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arch

安装arch,第1张

安装前准备的工具

开始安装

设置好虚拟机后,开机进入arch的安装界面。

选择第一项,启动iso光盘里的arch系统

登录光盘系统

安装准备

根据arch官方 安装指南 ,加上自己的实验过程。

验证启动模式

如果 UEFI 模式已经启用, Archiso 将会使用 systemd-boot 来 启动 Arch Linux . 如果你要验证启动模式, 可以尝试列出 efivars 目录:(非必要步骤)

# ls /sys/firmware/efi/efivars

有一个报错,但不影响安装。这个报错说没有找到 efivars 文件,说明我的虚拟机没有开启 UEFI 模式,更具体的,请查看官方帮助文档,百度,google。( 学会查找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键盘布局

控制台键盘布局 默认为us(美式键盘映射)。如果您正在使用非 美式 键盘布局,通过以下的命令选择相应的键盘映射表:(非必要步骤,我们的键盘一般都是美式的)

把 layout 替换为你的键盘布局,如fr,uk,dvorak或be-latin1。 这里 有国家的二位字母编码表。使用命令

列出所有可用的键盘布局。 Console fonts 位于 /usr/share/kbd/consolefonts/, 设置方式请参考 setfont(8) .

连接到因特网

这一步很重要,因为后面有许多软件的安装必须要连接到网络。

守护进程 dhcpcd 已被默认 启用 来探测 有线 设备, 并会尝试连接。如需验证网络是否正常, 可以使用 ping :

更新系统时间

用 systemd-timesyncd 确保系统时间是正确的:

用 timedatectl status 检查服务状态.详情阅读 Time (简体中文) .

建立硬盘分区

磁盘若被系统识别到,就会被分配为一个 块设备 ,如 /dev/sda 。识别这些设备,使用 lsblk 或 fdisk 。输出中以rom, loop 或 airoot 结尾的可以被忽略。

对于一个选定的设备,以下的 分区 是必须要有的:

如需修改 分区表 ,使用 fdisk 或 parted . 查看 Partitioning (简体中文) 以获得更多详情.

如果需要需要创建多级存储例如 LVM 、 LUKS 或 RAID ,请在此时完成。

使用 fdisk 工具进行分区

fdisk 后面跟你需要进行分区的设备名:

关于fdisk选项的一些说明:

分区前先规划好每个分区的大小,比如我规划的分区:

其他的,像 /home,/usr,/var 等分区在有需要的时候再添加新的硬盘来给分区,这样 /home 分区的资料等不会因系统坏了而丢失,而且还可以把硬盘拿到其他电脑上挂载使用。

这里,我们选主分区 p

这样我们的分区工作就结束了。

格式化分区

当分区配置好了, 这些分区应立即被格式化并使用一个合适的 文件系统 . 例如,如果你想将/dev/ sda1 格式化成 ext4 , 使用这个命令:

分区格式化的工作就结束了。

详情参见 文件系统 和 swap (简体中文) 。

挂载分区

首先将根分区 挂载 到 /mnt 目录,例如:

如果使用多个分区,还需要为其他分区创建目录并挂载它们(/mnt/boot、/mnt/home、……)。

因为我没有分 /home 分区,所以就不用为 /home 分区建立挂载点。

如果你有 swap (简体中文) 分区,你还应该使用 swapon(8) 激活分区。当此步骤完成,genfstab 才能自动检测到它们。

选择镜像

编辑 /etc/pacman.d/mirrorlist,选择您的首选 mirror . 这个 mirror 列表也将通过 pacstrap 被复制并保存在到系统中,所以请确保设置正确。

打开 mirrorlist 文件可以看到,里面已经配置好了一些镜像源地址。

我们根据它的样式,把我自己找到的国内镜像源添加上去:

接下来就是编辑 /etc/pacman.d/mirrorlist 文件了。网上那个注释掉所有行,不会 *** 作,没关系,可以新建一个 mirrorlist 文件,再在里面添加源地址。

用 vim 的话,进入 vim 后,先敲一下 Esc 键,再敲 i 就可以进行输入了。写完后,敲一下 Esc 键,再 shift+:

输入 wq 保存退出。

建议用 nano 更适合新手,(如我)

安装基本系统

有些需要额外安装,例如 btrfs-progs 。 packages.both 页面包含了它们的差异。

使用 -i 选项时会在实际安装前进行确认。此章节会给您安装好最基本的 Arch 系统,其它软件以后会用 pacman (简体中文) 安装得到。第一个 initramfs 会在新系统的启动路径生成和安装,请确保 ==>Image creation successful.

(好吧,这个没有图, 是第31个图,难道只能上传30个图?。要不在写一篇文章。! 那下一篇见 )

下一篇应该从 配置系统 开始。

感谢阅读。

您好,arch安装没有硬盘是指您没有安装硬盘,这样的话您可以使用USB或者光盘安装Arch Linux系统。Arch Linux是一个基于Linux内核的开源 *** 作系统,它的安装过程比较复杂,但是它提供了一个友好的安装程序,可以帮助您更轻松地安装Arch Linux系统。在安装Arch Linux系统之前,您需要准备一个可用的硬盘,并且需要将硬盘格式化为ext4文件系统,以便在安装Arch Linux系统时能够正确识别硬盘。在安装Arch Linux系统之后,您可以使用安装程序来安装必要的软件,以及配置系统环境,以便您能够正常使用Arch Linux系统。

ThinkPad X200是笔者用的一台上古笔记本,现在我又给它装上了Arch Linux。由于年代比较久远,因此和之前安装Deepin一样,也需要专门的配置,才可跑出该有的感觉,进而成为另一台生产力工具。

为了保证这台装备有SSD的机器,它的文件系统能够在Arch Linux上正常运作,需要使用BtrFS。

BtrFS文件系统为SSD专门优化。同时在这台机器上也更加稳定,因为原先KDE环境经常会发生死机,可能正与EXT4有关。

Arch Linux默认提供对BtrFS的支持。格式化:

在使用Arch Linux启动盘安装系统的过程中,挂载目标分区时打开SSD优化的参数:

安装过程中需要用genfstab生成fstab,当前挂载的参数会被保存在生成的fstab文件中。

生成的fstab如下:

若安装时忘了加入 ssd 参数,可在系统安装完成后手动修改fstab,也就是把 ssd 加入到参数表中,如上所示。

貌似新版本内核内置的英特尔无线网卡驱动会自动打开节能模式,导致连接无线网时常常丢包。使用以下方法禁用掉节能功能。

给无线网卡的内核模块建立一个配置文件:

然后在Vim编辑器中加入以下参数。按i键进入编辑模式,按ESC键后键入 :x 保存退出。

最后重新加载内核模块生效。如果出错,则重启后可生效。

见我早前发布的教程 ,同样适用于Arch Linux。但Arch Linux没有提供 update-grub 脚本,因此要手动重新生成配置文件替代之:

DHCPCD是Linux发行版的默认DHCP服务程序,Arch Linux的安装过程用它来提供网络支持(自动获取IP地址),但该工具在X200上工作异常,造成以下令人头疼的问题:

后来查阅资料发现, 是dhcpcd的锅 ,要把它停用,换成NetworkManager支持的另一个DHCP客户端—— dhclient

dhclient默认没有安装,还需手动安装:

然后启用服务:

接下来就可以停用dhcpcd了:

然后重启NetworkManager,让它自动启用dhclient:

参考资料里的论坛在介绍解决方法时,要用户打开 /etc/NetworkManager/NetworkManager.conf ,然后注释掉其中的 dhcp=dhcpcd ,并解除注释 dhcp=dhclient 。

但笔者发现,在Arch Linux中,这个文件基本上是空的,只有两行注释的说明文字。再经过测试,更发现不必配置这个文件,因为NetworkManager会在dhcpcd被停用后,自动启用dhclient。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tougao/60618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3
下一篇 2023-03-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