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顶放踵以利天下

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第1张

摩顶放踵以利天下 杨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与墨子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哪一个应该学习?

杨朱属于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而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公共事务管理的思想上,这两个人的思想是截然相反的,都是属于极端的理想主义,所以,这二者,哪个也不应该学习,因为理想主义只能存在理想的社会,在现实社会,这两种思想没有存在的土壤。

首先来说杨朱的思想。

杨朱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这倒不是说杨朱自私,杨朱的思想,来源于他的重生的思想。

杨朱认为,生命最为重要,所以全生养性是人的最高追求。

社会上的一切事务,最好和自己无关,自己最好生活在无烦扰的社会。

所以杨朱提出,人人都要管好自己,每个人管好了自己,这个社会就和谐太平了。

所以杨朱主张,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

天下自然有天下的规律,你不需要去多管,就世界按照他原有的样子去运行好了。

墨子的思想,是另外一种极端的理想主义。

墨子主张,人人都要为世界、社会、他人做贡献,要爱每一个人,帮助每一个人,要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去爱别人。

墨子有个关于爱的保险的理论,墨子认为,我们要是人人能够爱别人,那么相应的,你付出的爱,也会在别人身上反射回来,你得到的也是全世界的爱,这样这个世界也就和谐太平了。

问题是,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存在于理想中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人际之间复杂的关系。

谁也不可能单独脱离这个世界而生活。

杨朱的管好自己的理论,固然美好,问题是谁能够脱离这个世界呢?墨子的思想也很美好,但是没有谁有这个时间、精力和情感,去无条件地奉献他人。

综上所述,一种理想主义的思想,如果不能在现实的社会中开花结果的话,这个思想将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必将要失败的。

所以,这两种思想最后很快被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

但是,这两种类似宗教情怀般的思想的内涵,一个是管理好自己,另外一个是奉献社会的思想,在现在这个社会,还是需要的。

用儒家学说的一句话,叫做过犹不及,一切以现实为基础的理性主义,才是可行之道。

评论杨朱墨翟之前,先介绍一下不为人们熟知的杨朱学派。

世人皆知:诸子百家中,以儒、道、法、墨影响最大。

其中儒、墨又并称为显学。

其实尽不然,孟子曰:“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人不归杨,则归墨。

”可见,战国时期显学有三:儒家、杨家和墨家。

并且,孟胜率墨家骨干自戕之后,墨家分裂。

作为一个学派彻底落寞。

而是沦为一个军事组织以及兵器研究和制造机构。

集百家思想为一身的《吕氏春秋》中,墨家思想仅有两三篇,而杨家思想多达十余篇。

显然,杨家影响远胜过墨家。

但在焚书坑儒中,杨朱学派的著作全部焚毁,仅在《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和《列子》中有所提及。

鄙人将诸子经典中涉及杨朱思想的内容捏合,拼凑成拙文一篇,以追忆曾经辉煌的杨朱学派。

杨朱一:杨子的主要言论与思想杨子的核心思想是“贵生”,“重己。

”主张“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外物伤其身”,“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与也;奉天下与一身,不取也。

人人不拔一毛,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总之,与墨家为了救天下,甘愿腓无拔,胫无毛,甚至献出生命形成鲜明对比。

杨家极其爱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杨子还告诫弟子:“行善不为名,而名从之;名不于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于争期,而争及之;争不于祸期,而祸至之。

故君子莫为善。

” 杨子又曰:“实无名,名无实。

名者,伪而已。

”并进行了充分论证: 昔尧舜伪以天下让许由、善卷,而不失天下,享祚百年。

伯夷、叔齐实以孤竹君让而,而饿死于首阳山。

实伪之辩,如此其省也。

孔子明帝王之道,悬壶济世。

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困于陈蔡,受屈与季氏,受辱与阳虎。

此济世救民之圣者,戚戚然以至于死。

名者,固非实之所取也。

杨子以此抨击“实名贫,伪名富”的不公现象。

实名者:生无一日之欢,戚戚然以至死。

伪名者:欺世盗名,并籍其名,泽及宗族,利兼子孙。

杨子以此告诫我们,要抛弃造作虚伪,不为功名所误,不为利禄所累。

任性纵情,乐生逸身。

一毛不拔的成语,就出自杨朱思想二:杨子的师承 冯友兰认为早期的道家以“避世”而“欲洁其身。

”便将杨子归于道家,对此鄙人不敢苟同:其一:道家非显学,而杨家无疑是言盈天下的显学。

其二:道家行不言之教。

旗帜鲜明地反对诸子间的唇q善战。

老子谓之:“善者不辨,辩者不善。

”庄子谓之:“圣人议而不辨,大言不辩。

”而杨子天天与人PK,尤其是与墨家针锋相对。

在《列子·杨朱》篇中,记载了一次墨家学者禽滑厘与杨朱的一场精彩辩论。

最终杨子及其弟子把禽滑厘驳的哑口无言(稍后作详细解析)。

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

杨子的弟子也应该经常去墨家“踢馆”。

显然,冯友兰之论是不可取的。

鄙人却以为,杨子极有可能师承自儒加: 《吕氏春秋·孝行》与《礼记·祭义》中,都记载了乐正子春的一则事迹:乐正子春下堂而伤足,瘳而数月不出,犹有忧色。

门人问其故。

乐正子春曰:“吾闻之曾子,曾子闻之仲尼: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为大。

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不亏其身,不损其形,可谓孝矣。

” 《吕氏春秋·孝行》中,还有曾子之言:“父母全之,子弗敢缺。

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肢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

” 《礼记·曲礼》亦曰:“不登高,不临深。

惧辱亲也。

” 以上诸多言论,皆与杨朱的“不入危城,不处军旅”如出一辙。

《礼记·哀公问》中,亦有孔子之言:“君子无敬也,敬身为大。

身也者,亲之枝也,敢不敬与?不能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伤其本,枝从而亡。

” 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在《孔丛子·抗志》篇中,更被展现的淋漓尽致,子思曰:“明于死生之分,通于利害之变。

虽以天下易其胫毛,无所概于志矣。

”这与杨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与也”一脉相承。

考虑杨子所处的时代,其当为曾子的再传弟子,或师承自乐正子春,或师承自子思。

杨朱继承了儒家的孝行,珍爱身体,而不以天下易其胫毛。

并将其发扬光大,创立了诸子百家中,最珍视个人生命和权益的学派。

三:杨墨之辩在《列子·杨朱》篇中,记载了一次杨、墨之辩。

墨子的弟子禽滑离问杨朱:去子体之一毛而济世,汝为之乎? 杨子曰:一毛不足以济世。

禽子曰:假如真能拯救天下,为之乎? 对禽子之问,杨子不屑回答。

其弟子孟孙阳反问道:若侵肌肤而予万金,子为之乎?禽子曰:为之。

孟孙阳又曰:若断一肢而得一国,子为之乎? 禽子默然。

孟阳孙又曰:若枭首而得天下,子为之乎? 禽子哑口无言。

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肌肤微于一肢。

然则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肤以成一肢。

一毛固一体万分之一物,奈何轻之乎? 杨朱及其弟子之论,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全体人民的利益是由一个个人权益组成。

若可以损害某一人的利益,就可以损害每一个人的个人利益。

最终损害的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

两千多年后的德国皇帝威廉一世,便是杨子的超级粉丝。

在德国国家工程的拆迁过程中,遇到了一个的钉子户。

拆掉这个钉子户的磨坊之后,该农夫一纸诉状,将皇帝告上法庭,要求其重建祖上留下的遗产。

最后,威廉一世不但重新修建了农夫的磨坊。

还给后世留下了掷地有声的名言:“即使是农夫最破败的茅屋,也是他的城堡。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的军队不能进。

” 一个农夫的茅屋在整个国家来说,相当于人体之一毛。

只有人人不拔一毛,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才能大治,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所以,当今社会,应鄙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墨家思想,推崇一毛不拔的杨朱思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422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