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

要么,第1张

要么 叔本华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片面去理解,那么就太肤浅了,必须结合作者当时的生活和经历去理解!“要么庸俗,要么孤独”这个观点出自叔本华的著作《人生的智慧》一书,然而叔本华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这本书也是在他走过漫长人生所发现的人生智慧,以及自己处事态度的总结。

叔本华幼年时期性格孤僻,父亲是个成功的商人,母亲是作家,不过与母亲不和,父亲去世后,继承家产,一生都过着富裕的生活,后来进去大学学医,又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才走上哲学研究的道路。

同时叔本华是一位涉猎广泛的美学家,对音乐,美术,歌剧都颇有研究,在我们现在看来,就是一个集大成者,早已经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所以我们再来理解一下,要么庸俗,要么孤独,作为一名哲学家,如果他不能忍受漫长的哲学研究,他也不可能成为哲学家,同时他还有额外的艺术成就,每个人都需要一段孤独的日子去成长,突破自己,最起码优于昨天的,或者曾经的自己。

我承认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人,但是总有一个人会成功,为什么不是我,我常常会这样问自己。

庸俗的含义是平庸鄙俗,叔本华早已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世界,所以他才取得巨大的成就。

孤独是每个人漫漫人生路必须经历的,即使你真的没有很成功,但是,你最起码为了更好的自己,曾经不顾一切地奋斗过。

不管我们拥有什么,我们生来就是孤独!各人有各人各自的活法,你努力地认真去生活,你总会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我理解为:人在群体活动中,不可能保持独立的思想,受别人影响越多,越贫庸。

人多的地方气场会影响到每一个人,气场大的影响气场小的,共同也可哄抬一种气氛。

人在这种时候都是不由自主地在做,随众或犯错。

一般人不会有自己的主张。

这时,庸俗或可认为是随大流吧。

一个独立的人是孤独的,产生思想需要安静和大量的时间来思考、来产生悟性。

他鹤立鸡群,或立于高山之上,俯视人间万物。

自古名山僧占多。

僧人、道士、隐士为何选择深山隐居?理由是不与俗世同流,在一个远离人群的地方超凡脱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1356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