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性决策,常规决策,定型化决策和变性决策 性质,特点,作用,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程序性决策,常规决策,定型化决策和变性决策 性质,特点,作用,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第1张

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程序性决策亦称例行决策、常规决策、定型化决策和重复性决策。

程序性决策即针对日常的、例行性事务做出决定。

程序性决策的特点是:

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经常以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形式重复出现;

决策一般依据明确的标准并有固定或相对稳定的决策程序可以遵循;

通常决策层次越低,程序性决策所占的比例越大。人民来信来访的接待处理、一般办公用品的采购与供应、公务人员病假工资的核定、对交通违章者的处罚、救济金的核发等,都属于程序性决策。

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决策是为了实现一定的行为目标;第二,决策是方案的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第三,决策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

作用:

1、他是决定组织管理工作的成败的关键。

2、他是实施各项管理职能的保证。

决策的分类:决策的类型根据问题的类型可分为两类: 结构性问题→程序化决策(或常规决策)和 非结构性问题→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是以前见过,并且做过的决策,程序化决策有正确的客观答案可用简单的规则、策略、或数字计算解决。如果你所面临的是程序化决策,那么你就有实现正确决策的清晰步骤或结构。例如,如果你是一个小型公司的拥有者并且要针对付给雇员的工资总额做出决策,你就可以使用计算器,如果总数不对,你的雇员会向你证明。 如果大多数重要的决策都是程序化决策,那么管理工作就会容易多了。但是管理者主要面临的是非程序化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新、复杂、没有确定的结果非程序化决策中存在各种,可能的解决力法这些办法各有利弊决策者必须创造或施加一种方法来做决策没有一种预先确定的结构可以依赖重要、困难的决策通常是非程序化的,需要采用创造性的方法。

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划分依据:决策问题的复杂程度和有无既定的程序可循。 程序性决策:按预先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来解决管理中经常重复出现的问题。(一般组织中,约有80%的决策可以成为程序性决策) 非程序性决策:为解决不经常重复出现的、非例行的新问题所进行的决策。

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划分依据:决策主体。个体决策的决策者是单个人,群体决策的决策者可以是几个人、一群人甚至扩大到整个组织的所有成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10400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3
下一篇 2023-05-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