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骗局的实例

金字塔骗局的实例,第1张

1997年阿尔巴尼亚高息集资“金字塔”

自诩地处“亚欧战略要冲”的阿尔巴尼亚,在霍查统治时期在全国修建了大约200万个碉堡。人们经常怀疑对于这个仅有300万人口的最贫困的欧洲小国来说,修这么多钢筋混凝土的碉堡有什么意义。不过这一些疑问在1997年终于烟销云散了。这一年初,历时5年的阿尔巴尼亚高息集资“金字塔”终于坍塌了,几乎失去一生积蓄的投资者,由最初的示威游行发展到冲击政府机关和执政党办公大楼,抢劫商场,烧毁银行,其间发生多起流血事件。危机的深化,使那些原本无用的碉堡很快就派上了用场——一些城市的示威者在抢夺了大量q支之后,就以坚固的碉堡为依托,准备闹个天翻地覆,整个国家濒临崩溃。

在阿尔巴尼亚,这些骗子承诺给投资者支付的月息高达20%—30%,这对于平均月薪65美元的阿尔巴尼亚人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一些人甚至把土地和房子卖掉进行投资。结果在5年的时间里,70%的家庭将相当于阿尔巴尼亚一年国民生产总值30%的10亿美元投入到了这个无底洞中。

然而这种壮观的“金字塔”却注定只能成为埋葬死者的坟墓。这种投资方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注定要崩溃,因为可以吸收到的存款毕竟是有限的,一旦经济中的“新鲜血液”耗尽了,这个“吸血鬼”的末日也就来临。尽管阿尔巴尼亚的骗子们坚持了五年,但是他们20%—30%的诱饵还是比较“保守”的,在几年前,他们的俄罗斯同行比他们胆子就要大的多得多。

1994年MMM的投资基金

1994年初,俄罗斯居民马夫罗季三兄弟宣布组建一个名为MMM的投资基金,声称其目标是将之建成全俄最大的投资基金。该公司向公众保证,只要向MMM投资100美元,就可在半年内收回500美元,此外,还有高达400%的年终回报率!在这样的号召下,全俄共有约1500万人购买了MMM公司的股票,由于大量股东的加入,MMM投资基金的股价由最初的每股约1美元飞涨到54美元。

MMM集资是另一种典型的金字塔式投资欺诈事件。其运作程序是:公司发起人拟订筹资方案后,致力于诱惑投资者参股,当资金积累达到一定量后,开始用这些资金向投资者提供回报,如此循环往复不已。只要所筹的股金达到一定规模而且能循环不断,就以应付日常的兑付与年终分红。但是,一旦投资者的信心发生动摇,停止投资、抛售股票或要求兑付,金字塔就会倒塌,那些较晚参与投资的股东将血本无归,成为欺诈的牺牲品。

与在阿尔巴尼亚发生的不同,俄罗斯的MMM并不是因为油枯灯尽,而是中途夭折式的“意外死亡”。如果不是俄罗斯联邦政府担心类似MMM基金的发展会对俄罗斯的商业银行构成冲击,影响储蓄率,MMM本来还会“挺”得更长一些。1994年7月22日,俄政府突然公开声明对MMM的高额回报率表示怀疑。这个消息几乎立刻就导致了这座骇人听闻的“冰山”最终在1周内的“融化”。

MMM公司的骗局很容易让人们想起当年发生在中国的“沈太福长城机电科技产业公司非法集资诈骗案”之类的金融诈骗。这类案件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可谓是屡见不鲜:从重庆一个仅有两年文化的农妇集资几百万;福建南翔的一个退休女工集资几千万;大连的一个普通中学教师集资了几个亿;到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广东省恩平市支行原行长侯春幸高息揽储、违规放贷给国家造成了36亿元人民币损失,可谓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2009年 麦道夫欺诈案

2008年,美国华尔街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Madoff)12月11日因涉嫌证券欺诈遭警方逮捕。检察人员指控他通过 *** 纵一只对冲基金给投资者损失大约至少500亿美元。

麦道夫: 前纳斯达克主席,他一直是被当做华尔街的基础组成部分来看待的。他还担任着美国证监会的顾问职务。

麦道夫早就因为其成为金融市场的作势交易的先驱者而闻名

1990年代,麦道夫借用自己作为成功的股票上市经纪人的身份成立了一家资产管理公司。麦道夫通过自己的社会网络为这个基金公司进行筹资,他在透过棕榈滩乡村俱乐部或其它慈善团体的场合,广交朋友,并利用一些已落入他陷阱的投资客做介绍人,介绍更多客户给他,那些介绍人可以收取回佣,自然乐于做中间人,这样就有滚雪球效应。有报道说,正是在这个俱乐部中,麦道夫找到了一个后来给他吸引了其他成员加入的投资者。

在表面看来,麦道夫的基金是一项风险很低的投资行为。他的庞大的基金有着稳定的利润返还率。一个月中的增长可能达到一到两个百分点的增长率。增长背后的原因是该基金不断的做着购买大盘增长基金和定额认股权等等生意。这种综合性的投资组合一直被人们认为可以产生稳定的投资收益。

2005年的时候,根据美国证监会的说法,麦道夫的投资基金生意逐渐变成了一个新的“庞式骗局”,所有的返还给投资者的收益都是来自于越来越多的新加入的投资者。根据美国证监会早些时候的数据显示,直到2008年一月份为止,麦道夫的基金一共管理着171亿美元的资金。虽然今年的形势不断的恶化,但麦道夫依然在向投资者报告说——他的基金依然在稳健的增长当中,这一增长数字直到去年11月依然高达每月5.6%,跟标普平均增长下降37.7%相比,这肯定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

虽然他依然在报告自己的增长记录,但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要求麦道夫返还投资。根据美国证监会的说法,仅仅12月份的第一个星期,麦道夫受理了高达70亿美元的赎回请求。

上周三,麦道夫对自己的两个儿子说,这一切不过是“一个巨大的庞式骗局”——而现在离破产的局面已经越来越近了。儿子们随后跟律师们接洽了情况,并最终向联邦报告了骗局。而就在被逮捕之前,麦道夫依然在向公司雇员及自家亲属们少量发放剩余的300亿美元资金。

假如不是因为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话,也许这次骗局还能够继续延续下去。但危机使一切显形,麦道夫承认了自己的行为。正如巴菲特所说的那样——直到潮退的时候,你才知道谁在裸泳。

这一事件脱掉了如此之多的成熟的投资者和银行家们的游泳裤。数以百计的银行、对冲基金和富裕的个人都放心的把自己手中的钱交给麦道夫基金,因为他承诺的是一个如此诱人的数字——即使是艰难时势,一年仍有10%到15%的增长率。

受害的银行来自全球各地,BancoSantander,BNPParibas和汇丰这三家直道目前为止还在金融危机幸存的银行这一次也深深的中了着。更惨的是很多美国人,他们在这场危机中除了麦道夫的基金外,已经一无所获。

2009年6月29日被纽约南区联邦法院判处150年监禁,现年71岁的麦道夫将在监狱里度过他的余生。

纵观这种种“金字塔”式骗局不难发现,骗子们的手法其实并不高明,他们只不过是抓住了人们急于发财致富的投机心理,钻了金融监管的空子罢了。他们的惯用手法无非是:高息利诱;集资之初,按期发放利息,增加信任度,放长线钓大鱼;制造虚假广告,树门面;拉大旗作虎皮;搞包装,给人以“财源茂盛”的假象。然而有意思的是,这种骗局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却屡屡得手,同样的事件在许多国家都发生过,尤其以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为甚。越是贫困的国家,越是落后的国家,越是市场不发达的国家就越会孕育这种“金字塔”。

究其原因,除了这些国家的法制和金融监管体制不健全,人民普遍欠缺金融知识以外,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还在于这些国家普遍存在着“金融压抑”。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普遍被政府用行政命令严格管束,在官定利率和信贷配额的作用下,利率不能有效的反映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无论是存款利率还是贷款利率都被压得过低,于是造成一方面人民没有到银行存款储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这个社会却存在着严重的“资金饥渴”。

“金融压抑”的另一方面表现为,社会的投资和融资渠道不健全,股票市场和证券交易及其不发达,甚至根本就不存在。同时,这些国家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而社会却没有提供有效的途径来加以预防,结果就造成了人民在现行金融体制下,为储蓄不得不“强制性”的缴纳“通货膨胀税”。于是乎,人们在不愿意接受现行利率又无法获得有效的投资渠道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自然而然的落入到“金字塔”式骗局的陷阱之中了。

当然,上述言论并不是在给那些骗子们进行有意无意的开脱,但如果金融压抑果真是构筑“金字塔”是诈骗或者其他各种金融罪恶的客观原因的话,那么我们从根本上铲除这种毒瘤的办法也就不言而喻了。

庞氏骗局原指金融领域投资诈骗的称呼,源自于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的意大利裔美国人。庞兹深受“美国梦”的熏陶,在亚特兰大因走私人口而蹲过监狱,出狱后又将目光投向来钱快的金融,于是,从1919年起,庞兹隐瞒了自己的 历史 来到了波士顿,设计了一个“投资计划”。他策划一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狡猾的庞兹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兹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这场阴谋持续了一年之久,才让被利益冲昏头脑的人们清醒过来,后人称之为“庞氏骗局”。

事实上,庞氏骗局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广泛地存在,在中国又称“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各种各样的“庞氏骗局”虽然在表现形式上,但本质上都具有一脉相承的共性特征。

1.低风险、高回报的反投资规律和反经济周期性

“庞氏骗局”与风险与回报成正比的投资定律背道而驰,以较高的回报率吸引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而从不强调投资的风险因素。各类案件的回报率可能存在差异,有些高得离谱,有些则属于稳健的超常回报,但强调“投资必赚,绝无亏损”,绝不揭示或强调投资的风险因素。也正因如此,“庞氏骗局”的投资项目似乎具有反经济周期的特性,无论是与生产相关的实业投资,还是与市场行情相关的金融投资,总能在经济危机中独善其身、稳赚不赔。

2.拆东墙、补西墙

由于事实上不存在投资业务,因此,对于老投资者的回报依靠新客户的加入或其他融资安排来实现。这对资金流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因此,设局的骗子们总是力图扩大客户的范围,拓宽吸收资金的规模,以获得资金腾挪回补的足够空间。

3. 投资业务和技巧的神秘性

由于缺乏真实投资和生产的支持,故必须尽量保持投资的神秘性,宣扬投资的不可复制性是其避免外界质疑的有效招术之一。

4.金字塔结构特征

为了支付先加入投资者的高额回报,“庞氏骗局”必须不断地发展下线,通过利诱、劝说、亲情、人脉等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从而形成“金字塔”式的投资者结构。塔尖的少数知情者通过榨取塔底和塔中的大量参与者而谋利,大量利用朋友、家人和生意伙伴发展“下线”,有的人因成功“引资”而获取佣金,“下线”又发展新“下线”,滚雪球式的壮大为“金字塔”结构。正因如此,“庞氏骗局”亦称“金字塔骗局”。

由此可以看出,传销即为一种典型的“庞氏骗局”。

根据《禁止传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条之规定,“本条例所称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 社会 稳定的行为。”

《条例》第七条规定了传销的表现形式,“下列行为,属于传销行为:(一)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奖励和其他经济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二)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三)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随着当前经济形式的发展演变,传销又体现出新的特点:不限制人身自由,不收身份z手机,不集体上大课,而是以资本运作为旗号拉人骗钱,利用开豪车、穿金戴银等,用金钱吸引,让你亲朋好友加入,最后让你达到血本无归的地步。具体来说,新型传销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 业务虚无性或者销售产品价值低微;

2. 利用人脉或熟人关系发展成员、收取会费,谋取非法利益;

3. 呈“金字塔”结构,金字塔上层压榨下层。

若构成传销,不仅可能面临经济、行政处罚,还可能涉嫌刑事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

《条例》第十三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传销行为,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传销案件,对经侦查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移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 社会 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写在最后

传销利用人的投机心理诱使投资者入局,不仅侵害合法公私财产,还对经济 社会 秩序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误入传销组织而血本无归、家破人亡的案例不胜枚举。因此,广大投资者一定要谨慎防范、仔细甄别,切莫抱有投机心理,若遇难以甄别的情形应当及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或向相关部门反馈。愿大家不仅有投资的好运,更有在好运中保持清醒、理智的眼光与智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9890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