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小区安全防护系统实训——数据可视化

智慧小区安全防护系统实训——数据可视化,第1张

1、智慧小区安全防护系统的可视化展现;

1 物联网云平台可视化组件配置运用

可视化能力是 OneNET 平台重点打造的基于物联网设备大数据的增值服务能力,可以从平台全部产
品服务的菜单列表中,点击”数据可视化 view“菜单后,点击“立即试用”按钮进入。

首先新增一个可视化项目,在d出的模板选择页面,选择一个 2D 项目模板下的“空白模板”作为本
次项目可视化的基础模板,填写位于右侧的项目名称、项目描述后,点击“确定”完成可视化项目创建。

点击左侧菜单“数据管理”下“数据源模板”子菜单,右侧页面中,点击“创建数据源模板”,预先
为界面展示距离的变化图表建立一个数据来源模板。

在展开的配置项中,先设定第一项的“数据类型” 为“OneNET Studio”,这时页面会切换为配置从
“OneNET Studio”抓取数据所需的必要信息。依次
填写带“”的所有项。(以其中一个为例)

回到可视化项目列表展示页面,点击已创建好可视化项目缩略图下方的“编辑”按钮,进入页面编辑状态,如果是采用已有模板,则需将页面多余的控件加以删除,保留背景等基础效果,如果是空白模板,则直接添加本次实训所需的控件:常规图表中的平滑折线图。

保持折线图处于选择状态(可再次双击折线图,右侧出现属性修改页),现在切换到“数据”属性 Tab页。选择“数据绑定方式”为“数据源”,此时“数据源选择”下拉列表为“请选择”状态,点击“管理数据源”按钮,d出“数据源管理”页面。

[上传中(屏幕截图 2022-04-15 114906png-675493-1650179797124-0)]

点击 “使用数据过滤器”前面的勾选框,去掉勾选,即不使用数据过滤器。

实验后,可以实现基础的OneNETStudio 可视化输出,可以将数据通过onenet平台可视化数据,可以更加直观的获取数据。

依据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智慧小区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从与小区相关的政务信息、物业信息、物业服务、商业服务等方面,为小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慧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小区。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概念之下的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理念,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慧城市落地的触点,是城市管理、政务服务和市场服务的载体。十九大报告指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健全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当前,社区建设面临诸多问题:社区服务质量不高、物业管理成本高、社区安全隐患大、老人养老难等。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是解决社区发展中诸多挑战的有效途径。

发展动力

建设思路

以“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文化、运行社会化、手段信息化、工作规范化”为建设思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核心,以社区群众的幸福感为出发点,以统筹各类社会服务资源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成一个集便民服务、物业管理、社区安防、智慧养老、智能家居、视频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打造一个3公里的生活圈,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高效、便捷的现代化、智慧化服务,全面满足居民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金鹏信息电子政务研究院供稿

智慧社区全景视图

建设内容

金鹏智慧社区平台总体框架以政策标准和安全运维两大保障体系为整体支撑,包含基础层、支撑层、应用层三个层次,如下图所示:

智慧社区总体架构

智慧社区建设内容

智慧社区关系图

方案特色

智慧社区是指通过利用各种智能技术和方式,整合社区现有的各类服务资源,为社区群众提供政务、商务、娱乐、教育、医护及生活互助等多种便捷服务的模式。从应用方向来看,"智慧社区"应实现"以智慧政务提高办事效率,以智慧民生改善人民生活,以智慧家庭打造智能生活,以智慧小区提升社区品质"的目标。
智慧社区包括基础环境、基础数据库群、云交换平台、应用及其服务体系、保障体系五个方面,
(1)基础环境:基础层主要包括全部硬件环境,如家庭安装的感应器,老人测量身体状况的仪器,通信的网络硬件,如宽带,光纤,还有用于视频监控的摄像头,定位的定位器等。
(2)基础数据库群:基础数据库包括业务数据库、传感信息数据库、日志数据库、和交换数据库等四大数据库。
(3)云交换平台:云交换平台主要实现各种异构网络的数据交换和计算。提供软件接口平台,或提供计算服务,或者作为服务器。
(4)应用及其服务体系:应用服务体系包括个人信息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系统、应急呼叫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广播系统、智能感应系统、门禁系统、远程服务系统等,由这些系统完成为社区各类人群的直接服务。
(5)保障体系:保障体系包括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管理保障体系三个方面,从技术安全,运行安全和管理安全三方面构建安全防范体系,确实保护基础平台及各个应用系统的可用性、机密性、完整性、抗抵赖性、可审计性和可控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4504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9
下一篇 2023-08-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