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营销是指在两个不同国家或地区开展的营销活动。这种营销方式的关键在于能够准确地针对目标市场进行推广。
与传统电子商务相比,跨境电商要打破多项壁垒,因此它需要通过一些特定的渠道来进行营销。
2:跨境电商的营销模式
跨境电商营销是指在国外市场销售中国商品的营销方式。它通常包括从中国进口到海外市场的直接营销渠道,这些渠道包括社交媒体、公共关系、广告、博客和其他内容营销方式。
它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向海外市场推广中国的产品来促进对中国企业的认可度,同时也能够为中国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形象。
目前,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促进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平台,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扩张海外市场份额,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3:跨境电商的法律法规
跨境电商(Cross-Border E-Commerce, CBEC)是指将商品或服务销售至海外市场的电子商务活动。国内企业通过开设在线商店,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流及支付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外销售,顾客则通过互联网完成下单、支付及交付。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跨境电商已成为传统国际贸易的重要补充形式,也是一种新的贸易方式。
传统国际贸易存在诸多障碍,如出口国家的关税壁垒、进口国家的市场准入门槛、语言障碍、不同市场的法律法规差异以及时差问题。而跨境电商则克服了这些问题,使得传统国际贸易得以大大简化。
对传统国际贸易而言,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必须要有一个进出口许可证。但是对于大部分小企业来说,申请进出口许可证是一个很复杂也很费时间的过程。并且就算申请到了进出口许可证,这并不意味违法风险就完全没有了。而通过开设在线店铺来实现对外销售,则避免了传统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风险。
此外,通过物流方式将商品递送到海外市场也是相当耗时耗力的。但是通过电子方式来实现对外销售却大大减少了物流成本。同时,使用物流方式递送到海外市场也有一定的风险性(如遭遇海关扣留或者盗版风险
国际网络市场实战:一、国际网络市场营销机会分析:
1,国际商品交易或者服务支持产品在特定的时间,国别和地域,国际法律,国际公约,国际金融,国际经济的支持,针对国际网络消费客户群体或者某种潜在的消费趋势而定位的商品或者服务。
2,这种跨国企业或者背景,国际区域分支机构,代表和代办处,其他形式的国际组织和团体相对的产品和服务输入和输出。
3,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国际或者跨国技术合作和共享,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物流资源等全球供应链系统。趋向外来市场本地化发张的战略布局。
4,根据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企业战略发展计划,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利用网络工具进行营销,定位国际市场国别和区域,在产品和服务展示和网络消费趋向和目标特殊客户群体或企业实施营销.
二、国际网络市场营销优势分析:
1,商业产品或服务,技术,信息,资本等在特定区域或者国家的消费状况和绝对和相对优势。
2,商业产品或服务,在供应链建设,成本优势,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优势,或供应企业和节点的物流服务优势。
3,产品或服务的目标客户群体消费,战略计划,生产需求,消费能力,消费趋向,特殊要求,等市场细分体验。积极参与企业提供的服务或者产品本地化,区域文化的相互融合。
4,结合产品或服务提供相应的网络营销工具,网络营销策略,网络营销广告,网络产业展示,提供与利于国际产品或服务的良好体验效果和使用习惯。
三、国际网络市场营销弱势分析:
1,国际市场定位不明确,国别或者区域文化,消费市场分析不足,严重匮乏国际市场宏观概念和微观常识,信息资源相互不能配套,不能最大的优化和共享,相互反应迟钝,时间TIME概念比较滞后,国际服务和商品常识学习不对称。
2,国际商品或服务人力资源不足,信息共享,科学技术等相互共享能力差,人力资源和商品或服务相互缺乏优质的统筹协调,在利用国际商务信息资源,人力的相互接力点存在缺失,针对性比较差。
3,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技术,信息,人力,物流,增值项目等在内部的消耗过大,导致对外失去平衡,国际理解力差,国别,区域的存在定的文化,地理,运输,信息传送,金融支付和收付,法律保护和国际政府政策支持等资源需要更近的专业化,准确化,及时化,共享和反应能力和相互学习和支配的统筹。
4,国际环境的突发事件或者重大变化的应变能力,由于在人才,信息,物流,沟通协调,物流配送,运输支付,使用网络工具和网络平台的选择和配置,国际法律和政策性限制等及时处理和对策能力不足,没有思路或实际的分析能力。
四、国际网络市场营销威胁分析:
1,国际竞争对手的占率较高,科技能力强大,资本实力和人力支持,跨国本土化强势表现突出。主要体现在国际市场的细分和把握,凭借技术,成本,国际专业人才,资本支持等有利优势使竞争更加激烈。
2,国际网络平台和工具的使用的国际接轨,国际网络平台虽然相对比较虚拟化,但在使用的当,工具的熟练程度,市场培育,信息资源和服务共享方面有着无法代替的作用,满足国际网络市场的需求或者消费群体的体验要求和服务就显得更加势在必行。
3,国际市场的宏观调控,理解营销,网络营销前提支出和短期收益之间的矛盾与平衡,体现与国际性人力的组织能力,和企业发展和营销策略不协调,顾此失彼,冰山效应过于严重。
4,在短期和长期之间的工作的市场营销的有效评价,工作人员和包括参与国际营销的企业供应链和节点之间的协调。尤其是在基于时间和信息共享的成本和收益矛盾。
国外网络营销行业比较成熟。起步早,技术成熟,领先国内10年以上。下面以美国为例进行分析: 相关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超过美国。行业普遍认为,美国线下零售企业的整合度和集中度较高,供应链效率更强,电商企业在供应链上的价格和效率的优势不明显,所以造成规模相对落后于中国。美国的网络营销发展具体情况如何?一. 增速保持平稳美国电子商务占到整体零售市场的份额逐年提高,2013年电子商务市场销售规模约为2630亿美元,占比达到5.8%,仍处在较低位置,低于中国目前近8%的水平。2013年美国电子商务市场增速16.6%,近几年增速已趋于平稳,同期整体零售市场规模增速为4.3%。对比美国电子商务市场增速和整体零售规模增速,电子商务增速近4年年均16%左右,同期整体零售市场增速年均5%左右。二. 品类有所差异从电子商务的品类份额来看,电子数码、服装配饰、汽车和配件是电商市场中份额最高的三大品类,2013年在电商中的占比分别为21.8%、17.0%、10.4%。在中国,2013年网络零售市场中,品类占比前三名的则是:服装鞋帽、3C家电、化妆品类。以分品类增速来看,图书音像、服装配饰、汽车和配件是增速最快的三个品类,2014年预计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7.2%、16.3%、15.8%;增速较慢的三个品类是文具、家具家居、食品饮料, 2014年预计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3.7%、14.1%、14.8%。三.移动电商高歌猛进据eMarketer报告,测算美国2013年移动电商零售规模达到384亿元,同比增长56%,远高于电商整体增速。从设备占比来看,智能手机逐渐减小,平板占比逐渐提升,并成为主流;预计2016年,平板占比将达到70%,智能手机占比降为28%。估算美国2013年约有1.18亿人通过移动设备浏览商品,占到电商购物者数量的62.2%, 其中7260万人通过移动设备至少完成一次购买行为,人数同比增长38.3%,这一数字有望在2016年增长至约1.2亿人,2016年移动设备购物者渗透率预计将达到84.6%。四.全渠道时代来临2013年超过60%的美国零售商将“全渠道”作为其重要性排名第一的公司战略。渠道变革的四个中,最终的全渠道阶段是以消费者为核心,消费者自然地在各种现实和虚拟的购物环境之间转换,且这种转换越来越是无意识地,渠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全渠道时代,消费者购买行为不再是电商时代简单的“线下体验,线上下单”, 渠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门店和移动终端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见图10)从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来看,朋友在社交网络上的推荐越来越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决定性的因素,而由于社交网络的移动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移动端的重要性。(在消费者最关心的五项全渠道能力中,按第1条与第4条展示了“一致性”的要求,第1条要求价格一致,第4条要求商品分类一致(意味着线上难以扩品类),这要求零售商在全渠道的过程中,将原先专注的品类继续深耕,而不是在跨渠道的过程中简单地跨品类。第2条、第3条、第5条展示了消费者对购物体验的需求,但背后所要求的是零售商对其所经营的不同品牌的每一件单品和背后的供应链有极强的掌控能力。随着移动端消费的扩大,线下零售企业更能发挥其线下门店的优势,迎来全渠道时代,以消费者为中心,线上线下的界限将逐渐模糊,门店和移动终端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但同时对零售商能否对其所经营的不同品牌的每一件单品和背后的供应链有较强的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附:美国主要电子商务网站(TOP 10) 根据美国“FAVORITE 50”最受欢迎的50家电子商务网站排名:排名前10位的网站中,除Amazon(B2C)和eBay(C2C)外,其余均为传统线下零售企业; 这些线下零售企业本身就是各自品类的巨头,他们在拓展线上并没有盲目地往平台化的方向发展,而是发挥自身品类的商品、供应链、客户(会员)等方面的优势,更为专注;如:超市: Walmart 、 Target ;电子数码: BestBuy;百货及服装: Kohls、 JCPenney、 Macys、 OldNavy。参考资料:刊登于《连锁》2014年6月刊。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