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中规劝人们要珍惜时间的诗句是

<<长歌行>>中规劝人们要珍惜时间的诗句是,第1张

长歌行(节录)
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长歌行》是汉乐府,有很多很多诗句。
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而东坡先生的《浣溪沙》也有很多首,我只摘了一首,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词的上阕描绘兰溪美景下阕以反诘起句: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次变得年轻?然后即景取喻,道出了富有人生哲理意味的诗句:“门前流水尚能西。”意思是门前的溪水还能东流转为西行!言外之意,人不应把老视为畏途,只要心态好,老也可变为年轻。结句又反用白居易的诗意,再次奉劝人们不要叹息年华易逝,人生也会返老还童的。苏轼在被贬中尚能不以逆境为患,唱出如此乐观的曲调,展现了他旷达的胸怀,给人深刻的启示。
个人认为你说的长歌行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应该是这几句,我用引号把它们标明了。不过仔细品味似乎又不是同一种感觉,你自己去多揣摩吧。

7世纪初隋唐之际,畲族就已居住在闽、粤、赣三省交界闽南、潮汕等地、宋代才陆续向闽中、闽北一带迁徙,约在明、清时始大量出现于闽东、浙南等地的山区。江西东北部的畲族原住广东潮州府凤凰山,后迁福建汀州府宁化县居住,大约在宋元之后至明代中叶以前迁到赣东北居住。安徽的畲族约在100年前从浙江的兰溪、桐庐、淳安等县迁来。各地畲族都以广东潮州凤凰山为其民族发祥地,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就葬在这里

被占领了。

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全省共辖75个县和一个省辖市。面积102646平方公里。有64个县市先后沦陷,只有12个县没有沦陷。

这12个没有沦陷的县城分别是:於潜县、昌化县、仙居县、磐安县、开化县、淳安县、遂安县、泰顺县、龙泉县、庆元县、云和县和景宁县。

全省沦陷面积80648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786%。浙江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嘉善县(1937年11月11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天台县(1945年6月29日沦陷)。

扩展资料:

站日战争期间发生在浙江的战役

1、宁绍战役

1941年4月19日日军在浙东沿海的镇海、石浦、海门、瑞安实施登陆,发动宁绍战役。宁绍战役是日军对我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4省沿海登陆封锁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战目的是在浙江沿海封锁港口,掠夺物资,并企图占领宁绍地区。

宁绍战役中,国民党驻浙正规军和杂色部队不下10万人,但在入侵日军面前一触即溃。绍兴、镇海、宁波、慈溪、余姚等地先后沦陷。

日军仅用半个多月时间,即占领了杭甬线曹甬段两侧、杭州湾以南整个地区。日军发动的宁绍战役达1月之久,使浙东人民蒙受了一场空前浩劫。

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劫,掠夺萤石矿产,逼迫中国工人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为其采矿。

2、浙赣会战

浙赣战役为中日战争中期的大型战役之一,地点是在中国浙江和江西。1942年5月中旬,日军为摧毁中国在浙江前进机场,打击国军第三战区主力而发动的一场战争。

主要由金华、兰溪地区战斗、衢州地区战斗、上饶、广丰地区战斗、浙赣路西段战斗、临川地区战斗、丽水、温州、松阳战斗、日军撤退时的追击战斗等组成。

日军大本营决定摧毁浙赣两省中国军队机场,打通浙赣铁路,最后基本实现预定目标,曾经占领衢州机场,但遭到严重损失,第15师团师团长毙命,日军战史记载伤亡17万人。

此会战后,日军基本达到了“没收与破坏铁路设施和器材以及其他培养战力的各种军事、政治、经济设施和资材”、抢掠物资,并掳劫青壮年等“以战养战”的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沦陷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浙赣会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宁绍战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26650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