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见到了一些研究院的大牛。例如邹欣老师,可惜没去合影,相信以后还会有机会。例如芮勇副院长,经常看到他去各个论坛演讲。但目前并没有什么用,只有自己足够强大,认识大牛才有意义!最大的感悟是——自己是在是太弱了!由于技能树是在是枝丫少且细。暂且不说一些比较高大上的技术,就是简单的编程还不够扎实。许多语言只是入门级别。还有就是什么都得学,技多不压身!在夏令营期间,时常想帮忙却无能为力。只好陪着大牛队友熬夜。感谢我的强大队友们!希望下次参加类似的hackthon的活动的时候,我可以多分担点活。收获除了本来就应该有的增长了见识之类的收获,最重要的是认识了那么多来自各个学校的有趣、可爱的人。特别是我可爱的队友们,大家在一起奋斗的这段短暂的时光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希望将来还可以有机会聚在一起!
有不同的观点,有争论总是一件好事,这样可以引发大家的思考。所以,对于我的这篇博文,如果你赞同我的观点,我会感到高兴,如果你会去认真地深入思考,我也会高兴,如果你反对,没关系,可以讨论。在此之前,我想说明一下我观点里的这个“专职QA”是怎么定义的。其是很多公司成立的专门做测试的技术人员,仅测试不开发。这些QA对于软件开发技术并不熟悉,甚至不懂。我经历过一些公司都有专职的QA团队(专职的测试人员),自从上个公司我的开发团队在一个项目上被QA部门搞得一团糟,我越来越怀疑专职QA存在在意义。我的观点不一定对,但请让我鲜明地表达一下——我觉得是不需要全职的QA的,甚至不需要QA这一专职角色或部门,因为,不懂开发的人必然做不好测试。就像不懂开发的研发经理必然管不好研发团队一样。我越来越觉得Dev应该应该是做测试最合适的人选,这必然是未来的趋势 (因为我已经看到了中国程序员的进步,相比起10年前,今天的程序员已经是非常全面了,再来十年,必然证明我的观点是对的)。在我正在展开说明之前,我想引用两篇文章:两篇文章一篇是 “On testers and testing”(中文翻译),本文的作者Sriram Krishnan是一名程序员,曾在Yahoo和微软工作过,开发过很多软件,曾被纽约时报报道,写过一本书,本文是他的一篇博客。他在文章中表达了这几个观点——大多数的开发团队并不需要一个独立的测试角色。即使要有,那么所有的开发时间比上所有的测试时间应该 >20:1的。。证据吗?光看看一些从古至今最成功的软件开发团队就知道了。不论是当今的Facebook,还是30年前最初的NT团队,很多伟大 的产品都是出自没有或很少测试人员的团队。开发人员应该测试自己的代码。没什么可说的。背后的道理并不重要。这包括单元测试,全覆盖的自动化测试或手工测试或组合测试。如果你的开发人员不能/不愿意或认为这“不归我管”,那你需要更好的程序员。另一篇文章是邹欣的“现代软件工程讲义 9 测试 QA 的角色和分工”,这是一篇很不错的文章。他在文章里提到了分工的必要性,比如第三方的鉴定机构,并且也指出了分工的一些问题,比如,画地为牢的分工,无明确责任的分工,等,这些问题直接命中了分工的要害。我隐约觉得,我和邹欣的很多观点是相同的,我们内容上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上还有分歧。另外,我的观点太鲜明了,从而容易导向极端的理解。你看,我们都同意,Dev要懂测试,QA要懂开发,只不过分工不同,既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就不要分彼此了,一起携手开发测试吧。(另外,我个人觉得不懂开发的测试人员不可能测试得好) 我的故事我再说说我最糟糕的QA经历吧,这个公司的QA部门只做测试,他们的leader觉得所有的test design和test 的过程都不需要Dev参与,他们是独立于Dev之外的部门,他们几乎不关心Dev的设计和实现,他们只关心能跑通他们自己设计的test case。但是去执行Test Case的时候,又需要Dev的支持,尤其在环境设置,测试工具使用,确认是否是bug方面,全都在消耗着Dev的资源,最扯的是,他们对任何线上的问题 不负责,反正出了问题由Dev加班搞定。我有一次私自review他们的test case的时候,发现很多的test case这样写到 –“Expected Result:Make sure every thing is fine” ,WTF,什么叫“Every thing is fine”?!而在test case design的时候,没有说明test environment/configuration 是什么?没有说明test data在哪里?Test Case、Test Data、Test Configuration都没有版本控制,还有很多Test Case设计得非常冗余(多个Test Case只测试了一个功能),不懂得分析Function Point就做Test Design。另外,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么热衷于设计一堆各式各样的Negative Test Case,而有很多Positive的Test Case没有覆盖到。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知道开发和设计的细节,所以没有办法设计出Effective的Test Case,只能从需求和表面上做黑盒。在做性能测试的时候,需要Dev手把手的教怎么做性能测试,如何找到系统性能极限,如何测试系统的latency,如何观察系统的负载(CPU,内存,网络带宽,磁盘和网卡I/O,内存换页……)如何做Soak Test,如何观察各个线程的资源使用情况,如何通过配置网络交换机来模拟各种网络错误,等等,等等。测试做得也不认真,大量的False Alarm,都是环境问题,比如:安装新版本后没有重启服务,没有使用新的配置文件,网络配置,等等,等等。在项目快要上线前的一周,我又私自查看了一下他们的Test Result,我看到5天的Soak Test 的内存使用一直往上涨,很明显的内存泄露,这个情况发生在2个月前,但是一直都没有报告,我只好和我的程序员每天都加班到凌晨,赶在上线前解决了这个问 题。但是,QA部门的同学们就像没发生什么事似的,依然正常上下班。哎……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有这么几点原因(和邹欣的观点一样)给了QA全部测试的权力,但是没有给相应的责任,QA没有体会过软件质量出问题后的痛苦(解决线上问题的压力),导致QA不会主动思考和改进。QA对Dev的开发过程和技术完全不了解,增加了很多QA和Dev的沟通。QA对软件项目的设计和实现要点不了解,导致了很多不有效的测试。注:我无意在这里贬低QA的能力工作。只是我看到了QA因为没有参与开发的一些现实问题。我的观点邹欣对于分工出现的问题给出了两点解决方法:充分授权和信任(Empower team members)各司其职,对项目共同负责(Establish clear accountability and shared responsibility)我的观点是, 理论上正确, *** 作上太虚了。这就像我们国家喊的“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一样,没有具体的方法,根本无法落实。我无意在这里贬低QA的工作,我也无意因为这个事走向另一个极端。但是,我在现在公司的经历,还有很多新兴公司的做法,我越来越觉得软件开发,真的不需要专职的QA,更不需要只写代码不懂做测试的专职的Dev。观点如下:1) 开发人员做测试更有效开发人员本来就要测试自己写的软件,如果开发人员不懂测试,或是对测试不专业,那么这就不是一个专业的开发人员。开发人员了解整个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开发人员是最清楚应该怎么测试的,这包括单元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回归测试,以及Soak Test 等。开发人员知道怎么测试是最有效的。开发人员知道所有的function point,知道fix一个bug后,哪些测试要做回归和验证,哪些不需要。开发人员的技术能力知道怎么才能更好的做测试。很多开发人员只喜欢写代码,不喜欢做测试,或是他们说,开发人员应该关注于开发,而不是测试。这个思路相当的错误。开发人员最应该关注的是软件质量,需要证明自己的开发成果的质量。开发人员如果都不知道怎么做测试,这个开发人员就是一个不合格的开发人员。另外,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不做开发的QA会比Dev在测试上更专业? 这一点都说不通啊。2)减少沟通,扯皮,和推诿想想下面的这些情况你是否似曾相识?QA 做的测试计划,测试案例设计,测试结果,总是需要Dev来评审和检查。QA在做测试的过程中,总是需要Dev对其测试的环境,配置,过程做指导。QA总是会和Dev争吵某个问题是不是BUG,争吵要不要解决。无论发现什么样的问题,总是Dev去解决,QA从不fix问题。我们总是能听到,线上发生问题的时候,Dev的抱怨QA这样的问题居然没测出来,QA也总会抱怨Dev代码太差,一点也不懂测试,没怎么测就给hand over 给QA了。QA总是会push Dev,这个bug再不fix,你就影响我的进度了。等等,等等。如果没有QA,那么就没有这么多事了,DEV自己的干出来的问题,自己处理,没什么好扯皮的。而一方面,QA说Dev不懂测试,另一方面Dev说QA不懂技术,而我们还要让他们隔离开来,各干各的,这一点都不利于把Dev和QA的代沟给填平了。要让Dev理解QA,让QA理解Dev,减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只站在自己立场上的沟通,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让Dev来做测试,让QA来做开发。这样一样,大家都是程序员了。3)吃自己的狗食真的优秀的开发团队都是要吃自己狗食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切身体会到自己干的烂事,自己的痛苦,你就不会有想要去改进的动机。没有痛苦,就不会真正地去思考,没有真正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进步。在我现在的公司,程序员要干几乎有的事,从需求分析,设计,编码,集成,测试,部署,运维,OnCall,从头到尾,因为:只有了解了测试的难度,你才明白怎么写出可测试的软件,怎么去做测试的自动化和测试系统。只有自己真正去运维自己的系统,你才知道怎么在程序里写日志,做监控,做统计……只有自己去使用自己的系统,你才明白用户的反馈,用户的想法,和用户的需求。所以,真正的工程师是能真正明白软件开发不单单只是coding,还更要明白整个软件工程。只明白或是只喜欢coding的,那只是码农,不能称之为工程师。4)其它问题关于SDET。全称是Software Development Engineer on Test。像微软,Google, Amazon都有这样的职位。但我不知道这样的职位在微软和Google的比例是多少,在Amazon是非常少的。那么像这样的懂开发的专职测试可以有 吗?我的答案是可以有!但是,我在想,如果一个人懂开发,为什么只让其专职做测试呢?这样的程序员分工合理吗?把程序分成两等公民有意义吗?试问有多少懂开发的程序员愿意只做测试开发呢?所以,SDET在实际的 *** 作中,更多的还是对开发不熟的测试人员。还是哪句话,不懂开发的人是做不好测试的。如果你说Dev对测试不专业,不细心,不认真,那么我们同样也无法保证QA的专业,细心和认真。在Dev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在QA也也会一样出现。而出了问题QA不会来加班解决,还是开发人员自己解决。所以,如果QA不用来解决问题,那么,QA怎么可能真正的细心和认真呢?如果你说不要QA的话,Dev人手会不够。你这样想一下,如果把你团队中现有的QA全部变成Dev,然后,大家一起开发,一起测试,亲密无间,沟通方便,你会不会觉得这样会更有效?你有没有发现,在重大问题上,Dev可以帮上QA的忙,但是QA帮不上Dev的忙。第三方中立,你会说人总是测不好自己写的东西,因为有思维定式。没错,我同意。但是如果是Dev交叉测试呢?你可能会说开发人员会有开发人员的思维定式。那这只能说明开发人员还不成熟,他们还不合格。没关系,只要吃自己的狗食,痛苦了,就会负责的。磨刀不误砍柴功。如果你开发的东西自己在用,那么自己就是自己天然的QA,如果有别的团队也在用你开发的模块,那么,别的团队也就很自然地在帮你做测试了,而且是最真实的测试。你可能会说吃狗食就是个笑话,因为如果是我,我把干烂的事,就离职走人了,让别人去吃我的狗食。这个在现实中 的确会发生,也是很现实的。但是想一想,你为什么在一开始让他把事干烂了?另外,如果你的团队在设计评审和代码评审里没有把好关,让某人把事给干烂了,那 么这个人的离职带来的问题还是这个团队来扛,于是整个团队都在吃自己的狗食,挺公平的。痛苦过一次,你的团队下次怎么干了,就不敢乱招人了,就不敢随意评 审代码了,就不敢让人只做一块东西了。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吃狗食的范畴。关于系统集成测试。所谓集成测试,就是把多个开发团队开发的模块集中起来测试。因为开发人员可以无法看到全 局,不了解别个团队的系统,所以需要有统管全局的专职的QA进行测试。对这个方面,我并不反对,在实际 *** 作过程中,好像的确用专职的做集成测试的QA更有 效一些。不过,这还是不能让我停止去思考两个问题,1) 如果开发人员看不到全局,他能开发出更好的软件吗?2)这个全职的做集成测试的QA难道不能是各个团队的骨干Dev来组成吗?关于自动化测试。所谓自动化的意思是,这是一个机械的重复劳动。我想让测试人员思考一下,你是否在干这样的事?如果你正在干这样的事,那么,你要思考一下你的价值了。但凡是重复性比较高的机械性的劳动,总有一天都会被机器取代的。关于线上测试。我们都知道,无论自己内测的怎么样,到了用户那边,总是会有一些测试不到的东西。所以,有些公 司会整出个UAT,用户验收测试。做产品的公司会叫Beta测试。无论怎么样,你总是要上生产线做真正测试的。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生产线上测试有的在玩 A/B测试,有的玩部分用户测试,比如,新上线的功能只有10%的用户可以访问得到,这样不会因为出问题让全部用户受到影响。做这种测试的人必然是开发人 员。好吧,我暂时写这么多,我会视大家的讨论再补充我的观点的。—– update —–一些人觉得我是在泄私愤,我能够理解为什么我会被这样误解,但是没有关系,很多新东西新观点总是会被误解的,我坦然面对。(全文完)
接触过原文后的解决方案:
1 将每段英文冒号和三角标记之间的空格改成Tab,再设置一下悬挂缩进到三角标记的位置(我这里看是 5 字符),可以达到图一中的效果;
2 将格式设置为:“段落左对齐制表符-15字符-无前导符,悬挂缩进459字符,对齐方式左对齐”也可以达到图一中的样式。
文本缩进位置就是每一段第二行缩进的距离,对齐位置就是1981开始的位置(项目符号之后文字开始的位置),他们之间的长度差就是1986到三角的尺寸,这个你可以试一下,手动调整一下。
走出软件作坊 (作者阿朱,如今是京东技术学院负责人)
冒号课堂 (作者郑晖,貌似在做ios独立开发)
程序员的自我修养 (第一作者俞甲子,创办了两个游戏公司,第一个已经成功卖掉。第三作者潘爱民,目前是阿里云首席架构师)
软件调试 (作者张银奎)
Windows内核原理与实现 (作者潘爱民)
Python源码剖析 (作者陈儒)
还有不少好作者,就不一一列举了。推荐我近年来合作出版的好书的作者:
@吴军 (见:吴军博士是一个怎样的人?)
@邹欣 (见:邹欣老师怎样给学生上课和如何成为一名踏实靠谱、勤奋刻苦、高瞻远瞩、能言善辩又脾气棒棒的程序员? )
@刘未鹏 (见:刘未鹏是谁? )
程序员需要学习的知识地很多的,需要不断的看书学习,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关于程序员必读的书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程序员必读的书籍
1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软件开发的不朽经典)
何为重构,一言以蔽之,就是在不改变外部行为的前提下,有条不紊地改善代码。本书虽然使用Java语言书写示例代码,但是其概念与思想同样适合 于其他语言。书中,作者以一些平淡无奇,甚至带有坏味道的代码开始,一步一步地修改转变成更加灵活,可重用的代码。通过书中的示例,你会清楚地明白什么才 是整洁的代码。重构其实依然成为 经验 丰富的程序员的必备技能,当你想要改善重构代码时,读一读这本书就会让你有章可循,豁然开朗。
2代码整洁之道(Robert C Martin力作,韩磊献译)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不止一次我将它推荐给我的同事,读者还有学生。我认为它可以称得上软件开发与编码方便最好的一本书。Bob大叔我想无需做介绍,他写 过一个关于敏捷开发的系列书籍,我的书架上就有他的 《代码整洁之道》 , 《程序员的职业素养》 , 《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 , 《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 , 《UML for Java For Programmers》 , 《Extreme Programming in Practice》等这些书籍。虽然他的这些书有点老旧,但是这些书仍然很有价值,纵使数十年之后,这些书依旧受用,尤其是在面向对象编程方面。 本书不仅仅是告诉你要做什么,还教会你什么不能做。书中有关于代码味道的一个章节,全面列举了大多数程序员遇到的各种错误,其后的章节则详细描述如何纠正 这些错误。比如如何将过长的switch声明转换成遵循开放闭合原则的模型,如何利用集成和多态。再次啰嗦一下,这本书确实值得每个程序员拥有。和上本书 一样,书中的例子使用Java语言,但依然适合使用其他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开发者阅读。想要撸的一手好码,这本书必不可少。
3代码大全
两届Software Jolt Award震撼大奖得主!软件开发世界的地图,经典中的经典
想必这本书大家都曾阅读过,这就是鼎鼎大名的《代码大全》,从某个角度看,它其实就是C++版的《代码整洁之道》。本书的目标就是帮开发者使用 做高质的代码写出更好的软件。同样书中也涉及了编程中常见问题和最佳实践。这本书也可以称得上是必读书籍,尤其是对于C和C++程序员。《代码大全(第2 版)》中所论述的技术不仅填补了初级与高级编程实践之间的空白,而且也为程序员们提供了一个有关软件开发技术的信息来源。《代码大全(第2版)》对经验丰 富的程序员、技术带头人、自学的程序员及没有太多编程经验的学生都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说,只要您具有一定的编程基础,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阅读《代码 大全(第2版)》都不会让您失望。
4单元测试的艺术
世界级软件开发大师,设计模式和敏捷开发先驱,“Bob大叔”Robert C Martin强力推荐
如果非要做一件改善项目,提高开发者水平的事情,我想那就是让开发者掌握单元测试的能力。对于专业的开发者来说,单元测试是一项必备的技能,多数的程序员 却不具备TDD(测试驱动开发)的能力。我虽然在不太遵循TDD这种模式,但是也会为自己写的或维护的代码编写单元测试。对于工程来说,开源项目基本都严 格遵守执行单元测试,而很多商业的工程则在单元测试方面有所缺失。一个拥有单元测试的项目会变得更加容易维护和更改。本书会介绍成功的项目与失败项目的差 别,可维护的代码库与不可维护的代码库之间的区别。本书示例为NET代码,但这并不会影响你了解单元测试。如果你是一名技术负责人或者项目负责人,这本 书可以帮你更好地把控项目代码质量。如果你看Java更舒服的话,也可以看一看这本书 《JUnit实战(第2版)》 。
5精益软件开发管理之道
《精益软件开发管理之道》是一本软件开发 方法 学的书。作者从24个不同的视角,在更大的空间、时间、行业、 文化 背景下,考察了敏捷和精益方法。 《精益软件开发管理之道》详细阐述了敏捷和精益开发方法取得成功的深层原因。《精益软件开发管理之道》包括以下内容:系统思考,以适当足够的方式关注客 户;技术杰出,介绍了杰出软件开发的基础-低耦合的架构、测试驱动的开发过程等;可靠交付,讨论了工作流和日程计划,以及反馈的重要作用;无情改进,讨论 了所有精益组织的基本特点:持续不断、永不满足的改进;卓越的人,卓越的结果来自于卓越的人;一致的领导,讨论在领导团队中达成一致。
6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
这本书要么你读过,要么就是听说过,这就是经典的GOF(Gang of Four 中文译为_)设计模式一书。该书作者为四人,分别是Eric Gamma, Richard Helm, Ralph Johnson, 和John Vissides。四位顶尖的面向对象领域专家精心选取了最具价值的设计实践,加以分类整理和命名,并用简洁而易于重用的形式表达出来。本书已经成为面向 对象技术人员的圣经和词典,书中定义的23个模式逐渐成为开发界技术交流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语汇。使用这些设计模式,我们可以设计出灵活,优雅和可重用的 可扩展的设计。
7细说PHP
51CTO“最受读者喜爱的原创IT技术图书”奖
《细说PHP》编写的宗旨是让读者能拥有一本PHP方面的学习和开发使用的最好书籍,对所罗列出的每个知识点都进行了细化和延伸,并力求讲解到位,让读 者可以轻松地读懂。对于几乎每个知识点都有对应且详实的可运行的代码配套,对所有实例代码都附有详细注释、说明及运行效果图。另外在每个章节的最后还为读 者安排了大量的和本章知识点配套的授课课件及自测试题(附加在光盘中),能更好地帮助读者掌握理论知识点,提高实际编程能力,寓学于练。对于入门与提高 PHP技术起到关键作用。
《细说PHP》作者高洛峰。现任北京LAMP兄弟连[1](易第优 教育 )教学总监,五年软件开发工作经验,四年IT教学工作经验。曾在多家上市企业担任过技 术总监、项目经理、高级软件工程师等职务,具有扎实的技术功底。国内资深的高级技术认证讲师,从事IT培训以来累计授课长达6000课时以上,培训近千名 学员成功走向IT岗位,具有丰富的IT教学经验。
程序员的专业技术书
1、《数学之美》第二版
获奖畅销书《数学之美》第一版荣获国家图书馆第八届文津图书奖。
第一版入选广电总局“2014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书目”,荣获2012-2013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书。
信息领域大学生必读好书,央视新闻推荐的学科敲门砖。
新版增加了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最新内容,以满足人们对当下技术的学习需求;同时,根据专家和读者的反馈更正了错漏,并更新了部分内容。
《数 学之美》第一版上市后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并荣获国家图书馆第八届文津图书奖。读者说,读了《数学之美》,才发现大学时学的数学知识,比如马尔科夫链、矩阵 计算,甚至余弦函数原来都如此亲切,并且栩栩如生,才发现自然语言和信息处理这么有趣。而今,数学在信息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作者在第二版中增 加了一些内容,尤其是针对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内容,以便满足人们对当下技术的学习需求。
2、文明之光 第三册
吴军博士继获奖畅销书《浪潮之巅》、《数学之美》之后的跨界之作
为您讲述他眼中的超越上下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史
随文津奖得主一起体会科技与人文之美
作 者所选的创作素材来自于十几年来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对其内容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文明之光》系列第三册每个章节依然相对独立,书中全景式地展现 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多样性。内容涉及音乐、美术、计算机、互联网、金融、硅谷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启迪、微粒子和宇宙天文学、环境保护八个专题。
3、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
“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的现代方式教授软件工程
李未院士鼎力推荐,众多软工教师一致好评
微软研发总监邹欣力作
推荐软件工程专业学子阅读,了解软件工程真正内涵,懂得“工程”二字真正含义,知道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区别。了解之后,就知道为何软件工程是就业含金量较高的行业了。
书中设想了大量的场景“学”和“习”,并且用了大量的类比,非常生动有趣。这本教材也对软件工程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而言,同样面临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学到“干货”的选择。
《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共分17章,对照美国ACM/IEEE2013年新出版的计算机科学教学指导 (Computer ScienceCurricula 2013)中的软件工程相关部分,这本教材覆盖了其中大多数Core-Tier1和Core-Tier2的内容。可以说,全书对软件工程内容的覆盖不逊于 任何一本现行的教材,同时讲述了业界最新实践方法。
程序员看的好书籍
1《哥德尔、埃舍尔、巴赫》
豆瓣评分:94 分
作者简介: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中文名侯世达,美国学者、作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意识、类比、艺术创造、文学翻译以及数学和物理学探索。 因其著作《哥德尔、埃舍尔、巴赫》获得普立兹奖(非小说类别)和美国国家经典奖(科学类别)。
推荐理由:这是一部天书。在数学,绘画,音乐和 故事 中畅游,却在探讨哲学中最深刻的问题:意识和灵魂如何产生,从哲学角度探讨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当你看完书后,也许你具体记不得太多细节,但是不经意间你会发现它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你的世界观。
2《算法导论》
豆瓣评分:94 分
作者简介:托马斯·科尔曼,达特茅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系主任;查尔斯·雷瑟尔森,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系教授,他目前主持 MIT 超级计算技术研究组,并是 MIT 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计算理论研究组的成员;罗纳德·李维斯特,现任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安德鲁与厄纳·维特尔比(Andrew and Erna Viterbi)教授。他是 MIT 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成员,并领导着其中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中心。他现在担任国家密码学会的负责人;克利福德·斯坦,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工业工程与运筹学系教授,他还是工业工程与运筹学系的系主任。
推荐理由:这本书深入浅出,全面地介绍了计算机算法。对每一个算法的分析既易于理解又十分有趣,并保持了数学严谨性。本书的设计目标全面,适用于多种用途。涵盖的内容有:算法在计算中的作用,概率分析和随机算法的介绍。书中专门讨论了线性规划,介绍了动态规划的两个应用,随机化和线性规划技术的近似算法等,还有有关递归求解、快速排序中用到的划分方法与期望线性时间顺序统计算法,以及对贪心算法元素的讨论。此书还介绍了对强连通子图算法正确性的证明,对哈密顿回路和子集求和问题的 NP 完全性的证明等内容。
1 程序员们的专业技术书分享
2 linux程序员必看书籍推荐
3 java程序员必看的书籍推荐
4 清华大学推荐的青少年阅读书目
5 文艺青年必看的书
以上就是关于参加微软学生夏令营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全部的内容,包括:参加微软学生夏令营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们需要专职的 QA 吗、如何在Word中设置多重悬挂缩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