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南京先锋书店为例,先锋书店合理利用自身资源,专门开辟了一处咖啡角,读者可以买一本书在咖啡角里阅读,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能增强书店的抗风险能力。书店开设咖啡创意馆这一理念其实对任何一家书店来说都是一个自然的补充。任何事物都需要平衡,在书店行业也是如此,只有平衡才能在已有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提升,以及将来在更大的空间中发展。以兴趣为聚合点发展社群,用长尾、众包、开放、合作、平台化思维运作,利用书店本身的资源,让书店不仅仅是一个卖书的地方。
同时书店可以设计自己书店独有的纪念品,开设纪念品的一个文化长廊,促进该书店的品牌营销,让消费者来到书店买到的不仅仅是书,还有该书店的一种特有的文化。
除此之外,实体书店还可以作为一个图书交换平台,更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合理共享。在书店中,如果有心仪的读物,读者无需办理借记卡,只需拿出家中闲置的藏书,即可进行交换式阅读。同时实体书店可以推行会员制来进行图书的交换阅读活动。即顾客办一张该书店的会员卡,将家中的藏书寄存到书店中,如果有想阅读的图书,可凭借会员卡到实体书店进行借阅。这样一来,既实现了图书的资源共享,又解决了图书收藏者对图书妥善保管的问题。
注意:混业经营是一个不错的做法,但是需要谨慎。选择的商品需要和书籍、阅读或者书店气质相协调,而且最好是难以复制的差异化,同时还要把握好度,一些书店因为在副产品销售中尝到甜头,进一步挤压书的展示和阅读空间,书店越来越像咖啡馆和百货商店。
2.专业化经营
专业性较强的图书有较稳定的受众人群,书店经营者根据长期统计该人群的需求,了解阅读类型的走向,甚至利用某些商业手段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因此,市场本身就给专业书店提供了极大的生存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虽然民营书店在经营面积和图书种类方面不占优势,但是正由于这样,也可以发挥其“小”而灵活的特点,根据自身特点与地理位置,调整图书结构,将书店打造成为一个专门经营某一类或某几类相关图书的专业性书店。书店一旦确定自身定位便可以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中所有相关书籍集中在一起,形成特色,满足某一特定人群的需求,吸引众多读者。
同时,除了专业性图书外,还有艺术类文化产品,如名人字画、作品孤本、手稿等带有收集性质的作品。民营书店也可开设延伸活动,定期给读者们提供有关专业阅读方面的最前线信息。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可以把实体书店发展成
1)多元化经营(混业经营)。
例如先锋书店自主研发了几千种文化创意产品,这部分的销售额占比已超过30%。同时兼售价格不菲咖啡茶点,先锋将自己定义为是一个文化创意品牌店,而不单是书店。
注意:混业经营是一个不错的做法,但是需要谨慎。选择的商品需要和书籍、阅读或者书店气质相协调,而且最好是难以复制的差异化,同时还要把握好度,一些书店因为在副产品销售中尝到甜头,进一步挤压书的展示和阅读空间,书店越来越像咖啡馆和百货商店(如以小清新明信片而红透半边天的猫空)。
2)向活动空间(生活美学空间)转型。
最容易想到的例子就是单向街、方所。单向街是一个由书籍、谈话、影像和思想构建的公共空间,通过创造独特的文化体验来吸引读者的关注,停留和消费(比如收门票的“文学之夜”趴)。这得益于创始人的名气和人脉资源。
如今单向街已经改名为单向空间了,获得了千万美元风投后,新媒体做的风生水起。甚至许知远觉得,转型商业化后,空间可以做旅馆、设计产品、可以涉足任何行业。
另一个是广州的方所。追求生活美学的文化概念店。有书、有服饰、有艺廊、也有咖啡简餐。如果把大陆复制不了的诚品比作大哥,方所就是小弟。
据说成都最近又新开了一家4千平,独特藏经式设计、集结各类艺术品牌的方所。
当然书店要成为一个地标名片,本土文化的融合,必不可少。如西安万邦的“关中大书房”以厚重的三秦文化历史元素为底蕴,让书店和古都的气质相得益彰;甚至也有像昆明花生书店,售卖云南本土咖啡、傣族特种花生等物品而显得分外独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