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酒业营销案例分析

互联网酒业营销案例分析,第1张

互联网酒业营销案例分析

“互联网+”是时代大趋势,酒业亦不能逃离,时代大势,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但是具体到行业则应该是“+互联网”,而“酒业+互联网”的路有的人在走,有的人还困在原地,也有的人早已经出发……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互联网酒业营销案例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互联网酒业营销案例分析 篇1

案例一:通过互联网直面消费者

在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中,河北永不分梨酒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直面消费者而开展的互联网营销活动非常有借鉴意义。

据永不分梨酒业董事长宋瑞明介绍,除了拥有一个公众号——“和你在一起”外,公司还根据消费者不同的兴趣爱好建立了几十个小型的微信群。对于这些由不同兴趣爱好分类而组成的群体,永不分梨酒业一方面安排专人维护;另一方面,公司也会支持鼓励每个群开展一些集体活动。经过长期的运营与维护,永不分梨酒业的公众号和微信群直接接触的人数达12万之多。

尽管永不分梨酒业在最初开展互联网营销推广时并没有意识到互联网营销及消费者的重要性,而仅仅是由于传统渠道的营销及品牌推广渠道成本较高以及新产品推广的市场阻力比较大。

但是从营销效果上来看,他们这种直面消费者、关心消费者体验的营销及品牌推广方式效果明显。宋瑞明也直言,互联网营销是永不分梨酒业目前乃至今后最重要的营销及品牌推广手段,永不分梨酒业专门负责运营和维护公众号及微信群的团队也逐步成长为一个25人的大团队。

对于永不分梨酒业旗下产品能快速在邯郸乃至河北打开市场,宋瑞明认为,他们的成功在于实现了与消费者的紧密结合,在这种紧密结合的基础上,注重消费者体验,也积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服务。而在对消费者的维护过程中,公司实现了将营销、品牌推广、经销商管理、消费数据分析等结合在一起,这为公司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很好的市场依据。

对于传统的区域经销商而言,永不分梨酒业的互联网营销很有借鉴意义。

宋瑞明认为,相对于永不分梨旗下的郸酒等品牌而言,五粮液公司的全国性品牌在市场上的认知度高,也有忠实的消费者。所以,在区域市场内,五粮液公司经销商的市场推广阻力会小很多,如果能很好地利用互联网思维,通过将传统渠道资源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精耕区域市场,直面消费者,并提供更方便的购买渠道,构建一个区域内互联网营销生态体系,一定会在区域市场上取得成功。

案例二:积极拓展互联网渠道

除了进一步精耕传统渠道,五粮液公司还积极拓展互联网渠道。2014年6月,五粮液公司与京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五粮液公司也针对京东量身定做了1618浓香型(618ml)新品白酒。

今年也被五粮液公司视为拓展电商渠道重要且关键的一年。据了解,五粮液公司将加强电商团队专业化建设,组建一支涵盖运营、策划、设计、物流、客服等专业人员的专职团队,同时建立适应电商渠道的财务、费用支持、物流服务等配套支撑体系,逐步实现五粮液电商渠道的战略定位。除此之外,五粮液公司也将优选更多的电商渠道代理平台,通过与各类专业化的电商平台合作,建立五粮液初级阶段的电商渠道运营体系。

与以往单纯将白酒产品从传统渠道直接转移到线上渠道销售的模式有所不同,五粮液公司与电商平台的合作首先是以消费者为出发点,通过与电商平台共同开发、规范线上消费市场,整合共享行销数据资源,从而更好地接触一线零售市场,以期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及购物体验。

案例三:助推品牌传播与推广

由CuriosityChina制作的2015年微信用户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这些用户覆盖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通过品牌注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85000个,而通过微信开展支付行为的用户达到了4亿左右。在使用频率上,25%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55.2%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在中国,微信也已经覆盖了90%以上的智能手机。可以说,微信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手机应用,它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工具。

在刚刚过去的父亲节期间,五粮液公司即通过微信这一工具开展了3场名为“五粮美酒,致敬父爱”的微信营销活动。在活动期间,微信用户可以通过关注五粮液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并分享此次活动页面,获得五粮液美酒。

据五粮液品牌管理事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微信营销活动是以消费者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将五粮液低度系列的品牌推广活动与热点事件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尝试。

而据五粮液市场服务公司相关人员介绍,此次父亲节微信营销活动也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此次活动的微信推文在首日阅读量就达到了28万之多,而自活动开展以来,五粮液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人数就以每天1000人的幅度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记者发稿前从五粮液公司传来消息称,该公司已与国内知名学府——电子科技大学达成合作意向,拟在“互联网+”领域实现更加深度的战略合作,相信五粮液公司一定能在“互联网时代”绽放出更加炫丽的色彩。

互联网酒业营销案例分析 篇2

企业简介:

金种子酒业位于安徽省阜阳市河滨路302号,是一家主要从事白酒、生物制药、房地产和包装材料,拥有一家上市公司和8家子公司的国有企业。1998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旗下品牌主要有柔和种子酒、祥和种子酒和地蕴醉三秋,2017年总收入12.9亿。

企业网络运营分析:

在分析网络营销方面,主要选取了百度、微博、微信以及知乎信息,以下是具体分析:

在百度搜索“金种子”,主要是金种子股票行情以及产品介绍。百度指数显示,近九十天来,搜索指数最高为466,而处于一线的白酒品牌如茅台指数为8500,由此可见虽然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金种子的知名度度与一线品牌相比仍有非常大的差距。搜索“金种子”官方微博“粉丝约有几万人,官方微博的活跃度很高,但粉丝活跃度并不高。同样以茅台为例,粉丝为100多万,而两者在微博内容方面差距很大,金种子除了企业介绍外就是节日问候,虽然也有互动但参与度并不高。而茅台除了公司介绍还有对酒文化的介绍,节日互动和抽奖互动,形式更多样。而从点赞和评论人数上看关注用户的兴趣主要是酒文化与抽奖,而其他板块参与人数寥寥无几。由此可见对于白酒这类产品而言如何与顾客互动是该行业一个总体的问题。微信公众号与微博情况相似,内容单一空洞仍是一个大问题。与微博不同的一点,微信增加了购买选项,给希望购买的用户提供便利。在知乎上,关于金种子的内容大都出现在新闻中,而由用户发起的问题少之又少。可以请忽略。

而在网络销售渠道上,金种子集团选择在天猫和京东设立官方店铺而且经营的时间都不短,在店铺评价上其评分都在平均分之上。且从销量上看,最受欢迎的还是中低档白酒。在店铺中也经营有高档白酒但购买人数并不多。与此相对,还是拿茅台做类比,在天猫和京东平台评分高于金种子。从产品类别上看,茅台也覆盖了中高低各个档次的白酒,同样,高档与低档间销量差距也是很大,低档白酒销量甚至是高档白酒销量的数千倍。由此可见,消费者在网上更倾向于低档白酒的购买。

分析结论:

金种子酒曾是二线白酒的中流砥柱,然而从2013年开始开始下滑,而到现在资产已经缩水一半,早已排不上号。金种子寄希望于电商,然而现在看来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经验之外,企业管理和运营模式是大问题。虽然有意愿发展线上业务,但并没有抓住机会进行宣传。同时客户群体的狭小在网络平台暴露无遗,在网络营销过程中任然采取线下营销的思维,过于保守的营销手段很难在网络营销中占据优势。如今的金种子酒很难再现当年的辉煌,但白酒的网络市场还在发展,金种子集团仍需花费大精力去研究如何进行网络销售和管理上的改革,所谓”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在网络营销大行其道的今天,也为跟多这类寻求突破的企业提供了机会,关键在于能否抓住这种机会,从而实现逆袭。

从金种子的例子可以看出,再进行网络营销的过程中,知名度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无论在线下的名气如何,线上的名气仍需要花精力去争取,从某种意义上人气就是财富。

互联网酒业营销案例分析 篇3

案例一:一家普通的区域酒企,如何通过社群营销来获得超速增长

1案例背景

酒厂坐落在一个普通的县级市场,同时当地还有一家悠久历史的老品牌作为对手。企业年销售额在3000万左右,而且市场上基本上是跟随策略,90%以上的销量来自于传统流通渠道。

无论是品牌/产品的差异化定位,产品结构,盈利能力,均无从谈起。“跟在别人后面捡口饭吃”,基本上就是在盈亏平衡线上苦苦挣扎,也代表了一大批企业的现状。

2解决思路

清晰的品牌及产品差异化定位。无论经营规模大小,品牌的产品要有鲜明的符号和定位。根据市场的竞争分析,我们帮助企业做一些更高价位的补充,针对一些政务和商务市场。

在传统渠道,构建核心店联盟聚焦发展。开展保量型核心终、团购型核心终端、宴席型核心终端联盟体平台化建设。此外,社群营销不仅是针对C端,B端也是重要的部分。

全面下沉,深化C端的推广与运营。锁定“回厂游”一个点做深度引爆,同时全年锁定三大主题活动:

畅饮节+回厂游——派发邀请函邀请消费者,实现引流回厂;

谢师宴+回厂游——用老师引流,展开一些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等服务;

采摘节+回厂游——邀请消费者走进企业酿酒的核心原料产地,了解到原料的高品质,增加品牌信心,在回厂的时候用定金卡模式提升转化率。

同步引流到线上,基础数据的.收集。送一些商品和礼品(需要扫码登录商城,到商城里面去留下信息,这样就完成了数据收集),在三大主题的活动中间穿插大量的各种社群/社区推广的各种小型回厂游、线下品鉴会、线下主题活动等。

企业要用回厂游跟消费者互动。任何一场活动,我们要引来一百个人的尖叫、让一千个人知道。要以自媒体为主的主题性传播、事件性传播、系列化传播,实现传播的最大化。

此外,还包括酒厂配合回厂游、厂容厂貌等基础建设升级等方面的工作及线上商城/小程序的配套,以及对组织职能重新定位、架构、考核等管理配套完善。

3阶段性成果

一年的时间,销售突破5000万。在传统渠道建设有60家保量型核心终端、10家团购型核心终端、12家宴席型核心终端。

C端深度运营以三次主题活动为主线,一年的时间在线上平台汇集两万多消费者信息,在春节前推出爆款。

疫情期间,公司在线发起的“宴席预定送超级大礼包”的活动效果显著,短短三十天的时间,线上在线收定金落实好的就有200多单。

无论是做新模式还是旧模式,宴席都是体量大的市场,无论是企业老板还是销售经理,信心都有所提振。此外,在这一过程中公司还锻炼了队伍,积累经验,并向外复制,帮助企业在外区域三个目标市场实现成功招商,随着后期市场慢慢恢复过来,今年既定的消费市场应该不是有难度的事情。

4下一步规划

社群推广、社区推广深化运营。深化跟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比如亲子活动的系列化活动,新生儿的喂养知识讲座关联满月酒与封坛,走进社区公益性养生知识讲座关联浸泡专用酒等销售工作。

此外,公司今年会寻求一些异业联盟,在社群做一些爱心基金,谋求政府做一些年度感动人物评选,做一些公益性的时间,强化消费者关系的深化,进一步实现销量的提升。

5关键要素盘点

酒厂要统一思想。要坚定打造“集品牌传播、消费者搅动、产品动销三位一体、高度融合”的新营销推广运营管理体系;

具体落地必须要聚焦引爆点,找准一个关键核心引爆点,做深做透。这一点很关键,思想的统一是需要点状的行动来强化的,如果不能快速让组织看到效果,信心就难以提升,思想就会难以统一。

很多企业在这个点上的认知经常不到位,把渠道分销习惯了,现如今我们都是去经营性格都十分分明的个体,做好社交关系之后要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要请进来。

对于回厂游,一般来讲邀请社群不是完全放开,哪怕只有200人到300人,在这个过程里面要有各种各样的图片传播,内容包括所有的参观环节,引起大家的关注。例如将整个品酒环节现场发一组图片在朋友圈传播,限时集赞还可以有奖励,后期推送专题软文,做一些媒体的传播。

最后要切记一句话,我们是要注重方法,而不是赤裸裸的传播,消费者体验店效果会有一定的折扣。

这家酒企为何能够做到B、C联动,这中间有一个关键的要素:社群营销做到一定的时候销量是很难突破的,尤其是宴席市场是很难突破的,所有做宴席的商家都有一个痛点,宴席剩下的酒都是可以退的,在这样一个情况之下,B端的开发和挖掘就变得格外重要。

案例二:一家普通经销商的新营销之路

1案例背景

这家公司的品类结构与渠道结构,都还是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传统酒商。做毛铺苦荞酒,第一年达到几十万的销量。

公司销售结构还是主要来自“小毛铺”,更多还是借势于劲酒的渠道优势,它作为一个新的品类,消费者的认知还是处于低档的。同时,相对于经销商所在的市场是浓香型的本土品牌来说,宴席、商务宴请等未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与接受。

后来,一方面得益于劲牌的帮扶运营,另一方面企业也深刻认识到差异化的重要性,第二年,全面开启新营销之路,充分实现B、C联动。

大部分的精力、资源全面进入消费端,全面展开“社群营销”推广工作,通过大量的“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的推进来展开一系列的活动;同时充分锁定“宴席型”核心终端店,组建联盟体,并社群化运营。

开始构建“区域体验中心”的平台化建设工作。他找了一个场所,是品牌展示、传播平台;流量汇集的“主场”。

同时,公司尝试围绕着“单一消费群体多元化满足”为核心的产品、品类、跨界等整合工作。消费者整个的需求有三大块,第一个是事业型需求;第二个是生活需求;第三是社交需要,多以它因为当地已经汇集了一些消费群体,需要去对各群体展开个工作。

2阶段性成果

一年多的时间,直接销售500万;总规模从几十万到800万左右,传统渠道300万左右;该区域市场80%以上的社群全面掌握。

“体验中心的推广平台”体系化建设成型,垂直分销体系,会员体系快速放大中。同时,围绕着消费者“事业、生活、社交”的需求,公司整合更多的品类和异业联盟资源。

事业类:更多价位、更多产品的供给:同时还有“茶叶”;“关联产品”:葛粉,对经常喝酒的人来说这是刚需;

社交类:“健康类产品”—黑枸杞、藏红花,我们采用了更多的是礼品装,内外双条形码

生活类:红白喜事婚丧嫁娶,葡萄酒、大瓶饮料;女儿红封坛仪式;同学/战友/升学等等场景消费;

异业联盟:宴席型酒店的联动;婚庆;蛋糕店;体育用品供应商。

在新的一年,公司毛铺销售目标1000万;茶叶等新品类销售300-400万;通过异业联盟跨界收入100万以上。

3关键要素盘点

首先,要有一个自己的主场。做社群营销,无论是200人还是300人规模,最终能够转化为忠实粉丝的基本上比例是10%到15%,忠实用户可能只有二三十人。把他们分门别类地建立社群,效率会提高。刚开始的时候要聚焦,BC联动,建设垂直分销体系。

聚焦于社群、社区、圈层做前期的深度推广;秉承汇集流量—粉丝—铁杆—合作伙伴—事业伙伴这样锁定C端的垂直分销体系的构建原理,深度下沉进去;

社群营销的推广就是要对具体的市场做人员分析,把消费结构定义为我们的主要销售群体,围绕几个有影响力的社群我们要深度挖掘进去,要在这个部分把二三十个活跃分子把握住,前期就是打着赞助酒,提供费用或者奖品,一起搞活动。一定不能上来就商业气氛太重,一定要通过参与、组织活动,获得认可,自然会有动销,要舍得投入。

社群营销工作在开始的第一阶段,一定是传播、是影响力,影响力到了,自然动销,还带动渠道动销。

不能直接售卖,认可之后,可以利用一些“正能量”的主题行动把群成员们搅动起来;更深入之后,再来做一些销售方面的工作。

案例三:一家 “超商”的新营销变革之路

1案例背景

这个超商一年的销售5亿左右,拥有五粮液等众多名酒品牌,独家运营多个进口葡萄酒品牌,涉及到的品牌过多,资金链压力较大。

公司产品运营,以代理、经销为主,利润透明,回报有限;同时,受限于上游品牌企业的各种约束、限制,在渠道创新方面,难以突破。

内部组织方面,在扁平化的基础上,公司架构缺乏核心支撑灵魂,依赖于自主自发主动求变的动力不足,整体迷茫。

2企业有什么

多年积累的“企业品牌”非常优秀,辐射半径较大,可以有效覆盖两个省的市场,优质渠道资源,持续合作十年以上的下游商业资源有一大批。

笔者建议该公司“致力于产业链上游的专业选品专家的集成供应链平台打造”,带着下游庞大的商业网络共同发展,从“交易”向“联合”转变。

3产品方面

强化“渠道模式创新”而非“跨界经营”。这里需要构建三级联合平台:省级运营平台、区域联采平台、核心终端推广平台。不仅仅卖货给下游,更有一套完整的推广、动销模式帮助下游客户持续赚钱。

强化运营模式创新,联合下游核心商业联合发起投资平台,逆向整合上游产品资源,建立利益共同体,下游核心商业伙伴既是投资股东,也是各个区域的代理商。整个商业的粘性和紧密度就得到了加强。

互联网酒业营销案例分析 篇4

营销主题 :娱乐,而非说教

初见江小白产品包装的人,往往会眼前一亮:‘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磨砂的小玻璃瓶,印上一个“我是江小白”的LOGO和一个年轻小伙子的卡通形象,以及类似于“我们未必出类拔萃,但注定与众不同”的江小白语录,使得这款产品更像是新推出的饮料品牌,而不是白酒。

与传统白酒品牌拉开距离,这也正是江小白品牌创始人陶石泉的想法:“我们甚至考虑过是不是不把这个产品定义为白酒,而是开创一个新的品类。”

想跳出白酒,是因为白酒已经快成为一个负面的词汇。陶石泉说“白酒品牌一直是‘端着’的。”这与整个社会文化背景相关,“每个人都想去扮演一个比自己更高端的形象。”白酒品牌因而也处处去体现尊贵、历史、稀有、责任、情怀等这些“高大”的特征。

但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样正儿八经地“端着”。看看近些年被烈性洋酒和葡萄酒占领的夜场消费与自饮消费市场就知道,白酒品牌很难被年轻人喜欢上。其实,浓烈的伏尔加未必有清香型汾酒好喝;白酒的历文化也并不比葡萄酒浅薄。但洋酒品牌用一句“活出骑士风范”的品牌广告,或是一套套品酒评酒的规则仪式,让普通消费者(不分年龄、性别)感觉到他有内涵。

“传统的文化必须用现代的语言跟消费者沟通。”APEC会议上的唐装、女子十二乐坊等用现代的方式包装传统文化的手法,给了陶石泉启发。“骨子里面还是传统的东西,但是跟消费者沟通的方式变得更现代、时尚,这样才更容易被接受。”

所以江小白走的是与传统白酒“高大”的形象截然不同的路线——“文艺屌丝”路线。

“有一期《非诚勿扰》节目的男嘉宾,一上台就先把自己洗刷一遍,把自己说得很‘文艺青年’”。在陶石泉看来,这意味着社会文化氛围已经变了,不再是每天要去扮演一个“更好的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而是把真实的自己坦诚地表达出来。

“这是一种态度,文艺青年的态度,娱乐生活的态度。”陶石泉正是以这种态度为基调,铸造了江小白的品牌形象。“江小白是一个娱乐品牌,娱乐大众。而不是说教。”

品牌设计 年轻 人看了都觉得像自己

美国有肯德基爷爷,中国却没有饺子大叔。如果有人格化的形象,就会更容易传播。既然是一个有娱乐的精神品牌,就应该用大众的形象来表达。所以陶石泉设计江小白卡通形象的时候,给设计师提了一个要求:必须要是80后、90后的一个大众脸,任何人看了都觉得像自己。

一张大众脸,再加上江小白风格的语录(目前已经有50多条,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一个文艺青年的形象就跃然“瓶”上。“我就是我,我站在这里,我就是江小白,你喜欢就喜欢,可以参与进来;不喜欢就不喜欢,我也不去讨好你。”

这恰恰是80后、90后内心的东西。

市场需求的变化

变化的不只有社会文化氛围。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人们的社交方式也在改变。新的社交工具使得人们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形成不同的社交圈。

当别人还对社会化营销将信将疑时,陶石泉已经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用社会化营销拉动品牌,带动销量。

“将社会化营销运用好,也是我最近才琢磨清楚的。”陶石泉通过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探索与消费者沟通的新方式。

这个方法的第一步,是找出意见领袖。通过线上或线下的关系,找到一两个意见领袖。这些意见领袖可能是当地的大V,或者是草根大号。他们一般在某一区域或某一领域(比如某项运动或娱乐)有一定的号召力,并经常会有一些线下的聚会活动。因此,在这些意见领袖背后,是一个真实的社交圈。

找出意见领袖后,下一步就是跟他在线下交流。在线下交流中,“我们的产品很容易被对方喜欢上,喜欢上之后他会通过微博或微信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分享。”不过,与结交意见领袖更大的好处,是可以以合适的身份参加圈子活动。

“我只要抓住圈子里的一两个事件点。”比如今年5月份,重庆当地一个卡丁车俱乐部举办了一场卡丁车大赛,吸引了当地一些“时尚达人”参与,陶石泉自己也参加了比赛。“要把自己混成他们一样的人。”

在成为社交圈的“名人”后,陶石泉与圈内的朋友分享自己打造的江小白产品,就变得顺其自然。而圈内的朋友也会顺手将这样的社交活动,连同江小白一起拍个照片发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

于是,在“玩”的同时,消费者的初次体验以及口碑传播也一并解决。

“这个时代最怕的就是你没有话题,没有新闻点。”显然陶石泉充分借用了这一点。无论是意见领袖,线下活动,还是江小白品牌,以及创始人陶石泉本身,都具有话题性。有了话题,便有了关注度。“不少人只看到微博上的朋友发了照片,自己还没有看到产品,就有了购买欲望。”陶石泉经常被问:江小白在我们这里能不能买到?

用一个数字来例证江小白品牌被消费者主动传播的效果。在新浪微博搜索一天内与“江小白”有关的微博,一般都会有20条以上的记录。而其他类似定位的白酒品牌,每天在微博上的记录一般只有五六条,甚至更少。

微博的条数虽然不能说明多少差异。但如果仔细分析这些微博的内容及来源就会发现,与江小白有关的微博更多的是消费者自发的内容。而参照对比另一家白酒品牌,虽然其建立了官方微博,而且每条微博的内容都下足了功夫,但UGC(用户生成内容)远不及江小白。

社会化营销不是单向传播,也不仅仅是线上的互动。没有线下的接触,仍然产生不了与消费者的联系。

“全国这么多白酒品牌,哪一个这么快被消费者熟知?这是我从业十几年没感受到的。”陶石泉自己也感觉到很兴奋。原本打算吸引80后与90后的江小白,在传播中意外地吸引了大叔级的70后和60后。“这代表了一股强大的力量。青春在于感觉,而不在于年龄。”

“以青春的名义创新,以青春的名义创意,以青春的名义颠覆,深刻洞察了中国酒业传统保守的不足,拘泥于千篇一律的历史文化诉求,对鲜活的当代人文视而不见。”这话深深刺痛了各位白酒老大的心。

发展到目前,江小白的形象已经不是一家白酒品牌,而已经成为了一家文化创意公司。它的成功,值得我们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的人再进一步的探究。

小女子不才,您看看我的吧上年记者写的

金融危机给全世界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进入09年企业面临更多困难,倒闭,裁员时有发生。这其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当属中小企业。本来中小企业在经济实力,技术能力、品牌等方面就缺少竞争力。金融危机影响,市场变小了,企业发展更加艰难。但是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是挑战更是机遇。而把握这一机遇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强网络营销建设,大力开展电子商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都无法同大企业相比。电子商务互联网厂商则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它们也有机会进行网上贸易。有些厂商如易展旗下的仪表展览网还提供企业独立网站建设、搜索引擎优化等推广服务。企业通过平台可以方便的发布产品,浏览供货信息。总之,对企业来说,电子商务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增加销售额并降低成本,从而为企业带来利润。它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与大企业公平竞争的平台,提供了大量的市场机会,也由此为中小企业带来了直接的效益。

一呼百应总裁戴森戴森说: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小企业,当务之急是如何积极开辟新的产品销售渠道,把公司的产品销售出去,获得更多的产品销售订单。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4000多万中小企业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境,利用互联网信息手段,开展企业电子商务,拓宽企业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企业销售业绩,近日国内专注中小企业B2B搜索引擎的一呼百应总裁戴给出了答案。

“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以目前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阶段来说,最主要的还是围绕在中小企业如何利用好互联网,有效的把企业的产品推广和销售出去,通过网络来获取企业产品销售订单。

据统计,目前每天大约有2万多家中小企业纷纷在网上开展电子商务,利用开通网上企业B2B商铺,来推广销售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开展网上电子商务,是互联网信息时代中小企业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生存与竞争实力的重要保障。中小企业利用B2B商铺来推广销售自己的产品,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继“广交会”之后的重要产品推广、销售、贸易渠道。

根据艾瑞咨询2009年2月17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电子商务能有效的提升网商(个人及中小企业)竞争力,使用电子商务的线上中小企业在去年全球经济危机下的存活率要高出传统线下企业5倍。

专家认为,中小企业是未来B2B电子商务市场乃至整个企业服务市场的拉动因素,中国高达4600万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世界的产品生产制造中心,国内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B2B在中国的高速发展应用,在B2B产业链条中,中小企业对B2B电子商务的依赖越来越强。

的确,国内中小企业要想走出困境,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变营销模式。中国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也表示,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形势,电子商务无疑成为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最为可靠的手段之一。蒋耀平说,电子商务不仅大大降低了传统商务流程的人力和物力成本,突破了时空限制,令交易活动更加便捷、效率更高,同时因其开放性和全球性,也为企业创造了更多贸易机会。

下面是上海虎头化工有限公司为应对金融危机实施电子商务的成功案例分析:

上海虎头化工有限公司 赵爱英致辞:

赵爱英致辞:

众里寻他千百度——“电子商务”

08年接手电子商务,针对公司的网上路程,谈一下选择电子商务的必然。

一,坎坷之路

我们公司的网站建立是在2004年,建网站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树立企业形象,是客户能够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和产品情况,对于经常使用网络的客户,可大大提高其便利性;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把公司网站通过各种电子商务平台宣传出去,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同时作为客户来源的一个新途径,因此同年我们在3721和百度上都作了搜索排名。对于建立网站和利用电子商务的这两点目标,基本上实现了第一个目标,对于第二个目标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我们分析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我们的产品专业性非常强,信息流动的途径很少通过网络来传播;第二个原因还在于2004年国内的电子商务平台还远没有现在在信息传播中所具有的影响力,其效果有很大局限性;第三个原因是五年前网络的普及率不高,绝大部分客户不习惯于通过网络来寻求产品信息。

2006年后,随着网络普及和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普及,我们认为电子商务的黄金发展阶段已经来临,要把网络作为公司扩展业务和提高品牌知名度的新的利器,应该加大在这方面的投资力度。2008年后我们对公司网站进行了全新改版,在著名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上作了宣传,同时在百度,雅虎等网站做了搜索排名。从这些电子商务平台的效果看,阿里巴巴这样的B2B平台更适合我们这样科技含量较高的工业产品。经过两年的网络运营,目前公司在南方市场的客户约一半来源于电子商务平台。而且对于品牌知名度提高的效果也逐渐显现.

二,必然的选择

生产成本不断的升高:以基础油作为原材料的润滑脂,在国际环境下,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极大的提高了成本,不时的价格波动也让采购成为难题。另外,国家改善了劳动法,企业的人力成本也在增加。

传统渠道和终端费用过高:从生产到零售,中间要经过几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留有利润空间,而且过长的渠道造成了资金周转率低,库存压力大。而产品到了终端,数额巨大的终端费用等等也让我们制造业的生存雪上加霜。

所以,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只能思考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效率;如何减少渠道环节和减少终端费用;如何用比较低的成本来缔造品牌,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这时候选择电子商务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三,解决的问题

如果要谈带来的成果,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为我们解决的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 降低交易成本。首先,通过网络营销活动企业可以提高营销效率和降低促销费用,最明显的费用比如业务员的出差费用。

2.增加商机。传统的交易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而电子商务则是24小时运作,网上的业务可以开展到传统销售和广告促销所达不到的市场范围,增大客户群,提高知名度

3.减少中间环节。直接的网上 *** 作,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交易成为可能,从而为我们的终端客户减少了成本,节省了开支,当然我们会维护我们自己销售商的利润。

电子商务现在也不仅仅是一种时髦的用语,在更大程度上帮助中小企业战胜了一次次的困境,毅然的挺立于企业之林!

“不进入电子商务领域,迟早会感受到寒冬的恐怖”,山东一位在一呼百应(youboy.com)上开商铺的企业总经理如此说道,“电子商务,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契机。”经济风暴的洗礼,一波又一波的企业倒闭潮相继掀起,但中国直逼5000万的网商八成认为,电子商务能够带给他们切切实实的利益。

“B2B电子商务帮我们开启了广交会之外的另一条产品推广销售重要渠道!”镇江新区华泰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激动地说。“为了推广销售公司产品,我们每年都要到各地参加四五个展会,推广公司产品,人累不说,效果已越来越差。后来在专业B2B商贸搜索引擎一呼百应开通了企业自己的商铺来推广销售产品,生意逐渐比以前好多了,我们算了一下成本,一个展会至少10000多,而我们在一呼百应看商铺和排名推广的费用不到1万元,每年节约了好几万多元费用,效果反而比以前更好了……”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发展遇到瓶颈,电子商务开始为中小企业保驾护航。业内人士认为:“2009年电子商务将是中小企业的福星。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过冬和发展内贸、拉动消费、创造就业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电子商务在经济危机中将大大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最后送大家一句比尔盖茨的话:“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这话以及电子商务的优势说明电子商务在将来必将在商战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那我们为什么不早点利用他呢?

分销 渠道 策略(DistributionStrategy),指企业为了使其产品进入目标市场所进行的路径选择活动和管理过程。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分销渠道策略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分销渠道策略案例篇1: 飞利浦电子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公司之一,2003年的销售额达290亿欧元,在医疗诊断影像和病人监护仪、彩色电视、电动剃须刀、照明以及硅系统解决方案领域世界领先。飞利浦拥有166,800名员工,在60多个国家里活跃在医疗保健、时尚生活和核心技术三大领域。飞利浦早在1920年就进入了中国市场。从1985年设立第一家合资企业起,飞利浦就秉承扎根中国的长期承诺,将照明、消费电子、家庭小电器、半导体和医疗系统等五大业务全部带到了中国,将世界领先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同步带到了中国市场。目前,飞利浦已成为中国电子行业最大的投资合作伙伴之一,累计投资总额超过34亿美元,在中国建立了35家合资及独资企业,在全国设有60多个办事处,共有20,000多名员工。2003年公司在华营业额达到75亿美元,国际采购额达到38。3亿美元。 飞利浦在中国的渠道模式经历了很长的一段辗转之路。1997年之前,飞利浦在华南市场一直是采取直接建设,掌控主流渠道,再向终端铺货的方式,年销售额始终徘徊在700万元左右。出于在国外飞利浦代理制的普及和普遍成功,从1997年底开始,飞利浦决定在华南市场实行区域总代理制。 1997-1999年,由于飞利浦充分给予代理公司优惠的代理政策,使飞利浦的代理区域的销售直线上升,销售额也连年翻倍,1999年达到2.3亿元,飞利浦“两广”市场占有率一路上升至10%。这一阶段总代理制为飞利浦取得了丰硕的业绩,应该说是一个双赢的阶段。 但随着国内彩电市场竞争加剧,整体价格大幅下滑,飞利浦的盈利开始回落。2001年,飞利浦开始酝酿渠道收复、产品升级行动,其目的就是欲以低点毛利要挟代理商,降低渠道成本,增进零售价格竞争力。 2002年,飞利浦更换代理商,由双方共同出面来管理市场,然而,作为外资企业,飞利浦的人员成本和市场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仍然无法扭转微利的局面。最终,飞利浦决定将华南7省区域渠道代理委托TCL。2003年8月,飞利浦电子公司与TCL集团宣布,两大品牌公司将在中国5个省市的市场进行彩电销售渠道的合作。这意味着,飞利浦彩电将搭乘TCL的销售网络,进一步实现覆盖中低端的二级市场的目标。 2004年初,飞利浦设在广州的视听产品华南办事机构正式解散,飞利浦华南7省彩电销售业务彻底转交国内彩电巨头TCL公司代理。飞利浦由此前的厂商共同管理渠道变成由TCL独立进行渠道和销售管理,双方更广泛和更深入的渠道合作正在展开。 一直对飞利浦在华南渠道管理进行跟踪研究的广州终极营销顾问有限公司张德华在接受《 财经 时报》专访时认为:飞利浦的致命伤是速度。频繁更换渠道机制,代理商的替换速度太快,使得渠道因素引发了市场的动荡不安另一方面,品牌、技术升级的执行速度过慢,升级速度跟不上渠道和市场的自然提升速度,造成“猛牛拉破车”的不利后果最终,渠道执行力的短板,让飞利浦陷入了华南渠道困局。飞利浦和TCL这场联姻被广为关注的原因还在于,这是继海尔与三洋、TCL与松下、海信与住友之后,国内家电企业又一次与跨国公司达成销售渠道上的合作。对飞利浦来说,这是它经历多次渠道烦恼后的重新抉择,至于结果能否长久,仍然难下结论。毕竟双方将各自的同类产品都放在这个渠道中,TCL同时也还有与其他厂家的合作,如何解决同质化产品的同台竞争局面,恐怕也是考验双方的难题。 中国实战 营销策划 的著名人士刘永炬在接受《财经时报》记者专访时认为:像飞利浦这样的跨国企业在中国出现的渠道“短板”,与其对中国市场竞争环境的水土不服有关。人们总是很“迷信”跨国公司,实际上在面对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环境的市场,跨国公司也并不太会“玩”,因为他们熟悉和擅长的,是在一个已经成熟化的市场中进行运作,而中国市场并不成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直到现在,中国市场仍然是处在一种满足需求的阶段,基本上需求是不用拉动的。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销售力要大于市场力,也就是说,渠道的作用可能会大于市场推广的作用。满足市场需求主要是依靠渠道,因此,需求越大,渠道的优势也就越大。虽然在一些大城市可能会出现某类商品的饱和,但在中国广大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市场中,需求仍然旺盛。加之中国地域宽广、差异大, 文化 也呈区域化特点,以及消费者对需求方式的融合,这些都对跨国企业形成巨大的挑战。2003年松下的董事长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上讲了一句话,大意是:下雨了,我们也要打伞。这说明一些跨国企业已经意识到,必须根据中国市场的特殊环境,做相应的营销策略的改变。 刘永炬还指出:站在市场的角度说,飞利浦“借用”TCL的渠道的利弊在短期内看不出来,很难说“借用渠道”是否就更容易取得市场的成功。在这种市场氛围之下,只注重渠道建设,而忽略其他,只会维持短暂的市场成功。当市场进一步成熟,消费者对品牌以及个性化产品的需求上升时,渠道的优势就会被削弱。因此,目前渠道得势的状态只是被中国消费市场长期需求旺盛的惯性所引发,未来的竞争究竟是不是“渠道为王”,还要依赖于市场的变化来决定。但过分依赖渠道将会导致生产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以家电市场为例,短短数年中,渠道已经形成一股强大的独立势力。在进一步的扩张中,渠道企业就把生产企业控制了,以至于某渠道企业要封杀某品牌之类的新闻时常见诸媒体。正常的 市场营销 无疑是生产企业考核经销商、考核渠道,而在中国的家电市场中,已经变成了渠道成员考核生产企业。家电企业在现实的无奈中,也在担心哪一天会被渠道给“玩”死。另外,一件商品的价值应该是由产品价值加上品牌价值构成的,而在渠道控制市场的情形之下,品牌价值被搁置,各厂家都在拼价格。长此以往,生产企业将失去未来发展的潜力。因此,已有不少国内生产企业开始自建渠道,比如格力的联合经销体。但如果没有实力的生产企业与渠道决裂,就意味着毁灭,历史上长虹、康佳都曾因渠道问题而产生阵痛。 分销渠道策略案例篇2: 案例:航空公司营销渠道改进策略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航空运输销售市场,航空公司自销与代理销售的比例将近2∶8,支付销售代理费成了国内诸航空公司最大的销售成本。如果说五年以前航空公司大力发展销售代理是扩大销售网络的有效 措施 ,如今市场形势的变化、重组后航空集团自身主业发展面临的压力不得不使我们考虑调整这种格局,改进营销渠道。 一种较好的改进策略是,收缩代理销售网络,同时扩大公司直销规模。即航空集团各家公司在各自基地城市建立多个售票处,使航空公司在基地城市的营销渠道逐渐调整为由靠代理人为主转向自销和代销并驾齐驱、均衡发展。由“放”到“收”代理网络而扩大“直销”的销售渠道改进策略。 案例:乐华变局 2002年,乐华彻底改造固有的销售渠道,重组撤并了旗下30多家分公司以及办事处,全面推行代理制。同时乐华对代理商也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必须现款现货”。 据估算,一台彩电由工厂到分公司到批发商再到零售商,至少需要经过四个环节,如果每个环节消耗3%的利润,渠道上已经耗掉12%的利润,庞大的销售队伍和多层次的销售渠道,透支了彩电业最大一块利润空间。 乐华的做法却隐藏了一定的风险。乐华产品多以中低端电视为主,销售旺地多在二三级城市市场。乐华一鼓作气砍掉各地分公司,这种疾风骤雨似的变革,犹如活生生地剁下了自己遍布销售终端的触角。并且,“必须现款现货”这种方式实难被商家接受。几个月下来,乐华彩电不仅销售收入锐减,还引发了劳资纠纷、债务危机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分销渠道策略案例篇3: 1、案例分析:宝洁和沃尔玛是怎样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敌对关系转化为双赢的合作关系的?此案例对中国的企业有何借鉴意义?(从当时的背景环境、时间和过程开始,到怎样开始的合作,合作后的效果进行分析,最后 总结 你自己的观点。) 宝洁和沃尔玛:对手变盟友 一份战略联盟协议让沃尔玛和宝洁化干戈为玉帛,成为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从而结束了二者长期敌对的局面。 宝洁是消费型产品的全球领导者,零售巨擘沃尔玛是它最大的客户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两家巨型企业之间的关系变得剑拔弩张。宝洁的促销力度很大,给零售商很大的折扣优惠。沃尔玛趁机以超出常规的购买量大量吃进并囤积宝洁的产品。 这就给宝洁造成了很多麻烦,它生产太多,伤害了现金流。为了提高现金流,宝洁于是提供更多的推广优惠,而沃尔玛的反应是买得更多,于是这两家公司之间的恶性循环就这样持续下去。 凯梅尼(JenniferM。Kemeny)和亚诺威茨(JoelYanowitz)在《反省》(Reflections)一书中对此的描述是:“两家公司所采取的应对措施都在尽力破坏对方成功的可能性。” 于是,宝洁下决心要化敌为友,向沃尔玛抛出了成立战略联盟的橄榄枝。 “第一个难题是如何组建一支由双方的管理人员所组成的运作团队,”凯梅尼和亚诺威茨说:“他们举行了数天的研讨会,通过运用系统思维工具,在共同的商业活动将会给双方带来的结果方面达成了共识。来自宝洁和沃尔玛的管理者们发现,彼此的举措原来可以是合理的,而不是自利的行为。” 充分理解对方的需要之后,这两家公司在双赢战略的基础上开始合作,而宝洁也无需再向沃尔玛提供折扣。“这个战略实施非常成功,于是被推而广之—宝洁甚至几乎停止了所有的降价推广活动,为此它几乎得罪了整个零售业。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却是,宝洁的盈利大幅攀升。” 为了使合作可以运转,这两家公司把软件系统连接到一起,很多信息都实现了共享。据报道,现在,当沃尔玛的分销中心里宝洁的产品存货量低时,它们的整合信息系统会自动提醒宝洁要补货了。 该系统还允许宝洁通过人造卫星和 网络技术 远程监控沃尔玛每个分店的宝洁产品专区的销售情况,而网络会把这些信息实时反映给宝洁的工厂。宝洁的产品无论何时在收银台扫描,这些工厂都可以知道。这些实时信息使宝洁能够更准确地安排生产、运输,以及为沃尔玛制定产品推广计划。节省下来的库存费用就使得宝洁可以向沃尔玛提供更加低价的产品,这样沃尔玛就能继续它的“每日低价”策略了。 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现今的中国流通领域,制造商和连锁零售企业在合作中存在着激烈的对抗。从表象上来看,主要是源于在产品价格和营销政策上的分歧,但实际上却是源于对渠道控制权的争夺,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对产品资源、营销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抢夺和攫取。连锁零售企业以压低进价、迟付货款以及收取进场费、节日促销费等方式企图尽量占有厂家资源,并将成本转嫁给制造商。而制造商为了避免失去主动,不得不继续保持原有的效率不高的自有渠道,以最大限度地维持对产品价格和货物走向的控制,以期对连锁零售企业进行战略制衡。这样你来我往,双方的成本自然居高不下,赢利能力和成长性均受到严重制约。 而“宝洁-沃尔玛模式”告诉我们,要改变这一现状,制造商和零售商必须摒弃“冷战思维”,应在建立充分信任关系的基础上,把对渠道资源的抢夺和攫取转移到对供应链的再造和价值的增值上来。 2、案例分析:找一个你自己认为在中国做的比较好的渠道建设的案例(可以是渠道中的某一个环节或部分,例如格力的渠道建设的独特 经验 、国美的成功经验等等),介绍案例过程并总结成功之处和你自己对此案例的看法、观点或感受。 国美的出现似乎有一定的必然性,在厂商博奕中,变革促使着当局双方都在谋求更具优势的位置与话语权。国美的成功在于其由传统的利润率追求转变为对利润量的追求,一字之变便是企业整体战略的次大胆突围。 国美的成功同样是一种渠道成本领先的成果。 国美的渠道使得厂家节约网络构建成本 随着国美类似企业的逐步壮大,生产型企业发觉依靠规范的渠道网络比自己自建网络要节省成本,因为自己花大力气建设的网络在企业单品或系列产品中摊销的费用太高,而国美这样的平台可以承接众多商品的同台竞技。例如最近国美由家电延伸到it产品,现在又进军到音像产品。 由此看来国美目前存在与发展的合理性就是它的网络与平台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虽然生产型企业还有不甘,但他们又必须面对。 国美的渠道使得消费者节约采购成本 陈淮指出“现在市场又变化了,既不是短缺时代“厂家说了算”的天下,也不是扩大内需那个阶段“商家把市场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时候了,现在是“消费者说了算”的时候。实际上,厂商都在努力说服消费者,高端的是厂家负责说服,而面对中低端消费者,主要是国美这些商家做说服工作,比如种种促销活动。” 国美对厂家的意义是他能够吸引许多有很强购买力的消费者。 但国美又是靠什么来吸引消费者的呢?不错!是价格优势,但又不完全是。国美消费者选择国美其实是有两条理由,其一是价格便宜,其二就是国美有品牌。也就是说消费者希望在便宜与放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国美满足了他,于是他选择了国美。 因此国美对消费者来讲,他帮助消费者节约了询价比价的过程,可能开始消费者还将信将疑,但随着比较与口碑传播,现在有很多消费者是毫不犹豫进行国美进行消费。从这个角度来讲,国美使得消费者节约了采购成本。 国美渠道使得自己节约营运成本 国美的今天不是一种模式的成功,国美的模式在国外已稀疏平常。国美能够有今天这样的成绩,是不断革新的一种成功,而这种革新一个很重要的旋律就是如何使得企业自身的营运成本降到最低,降到其他企业无法跟进。 在国美创业之初一帆风时,黄光裕曾退居幕后但当面对竞争对手的一次出击,黄光裕又再度出山整治国美,将其销售网络南北分治、采购与销售业务彻底分离,将公司管理层下移,原国美高层管理团队全部下放,从人员到机构的下移,削减了国美机构的“虚胖”。同时又将重点圈地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启动二级市场,并在二线城市进一步开设分店。 应该说国美在变,年年在变,变让国美充满活力与竞争力。 成本领先不仅成为生产型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同时它也将成为渠道的一种核心竞争力。国美所取得的这种成功,使我想到目前比较时新的一种营销概念,就是说营销的各个环节若要取得十分大的成绩,就必须考虑如何“让顾客盈利”。“让顾客盈利”,就是要使得他的实际消费低于他的期望值,让他有赚钱的感觉。 我认为:无论生产型企业还是流通型企业都是有社会属性的,他们可能不能直接增加公众的收入,但他们可以使得公众手上钱更值钱,提供更多更为优质平价的产品吧!这是一个企业的价值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0913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