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如下:
一、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
设计过程是形成产品质量的第一步,其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产品的适销性和适用性。设计的第一步是找市场,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要何种产品以及质量要求。
设计质量可通过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来保证,其内容包括:制定设计计划、制定检验测试规程、进行设计评审和验证、改进设计、样机的试制、鉴定和设计定型、销售前的准备工作。
二、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
制造过程开始于工艺准备,体现于工艺规范,整个制造过程必须严格执行工艺规范。这一过程质量控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质量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应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许入库,禁止发生混料和错料的事件。例如在基础地理信息工程中要严把原始数据、原始图纸的关,不规范的数据和图纸不能接受。要从根本上保证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质量,有效的方法是对供方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质量评审和质量监督。
2.严肃工艺纪律
企业要严格要求 *** 作者忠实执行工艺规程,并在关键工序设立质量控制点,有重点地控制工序质量。
3.验证工序能力
即验证工序是否能稳定地加工出符合要求的产品。通过试生产,边加工、边检验、边调试,保证工序具有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
4.工序检验
在生产过程中, *** 作者应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用户'、'下一道工序就是用户'的观念,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每一道工序出产的制品进行质量检验。检验的方法包括 *** 作者自检、自动化检验、工序巡回检验、最终检验。同时,工序检验要做到自检、互检、专检三结合。
5.验证状态的控制和不合格品处理
验证状态有三种:合格状态、不合格状态和待检验状态。对各状态应做好明显标记,以防混淆。
对不合格品的处理,一定要慎重,处理不妥,可能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如广州某大企业生产了一批次品,当时的厂长采纳了部分人'降价处理'的建议,以减少损失。结果不到三个月,一个名声显赫的大企业迅速陷入销售的困境,由于产品牌子倒地,企业陷入困境。
6.检验设备的控制
没有先进的检验设备,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产品,企业应按计量工作的具体要求,建立健全的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和严格实行计量器具的检测制度。
7.技术文件的控制
8.纠正措施
三、辅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辅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包括辅助材料的质量控制;生产工具的质量控制、生产设备的质量控制;动力、水、暖、风、气等的质量控制;运输、保管中的质量控制。
辅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容易被人忽视,而事实上,这一过程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仍然非常大。食品因保管不善而变质,家用电器因粗暴运输而损坏等,都是因为辅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不善而造成的。
四、销售和使用过程的质量控制
生产线上出产了合格产品并不等于质量管理的终结,企业还应把合格产品送到用户手上,并对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质量进行跟踪控制。
使用过程的质量控制内容包括:提供产品说明书、用户使用手册,提供专用工具,便于用户安装、使用、保养;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如对用户提供技术咨询、办培训班、建立维修网点,保证零备件供应,支持版本的更新,执行产品责任制。
使用过程的质量控制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服务,而且是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因此可广泛收集市场信息,了解客户的需求,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企业信誉,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完善产品的功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1 监督工厂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及时制订或修订并严格执行各项 *** 作规程,遵守生产纪律。
2 督促工厂认真搞好文明生产,特别是保持良好的生产秩序,合理地配备工位器具,保证生产通道畅通。绿化环境,防止污染和灰尘。加强现场管理,大力推行“6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3 监督工厂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合理安排生产作业计划。
4 督促工厂组织好设备维修工作,保持设备的技术状态良好。修理后的设备要达到的质量标准。要搞好工装,确保工、卡、量、刃具的精度质量。
5 做好材料、物资供应的质量管理。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和验收,对不合格和不符合同规定的物资,可退货或拒收。加强物资保管,防止损坏、变质。提高服务质量,保证供应及时。凡是由物资部门统购包销的产品,物资部门要对物资、材料的质量负责到底。
6 运用体系文件对质量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并尽量统计各类信息。不合格因素(不合格指不符合规定的要求,分为不合格品和不合格项)总是会或多或少地被发现,重要的是被发现的不合格因素是什么性质的。如果是一般的不合格,它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影响不大,这种不合格因素是比较容易纠正的;如果是严重的或是带有系统性的不合格,则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因为它会影响体系的正常运行,使最终产品产生缺陷或报废。故而质量体系中设置了对质量活动的监督检查,以便及时把不合格因素清理出来,并查明其产生的原因,积极采用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把不合格因素彻底解决,以防止再次发生。当发现不合格时,就要对其进行控制,而且要求分析原因,举一反三,防止再发生同样问题,这就是纠正措施。在制定纠正措施的基础上,对可能引发出此类不合格的因素(人、机、料、法、环、测)要规定出约束条件(体系文件、标准等),以确保这些因素的波动不超出约束条件的范围,这是预防不合格的基本内容。对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跟踪检查,实施闭环归零管理,从而使生产过程的质量得到提高。即使如此,一些因素还会有波动,而且对引发波动的原因不可能一次就认识得很全面、很准确,这就需要在过程监控中不断地找出原因,发现一个,消除一个,使波动向着零的目标不断接近。
7 督促工厂改进包装质量。要根据产品特点,制订包装标准,严格按标准进行包装和检验,产品包装不合格的必须返工。要不断改进产品装潢,达到美观大方。
如何做到质量持续改进
如何做到质量持续改进。质量管理,无论是对企业来说,还是消费者,都是格外关注的一个词。对于企业来说,质量关乎企业形象,决定企业成败。以下分享如何做到质量持续改进方法,仅供参考
如何做到质量持续改进1质量持续改进也叫PDSA循环。 P-D-C-A循环是由美国Shewhart博士所提出,称为Shewhart循环,在1950年代,日本人将其改称为戴明循环(Deming cycle)。此循环是不断重复计划(plan)、实施(do)、查核(check)和处置(action)等四项活动。戴明循环是一个质量持续改进模型, 它包括持续改进与不断学习的四个循环反复的步骤, 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Study)、处理(Act)。
PDCA循环的“四阶段、八步骤
1、P阶段
即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
步骤一、选择课题
新产品设计开发所选择的课题范围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前提,以企业获利为目标的。同时也需要根据企业的资源、技术等能力来确定开发方向。
课题是本次研究活动的切入点,课题的选择很重要,如果不进行市场调研,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就可能带来决策上的失误,有可能在投人大量人力、物力后造成设计开发的失败。比如、一个企业如果对市场发展动态信息缺少灵敏性,可能花大力气开发的新产品,在另一个企业已经是普通产品,就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选择一个合理的项目课题可以减少研发的失败率,降低新产品投资的风险。选择课题时可以使用调查表、排列图、水平对比等方法,使头脑风暴能够结构化呈现较直观的信息,从而做出合理决策。
步骤二、设定目标
明确了研究活动的主题后,需要设定一个活动目标,也就是规定活动所要做到的内容和达到的标准。目标可以是定性+定量化的,能够用数量来表示的指标要尽可能量化,不能用数量来表示的指标也要明确。目标是用来衡量实验效果的指标,所以设定应该有依据,要通过充分的现状调查和比较来获得。例如、一种新药的开发必须掌握了解政府部门所制定的新药审批政策和标准。制订目标时可以使用关联图、因果图来系统化的揭示各种可能之间的联系,同时使用甘特图来制定计划时间表,从而可以确定研究进度并进行有效的控制。
步骤三、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创新并非单纯指发明创造的创新产品,还可以包括产品革新、产品改进和产品仿制等。其过程就是设立假说,然后去验证假说,目的是从影响产品特性的一些因素中去寻找出好的原料搭配、好的工艺参数搭配和工艺路线。然而现实条件中不可能把所有想到的实验方案都进行实施,所以提出各种方案后优选并确定出最佳的方案是较有效率的方法。
筛选出所需要的最佳方案,统计质量工具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矩阵图都是进行多方案设计中效率高、效果好的工具方法。
步骤四、制定对策
有了好的方案,其中的细节也不能忽视,计划的内容如何完成好,需要将方案步骤具体化,逐一制定对策,明确回答出方案中的“5W1H”即、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使用过程决策程序图或流程图,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将会得到分解。
2、D阶段
即按照预定的计划,在实施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
步骤五、实施对策
对策制定完成后就进人了实验、验证阶段也就是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除了按计划和方案实施外,还必须要对过程进行测量,确保工作能够按计划进度实施。同时建立起数据采集,收集起过程的原始记录和数据等项目文档。
3、C检查效果
即确认实施方案是否达到了目标。
步骤六、效果检查。
方案是否有效、目标是否完成,需要进行效果检查后才能得出结论。将采取的对策进行确认后,对采集到的证据进行总结分析,把完成情况同目标值进行比较,看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如果没有出现预期的结果时,应该确认是否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对策,如果是,就意味着对策失败,那就要重新进行最佳方案的确定。
4、A阶段处置
步骤七、标准化。
对已被证明的有成效的措施,要进行标准化,制定成工作标准,以便以后的执行和推广。
步骤八、问题总结。
对于方案效果不显著的或者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为开展新一轮的PDCA循环提供依据。例如、设计一个新型红外滤光膜,完成一轮循环后,进行效果检查时发现其中一项的光学性能指标未达到标准要求,总结经验后进人第二轮PDCA循环,按计划重新实施后达到了目标值。
如何做到质量持续改进2一、质量管理之持续改进的概念
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能力的循环活动,是一种螺旋上升的PDCA循环活动,强调持续是指"PDCA"循环后又开始新的一轮"PDCA",如此"循环不断",永无止境。换句话说,持续改进是组织为达到其质量方针和目标,致力于不断提高组织的有效性的过程;“持续”的涵义是指对过程的改进要逐步前进,持续改进反映了顾客增长的需求和期望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动态发展。
持续改进的范围包括质量、效率等方面,而质量改进含产品质量、过程及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效率的提高,它不限于对已发现或潜在的"不合格"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对于"合格"的方面也存在着改进的机遇,由于外界环境不断变化,技术在发展,顾客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满足需求的能力也应不断地增强,据此需要开展系列持续改进活动。
通过对过程的改进实现改进,包括提高质量水平、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每个过程都存在改进的机会,据此,应对所有过程进行分析并不断改进。同时,按优先次序排列过程,找出并做好主要过程。
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动力,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旨在达到新水平,即在质量,服务和成本方面超越历史水平,不断创新记录,达到新的控制水平,而不是在原有水平上周而复始。
企业在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完善公司质量目标、各部门分目标以明确工作要求和改进方向
2、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特别对部门职责、工作流程按照公司实际情况进行相应改进。
3、通过内部审核、日常考核考评检查和外部对顾客调研调查数据,分析研究改进措施,寻求不断改进的机会并安排实施改进活动。
4、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不断改进。
5、根据管理评审中评价改进措施的效果,完善相关文件及流程实现不断改进。
二、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几点建议
针对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持续改进工作,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
1、端正贯彻质量管理体系的态度,提高对ISO9001标准的认识,实施全员质量管理。
从公司两年体系运行来看,广大干职员工对体系的了解和掌握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对推行体系有了较好的认识。但员工的素质和认识还远远不能达到质量管理的要求,还不能很好的将其运用到工作中去。如对各部门的职责还有不够清晰的地方,对质量管理的认识普遍不够系统和全面等,为此对如何运用其为企业管理服务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2、在今后的体系运行中,需要不断加强培训,提高全员对ISO9001标准的理解和认识。
重点进行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的培训,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内审员外培,弥补因人员调动、离职等原因造成的专业人员缺乏,提高内审水平。二组织全员培训,各部门每季度组织部门人员学习培训,重点对各部门领导进行质量目标、部门职责、企业管理等方面培训,不断深化认识,提高管理效果。三对特殊岗位、生产岗位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坚持全员参与,把质量管理贯彻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去,并把公司经营管理理念和要求充分融入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
3、把握ISO9001标准的精髓,制定切实可行的体系文件,确保其“系统化、持续化、可 *** 作性”。
策划、制定和改进体系文件是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关键。各部门应根据实际制定本部门具有可测量性的科学的质量目标;要落实各部门管理职责,修订岗位人员的职责权限,完善相关工作流程,使每位员工都能按其职责权限展开工作;要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随时对不实用的文件进行修正,以确保文件的可 *** 作性。
4、强化监督考核机制,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形成事事有人管,处处有考核的制度。对出现不符合在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同时,及时改进、完善相关制度、流程避免不符合情况再次出现;实施有效的内部审核,采取不定期的内审方式,及时发现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实现持续改进。
5、建立“PDCA”管理模式,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在全员质量管理的前提下,倡导对每一个项目、每一项工作推行“PDCA”(PLAN:策划;DO:实施;CHECK:验证;ACTION:改进)的循坏管理模式,通过质量方针、目标考核、经营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内部审核、数据分析、预防和纠正措施、管理评审等日常工作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企业实行持续改进,需要进行的是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质量管理需要员工与领导的同心协力。成功地实行持续改进对企业来说,是符合时代需求的,也是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重要措施。
如何做到质量持续改进3一、P、D、C、A循环圈滚动理论
品质体系按照管理循环运转时的特点:
1 、 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一环扣一环,推动大循环。
2 、 以预防为主就必须在产品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充分重视品质管理,品质管理的重点从品检把关转到预防,转到开发设计生产制造上来。这不仅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而且可以减少许多因品质问题而产生的不必要的浪费。
3 、 开发设计是产品品质产生阶段,产品设计上若存在品质问题,无论制造过程怎幺严格控制,生产出来的产品总是存在"先天不足所以要求产品设计过程严格按科学的程序进行,切实抓好产品设计过程的审核和鉴定,做到早期报警,把品质问题消灭在形成过程之中。在方法上,充分利用数理统计等科学的方法,揭示品质运动的规律。
4 、 通过工序能力的测定和控制图的使用起预防作用。无论是工序能力的测定或使用控制图,都需要通过产品检验取得一批或一组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后方能实现。这种检验的目的,不是为了判断一批或一组产品是否合格,而是为了计算工序能力的大小和反映生产过程的状态。如发现工序能力不足,或通过控制图表明生产过程出现了异常状态,则要采取技术组织措施,提高工序能力或去除生产预防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5 、 通过工序生产时的首件与巡检起预防作用:
当一批产品或一个轮班开始加工一批产品时,一般应进行首件检验,当首件检验合格并得到认可时,方能正式成批投产。当设备进行修理或重新调整后,也应进行首件检验,其目的都是为了预防出现大批不合格品。
正式成批投产后,为了及时发现生产是否发生了变化,有无出现不合格品的可能,还要定期到工作现场现场去巡回抽检,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预防不合格产生。
二、原因分析
1 、 所谓原因分析
就是为了预防产品缺陷发生,防止发生类似影响产品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的故障,对可能发生的故障和潜在的因素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提前预防和消除隐患。产品形成过程中的高故障率导致废品率增大,从而提高了生产成本,产品质量是故障变化量的函数,即故障种类数量越多,质量越低,反之亦然。缺少一个有效的故障信息早期报警系统,不但会增加生产成本,而且也会降低产品在使用中的性能。通常,故障分析可以分为早期性故障分析和失效分析两类。
2 、 故障分析的要点
应用固有技术和经验;
一个不漏地列出所有构成产品系统的各个部件可能发生的故障模式,并进行分析;
分析这些故障发生后将会造成什幺影响;
测算故障发生的概率;
比较故障影响的轻重;
分析故障检出的难易程度;
找出重点;
提出设计中重点改进的项目。
3 、 故障分析的方法
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法FMEA(failuremodcandcffcctanalysis),FMEA是企业实用有效的设计分析方法。
失效分析法 - 故障树分析法FTA(failttrceanalysis)FTA法就是一种系统图法,它从某个零部件上的故障根源,并且能够受直接采取纠正措施为止。
三、改善对策
不良的发生不可避免,但是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应有对策。
1 、 暂时对策
暂时对策是"为了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的情况的再次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暂时对策是针对已发生、已出现的质量问题而采取的、事后性质的措施。它始于品质问题的识别,并包括采取措施以消除或减少问题再发生,也包括对不满意产品的返修、返工、追回或报废,以及客户的抱怨处理等,但重要的是消除产生品质问题的原因。
暂时对策也可以用于包括诸如程序和体系的更改以实现质量环中任一阶段大品质改善。
暂时对策是品质改善的必要手段之一。
2 、 永久对策
永久措施是指"为了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的情况的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永久措施是针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以后可能发生的品质问题事前预防性质的措施。它体现了现代品质管理中以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与暂时对策相比,永久对策的效果更好,但其制定要求有更高的技术能力,且需更多的投资。永久措施的制定需考虑涉及到供方和顾客的风险、成本和利益等因素,同时还要与产品的设计、生产的成熟性产品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顾客或合同的特殊要求、相关法规的要求等各种相关因素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虑。
同样,永久对策可用于包括诸如程序和体系的更改以实现质量环中任一阶段的品质改进。永久对策是品质改善的必要手段之一,它导致更高水平的品质改善。
四、标准化
1 、 所谓标准是指企业一切品质活动的依据和规定。它体现在一系列技术和管理的"文件"上,它是开展品质工作的基础,也是衡量的依据。
2 、 标准化工作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工作。
3 、 技术标准是企业标准的主体。它是对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法及包装、贮存等所规定的应该达到的标准。
4 、 管理标准是关于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职责、程序、要求的规定。
5 、 标准化是一项综合性的基础工作,是一项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表现在:
a 、 标准化是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合理利用资源的有效措施;
b 、 产品的研制和设计,采用现有各类标准,可以缩短设计、生产准备和制造周期,可以组织专业化生产,减少劳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
c 、 产品品质是以技术标准为依据的,有高水平的标准才能有高品质的产品标准化是提高品质的先决条件;
d 、 围绕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制定一系列的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可以促使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活动合理化、制度化,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e 、 标准化还是联系科研、设计、生产、流通和使用等方面的技术纽带,对安全和卫生等,也有重要作用;
f 、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可使我们在国际贸易的激烈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g 、 标准化水平是衡量一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尺度,一个现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以上就是关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是什么、质量控制的主要程序、如何做到质量持续改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