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现、折现率、折现系数的区别

折现、折现率、折现系数的区别,第1张

折现率是特定条件下的收益率,说明资产取得该项收益的收益率水平。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收益率越高,意味着单位资产增值率高,所有者拥有资产价值就低,因此收益率越高,资产评估值就越低。

折现率是指将未来有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本金化率和资本化率或还原利率则通常是指将未来无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分期付款购入的固定资产其折现率实质上即是供货企业的必要报酬率

估值就是结合风险和收益,市场给出的价格。

这个价格是有参照的,3~5元的无风险利率,对应100元的价格。

以此为依据,估值就有了理论基础。

比如一个公司 利润30~50亿,风险较低,且能维持10年以上,就可以对应1000亿的市值,考虑到无风险和低风险的区别,差不多就可以给800亿市值。

所以假设800亿是均价,如果市场价远低于800亿就是低估,远高于800亿就是高估。

最后一切的前提是800亿是准确的值,如果这个值因为信息不对称产生偏差,那么投资者自负结果。

1、概念不同

折现,将未来收入折算成等价的现值。该过程将一个未来值以一个折现率加以缩减,折现率应恰当地体现利率。

折现率是特定条件下的收益率,说明资产取得该项收益的收益率水平。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收益率越高,意味着单位资产增值率高,所有者拥有资产价值就低,因此收益率越高,资产评估值就越低。

折现系数,又称一次偿付现值因素或复利现值系数,指根据折现率和年数计算出来的一个货币单位在不同时间的现值。折现系数和复利终值系数互为倒数,是折现率和年数两者的递减函数。

2、内容不同

折现是指将未来的钱折算到现在,折现率是指将未来的钱折算到现在所使用的利率。折现系数是指在具体年限及利率已知的情况下,折算到现在的系数。

例:已知未来10年内每年有1万元的收入,同期银行利率为5%,则折现系数为(P/A,5%,10),这叫普通年金现值系数。

例:已知在第10年后将有10万元的收款,则10年后的10万元在现在的价值是10(P/S,5%,10),(P/S,5%,10)叫做复利现值系数  P,是现值  S或F,是终值  A,是每年相等的金额。

3、转换过程不同

折现是将时点处的资金的时值折算为现值的过程。折现又称贴现。贴现是银行的放款业务之一。贴现值是票面金额扣除利息后的余额,即资金在某一时点的时值折算到零点时的值。在经济分析中,把未来的现金流量折算为现在的现金流量时所使用的利率称为折现率。

折现系数折现系数是折现率和时间的函数,是未来资金换算成现在资金的换算系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折现

百度百科-折现率

百度百科-折现系数

折现率计算公式:

(PV = 现值(present value),C=期末金额,r=折现率,t=投资期数)

折现率(discount rate) 是指将未来有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本金化率和资本化率或还原利率则通常是指将未来无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

分期付款购入的固定资产其折现率实质上即是供货企业的必要报酬率。

扩展资料:

折现率的应用:

在投资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即所有的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者。按照马科威茨教授的定义,如果期望财富的效用大于财富的期望效用,投资者为风险厌恶者;

如果期望财富的效用等于财富的期望效用,则为风险中性者(此时财富与财富效用之间为线性关系);如果期望财富的效用小于财富的期望效用,则为风险追求者。

对于风险厌恶者而言,如果有两个收益水平相同的投资项目,他会选择风险最小的项目;如果有两个风险水平相同的投资项目,他会选择收益水平最高的那个项目。风险厌恶者不是不肯承担风险,而是会为其所承担的风险提出足够补偿的报酬率水平,即所谓的风险越大,报酬率越高。

就整个市场而言,由于投资者众多,且各自的风险厌恶程度不同,因而对同一个投资项目会出现水平不一的要求报酬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未来的现金流量估计完全相同,其内在价值也会出现不容忽视的差异。

当然在市场均衡状态下,投资者对未来的期望相同,要求报酬率相等,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也相等。因此,索偿权风险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索偿权持有人要求报酬率的高低。

比如,按照常规的契约规定,债权人对利息和本金的索偿权的不确定性低于普通股股东对股利的索偿权的不确定性,因而债权人的要求报酬率通常要低于普通股股东的要求报酬率。企业各类投资者的高低不同的要求报酬率最终构成企业的资本成本。

单项资本成本的差异反映了各类收益索偿权持有人所承担风险程度高低的差异。但归根结底,折现率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现金流量风险的高低。具体言之,企业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越大,投资者的要求报酬率就会越高,如要求提高利率水平等,最终的结果便是折现率的提高。

而从企业投资的角度而言,不同性质的投资者的各自不同的要求报酬率共同构成了企业对投资项目的最低的总的要求报酬率,即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企业选择投资项目,必须以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折现率计算项目的净现值。

是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折现率应是能够反映企业所有融资来源成本、应当涵盖企业所有收益索偿权持有人的报酬率要求的一个企业综合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正是这样的折现率。

基准折现率则是一个管理会计的概念,它实际上是折现率的基准,通常是用来评价一个项目在财务上,其内部收益率(IRR)、折现率是否达标的比较标准,通常基准折现率可选用社会基准折现率、行业基准折现率、历史基准折现率等做为评价项目的基准折现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折现率

贴现值是指资本的增值率,通常是指对未来投资项目的预期;折现率是指在规定的时间扣除资本增值,即当前投资是根据未来收益计算的。

1 因此,它既是同一指标的积极方面,也是消极方面 贴现率一般是指银行在把汇票拿到银行贴现时,用来计算给你多少钱的贴现率。银行对中央银行的贴现称为再贴现。而贴现率一般是企业在计算自身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例如,在使用贴现率法来决定是否对一个项目进行投资时 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用今天的钱来衡量未来的钱(收入)。

2 例如,当票据贴现时,银行愿意给你钱,因为有了这张票据,银行可以在未来得到票据中规定的金额。例如,票据上写着a公司将来给B公司100元。现在B公司急于用钱,把这张账单卖给了银行。然而,金钱有时间价值。目前100元未来可能是102元(连存款都有利率,更不用说企业的投资可以更快地增加财富的价值,而且货币的时间价值也更多)。

3 因此,银行可能只给你98元。两者之间的差额是贴现率,因为银行会在一段时间后收到这100元。商业银行也可能没有钱,如上所述,中央银行也要扣除一定数额的钱给商业银行。它们之间的差别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也称为再贴现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贴现率和再贴现率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有些书把折扣和再折扣统一成“折扣”。

1 贴现率既不是利率也不是贴现率,而是收益率。贴现率和贴现率的确定通常与当时的利率水平密切相关。贴现率是外部利率,即到期后支付的利率;贴现率是内部扣除率,即事先扣除贴现率后的利率。

2 贴现率主要用于汇票承兑贴现;贴现率被广泛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贴现率的作用: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从而促进经济的扩张或收缩。当通货膨胀需要控制时,中央银行会提高贴现率,使得商业银行减少对中央银行的贷款,减少准备金,提高利率,从而导致货币政策的降低。新能源供应。当经济萧条时,银行会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从而增加准备金,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量,从而稳定经济

折现率是企业内部规定的

利率是银行规定的

形象点的说

假设企业在买入一项债券3年期

面值100万

交易费用10

票面利率是10%

每年取得的利息是按照10%计算

这个是利率

按照面值100乘算的

而折现率就要考虑到实际发生的费用总额

也就是实际的报酬率

也就是用110

每年能收回10万

第三年收回110万

要将三期的收益通过插值法计算折现率

折现到第一年

使其与当初购入成本110万持平

也就提现了折现的意义

以上就是关于折现率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折现率是什么、一个关于股票估値的问题、折现、折现率、折现系数的区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langs/88553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