包括包装、装配等加工活动,提高公司经营效益和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在开展上述业务时,为了降低成本和更好地为客户服务,马士基物流表示除了投资基建项目外,必要时会与其他中国公司合作,共同拓展物流业务。

²竞争优势与不足

马士基物流的竞争优势不言而喻:母公司A.P.穆勒集团的强大实力、兄弟公司马士基海陆在世界航运业的翘楚地位、先进的管理水平和丰富的物流运作经验。

尽管国外物流企业在管理和实力上优于本土企业,但国外公司也并非没有劣势。首先,国外物流企业服务价格较高,这是国内企业大多选择本土物流企业的原因之一;其次,在加入WTO之前,我国对于国外物流企业投资国内基础设施、合资项目的股权比重等都有诸多限制,客观上制约了国外物流企业在国内的发展。就物流基础设施的完整性和配套性而言,包括马士基物流在内的国外物流企业都不及本土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第三,国外公司在本地化运作经验、与官方的关系等方面有着天然的劣势,这将对其开拓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国内物流业的老大中远集团正在完善在物流业的布局,据中远总裁魏家福日前透露,中国“全球以集装箱班轮为主的单元、国内以为货主提供门到门物流解决方案为主的物流单元,都已经完成,领导班子也已经确立。经过国务院批准,中远的物流公司也已经注册完毕,今年底就能挂牌,名字叫中国远洋物流公司。”在全球物流业,马士基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中远则排名第三。在中国内地的现代物流市场,马士基对中国本土物流企业形成的冲击非常猛烈。2001年获准进入中国以后,马士基已经在中国分布了11个分公司,业务覆盖了中国几乎所有的重点货物流通区域。而没有改制之前的中远、中海、中外运集团,则一直缺乏现代物流企业的架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远目前在国内物流业的竞争中已经吃了“败仗”。 1、 竞争范围的扩大。 (1)竞争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全球化推动社会分工深化,信息技术发展为物流专业分工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物流活动从工商企业经营业务中分离出来,第三方、第四方以及第五方物流的出现和发展意味着储运企业作为物流代名词的终结,形成多方物流与工商业同台竞争的多元化格局。 (2)竞争地域的全球化。生产的国际化带动物流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营销资源,建立全球供应链,必然对物流服务提出全球化的要求。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减少了物流活动的国别或区域限制,推动物流行业竞争朝全球化方向发展。 (3)竞争内容多样化。物流行业的竞争不仅仅反映在运输、仓储或包装等不同功能之间的单独竞争,而是体现为多种功能的综合竞争;不仅仅表现在物流活动过程的竞争,而是转化为物流服务的质量、水平、手段和程序等立体竞争;不单单停留在对市场和顾客的争夺,而进一步扩展到技术、信息、人才乃至于战略伙伴等多层面竞争。 2、 竞争模式的改变。 (1)竞争目的从追求市场份额转变为争夺顾客忠诚。随着物流行业竞争强度加剧,市场份额难以持久,顾客忠诚成为竞争目标。帕累托的“20:80”定律依然适用于物流行业,少数顾客构成主要利润来源,培育和保持这些顾客的忠诚直接关系到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竞争重点从功能竞争转向过程竞争,从环节竞争发展到系统竞争。物流竞争地域的全球化和竞争手段的信息化,使得偏重某个物流功能或环节的传统竞争思维,既难以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也无法适应竞争目标的转变。关注物流活动全过程,协调不同环节之间的物流活动,提高物流系统运行效率,构建物流体系和供应链的整体优势,成为物流企业竞争的重点。 (3)竞争方式从价格竞争向非价格竞争转换。传统的价格竞争方式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信息技术降低了顾客搜寻和交易成本,经济全球化缩小了物流服务价格的国别差异价格竞争的效力和作用趋于下降,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创新等非价格竞争成为主要竞争方式。 (4) 竞争关系从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发展到既竞争又合作的对抗联合关系。物流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复杂化和全球化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服务能力、营销经验和风险承受等资源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竞争主体的多元化、竞争层面的交融化和竞争内容的多样化导致物流企业之间犬牙交错的竞争格局,只有与竞争对手建立战略联盟,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互动关系,追求“双赢”的竞争效要,方能更好满足顾客需求,有效应对竞争环境,实现企业竞争目标。 3、 竞争手段的创新。 (1)从有形向无形转换。传统的物流竞争侧重于功能或环节的竞争,物流信息的分散和阻滞导致竞争手段集中于物流设施、运输工具、仓储设备和包装技术等有形部分。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和物流设施的完善,物流企业的竞争转向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物流流程、重组物流功能和协调物流环节,从而提高物流体系运作效率等领域,信息技术水平和协调管理能力等无形因素成为主要竞争手段。 (2)从单一竞争转向复合竞争。国际物流市场竞争激烈,单一的竞争手段既难以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也无法满足顾客多样性复杂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呈现出多种促销方式并用,服务、价格和促销多种竞争手段组合的复合竞争态势。 (3) 从依赖内部优势到内部优势和外部资源并重。传统竞争条件下,物流企业依赖的是内部优势,通过自身资源和能力的组合而展开竞争。但面对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和市场准入限制,物流企业仅仅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难以展开有效的竞争,只有综合运用经济、心理、政治和公关等各种因素,借助政府、社团、媒体和公众等多种力量,形成内部优势和外部力量的合力,才能打市场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3646121.htm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7913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