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智慧建设学分级别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智慧建设学分级别,第1张

一、我国社会老龄化现状
(一)我国人口现状
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就称之为老龄化社会。据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为178亿,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1326%,较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了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据全国老龄委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预测,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到2020年将达到245亿,到2050年将超过4亿;到2030年和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分别超过20%和25%,我国即将成为高度老龄化的国家。
(二)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3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在这3种模式构成的体系中,家庭养老作为传统的养老模式,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养老院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则严重滞后。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多的老年人会选择家庭养老,而不愿意去社会上的养老机构。家庭养老给家庭成员带来巨大的生活压力,影响了老年人晚年的生活品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因素。如何把被动化为主动,把劣势转化为优势资源,值得社会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为此,党的十八大就提出了“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指示精神。
二、积极老龄化的意义
1990年,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老龄化”。其核心理念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良好。积极老龄化具有鲜明的主动性和进取性,它的核心概念和理论精华在于“积极”。《光明日报》曾对“积极老龄化”做了全面的诠释。“积极老龄化”是一种观念。是指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健康、参与、保障”水平,确保所有人在老龄化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生活质量,促使所有人在老龄化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体力、社会、精神等方面的潜能,保证所有人在老龄化过程中能够按照自己的权利、需求、爱好、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并得到充分的保护、照料和保障。
三、智慧社区与积极老龄化
(一)智慧社区的概念
智慧社区是基于智慧城市的理念提出的,是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实现智慧城市的保障,要想实现智慧城市就必须从着力建设智慧社区开始。如何来定义智慧社区呢?我们不妨借鉴IBM给智慧城市下的定义。智慧社区是运用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将社区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整合,从而使整个社区作为一个宏大的“系统之系统”,以更为智慧的方式运行。不难看出,IBM对智慧城市的定义更多地强调了其技术的分量,而智慧社区应该还有人文主义的内涵,因此智慧社区不仅仅是聪明与高效的社区,而且也是赏心悦目、朝气蓬勃、文化底蕴丰厚的人文社区。
(二)智慧社区实现积极老龄化
人类已经进入网络社会,以“健康、保障和参与”为核心的积极老龄化将人类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重点从“以需求为基础”转变为“以权利为基础”,前者假定老年人是被动目标,后者承认人们在变老时,他们在生活的各方面都享有机会、待遇平等的权利以及他们应承担的责任。网络社会的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补偿老年人日益下降的身体机能,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展智能化照料系统,提高照料者(如家人、医生、护理人员等)的照料效率,从而节省人力资本。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智慧养老的观念也在全球受到了普遍欢迎。例如: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就为所有老人佩戴一个智能腕表,以便及时掌握老年人的情况;加拿大魁北克省建立起老年集成服务网络,提高了对虚弱老人的服务效能;美国一项远程照料计划降低了19% 的住院率,护理天数也减少了 25%。由此可见,智慧社区全面的网络服务平台不仅能提高社区管理效率,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同时,对完善社区养老实现智慧养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智慧社区积极老龄化环境构建
(一)积极人文环境
智慧社区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各种媒体客户端口,构建积极的社区人文环境。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建筑学院名誉教授豪·鲍克斯认为,建筑庇护的不仅仅是人的身体,而且还庇护人的灵魂、愉悦人的精神。在进行智慧社区建筑环境设计时,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从而提高老年人对生活社区的文化认同感。在智能设备的帮助下通过语言、文字、视频等媒介,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使老年人的认识、情感和态度有所变化,增强适应性,保持和增进身心健康。例如使用可视电话、网络电话、移动设备等帮助老年人与亲属、朋友等沟通交流,丰富老年人生活。同时可以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使老年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减轻社会养老负担。另外,智慧社区还要加强老年教育,可以进行多渠道、多层次的老年教育,改变人们的观念,充实了老年人的生活,培训他们的技能,提升了他们的价值,使得老年人力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变得一种新常态。
(二)智慧设施环境
1智慧社区的基本架构
智慧社区需满足社区管理和住户对社区安防、设备管理和信息通信等的多种需求;社区系统架构和技术在不断革新和变化;智慧社区多在现有硬件设施和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涉及对现有信息资源的整合和集成等,提出有效方案。因此,智慧社区云平台总体架构不仅对内实现社区管理和信息服务,对外作为智慧城市的组成部分,还为智慧城市提供构件服务。
物联网是实现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络,将用户端延伸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完成信息交换和通讯,提供更加全面、丰富的信息,实现智能化控制与决策。物联网的融入为实现全面感知、互通互联、开放兼容的智慧化社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智慧化社区信息系统可以采用视频监控、无线传感网络、射频识别等技术为老人提供智能医疗看护服务和全方位智能安防服务,弥补家庭养老子女没有时间看护的难题。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人员定位管理功能,可使社区管理人员以及老年人之间实时监护和相互看护,并利用监护报警功能实时了解老人的健康情况,启动报警呼救。
2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智慧社区建设网络是基础,应用是核心。一个社区甚至一个城市,基础网络的建设是这个地区信息化程度高低的一个衡量标准。高带宽、高速率的智慧社区的基础网络,是满足开发商、物管以及业务信息化需求的综合解决方案的必要基础,优质高速的基础网络为智慧社区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优质的网络基础上,利用视频、定位、PTT、无线等技术打造出针对社区的应用平台,是智慧社区的核心。通过各项先进技术的接合使用,为社区在安全防范、小区管理以及交流互动等方面提供综合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3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以智慧社区为依托、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支撑,以智能终端和热线为纽带,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专业服务队伍和社会资源,重点打造以“呼叫救助、居家照料、健康服务、档案管理”为中心的智能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的养老服务,打造智慧养老服务模式。通过服务热线,在老年人和服务商之间架起绿色的桥梁,让老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家政、医疗、紧急救助、法律维权、生活照料等各种安全便捷、专业实惠的服务,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五、结语
21世纪,我国社会不可避免的一项重大挑战就是人口的老龄化,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的趋势,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冲击,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社会化养老模式尚未形成,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积极老龄化是人口新常态下对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社会价值的新理念。基于现代网络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智慧社区的出现,为实现社区智慧养老提供了契机,对于缓解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具有重大意义。

业40”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代替人工时代后又一个新纪元的开始。科工网是互联网从“虚”的服务业进入“实”的制造业的开始。科工网建立在互联网这一“共同的底盘”之上,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将对话协同,通过网络配送直接交付给消费者。“工业40”的到来,科工网将用物联网、互联网取代传统的生产制造系统,为未来工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科工网学习、借鉴“工业40”的成功经验,挖掘自身优势,工业现代化的转型升级,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作者:

缪可延
IBM 副总裁,大中华区云计算与认知软件事业部总经理

2020年的新冠疫情,来如山倒,去若抽丝,寰球经济同此凉热。

IDC 在近期一个调研报告中指出,自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从“新非常态”到“新常态” 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企业的核心关注点在每个阶段也各不相同。在 COVID-19 疫情爆发的危机时刻,企业关注的是业务能否延续;经济下行放缓之时,企业开始考虑成本优化;到了谷底的衰退期,业务的d性至关重要;在重回增长之前,是关键的平台期,也是一个分水岭。

很多人在苦苦挣扎,思考如何在不确定和快速变化的市场条件下生存和运营。疫情暴露了与企业数字就绪相关的各种漏洞,很多企业领导者都把加快数字化重塑提上首要日程,希望可以做到短期应对与长期战略规划并举,堵住漏洞,成为竞争中最智慧、反应最迅速的企业。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认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尤其是技术的选择、业务模式的选择、生态的选择。虽然许多公司已经对业务的很多方面做了数字化,但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把智能化运营、d性应变和灵活优化生产力等数字化方案有机地编织在一起,实现规模化的企业数字化重塑。此时此刻,企业在做出对未来影响深远的重要选择时,应该系统地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如何把 智能化运营 贯穿于企业所有的应用和系统之中?

第二,如何 d性应变 ,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突发危机?

第三,如何 具备灵活性 ,让企业能够自由选择市场上最具性价比的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地优化成本效益和生产力?

第四,面对复杂而多变的业务环境,如何通过自动化工具和 规模化创新 实现企业的数字化重塑?所谓的规模化创新是指企业整体有序的创新,不只是局部创新。

混合云的敏捷性与贯穿企业应用与系统的智能化,是企业面向未来智慧转型,实现价值飞跃的关键。大家都在谈上云,也在尝试不同的云,但真正好的云平台战略并不简单,必须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和业务战略,与企业的数据、安全、智能、移动等战略保持一致。

上云是大势所趋,但是仍有 80% 的企业关键业务负载还没有上云,且难度比已经完成的 20% 要大得多。就像搬家一样,容易搬的那部分已经搬了,而最难搬的都是最贵的家当,包括在原有架构上面运行的关键应用和宝贵数据。今天,企业是在新家全部重新置办,还是将以前值钱的家当好好地用起来?疫情之下,企业希望寻找能够以很好的成本效益地把这件事做好的技术伙伴。不仅如此,搬新家还需要遵从新世界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所有这些,都使企业接下来的云转型难上加难。

IBM 收购红帽之后,红帽 OpenShift 这一领先的企业级开源技术成为 IBM 所有能力和解决方案的底座。OpenShift 是六大 IBM Cloud Paks 的核心;IBM Cloud、IBM Z、LinuxOne、IBM Power Systems 和 IBM Cloud Satellite 都在 OpenShift 上运行;IBM 边缘计算解决方案也基于 OpenShift 构建。基于这一底座,IBM 可以帮助企业在任何环境中运行工作负载,在保护和优化企业过去 IT 投资的同时,负责任地帮助企业以更优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迁移到云端新世界。在搬家的过程中,如果你想尝试其他的 “设计公司”,选择其他的云厂商,没问题——IBM 的强项就是能够提供企业级的技术能力和行业经验,基于红帽 OpenShift 的技术底座,帮助客户实现平稳过渡;同时结合其他云厂商的优势,不被锁定又可以无限扩展,真正实现随处运行,整合所有。

IBM 的混合云平台基于红帽 OpenShift,向下可以连接任何 IT 环境(公有云、私有云、本地、边缘),不同的公有云厂商,从数据中心到边缘端;向上是基于 IBM Cloud Paks, Watson AI 应用的混合云软件,以及红帽和 IBM 开放的 ISV 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的解决方案,由经验丰富的 IBM 专家服务团队提供端到端的混合云转型及创新服务。作为新世界混合云环境下的通用语言,OpenShift 把 IBM、客户、各种类型的合作伙伴、不同供应商,这样一个可以无限扩展的创意创新生态系统连接在一起,成为开放架构的生态纽带。

未来三年,IBM 将投资 10亿美金,打造具有无限扩展和定制能力的更加广泛开放的混合云生态圈,推进基于 OpenShift 的混合云平台的新产品和新方案的上市与落地,惠及更多的伙伴和客户。

在中国,我们也取得了可喜进展。例如,我们与神州数码和红帽携手,共同推进 IBM 混合云平台及行业解决方案的本地化落地。我们也与国内重要的公有云厂商合作,不久前我们把阿里云加进 “IBM 认证的公有云(IBM Eligible Public Cloud)”名单,这意味着采购 IBM Cloud Paks 产品的客户现在可以选择在阿里云上部署和实施 IBM Cloud Paks 的容器化产品;与此同时,阿里云的客户也可以选择 IBM Cloud Paks 作为他们混合及原生云部署的企业 PaaS 平台,展开下一阶段的云智之旅。这是 IBM 混合云平台“随处运行”价值定位的最佳例证,也是 IBM 在中国扩展混合云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我们的目标是要满足中国各种类型、每一个企业的云转型需求,同时也为那些渴望以平台战略取胜的客户打造“1(客户)+1(IBM)+N(客户的生态伙伴)”的行业生态云的创新模式,为中国企业的疫后重塑提供新的技术、新的思路、新的价值。

过去 100年, 科技 改变了人类 社会 与经济的发展,几乎每一次重大变革的背后,都少不了 IBM 的身影。IBM 也许不是最炫的公司,但是在一个个生死攸关、适者生存的达尔文时刻,IBM 总能凭借领先的 科技 和创新的理念,引领自身的转型、推动 社会 的进步。

2003年前后,互联网泡沫破灭,IBM 前瞻性地提出“电子商务随需应变(e-business on demand)”, 倡导把信息技术用于企业现代化,开启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征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IBM 提出“智慧地球”战略,倡导在扁平化全球化的时代构建一个Interconnected(互联)、 Instrumented(物联)和 Intelligent(智能)的世界。今天与“智慧地球”密切相关的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 科技 发展的战略重点。

2012年,IBM 提出大数据和云计算是企业的未来,加大对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投入。2015年 IBM 明确公司要转型成为提供认知解决方案及云平台的公司。今天的 IBM,云营收已经位列全球第三(数据源:Enderle Group),AI 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全球第一(数据源:IDC),云计算专利数从 2012年累计至今达 11000多项,位列全球第一。

2019年,IBM 完成史上最大的 科技 收购案,以 340亿美金收购开源 科技 领军企业红帽,进一步明确了 IBM 的混合云平台战略。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危机,当企业急需选择一个灵活、安全、智能、兼具成本效益和规模创新优势的技术架构和生态来加速数字化转型之时,IBM 与红帽所打造的开放安全的混合云平台成为了企业的优选。

其实,IBM 在收购红帽之前就已经是一家领先的云计算公司。以公有云为例,IBM 公有云是在开源软件、安全领导力和企业级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构建的,在 19个国家建立了 60多个云数据中心,以满足性能和部署需求。IBM 公有云提供了超过 190个云原生 API(应用接口),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量子计算等。去年,IBM 宣布和美国银行合作,设计全球首个金融服务公有云,打造遍布全球的金融云生态圈,帮助解决金融服务机构在法规遵从性、安全性和d性方面的特定需求;不久前,法国巴黎银行也加入进来,另外有 30多家金融技术服务公司也加入到这个日益壮大的生态系统当中。

面对混合云高达 12万亿美元的市场机遇,IBM 正在集全公司之力,打造开放、安全、贯穿企业级 AI 能力的混合云平台,并称之为“第四平台”。IBM CEO Arvind Krishna 认为,“IBM 的第四平台将成为继主机、服务和中间件这三大平台之后,一个不可或缺、经久不衰且无处不在的平台,它将成为推动客户和世界不断创新的强力催化剂。”我非常认同这个看法,IBM 这种原生的平台能力源自其百年 科技 创新转型的经验和强大的生态运营能力。在“平台经济”方兴未艾的今天,IBM 强大的平台能力也是我们赢取客户和伙伴信任的关键所在。而事实上,规模越大,平台方法的价值优势就越显著。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所有未来,皆是可期。我们期待, 借助 IBM 混合云的敏捷性和企业级 AI 所提供的智能,借助 IBM 开放的生态圈, 能够让企业的“上云用数智”之路变得更加简单。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每一个企业都可以通过 一个统一的平台 轻松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智能、d性和灵活性,都能在复杂多变的数字环境中茁壮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9078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