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连天

炮火连天,第1张

炮火连天 在抗战时期,炮火连天,为什么山林和农田没发生火灾?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没听过这段话吗“出门跨壕沟,抬头见岗楼,无村不戴孝,到处见狼烟”。

日军所到之处,纵火是必须的。

日军的纵火主要有两种:第一,报复性的纵火。

基本是日军遭受国军正规军或者游击队的打击后,将周边中国村民的房子一把火烧毁。

这主要是报复恐吓目的,让中国老百姓不要支持本国军队。

尤其敌后作战,这种情况最明显。

日军约定俗成的规矩是,即便有1个日本兵在某个村庄附近被杀(比如抢劫或者奸淫期间遭到农民反抗,或者被游击队干掉),日军立即来将整个村庄房子烧毁。

这个烧毁不是说,让你把财物搬出来再烧,而就是一把火全部烧光。

这样一来,这个村子的村民等于失去了住处和所有生活必需品,想活下去就很困难了。

所有,很多敌后游击队就考虑到这点,很少袭击单个的日军目标,因为代价太大。

比如百团大战最后,日军赶来报复,在五台县就摧毁村庄98个, 烧毁房屋20067 间之多。

第二,破坏性纵火。

这是日军破坏中国持久抗战的一种方法。

基本日军作战所到之处,离开的时候就放一把火,将村庄烧掉。

有时候作战期间,刚好赶上农作物要收割,也放一把火将庄稼烧光。

总之,日军就是通过这种三光政策,将国军控制区的老百姓害苦,让他们失去生活能力,也就无法支援抗战。

比如浙赣会战中,日军占领磐安县这个小县城短短一周时间,就的烧毁该县房屋3000多间。

日军所到之处,无不被熊熊烈火所吞没。

由于日军这样随处放火,造成的农田和山林大火是很多的。

但那个年代,中国人口也不少了,有4亿多人。

所以山林也不是很多,加上日军抗战中后期主要在相对潮湿的中国南方和西南作战,也难以形成太大规模的山林大火。

农田肯定是着火的,日本军队的烧光抢光,杀光三光政策,你又不是没听说过烧房烧农田那都是小儿科,有的时候直接把和人家在火上烤,这都是有的。

至于日本人为什么不烧山,其实一般来讲山里面很难着火,我们去看一下历次的山林大火,他的爆发都是有一个先决条件,也就是天气干燥十几年不遇的一次旱灾,空气干的都快冒出火星了,这个时候一把大火,整个大山都烧了个精光。

为什么会要提升一点?其实我们去看一下贝爷的荒野求生的话,他会说到一个事,就是一般来讲活着的数目是很难用火给点着的,他在野外要想找到能够点着的树枝的话,也只能够去摘取,在野外已经枯掉的树枝分叉才能够点着。

所以不到那种干旱的季节,树林里面放一把火还真的很难烧着。

同时对于日本军队来讲,他们也有自己的顾虑,首先自己的军队不得人心,日本人是清楚的,别看他一天到晚喊着大东亚共荣,但实际上自己明白一阵是因为心里面虚的慌,才一天到晚的把这种东西挂在自己的嘴边,壮一下胆子在日本老兵的回忆里面,一旦进入中国的国土进行作战,在一个城市之中,大街上面可能挂满的日本人的国旗或者是军旗,但是在里面仍然挂着国民政府的旗帜,很多受伤的无法带走的日本伤兵都会选择自己自杀,这不是说军方要求他们自杀,而是害怕自己被遗弃下来以后会被当地人抓去。

简单来说日本人兵力不足这是事实,日本人只有100多万的军队在中国的国土面积上趟下来,确实有些是军队不足的意思,(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所以只能够掌控一些比较重要的点,比如说大型城市铁路重要交通线,重要的水利枢纽等等。

从各种角度来说,日本人除非是要进攻大型城市,否则犯不着把自己的军队开到山林之中,一方面自己的重型武器难以有发挥,航空兵也没有办法给与及时的支援,这个方面跑到人家林子里面去,你要么挨人家的黑q,要么自己迷路,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就是说放火烧山那条件不允许,放火烧山自己还有风险,所以日本人也就不想去到山林里面放火。

陆军早期的游击战确实是位于太行山区,这地方山林茂密,所以在这地方适合游击作战,但是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八路军主要的游击战重点从山区转向了平原地区。

也就是说日本人重点照顾的不是山区的山林,而是在平原地区的大大小小的村庄,所以日本人才设立了烧光抢光略光的三光政策。

中国的山林可以避免一大可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讲,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农田村庄都遭到日本人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日本人欠下的血债真的几代人都没有办法忘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214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