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游径标识系统对南粤古驿道的启示有哪些?

美国历史游径标识系统对南粤古驿道的启示有哪些?,第1张

美国历史游径是美国线性 游憩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其标识系统的布局和设计,经过长期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国南粤驿道作为宝贵的线性历史文化遗产,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交流的纽带,在标识系统的布局和表达方式上,与美国历史游径有诸多相似之处,通过总结美国历史游径标识在空间布局和设计表达上的特点,梳理美国历史游径标识系统与南粤古驿道标识之间的异同,并结合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可以归纳未来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改进和提升的方式方法,有效提升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的设计水平和使用效果。

一,美国历史游径标识系统特点

在空间布局上,美国历史游径的标识系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原则,在空间方位、高度和角度等方面充分考虑阅读者的舒适性和便捷性。空间指引类标识主要依据游客的游览路径和视觉感知行为,布局在游径的出入口、道路转角、资源节点集中的位置,以.便游客第-时间获得帮助间。同时,部分美国历史游径采用特殊材质的铺装实现标识系统的指引功能,例如波士顿自由之路、韦弗利游径等在道路中央以红色地砖铺设路径,或以油漆画线等方式,指引游客前行方向。解说类标识根据解说对象的不同,分别设置于对象旁边或镶嵌于对象构筑物,高度上以1.5 ~ 2m为宜,便于游客阅读。

二,对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的借鉴与启示

在美国历史游径体系已建设运营多年,标识的建设和管理逐步完善并日趋稳定,不但为游客提供指引、解说和警告等多种功能,对游径的良好运行、地方历史文化的宣传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其标识系统在空间布局、形态设计等多个方面与游径结合紧密,地域特色明显。这一方面得益于美国历史游径运营管理的历史悠久,另一方面大部分历史遗存等相关历史要素虽位于城市或城郊地区,但没有遭受城乡发展建设的破坏,连续性和游赏价值较高。广东省的游径发展原本仅仅局限于景区游线,自绿道以来才逐步向大跨度的游径转变,其标识系统目前仍缺乏系统性研究,存在诸多不足。

一、南粤古驿道的前世

古驿道又称驿路、官道,指古代经由驿站传送公文的交通路线,多设于通衢大道。驿道上每隔若干里设置一个驿站,驿驿相接,纵横网络,以京师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再以地方首府为重点,逐级扩展,星罗棋布,形成网络;沟通了中央与地方及地方之间的联系,使政令通达,军报快捷,民情流畅。如著名的丝绸之路,古代的湖广驿道、杭徽驿道、青蒿驿道、梅关古驿道等。

古代南粤拥有众多古驿道,它们或为两省通衢,或为兵家要道,或为通商往来,皆为中原联系岭南的重要纽带。

粤东西北地区山高水长,古道纵横,历史久远,许多条古道已有上千年历史。当前,伴随着国家对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视和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规划,传统村落因其文化独特性及其作为岭南历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显著价值日益受到关注。

二、南粤古驿道的足迹

1、千年记忆——梅关古道

“梅关古道”大概是广东人最熟悉的一条古驿道,在韶关南雄县以北的大庾岭,古称“台岭”,是广东与江西两省的分界,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梅岭。

梅关古道设关始于秦朝,后来关楼为战争所毁,所以从汉至唐,梅岭只有岭之称,而无关之名,宋嘉佑年间建关楼后,才有梅关古道之称。战国时期,6000个为了逃避战乱的越国人迁徙到此定居。他们在岭上遍植梅树,并将自己的姓氏也改作了“梅”。从此后大庾岭又有了新名字——“梅岭”。他们是有史记载最早的岭南移民。后来,南越王赵佗修筑了一条从梅岭北上江西、南下广东的通道,从此把长江与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这便是“梅关古道”雏形。唐开元年间,古韶关人宰相张九龄辞官返乡,他不忍岭南民众穿越大庾岭之苦,加之考虑南北经济交流需要,便向朝廷状请开拓梅关古道。前后两年时间, 宽一丈、长30华里的新道就此建成。

开通后,梅关古道成为沟通南北的重要孔道。而今它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曾被评为“2016中国十大古道”,是广东唯一入选的古道。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元帅著名的《梅岭三章》也是在这个地方写下的。这条由唐朝名相张九龄主持修建的千年古道,现在成为了广东著名的旅游景点,其山顶上那座古老的关楼就是梅关。梅关是江西与广东的交汇点,游客每到此处,都要在梅关两侧分别留影,这边拍照是在广东,而另一边拍照就是在江西了。梅关隘口遍植梅树,每至寒冬,梅花盛开,花香袭人。

2、民生干线——梅关古盐道

岭南多山地少平原,产粮能力有限。清朝至民国期间,广东多盐少粮,江西少盐多粮,而两省大山横亘,水路不通,想要通商,便只能走陆路。为了一日三餐,粤赣两地客家人,用自己的脚步和肩膀,踩出一条条盐粮贸易通道,“挑盐上江西”已成为了许多客家人当时的最大副业。挑百斤盐担上江西,再从江西挑米回梅,往返数十日。

在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从盐布潭至八尺香田坳一段保还留了近6公里长的古道,印证了那些年贫苦农民为了生计为了一家老小,而经历过的艰难险阻。在诸多村庄、城镇内,梅州玉水村以“盐道古镇”闻名。村子里面,还保留着当年的当铺“松柏楼”。三百年过去,如今这当铺已没了屋顶,只有四面高墙,和一块刻着“松柏楼”的牌匾。村子里古屋错落有致,古亭、古桥比比皆是,青山环抱,绿水环绕。

3、政治遗存——西京古道

比起声名远播的梅关古道,西京古道少了漫山遍野的梅花,少了连绵起伏的山岭,但多了份静谧,多了份灵性。

西京古道始建于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是汉武帝时期岭南各地通往京城“西京”(今陕西西安市)的必经之道,位于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唐玄宗为博得杨贵妃欢心,穿越西京古道,不惜人力物力、千里迢迢地从岭南运来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诗人韩愈因进谏而被贬潮州,途经西京古道乳源段时风雪弥天。如今,西京古道上还保留了纪念韩愈的“心韩亭”与“仰止亭”,以及韩文公衣冠石冢、韩文公祠等,作为这位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好官吏的纪念。

历经两千年,乳源梯云岭至今仍较完整地保存着约三千米的西京古道遗存,一路上古亭、古碑无数,甚至还依稀存有当年留下的马足印。

三、南粤古驿道的今生

1、南粤古驿道的保护

为对南粤古驿道实施有效保护和利用,真实、完整地保存、修缮、恢复古驿道历史信息及价值,2016年10月26日广东省出台《南粤古驿道保护与修复指引》和《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设计指引》。

文件明确了古驿道的分类以及保护与修复的原则,还通过制定规范的标识系统,促进古驿道资源的开发利用,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人文和生态需求。专家指出,要利用古驿道的载体,将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体育健身相结合,构建综合文化体育旅游线路,推动改善古驿道沿线农村人居环境、实施精准扶贫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保护与修复指引》明确了古驿道保护与修复的原则,分别是完整性、真实性、安全性、生态性、可持续性原则。其中,鉴于南粤古驿道是呈线状、链状分布的,线路整体的价值要大于其各部分的价值之和,因此要体现各个要素的完整保护,包括驿道、附属设施、水工设施、赋存环境、相关的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存。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允许为了追求完整、华丽而改变文物原状。保护与修复应当按照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结构的原则进行设计和施工,审慎使用新材料新工艺,对文物古迹是无害的,方可使用。已经完全损毁的,不得在原址重建。保持古驿道的原真性。

同时,《保护与修复指引》还将驿道分为山地型驿道、平原型驿道、滨水型驿道、村镇型驿道和古水道五种类型。要求因地制宜,根据分类和现状的不同,提出不同的保护修复策略,并对保护与修复的材质选择、施工技术、安全防护措施和空间环境的营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摸清广东省的古驿道家底,广东省文物局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中进行筛选,通过名称筛选出88处古驿道,整理出《广东省驿站古道遗址名单》,其中包含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驿道80处。

2、南粤古驿道的传承

因为有了传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因为懂得传承,炎黄子孙世世代代,生生不息。传承,就在远离世俗的繁杂喧嚣的古镇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城市里,我们已经很难找到一个宁静祥和的场所了。古道里的“静”是其特有的,虽然没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但是,你会发现古道的“静”是在城市中无法比拟的。在古道上,没有嘈杂的汽车轰鸣声,没有建筑工地的尘土飞扬和机械的吵闹。而这样的一种“静”中不正显示出了我们华夏民族所特有的谦逊与恭让。的确,安静,是心灵的宁静,是美的本质。安静是理想的状态,是劳动者的安居经验。古道安静,华夏美丽。

“2016·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寻求将体育与古驿道保护利用、古村落保护开发,以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精准扶贫脱贫等工作结合起来,通过体育等老少皆宜的载体去挖掘和弘扬古驿道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场地选定了特色古村落8个,囊括了广府、潮汕、客家、粤北地区,不仅可以感受欣赏美丽的古镇风光,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也更好地提高我们对古驿道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下一步,广东省的文化文物部门还将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利用工作中来,并加大对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等文物活化利用先进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在明年推出《南北通融——南粤古驿道展》,组织优秀南粤古驿道展览、讲座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提高全社会对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利用意识,努力构建起其全社会共同保护利用南粤古驿道的良好环境。

可以说,南粤古驿道不止有光辉的前世、更有璀璨的今生、以及源远流长的未来。

责任编辑:江家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0556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