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nm等于多少cm

10nm等于多少cm,第1张

10nm=1.0×10^(-6)cm

纳米(符号为nm)是长度单位,原称毫微米,就是10^-9米(10亿分之一米),即10^-6毫米(100万分之一毫米)。所以10nm=1.0*(^-6 )cm=1.0*( ^-8)m。

长度单位换算是长度换算的一种方式。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计量单位。

其他的长度单位还有:拍米(Pm)、兆米(Mm)、公里{千米} (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丝米(dmm)、忽米(cmm)、微米(μm)、纳米(nm)、皮米(pm)、飞米(fm)、阿米(am)等。

扩展资料

一、换算

1、10纳米(nm)=10000皮米(pm)

2、10纳米(nm)=0.01微米(um)

3、10纳米(nm)=0.00001毫米(mm)

4、10纳米(nm)=1.0×10^(-6)cm

5、10纳米(nm)=1.0×10^(-7)(dm)

6、10纳米(nm)=1.0×10^(-8)(m)

7、10纳米(nm)=1.0×10^(-11)(km)

二、长度单位

1、皮米

皮米(picometer或pm)是长度单位,1皮米相当于1米的一万亿分之一。1 皮米=10^-12米;0.001 皮米(pm) = 1 飞米;1 000 皮米 = 1 纳米(nm)

2、飞米

飞米(又称费米,简称fm,英文:femtometre、美式英文:femtometer)是长度单位,常用于描述原子核级别的物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度单位

7nm和10nm的主要区别:

1、栅长不一样。CPU的上形成的互补氧化物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栅极的宽度,也被称为栅长。7nm制程可使CPU与GPU内部集成更多的晶体管,使处理器具有更多的功能及更高性能。

2、功耗不同。7nm的技术和10nm的技术,在塞下同等数量晶体管的情况下,7nm的体积会更小。而体积大的10nm,就会因为工艺的问题,导致原件的电容比较大,需要的电压相较于7nm就更高,从而导致整体功耗变得更高。

性能方面:

芯片是由晶体管组成的,制程越小,同样面积的芯片里,晶体管就越多,自然性能就越强。7nm的性能自然是比10nm强的。

以华为麒麟980为麒麟970为例,其中麒麟980是7nm工艺的芯片,麒麟970是10nm工艺的芯片。

先看晶体管数量,麒麟980为69亿个晶体管,麒麟970为55亿个晶体管,提升了25.5%左右。而体现在性能上,则远不是25.5%这么简单了,因为这不仅涉及到了晶体管的多少,更是涉及到了CPU、GPU、NPU等IP核的升级。

而在具体的数值上,像CPU的跑分,麒麟980大约高了50%左右,而在GPU部分则高了1倍,至于NPU的跑分,更是高了1倍多。

扩展资料:

集成电路对于离散晶体管有两个主要优势:成本和性能。成本低是由于芯片把所有的组件通过照相平版技术,作为一个单位印刷,而不是在一个时间只制作一个晶体管。性能高是由于组件快速开关,消耗更低能量,因为组件很小且彼此靠近。2006年,芯片面积从几平方毫米到350 mm,每mm可以达到一百万个晶体管。

近期的芯片产业可以说是大新闻不断。

前者台积电刚刚宣布自己的3nm制程将在2022年下半年正式量产,转眼他又在自己的热搜上又加了一把火,宣布其2nm工艺的研发也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几乎在同时,常年挤牙膏的英特尔也公布了自己的10nm和7nm处理器的推出计划。这一系列的大新闻,就让小黑只能表示:

“我活了这么久还真没见过这等壮观景象。”

不过,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英特尔的10nm是不是真的像数字表示的那样落后于台积电的3nm,这些突破对实际使用又有什么影响,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处理器工艺的nm(纳米),究竟是什么概念?

nm(纳米)的概念,相信大家都已经很清楚了,而处理器制程工艺中的多少nm,指的就是芯片中栅极(Gate,一个用来控制阳极电流强度从而放大信号的元件)的最小宽度。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就可以想到: nm这一单位前的数字越小,同样大小的芯片上就可以容纳更多的电子元件,进而达到更快的计算速度。

▲ 目前芯片的元件密集度已经相当惊人

当然,缩小栅极宽度带来的好处,还不只是这一点。从芯片设计的角度来看,栅极宽度越小,电流通过芯片时的损耗也就越小。

这是因为在缩小了栅极宽度之后,元器件之间的距离也会缩小,那么晶体管(即电子产品中的基础元件)之间的电容也就更低。而晶体管在切换电子信号时的功率消耗与电容是成正比的,这就使他们可以在有更快的切换频率的同时,更加省电。

▲ 晶体管的大致结构,灰色部分的箭头代表电流方向

特别是在手机处理器中,由于手机本身的内部空间就非常小,加之手机的供电都是通过电池进行的, 因此在相同芯片大小下,自然需要追求更快的运算速度和更少的电量消耗了。

制程工艺越来越“微观”,就是为何计算机能在短短几十年内,从占满整个房间的庞然大物、吃电大户,进化成薄薄的一台笔记本的原因——甚至笔记本电脑的计算能力还远胜数十年前的那些庞然大物。

▲ 早期的计算机因为制程工艺的原因都是庞然大物

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处理器制程工艺越好(即nm数越小),处理器性能就越好”这句话还是不错的。

英特尔的14nm和台积电的5nm,真的差得很远吗?

对芯片行业有所了解的小伙伴们应该都还记得,英特尔的处理器一直都用的是14nm工艺,光从制程工艺的纳米数上来看,甚至还不如老对手AMD在最新处理器上采用的7nm工艺,更不用提台积电刚刚正式量产的5nm制程工艺了。

但是真正的问题,还是小黑在开头提到过的: 英特尔的14nm,就真的比不过台积电的5nm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从这两者在思路上的不同之处开始说起了。

▲ AMD的思路是在提升制程工艺的同时优化架构

2015年,英特尔在业内率先推出了基于14nm制程工艺的处理器,但之后的五年里,英特尔和他的竞争对手们在处理器的升级上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按照原本的规划,英特尔的10nm工艺处理器应当在2016年公布,但直到台积电和三星的5nm制程产品都已经开始量产了,英特尔的10nm产品却还停留在“计划量产”。

▲ 曾几何时,英特尔也是制程工艺 探索 的先锋

那么,这5年里英特尔究竟挤了什么样的牙膏呢?

答案是:不断优化14nm产品的架构。从2015年到现在的5年里,英特尔基于14nm制程工艺推出了从第六代Sky Lake到第九代Coffee Lake-R足足四代产品。每当被问到10nm产品何时公布时,英特尔却总是用一句话就打发了:

“14nm制程还有提升的空间”。

▲ 英特尔14nm制程发展史

所以,AMD能在今年上半年凭借着台积电的帮助,抢下不小的市场份额,英特尔牙膏厂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 随手一搜,就可以搜到网友对挤牙膏的吐嘈

在数据上,英特尔现有的14nm似乎真的比台积电的5nm差了好几代,但在实际使用中,如果抛开厂牌只看制程,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其实并不容易分清。

这里其实可以举出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我们可以拿经典钉子户iPhone 7s和去年的iPhone 11对比。前者采用了16nm制程的A10 Fusion处理器,而后者使用的则是7nm制程的A13处理器。但在实际使用上,小黑手上的这两台手机却没有明显的差别。

另一个例子,则是电脑CPU。根据某IT网站7月更新的CPU天梯图,AMD在顶级电脑CPU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是看看哪怕不在顶端的i9-10980XE的价格就能明白:这绝不是我等普通消费者会去选择的处理器。

▲ 一块CPU就相当于一台高配电脑的价格了

事实上,哪怕小黑在4年前购买的,搭载i7-6700HQ处理器的笔记本,到现在都可以流畅地使用各种办公软件,日常 游戏 、视频剪辑也都还能应付。

因此,在技术上,英特尔目前的制程工艺确实离行业顶尖水平有不小的差距, 但一方面优秀的架构方案可以部分弥补这一差距,另一方面,在实际使用上,这种差距也并没有那么明显。

其实,这就涉及到了一个IT行业里常见的名词,叫做“性能溢出”,也就是说,现在手机和电脑的主流配置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前、甚至几年以后大部分用户的使用需求了(除非你有较为专业的视频剪辑或极致 游戏 需求)。

就在小黑写这篇文章的同时,芯片行业又传来一则爆炸性的新闻:

英伟达发布了基于三星8nm制程工艺的RTX 30系列显卡。在8nm技术的帮助下,哪怕是30系列目前性能最普通的RTX 3070也拥有可以与原旗舰RTX 2080Ti比肩甚至更高的性能,而售价更是只有后者的一半。于是最近网上又有了一个新的段子:一周前购买2080Ti的玩家们,你们的心情还好吗?

所以,厂商们追求更好的制程工艺自然没错,但作为消费者,在实际购买手机和电脑时,还是得衡量衡量自己的腰包,不要再让上面这样的惨剧再发生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592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2
下一篇 2023-02-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