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点怎么计算

绩点怎么计算,第1张

绩点计算方法是:绩点=分数/10-5,学分绩点=学分×绩点=学分×(分数/10-5),平均学分绩点=课程学分绩点总和÷课程学分总和。

自从1985年中国开始倡导实行学分制以来,人们对学分制的讨论和研究比较多,却忽视了对绩点制的探讨,从而影响了学分制的顺利实施对目前国内高校在采用绩点制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在与美国高校实行的绩点制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种国际通行的学生学习成绩评估体制—平均学分绩点(GPA)在北大全面实行,6月3日北大教务部研究决定,自2002级学生起,学生所学课程都参与GPA计算(2002级以前的学生,仍按各院系自己制定的规则执行),计算机将自动完成对学生成绩的GPA计算,并列入成绩单中。教务部已将这种机制写进“大学生学籍管理细则”中。

绩点低的影响:

1、拿不到学位证。

要想拿到学位证,必须各科成绩大于60分,除了成绩的要求,还会要求绩点分高于一定的分数,好像一般是23,不同学校要求也不一样,大家最好关注一下校园官网,但是10的绩点肯定是拿不到学位证的。

2、失去各种评优资格。

大学里的评优、奖学金、入党以及转专业等,这些都是以综测分和绩点来看的。绩点低自然就不用说了,一票就否决了上述几个机会。

还有一种情况是课外学分,课外学分是需要你参加一下活动或者相关的证书考试的。如果性格内向的小伙伴,建议多考一些证书来提高自己的综测分。

3、考研保研成问题。

保研的时候,目标院校一般会要求你的绩点在全专业的前20%,当然如果你的绩点不靠前,保研自然和你没有 关系。

考研的话,如果你的绩点是10,没有达到学校的相关要求,自然没有学位证,考研就只能以同等学力报考,辛辛苦苦上了四年大学,最后出现这种状况,自然是不好的。

绩点是评估学习成绩的一种方法,国内大部分高校通用的计算方法是:绩点=分数/10-5,学分绩点=学分*绩点=学分*(分数/10-5)(90分以上按90分计算)。

某些学校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所采用的是分段绩点法,强调按分数区分绩点层次。如下:

4-3(100-f)^2/1600。

平均绩点:(课程学分1绩点+课程学分2绩点+课程学分n绩点)/(课程学分1+课程学分2+课程学分n)。

绩点多少分算优秀

如果满绩点是5,那么达到4算优秀。如果满绩点是4,那么达到35算优秀。在大学里面分数达到九十分以上就是优秀。

一般来说,考60-69分,绩点是10,70-79绩点是20,80-89绩点是30,90-100绩点是40。大学里的课程较多,最后的成绩是看平均绩点,绩点在1-2之间成绩下游,大多数学科都是刚刚及格,少数在70分。绩点2-3之间成绩中等,大多学科考70多分。

平均绩点通常指平均学分绩点即GPA

平均学分绩点=∑(课程学分×成绩绩点)/∑课程学分=各门课程学分绩点之和/各门课程学分数之和。

∑,Sigma,希腊字母(念:西格玛) 表示数学中的“求和”。

课程学分绩点=课程绩点×课程学分

平均学分绩点=课程学分绩点总和÷课程学分总和

扩展资料:


计分方式:

分为算术平均分、加权平均分、学分绩点和平均学分绩点四种。

算术平均分是把所有科的分数加起来再除以科目数;

加权平均分是每门课的分数乘以该科对应的学分后相加,再除以总学分的平均数;

学分绩点和是每门课的绩点乘以相应学分后的总和;

平均学分绩点则是每门课的学分乘相应绩点后的总和除以总学分,也就是学分绩点和除以总学分。

在四种计分方式中,中国主要计算学分加权平均分,国外为五分制,主要采用平均学分绩点,平均学分绩点和学分绩点和的效果相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平均绩点

考核成绩与绩点的换算关系:

1、60分及以上:绩点=分数/10-5。

2、60分以下:绩点=0。

3、补考合格后绩点计为1。

GPA的计算方法

1、将学生修过的每一门课程(包括重修的课程)的课程绩点乘以该门课程的学分,累加后再除以总学分。平均学分绩点也是作为学生学习能力与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之一。

2、国内大部分高校通用的计算方法是:绩点=分数/10-5,学分绩点=学分×绩点=学分×(分数/10-5)。

3、有些高校是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例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采用的算法如下:GPA=∑课程学分绩点÷∑课程学分,每科的课程学分绩点=课程学分×课程权重系数×课程绩点。

4、标准计算方法为:是将大学成绩的加权平均数乘以4,再除以100。比较常见的方法还有把各科成绩按等级乘以学分求和再以总学分除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06193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