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中燃新物联网表计费方式

南宁中燃新物联网表计费方式,第1张

南宁中燃新物联网表计费方式是按照实时气价来计算,采用预付款的形式,先充值到燃气账户中,根据使用气量的多少进行实时扣费。物联网电表是智能电表这个大类里面的一种,物联网电表与智能电度表区别的在于是用无线通信方式来 *** 控。

撰文 | 微胖

徐工集团混改刚收官,9月30日晚间,徐工机械公告拟将其控股子公司徐工信息(持股45%)分拆至 深交所创业板 上市。本次分拆完成后,徐工机械股权结构不会发生变化,且仍将维持对徐工信息的控股权。

公告称,通过本次分拆,徐工机械将进一步实现业务聚焦,围绕工程机械,高标准打造数据驱动的 智能制造 ,提升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和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中的地位。

徐工信息所处工业互联网赛道,可谓众星云集。2018年5月,富士康孵化的工业富联登陆A股,创造36天完成「过会」纪录。

三一集团旗下树根互联去年斩获5亿B轮融资;海尔COSMO Plat势头凶猛;美的MIoT、沈阳机床SESOL不甘示弱。早已「虎视眈眈」2B的消费互联网巨头也悉数高调进场。

IDC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工业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达到20亿美元,市场格局基本稳定。头部厂商占据大量份额,公有云和私有云基础设施部分,前五位分别占据81%和70%市场份额。

其中,软件系与工业系厂商在这一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用友、金蝶、海尔卡奥斯、树根互联、美云智数等位列前五。 徐工信息目前排名第九

图注:软件系与工业系厂商在这一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徐工信息排名并不靠前

本次分拆上市后, 徐工信息将实现与资本市场的直接对接,发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功能和优势,拓宽融资渠道。

公告称,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行业受益于相应行业政策的支持和鼓励,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工业互联网行业目前仍在持续快速扩张与发展阶段,如 徐工信息不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巩固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领域的竞争优势,则可能丧失目前的发展机会。

2019年12月,徐工信息完成A轮3亿元融资,由高瓴资本领投。融资后,徐工集团持有徐工信息的股份比例由60%变更为45%,其他股东股权相应稀释。

去年曾有消息传出,徐工信息备战科创板。

图注:徐工信息股权及控制关系情况,前三大股东分别为徐工机械、群智信息以及高瓴资本。

徐工信息是由国内工程机械头部企业徐工集团于2014年孵化的工业互联网企业,主要业务包括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构成「 双轮驱动」

公司主要产品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汉云。自诞生以来,其扩张思路也比较清晰:

汉云最先被用于自身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2017年上半年,基于自身工程机械移动设备的应用经验,徐工信息将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推广至其他移动类设备领域,包括物流车辆、新能源 汽车 、环卫车辆、重卡、渣土车等。后续又向智能制造等领域延伸。

2018年1月,徐工信息曾在新三板挂牌,成为国内第一家新三板挂牌的工业互联网企业。时过一年,2019年3月,徐工信息提出终止挂牌申请

目前,汉云平台为装备制造、新能源、建筑施工、物流、有色金属、核心零部件、能源等60多个细分行业提供跨区域、跨行业赋能,汉云平台累计入网设备67万台,连接多个国家。

财报数据显示,近三年,徐工信息业绩快速增长。自2017年至2019年,全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1亿元、174亿元和3亿元,各期净利润分别为100804万元、206444万元、413045万元。

今年上半年,徐工信息实现营收16亿元,同期净利润为269534万元。

同时,徐工信息资产规模也在快速增长。从2017年到2020年6月末,总资产规模从87268万元增至647亿元。资产负债率方面,2020年6月末,徐工信息负债合计21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350%。

「仅徐工集团内部就能产出大几千万订单,1亿多的营收并不算多,对外盈利能力还有待观察。」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机器之心。

根据徐工信息此前在新三板挂牌时发布的信息,曾因业务高度依赖徐工集团而引发关注。

财务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4月,公司来自江苏省的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534%、9897%和9736%,业务区域范围较为集中。

此外,徐工信息的营业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向徐工集团及其下属公司提供服务或销售商品,且公司与徐工集团及其下属公司的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财务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4月,公司来自徐工集团及其下属公司的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198%、8066%和8556%。而且,从业务模式来看,徐工信息业务 高度依赖徐工集团及其下属公司。

「单一客户依赖度高,这对于公司来说并非是好事,虽然徐工集团实力雄厚,但是其一旦出现风险,对徐工信息的影响会非常大。」当时曾有分析人士指出。

本次公告也表示, 最近三年一期,徐工信息与徐工集团及其下属其他子公司的关联交易占比较高,尤其是工业互联网业务方面,徐工信息向徐工集团下属各大工程机械厂商提供物联网终端产品及其配套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数据采集、储存和管理分析服务。

「这也是目前国内传统制造巨头孵化的工业互联网项目的共性问题,非关联企业订单占比非常小,有的甚至没有。」在过去采访过程中,一些业内人士对机器之心表达了这一观察。

目前,徐工机械仍然持股最大,如果企业文化不够开放,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在公司的经营决策、发展战略、人事任免、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不当控制,可能会给公司正常经营和中小股东利益带来不利影响。

不过,徐工集团公告中表示,「徐工信息关联交易占比较高在当前发展阶段具有商业合理性,符合行业发展惯例。」

一方面,从全球工业互联网企业发展历程来看,在企业创始及快速发展阶段,必须依靠少量大型工业集团迅速做大规模,提升数据处理经验,确立先发优势。

另一方面,由于工业生产流程具有其特殊性, 大型工业集团更容易孵化出优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近四五年来,工业互联网浪潮中非常活跃的一个群体当属传统制造企业。

「传统制造业PE非常低,与高 科技 企业没法比。传统制造PE也就二、三倍,打上高 科技 标签的科创类企业可以有二三十倍PE。」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机器之心。

去年,焦虑于「扶不起」的股价、PE只有同业三分之一的TCL惊世骇俗地彻底剥离掉家电业务,「转基因」成一家上游面板企业,希望这一变革 重新修复 TCL 在资本市场的商业估值和市盈率。 2020年,TCL集团更名「TCL 科技 」,其孵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格创东智更获云锋基金亿元级A轮融资。

类似徐工、TCL这样的制造企业,通常有财力、人力和基础去搭建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大量中小型企业未必有这个实力,所以, 头部企业希望从更多中小企业在线化和信息化中获取回报,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重修估值。

他们的实践也非常灵活,往往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置,或先把基本的系统软件配齐,或先把基本设备连接起来。针对小微企业,据媒体报道,他们有时候采取土法上马的办法进行赋能,给一些老设备安装上电表并连接到后台,变相达到监测机器能耗及运转状态的需求。

图注:工信部2019年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对比消费互联网大厂,制造企业更懂制造,更了解生产,这是传统互联网企业做不到的。但是,被质疑的地方在于,外部企业可能不需要它们的赋能。

比如,三一重工做了树根互联,徐工集团做了徐工信息,其他工程机械公司纷纷屏蔽这两家公司。 谁愿意将自己的数据,特别是核心数据开放给竞争对手呢? 这也是过去采访中机器之心听到过的声音 。

「本身是行业老大,有很多积累,但是这个行业的中小企业可能有一定防备之心。」比如,生产过程的信息能不能上平台,能不能给我指导,都会去考虑。这个同业竞争是不可忽视的。

同行对数据权利的信任阻力,使得这些平台更多围绕自身核心业务整合上下游供应商而构建起封闭体系,更近似某一个行业的「专有平台」,泛化性不强。

而在另一些声音看来,巨头可以整合的行业其实有限。类似航空发动机这样行业可以尝试,因其集中度、技术门槛均非常高以致于普通创业公司很难杀进去。

「现在几个百平台,更像是攒出来的。」一位制造业资深从业者告诉机器之心,还谈不上大的行业影响力,目前制造业没有他们,还是可以运行下去。

如果将真正工业互联网平台定义为以下要素的集合:标准 *** 作系统、丰富的流量(接入多少工厂、连接了多少台设备)、数据纬度、模型积累、开放工具以及丰富的个性应用等,那么,这些选手现在最多处在05(按照从0到1的标准),路还很漫长。

回想互联网经济初期,每家巨头企业也希望搭建一个平台时,有人也说,此时就像当年的百团大战,一旦某家企业大到一定规模(比如西门子),玩家又会认同「中立」。无论如何,大家也是买一张未来的船票,产业互联网最大的机会肯定来自于工业。

不费电
插卡电表不费电,是用电设备费电,如空调,电磁炉等功率大的电器。
插卡式智能电能表
插卡式电能表相对于电子式电能表增加了许多功能:
1可测量数据

插卡式智能表增加了测量实时电压、电流、正向有功示数、反向有功示数和剩余金额等数据。
2设置内部基础数据
插卡式电能表可以设置电价、停电阀值等信息,通过电价测算电费。
3预付费和测算剩余金额
插卡式电能表需要提前交费,根据用电有功数据来计算一段时间内的用电量,通过用电量乘以设置好的电价来进行算费,然后根据你预交的电费测算剩余金额。
4欠费跳闸

当剩余金额小于最初设置的阀值时,插卡式智能表可以通过内部跳闸也可以通过外部带脱扣器的开关控制停送电。

人工智能概念股的上市公司有五十余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
1、科大智能300222
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配电自动化系统、用电自动化系统软硬件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配电自动化工程与技术服务的企业,长期致力于中压电力线载波通讯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市场应用,是我国中压电力载波通信领域的领军企业,是全国领先的工业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

2、华西股份000936
江苏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坚持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业务涉及化纤、毛纺、服装、针织等纺织相关行业以及商业与热电业,力主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值产品,形成了聚酯纤维和毛纺两大核心主业。为顺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缓解传统主营业务的瓶颈制约,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公司于2015年进行战略转型。

3、科大讯飞002230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智能语音及语言技术研究、软件及芯片产品开发、语音信息服务及电子政务系统集成,拥有灵犀语音助手,讯飞输入法等优秀产品。科大讯飞是中国最大的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在智能语音技术领域有着长期的研究积累,并在中文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口语评测等多项技术上拥有国际领先的成果。

4、川大智胜002253
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空中和地面智能交通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软件和重大设备供应商。公司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机遇和四川省大力培育发展信息产业的契机,已经发展成为立足西部地区辐射全国从事以数据整合和大数据应用为核心的、以软件应用集成为特色的、以智慧城市、两化融合、政企服务、文化旅游、公共安全等多个应用领域的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建设为重点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

5、赛为智能300044
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轨道智能化、建筑智能化和节能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安装施工以及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是中国最专业的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主要为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 、建筑行业提供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科技为先,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专注于智能化系统业务,立足于智能化系统前沿应用,不断开拓智能化系统应用的各个领域。


中景元物联云:

一点接入,全网服务: 业务和服务无省间漫游或切换。

高质量网络:物联网用户和大众用户网络分离。

终端管理:终端管理、远程控制和升级,实时状态查询。

自主管理:用户根据需求自动管理卡的工作状态,可以为应用平台提供API。

市值:82亿

芯海 科技 成立于2003年,始终专注于高性能MCU、测量算法以及物联网一站式解决方案的研发设计,不仅是兼备模拟信号链和MCU双平台驱动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也是国内少数拥有人工智能+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之一。

得益于芯海 科技 对高可靠性MCU技术的深刻理解,以及深耕行业二十多年的深厚经验,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智慧 健康 、压力触控、智慧家居、工业测量、通用微控制器等众多领域。

客户不仅全面覆盖了包括中兴、小米、vivo、OPPO、海尔、美的等国内主流终端品牌,还一举成为华为鸿蒙生态战略合作伙伴。

这背后,芯海对研发的投入功不可没。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公司的研发费率基本在20%左右,在同行上市公司中领先。其中,2020年,研发费用同比增加4562%,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051% ,申请专利高达591项。

而进入2021年以来,芯海 科技 在MCU、模拟信号链以及 健康 测量AIOT等方面的需求持续增长。其中,高性能通用32位MCU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广泛应用于车载中控、便携医疗、工业测量等应用领域,并开始导入通信光模块、手机、数字传感器等领域标杆客户。

而鉴于公司所处赛道空间的高广阔性,目前公司业务皆属于百亿美元大赛道,风哥认为芯海 科技 未来发展着实可期。
市值:195亿

中颖电子成立于1994年,主要从事消费类和工业控制类电子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核心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主控、锂电池管理、电机控制、智能电表及物联网领域。不仅是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IC设计企业,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MCU芯片供应商之一。

相关数据显示,中颖电子2020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06%。这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MCU芯片业务。截止2020年,MCU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高达93%。这背后关键得益于中颖在研发投入上的大手笔。2021年第一季度,中颖研发投入高达602036万元,占营业收入1965%,同比增长6905%。而得益于在工控MCU芯片和OLED显示驱动芯片新产品开发上的深耕,加速加大IOT研发投入,长期深入布局 汽车 电子相关技术。至今不仅累计获得国内外授权专利105项,其中103项为发明专利,还相继打入各大国际家电巨头的供应链体系。

相关机构预测,鉴于当前MCU芯片供应持续紧张所导致的货源紧缺,以及广阔的国产替代空间,作为物联网关键部件的MCU芯片将持续受益。而中颖作为本土MCU领军企业,风哥觉得其有望凭借MCU在物联网行业的多元化布局,充分把握半导体景气上行机遇。

市值:1136亿

兆易创新成立于2005年,是国内领先的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核心产品线涵盖闪存、32位通用型MCU、智能人机交互传感器芯片及整体解决方案。不仅常年占据国内闪存市场榜首,更是全球第三大闪存供应商。研发能力行业领先。累计出货量已超过5亿颗,合作客户超过2万家。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兆易创新实现净利润881亿元,同比增长451%。而当年公司的研发投入达到378亿元,同比增长6433%。这部分增量,正是源自公司在MCU业务上的发力。实际上,早在2013年,兆易创新就推出了国内首款基于Arm Cortex-M3内核的32位MCU。

2019,兆易又推出了全球首颗基于risc-V内核的通用MCU,GD32V系列。紧接着就在去年,兆易还启动了车规级MCU的研发,项目完成后,预计将满足 汽车 级产品认证和车身控制系统以及辅助驾驶系统。

而就在前不久,公司第一颗自有品牌的DRAM产品正式推出,实现了从设计、流片,到封测、验证的全国产化,并且公司DRAM产品下游和当前的客户群体有相当高的重合度,让公司在整个客户的渠道和技术支持等资源上有很高协同性。

而伴随国产替代加速以及全球物联网、可穿戴市场需求的增长,风哥觉得兆易创新未来业绩前景值得期待。

安科瑞电表允许网上销售。安科瑞研发满足互联网销售模式的物联网电表,无需上门调试,可以与系统自动相联。随着通信行业的飞速发展,智能电表也与时俱进,产生了以4G、NB、LORA和WIFI等无线通信方式的仪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0668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