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网络教育课程学习都提供哪些资源如何获取

远程网络教育课程学习都提供哪些资源如何获取,第1张

网络远程教育的教育资源包含电子媒介教育资源和纸介教材内容两类。电子媒介教育资源能通过通讯卫星、电信网和互联网或是光碟等传送,主要以声频、视频和计算机多媒体、网页页面等形式展现。通过网络老师可以随时填补和升级教学内容和教育资源。在网络实践教学中,老师学生在网络上互动的教学资源网络资源是师生交流PK、共同创造的一种在网上教学中行之有效的电子媒介教育资源。

我国中小学校网络云平台(下称云服务平台)于2020年2月17日宣布开启,上线中小学、中学、普通高中各学段关键学科课程教学资源,完成了中小学、中学、普通高中全部班级和各关键课程全面覆盖,展现形式更为有效,老师学生应用更为独立。网络资源以讲课视频为主要方式,初中微学时长为20-25min、小学微课时间为15-20分钟,合乎网络学习特点及视力保护的需求。

选用“老师解读 多媒体系统大屏幕”的形式,最大程度复原教学课堂的真实情景,重现教学课堂的临场感,切合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习惯性和需求。现代远程教育具备多种多样新闻媒体教学资源和共享资源方式,能够通过电子计算机、通讯卫星、电信网等几种教学资源传送方式,向学员给予数字化、智能化等多种形式的高品质教学资源。

并可通过共享网络世界各国别的大学的优质资源,实行多种多样新闻媒体技术相结合、多种多样教学方式如远程控制与面授班、独立学习与协作学习等相结合的复合型学习方式。我国十分重视和支持这类具备明显优势的教育模式。网络远程教育已成为人们接纳继续再教育和开展终身学习的关键方式,变成搭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导量。

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也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养,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 *** 作步骤。

一、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养

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和教师的创造性,是影响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加强这些方面的素养,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并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首先要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所谓“课程资源意识”,简单说就是“什么是课程资源”的意识,或者说是面对各种事物时考虑它“是否是课程资源”的意识。所谓“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是指面对各种资源时考虑它对课程教学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怎样才能把它挖掘出来使它为课程教学服务的意识。具有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是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前提。缺乏这些意识即使身边存在大量的课程资源教师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教师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有助于教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更好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意识的确立需要教师在头脑中形成课程资源概念,就课程资源对课程教学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确立意识需要相关知识的支持。因此,教师应学习课程资源的相关知识,加深对课程资源的认识,通过实践强化、巩固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2.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不是价值中立的,也并不是客观的,而是具有极强的主观性与个性色彩。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和教师的教育观念、课程教学观及教育价值取向等密切相连。具有不同教育理想、教育价值观念的教师在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所倾向的课程资源不同,不同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课程教学的影响也不同。因此,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要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一般有如下四种。(1)内容取向。当围绕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即是内容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中心是课程内容。开发课程资源是为了丰富优化课程内容或课程设计,利用课程资源是为了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即使在内容取向上,不同教师也会倾向于开发与利用不同的课程资源。新课标提出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师在实际 *** 作中并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平衡三者的关系。由于教师在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及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教师在实际课程教学中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会有所偏重。比如,重视知识与能力的教师可能注重知识资源和能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师可能注重这方面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学生取向。当围绕学生的心理逻辑、学生的兴趣和发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时,就是学生取向的。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关注的中心是学生的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是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利用课程资源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3)教师取向。当围绕教师的需要、兴趣、爱好和特长等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就是教师取向的。这种取向过多地关注教师自身的情况,而对课程内容和学生需要关注较少。一般而言,新手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处在自我求生的阶段相关。(4)混合取向。当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考虑到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时,就是混合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谋求课程内容、学生需要与教师实际的协调与整合。

实际上,任何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都含有混合的性质,前三种取向并不完全否认其他因素的重要性。我们只是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做出上述区分。前三种取向中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注点相对集中,但由于众多因素的相互照应不足,往往会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因此,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宜采取混合取向,但也应看到混合取向的 *** 作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平衡,或采取适当倾斜以谋求最佳的开发与利用效果。

3.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说它是有限的,因为并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够直接为课程教学服务;说它是无限的,因为生活中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教师要能够发现、挖掘、利用。资源无限,贵在选择;资源有限,创意无穷。不论是选择还是创意都需要教师智慧的投入。在现实课程教学中,课程资源是有限的,但人的创造性是无限的。有限的资源经过无限的创意可以生成充裕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应内含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之中。创造性是一切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灵魂。没有创造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没有前途。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才能使课程资源化匮乏为丰富,化平淡为精彩,化腐朽为神奇。

开发课程资源是利用课程资源的前提,利用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价值的实现。相对于传统的没有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而言,我们强调要创造性地开发各种类型的资源或者创生所需资源;相对于传统的课程教学的“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照本宣科”,我们强调要创造性地利用课程资源。如果得到丰富的课程资源还像原来那样继续“照本宣科”,那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和意义就没有得到很好体现,并且课程资源的价值也没有得到体现。

要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解放思想,打破束缚,坚持创新。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没有个性,也就没有突破、没有发展。思想上辞旧迎新是行动上发展的前提。马尔库赛说过思想不能改变现实,但思想可以改变人,而人是可以改变现实的。因此,教师要确立生活中处处有课程资源的观念、确立用课程资源教学的思想,通过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使课程教学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

二、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步骤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教师若能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般步骤则会有助于开发与利用工作的展开。根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可把握以下步骤。

1.解读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决定了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及课程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同样也决定了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利用。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总需要一定课程资源的支撑,课程资源总是服务于某一特定的课程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首先要从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解读开始。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解读应该是多维度的,每一维度的目标所需要的课程资源是不同的。新课程改革之前,人们往往采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个维度进行解读;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可以考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解读。通过解读会分解出许多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需要考虑以下问题:为了实现具体的和整体的课程教学目标,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资源需要多少课程资源怎样开发这些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怎样进入课程教学过程通过什么方式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最有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会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指导与定位。

2.根据目标寻找资源线索

课程教学目标规定了基本的课程资源,也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针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围绕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师应多方面寻找课程资源的线索。课程资源线索是开发课程资源的基本前提,教师应该知道从何处可以找到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线索具有多样性、差异性的特征。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不同的教学需要、教师素养的不同等多重因素,决定了课程资源线索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因此,寻找课程资源线索的途径与方法因人因事而异。一般而言,课程资源的线索是比较丰富的,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教学内容出发,从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策略出发等等寻找课程资源线索都是可以的。教学一篇课文与它相关的一切内容都可能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线索。如,《荔枝蜜》一文的导语设计需要相关课程资源的支持,教师可选择以作者为线索、以荔枝为线索、以蜜蜂为线索、以蜂蜜为线索等众多线索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动态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教学情境、教学氛围、教学灵感、突发事件、学生的问答及插嘴等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线索。

寻找课程资源线索时,会出现线索中带出线索的情况,比如,查找某方面的文献资源,在某一文章的注释或行文中还会提及其他相关资源,这些注释或行文话语就成为寻找课程资源的新线索。如果需要更多更详细的资源可以根据新线索继续查寻。当然,课程资源线索也可能会在开发过程中断掉。这时就需要从其他方面想办法继续寻找该线索或重新寻找新线索,或寻找相关资源线索。课程资源线索是课程资源开发非常重要的因素,应给予充分重视。

3.依据线索多途径开发资源

线索只是一种端绪,一个引子。要开发出翔实、具体、丰富的课程资源还必须进行实际的开发工作。所以,在寻找到课程资源线索之后,就要通过鉴定、筛选、挖掘及捕捉等基本方式开发课程资源。具体到各种类型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还有许多具体的途径。参观、访问、调查、文献检索、网络查寻以及活动实践等都是基本的课程资源开发途径。教师要掌握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开发途径,合理、有效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4.实现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的结合

开发出课程资源只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个步骤。课程资源毕竟还不是课程教学内容,从课程资源到课程教学内容还有一个转化过程。因此,面对开发出的课程资源,教师必须实现课程资源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结合。这一工作至少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把开发出的课程资源直接转化为课程内容。如,教师选择教科书之外的期刊或书籍上的文章进行某一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教师对课文替代文章的选择过程即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这一课程资源直接进入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就实现了课程资源到课程内容的转变。第二种情况是,教师对课程资源进行加工之后把它变成课程内容,即把课程资源与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结合,使课程资源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补充、替换、渗透等。如,教师以课文为课程教学内容,同时又吸纳其他课程资源与课文内容共同构成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资源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结合是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为根本鹄的的。

5.创造性多方式利用资源

课程资源的利用千人千法、万人万样。课程资源的利用贵在创造性。掌握多种课程资源利用的基本方式对课程资源的利用是必须的,但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开创更多具体的、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利用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教师应在掌握基本课程资源利用方式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只有灵活多变地采取各种策略和措施,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才能不断发展、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走向一次又一次成功。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甚多。简单来说,大体就有如:一是引入主要课程资源,如人教版本的课程,或某省版本的。二是校本课程。是由本校骨干教师合作,自编自选教材。三是重新组合。即把多种课程资源进行择优筛选,有机组合成适合本校实际的课程。四是其它途径。如网络收集的;基于实践为主的部分课程实践教材的开发、优选的;参与兄弟学校、实习基地合作开发课程,等等。更多资料可百度一下:卢克论文

初中地理课程资源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内资源的开发

1、文本资源:教材(教科书)资源、图书资料:主要包括教材及相关文字资料。

2、教学用具:挂图、模型、标本、罗盘:包括世界地形图、世界政区图等教学挂图;地球仪、等高线地形模型等教学模型和标本;罗盘、照相机等教学器材等。

3、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素材库、录象、影碟等。

4、校内人力资源:科任教师、班主任、学习专长生以及生生关系、师生关系等学校风气。

5、其他学科资源:目前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就是要淡化学科体系,使地理课教学由单学科转向综合发展,再到跨学科的综合,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锻炼能力。整合学科课程资源,如把地理课与历史课、政治课、语文课、物理课、化学课等相结合,与信息技术、互联网络等相结合;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有机的整合等,使教学更好的为学生的发展与提高服务,构建一个跨学科、跨范围的地理课程体系。

(二)、校外资源的开发

1、科普场所: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天文台、地震台、水文站、纪念馆、青少年宫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2、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与地理课程相关的资源有社区的地形、地貌、地势;植被;天气、气候和季节等。

3、人文景观(乡土资源):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活和生产经验宗教信仰、民俗活动、文物古迹等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引导学生研究这些问题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收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红学生也会学会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

4、媒体资源:报纸、报刊、网络。

5、社区人力资源:政界、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离退休人员、家长,这些人中,不少是地理专家或者是与地理相关的人士,请他们有计划地给学生开讲座、一同设计地理活动,或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等等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社会和地理学科的了解。

课程资源的利用

1、与教材进行整合:取舍、增删: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比如: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增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生活;对教材内容顺序作适当调整,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改写,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除此之外,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资料等,都是教师要合理利用的资源。

2、构建“开放性”的地理课堂:课堂开放包括教材的开放和教学过程的开放。

3、开展研究性学习。

4、促进学科融合:地理科学综合性很强,与其他各门科学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交叉性和互补性。地理课程资源与其他学科的课程资源之间也存在着交叉和互补。

5、 建立课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学校课程资源是指哪些方面

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

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在各种课程资源中是占首位的。就中学生物课程而言,除各学科通用的课程资源外,还应当配备生物实验室及相应仪器设备、生物学教学软件、生物类图书及报刊、生物学教学挂图、投影片、音像资料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建设生物园。此外,校园网上的有关信息以及校园中的生物也是应当充分利用的课程资源。

教师在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向学校领导宣讲《标准》的要求和生物课的特点,努力争取校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丰富学校的生物课程资源。比如,留意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颁发的生物学教学仪器设备目录,以及生物学教学挂图、投影片和音像资料的宣传征订材料,根据教学需要向学校申请购置。

第二,如果学校拥有较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当注意进行适当整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对课程资源的需求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比如,关于生物体的结构,如根尖的结构,花的结构,心脏的结构等,实物或模型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可以作为首选的课程资源;挂图或投影片具有图像清晰、各种结构名称有明确标注等优点,可以在观察实物或模型后用来进一步观察和识别;用课件来演示亦无不可,但有大材小用之嫌;放录像片(展示结构时配以背景音乐)则显得喧宾夺主了。关于动态过程的内容,如动物的胚胎发育,细胞分裂等,用静态图解表示则有较大局限性,用动画录像片或多媒体课件教学,则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对各种课程资源的选择和整合,是合理利用课程资源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第三,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生生的生物,学校校园中的生物及用学校经费购买的生物材料,都是学校提供的重要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具有其他课程资源难以替代的价值。《标准》十分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观察,触摸乃至 *** 作活的生物体,与面对模型、标本、挂图甚至观看录像片相比,学生的情感体验要丰富、鲜明而深刻得多。因此,不能只盯着仪器设备而忽视生物性的课程资源。有的教师用录像片播放实验内容,以此来代替学生亲自参与的实验活动,如果用于个别材料难找或因为其他困难难以完成的实验尚可,作为一种先进的做法推而广之就有失偏颇了。实际上,学校的生物园是学生探究和实践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这一资源的完备不能完全依赖学校,应当让学生成为生物园的主人,在使用这一课程资源的同时,也参与这一课程资源的建设和管理。

第四,学校的课程资源并不只是为教ψ急傅模渲胁簧僮试从Φ庇糜咨淖灾餮啊⒅鞫骄俊8荨痘〗逃纬谈母锔僖ㄊ孕校返木窈汀渡锟纬瘫曜肌返睦砟睿獯慰纬谈母鐗闹氐隳勘曛痪褪谴俳胺绞降淖洌继骄啃匝啊R迪终庵直涓铮隹恳槐窘炭剖槭遣还坏模靠翁蒙系5分钟也是不够的。学校图书馆或资料室、生物园、生物实验室等,都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所需要的,应当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查阅书籍,做探究性实验,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学校应当为此提供条件。

第五,学校的某些课程资源可以校际共享,在有些城市已经出现这样的做法:有的学校专门培养草履虫,有的专门培养果蝇,有的学校则专门养花,通过校际共享,这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自《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解读》)

什么是课程资源

什么是课程资源

张廷凯 丰力

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冈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本事所要探讨的是广义的课程资源,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目前已经出现多种对课程资源进行划分的方式。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地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资源的范围更广,可以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什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力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日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利网络化资源。校内资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学生、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片、投影片、幻灯片、**片、录音带、VCD、电脑软件、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主要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家长、校外学科专家、上级教研部门、大学设施、研究机构、有关 部门、其他学校的设施、学术团体、野外、工厂、农村、商场、企业、公司、科技活动中心、少年宫、社区组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网络化资源主要指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上述三种类型的划分有其理论的依据,但大多是学校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只要是便于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采用何种方式划分都有其合理性。总体上说,三种课程资源的划分都比以前更能够反映课程改革的实际,课程资源的范畴更大,也更科学。但目前一些研究者和学校有将课程资源无限扩大的倾向,这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课程资源如果被过于宽泛地界定,那么反而可能造成学校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困难。学校建立起自身对课程资源比较合理和科学的观念,有助于课程资源得到合理的拓展和整合,从而对课程实施产生实效。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张廷凯 丰力 主编

历史课程资源有哪些

《新课标》指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鼓励和提倡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

您可以提供的课程资源有

你身边有哪些可利用的优秀课程资源?

优秀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有利条件。对课程资源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可以使我们在理论探讨和行动实践上方向更加清晰明确。我认为我们身边的优秀课程资源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按内容分:

1、 人力资源:能为音乐教学过程提供人力服务的人员,包括我们校内的音乐老师,有音乐特长的非音乐老师,从小参加歌唱训练,喜欢乐器演奏,喜欢唱歌和表现,性格活泼开朗,能歌善舞的学生。校外的能够为学校教学服务的老师。在我们学校有 的音乐老师,音乐声乐、器乐、编导培训的学生,退休的、有音乐特长会吹笛子的老师,这是我们农村高中音乐课改中的优秀课程人力资源。

2、物力资源:能为音乐教学过程提供服务的物质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学校图书馆、音乐教室、音乐器材、教学挂图、录像片、投影片、幻灯片、**片、录音带、VCD、电脑软件、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在我校能够提供专门的教室,投影仪、微机室算得上是农村高中的优秀的课程资源。

3、制度资源:能为音乐教学过程提供制度保障规章制度和文件等。包括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地方课程标准和与高中音乐相关的文件。

4、时空资源:身处东坡故里,有大文豪苏东坡、仁寿的擡工号子,丹棱的唢呐可为是优秀的课程资源。

4、信息资源:音乐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信息的总称。现代是信息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社会,教师及时地为学生提供与音乐教学相关的资讯就是优秀的课程资源。

二、按空间分布:

校内课程资源,除了音乐教科书以外,还有音乐教师、校内有音乐爱好、特长老师和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优秀课程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也包括家长、校外学科专家、上级教研部门、大学设施、研究机构、有关 部门、其他学校的设施、学术团体、野外、工厂、农村、商场、企业、公司、科技活动中心、少年宫、社区组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三、按功能分:

素材性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从哪里来,包括各种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感受等因素;条件性课程资源是指那些并不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直接对象,但却是学生学习和有所收获的条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四、按存在形式分:

有形资源也叫显性资源或可视资源是指能看得见、摸得着的,能被音乐教学利用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各种资源,,包括校内外为音乐教学服务的设备设施、师生等由人财物。无形资源是指为音乐教学服务的那些非物质性的、看不见摸不著的人文资源,包括乡土资源等。

论述教学资源的概念常用的教学资源有哪些类别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广义也应该涉及到教育政策等内容。从广义上来讲,教学资源可以指在教学过程中被教学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撑教学的、为教学服务的人、财、物、信息等。从狭义上来讲,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及教学后援系统。

AECT’77定义曾经把教学资源分为两大类:设计的资源和利用的资源。AECT’94定义对教学资源的界定有所修改,主要包括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及教学支持系统教学资源,通俗的说,是指一切可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物化了的显性的或隐性的、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学组成要素。比如教材,是学习中的物化了的资源。教材只是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可资利用的一个材料,必须有教师的二次加工,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又如作为教学中的媒体要素,也是一个资源,如何将计算机与新课程进行整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新课程的支持,不仅反映教师的认识问题,也反映了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学习情境则是要靠教师创造性地创设的教学组成要素。良好的学习情境,将有利于学生事半功倍的学习。

传统的图书馆、资料中心这些学习资源环境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的日新月异的变化。网络技术的发展、因特网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最为广泛的教学资源。

网上教育资源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了解教育资源的分类及其特点,将有利于高效地获取资源,也能更好的在实际教学中利用这些资源。

新课标的生物课程资源包括哪些

1

南通市第七届教师成长优秀论文评比

7T

作者任教学科类别:生物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南通市观河中学

赵秀兰

15190850936

1

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和认识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

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

新课程赋予教师

极大的自主性,从对课程被动、忠实的执行者将变为主动、积极的创造者;由对教材的挖

掘钻研者走向对课程开发的设计者,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

件。

生物学知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知识体系,涵盖的内容广,知识外延大,而且随着

时间的发展,课程资源又在不断地更新,由于教材的内容有其时间、地域的局限性,不可

能面面俱到。所以结合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开发课程资源,适当充实教学内容,有利于实现

新的课程理念,使课程具有时代性,而且保证了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的同步,保证了与身

边生活的联系、与现实社会的接轨,使教学内容具有现实的影响力。

美术课程资源包括什么

教学大纲、进度计划、课件、教案,及相关音视频、资料。

课程资源与教材是什么关系?

"课本"(textbook)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用书","课本"就是一课之本,是教材的核心,它担负著完成英语教学的基本使命。教材(teaching materials)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它包括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练习册、评价手册、活动手册、配套读物和听力材料、教学挂图、教学卡片、教学投影、录音带、录像带等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所使用的必要材料。而"课程资源"则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是指一切有利于实施英语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物质条件和包括环境、氛围等在内的其他非物质条件。&quo饥;课程资源"除了包括上述提到的教学材料以外,还包括语言教学设施、文字音像材料、网络信息,以及英语环境等。

什么是课程资源开发

什么是课程资源

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冈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本事所要探讨的是广义的课程资源,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目前已经出现多种对课程资源进行划分的方式。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地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资源的范围更广,可以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什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力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日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利网络化资源。校内资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学生、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片、投影片、幻灯片、**片、录音带、VCD、电脑软件、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主要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家长、校外学科专家、上级教研部门、大学设施、研究机构、有关 部门、其他学校的设施、学术团体、野外、工厂、农村、商场、企业、公司、科技活动中心、少年宫、社区组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网络化资源主要指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上述三种类型的划分有其理论的依据,但大多是学校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只要是便于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采用何种方式划分都有其合理性。总体上说,三种课程资源的划分都比以前更能够反映课程改革的实际,课程资源的范畴更大,也更科学。但目前一些研究者和学校有将课程资源无限扩大的倾向,这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课程资源如果被过于宽泛地界定,那么反而可能造成学校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困难。学校建立起自身对课程资源比较合理和科学的观念,有助于课程资源得到合理的拓展和整合,从而对课程实施产生实效。

如何开发课程资源

论著选摘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来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国家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组成部分。课程资源包含的意义范畴宽广,既包括教材这一重要的为人们所熟悉的课程资源,父包括大量的非教材的却是课程有机组成要素和实施条件的软硬件资源。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开发,还是地方课程的建设,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呈现与实施方式,都离不开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撑。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顺利达到预期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井为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的显现平台 我们周围存在着大量的课程资源.关键是如何充分合理开发,使之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其应有的课程意义与价值。总的来说,课程资源的开发大致有以下四个途径,这些途径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开发的时候需要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1.从学生的现状一度开义课程资源 所有的课程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身上,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也是为他们服务的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导向,要从两方面人手进行分析: 一是要对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看看这些学生的素质到底达到了多高的水平,实际上是对学生>>

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教育教学资源库应该具备以下功能:

能够进行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教师可以自行添加资源;资源种类齐全、科学;要有一定的权限设置;系统维护简单。它主要包括以下模块

(1)资源管理模块

资源管理模块的 *** 作对象是资源库中的各类资源,在进行 *** 作时要保证内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一模块具备的功能主要包括:

资源上载:允许在线的教师和教育工作人员进行单个或多个资源的上载。 资源下载:注册用户可以下载免费的资源。

资源审核:审核管理员主要负责对教师上载的资源进行评审,以确定是否发布该资源。

资源查询:用户根据查询条件,输入关键字查询相应的资源。

资源删除:资源审核员或系统管理员可以删除不符合标准和过期的资源。

(2)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主要负责对这个系统的维护工作,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及对并发访问的支持。应具备的功能有:

资源库系统的初始化:属性、参数数据入库

访问控制:对访问本资源库系统的用户数量的控制,可采取限定ip或限定访问流量的方法。

安全控制:使用防火墙等措施以保证系统不受病毒侵蚀和黑客的攻击。

(3)用户管理模块

教育资源库有其特定的用户群,其中应为不同用户赋予各自的权限,从而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资源的质量。一般可以包括:系统管理员、资源审核员、教师、学生和游客(未注册用户),如有特殊的需求,还可视具体情况而变动。他们的权限应设置如下:

系统管理员应对数据库系统有完整的控制权,允许他以浏览器伐式通过internet实施管理和维护,掌握所有用户的情况,并具有初始化资源库系统和审核注册用户的权限。

资源审核员:根据管理员分配的权限,主要负责对相应学科下的资源进行审核和管理。

教师:主要负责对某一特定学科的资源进行管理,包括浏览、查询、使用和上载和审核该学科的资源。

学生:可以浏览、查询、上载和下载信息库中的资源。 游客:可以浏览、查询和上载资源。

一、建设目标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高中课程资源建设的基本目标是:

1、学校的人力、物力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动态课程资源基本满足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的需求。

2、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更为完善和优化,形成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和运用能力切实增强,并实现教师这一重要课程资源对其它课程资源建设的有效带动。

3、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等各类教学场地、设施设备等的配置更为完备,使用更为充分,潜在的各类物力资源得到更为积极的挖掘和利用。

4、教材、教辅等教学素材得到科学、灵活地开发、加工和利用,以学科为单位的教学素材的建设与利用有效支持和保障课堂教学。

5、全省城乡间、区域内、校内外各种有利于课程实施的人力、物力资源得到有效挖掘、整合和利用,初步形成校内外有机结合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机制。

6、各级教育行政、教科研等部门对课程资源开发建设的规划、统筹、管理和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利用、共享制度。

二、建设要求

1、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一支适应课程改革发展需要,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要根据课程要求,认真规划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抓好薄弱学科和新增科目的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所有学科必修模块有专任教师。对部分专业性较强的选修模块的任课教师可采用校际共享的办法,提高选修模块的开设率和开设质量。通用技术课程选修模块教师可采取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职和高等院校或其它相关机构选聘共享的办法予以解决。各级师训部门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对课程方案的理解程度和对新增内容的掌握程度。教研部门要加强教研培训和指导工作,不断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能力。高中学校要强化校本教研工作,以教师队伍素质提高为突破口,促进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切实服务课程实施。

2、教学场所和教学设备。要根据课程实施需求,做好现有教学场所功能的调整和改造工作,保证各教学场所满足课程需要。要做好区域内高中学校教学场所的统筹规划,尤其要加强短缺教学场所如新增科目教学场所的建设完善工作。要建立通用技术等课程的专用基地,并促进通用技术等专业性较强的教学场所的共享。要健全教学场所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等在促进师生教与学方式转变上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教与学的需要。

学校要根据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要求,不断补充短缺教学设备,保证有较为完备的设备资源支持课程实施。特别要根据学校规模和选修模块开设的需要,完善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音体美等课程所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器材,充分发挥使用效益。要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向学生开放。要因校制宜地开发学具、教具、教学课件等,建立电子备课库,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更丰富的课程资源。

3、教学素材。要高度重视教学素材的开发与建设。要建立教材使用反馈制度,根据使用情况,定期向相关出版社反馈修订意见;要科学、灵活地处理教材,鼓励教师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 提倡教师对同一学科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研究,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调整、筛选与补充;要注重对各种教学辅助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加工和利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鼓励教师开发与新课程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辅助材料。要发挥教学素材在教学服务与学习支持中的功能,既要重视知识资源特别是学科知识资源的开发,又要重视学科知识的新进展和各学科知识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尤其要关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要本着引进与开发并重的原则,以学科为单位,加强教学素材的建设与利用,建立共同分享的优质教学素材资源库、案例库及备课平台,逐步形成教师协作、共享、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机制。要善于从教学过程中捕捉课程资源,关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教学素材,使课堂得到更为丰厚的素材资源的支持和保障。

4、教育实践基地。要依据地域产业结构布局和产业特点,因地制宜,构建与科技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前沿结合密切的独具特色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科技含量更高的实践场所。农村普通高中要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在原有农业基地基础上,建设新型的与课程实施密切结合的教育实践基地,并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要充分挖掘利用农户的资源价值,通过与专业户、示范户、科技户建立紧密联系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直接的实习实验和技术示范基地,使基地从校内延伸到家庭。要充分发挥职业高中、职教中心等在师资、设施等方面的优势,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校外科技活动机构或场所的作用,为学校选修课程开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提供更有效的资源。要规划并协调教育系统内部的其他可用资源,形成普通高中与大中专院校、教科研等部门的交流与沟通,实现在师资、设备、场所、信息等方面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协调社会各界为学校的课程实施提供支持,免费开放博物馆、科技馆、德育基地等。还要建立起与科研院所、公共图书馆、科技馆以及工厂、农场、养殖场等企业资源和社区资源的互惠共享机制,为学校教学服务。教研部门要加强对校外资源使用的研究和指导工作,促进校外资源的使用。

5、网络资源。要切实加强网络资源建设。各级教研部门要积极探索网上教研方式,促进网络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学校要充分利用全省统一的“校校通”应用平台及资源库等网络资源,加强学习化学校建设,优化课程开发和实施。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有效培养学生收集、传递、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能力,提高信息技术素养。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速农村学校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的组织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优化,使课堂教学向着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三、建设途径

1、课程资源开发途径包括普查、分析、规划、具体开发等环节。各地各校要根据课程实施需求,对本地和本校已有和待开发的课程资源进行全面普查。通过普查,掌握本地、本校已拥有的课程资源项目;在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对本地、本校的各种资源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有利于学校未来发展的课程资源开发策略;在资源普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资源建设的整体方案,包括建设目标、步骤、方式、措施、保障条件和具体负责人,确保课程资源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发。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本着先校内后校外,先必修后选修的原则进行开发。

2、课程资源利用途径包括以下几种: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优化学校师资资源;整合学校硬件资源,提高使用效率;从学生的经验、兴趣、差异、问题、学习活动过程中捕捉课程资源,关注课堂教学活动的动态资源;根据学校课程发展需求,加强区域内、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利用;建设案例素材库,建立电子图书馆和虚拟学校以及开设网络课程等,用好网络资源。

3、课程资源共享途径包括校际间课程资源共享、教育系统内部资源共享、学校与社区资源共享和区域间课程资源共享等方面。学校之间应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开放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要结合本校实际,选编或改编外校的选修Ⅱ课程,通过“联校开发”的形式,形成选修Ⅱ课程资源的共享;要争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普通高中学校的支持,做到教育系统内部课程资源的有效共享。要争取社会对教育的支持,实现与企业、社区等方面在资源上的共享,使社会的文化设施、场馆等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要建立优秀教师人才库,为学校及本地区高中课程改革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以缩小不同区域、不同学校间师资资源的差距;要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共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不同地区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研究解决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积累典型经验,主动为本地区高中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的案例。

1、调查法

通过访问信息收集对象,与之直接交谈而获得有关信息的方法。它又分为座谈采访、会议采访以及电话采访和信函采访等方式。

2、观察法

通过开会、深入现场、参加生产和经营、实地采样、进行现场观察并准确记录(包括测绘、录音、录相、拍照、笔录等)调研情况。

3、文献检索

手工检索通过信息服务部门收集和建立的献目录、索引、文摘、参考指南和文献综述等来查找有关的文献信息。计算机文献检索,文献检索的计算机实现,其特点是检索速度快、信息量大,是当前收集文献信息的主要方法。

4、网络信息收集

通过计算机网络发布、传递和存储的各种信息。收集网络信息的最终目标为给广大用户提供网络信息资源服务,整个过程经过网络信息搜索、整合、保存和服务四个步骤。

注意事项:

社会研究所搜集的资料一般可分为数据资料和文字资料。前者为通过结构化的调查问卷及访问表格得来的,它涉及大量调查对象,对此可进行统计分组和汇总;后者多为无结构的观察、访谈材料和文献资料,一般是少数典型或个案的材料。

这两类资料的整理过程大致相同,但整理方法不同。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定性资料基本上都是文字资料,因此一般也把文字资料整理称作定性资料整理。

以上就是关于远程网络教育课程学习都提供哪些资源如何获取全部的内容,包括:远程网络教育课程学习都提供哪些资源如何获取、教师如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web/94172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