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技巧 | 成就大医生,医疗健康领域如何玩转短视频

技能技巧 | 成就大医生,医疗健康领域如何玩转短视频,第1张

5月份就应该分享的内容,一直拖更,非常抱歉!

这几月太微有参与到MCN机构打造品牌医生的项目当中,和医生,和视频制作团队,和医生经纪,和各类自媒体、互联网医疗平台深入交流,也有带领团队深入一线实践 *** 作。时间虽然晚了点,但好在分享的都是一手资讯,大家多多包涵哈~!

16年太微有尝试通过简短视频内容分享等方式为线下医疗品牌和医疗项目赋能。18年抖音、快手如火如荼时,就有关注着丁香医生从入驻试错到突破500万粉丝。真正做为商业项目 *** 盘还是19年中和医生合作,通过内容运营打造医生品牌,线上做内容电商、知识付费,线下多点执业、诊疗服务。

20年初疫情黑天鹅,民营实体医疗受到沉重打击,大众健康意识陡然提升,对健康知识如饥似渴,太微将中台团队变前台业务,服务医生做科普宣教,孵化医生个人品牌。至而今品牌医生打造稍有成效,医疗健康宣教略有心得,正在商业变现的荆棘路上,那是道不尽辛酸有泪,说不得一路坎坷……

闲言少叙,话不多说,我们先来了解下医疗健康领域在短视频平台的生态发展状况。

提起短视频平台,虽然无法回避微信视频号,但大家首先想到的还是抖音和快手。新榜数据,截止至2020年6月,短视频月活跃用户规模已达到852亿,其中抖音日活用户已突破4亿,快手日活用户超3亿。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1小时,成移动APP用户日均使用时长最高行业。

根据健康中国发布的《2019年健康科普视频洞察报告》,超过9成的用户看过健康科普相关视频,且有半数以上用户愿意为健康科普内容付费;在观看此类视频后,用户对于医疗信息、专家问诊、挂号等服务有明确的需求。

自2018年开始,相关的公立医院以及政府机构如国家卫健委也相继在短视频平台上开设了账号,平台与机构以及协会推出了多个健康知识科普的专场活动。截止目前,平台有机构号粉丝超过千万,医生个人号粉丝甚至超过2000万,整个医疗健康领域在短视频平台可谓炙手可热。

回归主题,医疗健康领域如何玩转短视频呢?

1注册认证

医疗健康属于专业领域,平台对创作者资质有要求,拿到账号认证对内容选题和创作尺度更有利。该领域更推荐个人认证,需要能提供专业资格证书如执业医师、药师、护士资格证或者健康管理师、营养师证书等。认证渠道除了平台在APP给出的入口外,可以尝试联系平台运营同学提交资料认证,对于非公医疗健康机构的专业个人,可以补充在其他平台的账号数据证明自己的专业创作能力和影响力。

2内容选题

建议从医疗健康科普入手,面向大众用通俗语言科普,传播正确的医学知识;也可以分享医护人员工作生活日常,揭开职业神秘面纱,拉近大众距离;还可以紧跟时事热点,从医疗健康专业角度议论解答,发表个人观点。至于才艺展示,颜值美腿,快闪炫技之类的网红玩法,偶尔为之,不是品牌医生正经路子。

西医可分享常见疾病知识、用药常识、生活注意事项等,重在预防、治疗、辟谣;中医可结合常见问题科普养生知识,重在通过食疗、穴位、动作来改善及加强。至于强行掺和中西医之争的,中医、西医是两套理论体系,多读书或者咱们换个话题聊聊天气吧。

3拍摄制作

拍摄。 补光灯+支架+手机,固定机位拍摄即可,再不济自拍杆+手机,至于数码相机、提词器、收音器、声卡之类太过复杂,个人 *** 作太费精力。可以穿白大褂、防护服、手术服等出镜,增强专业可信度。场景可以是书房、办公室等地,不要嘈杂,镜头不会太过晃动即可。拍摄前最好准备脚本,将内容背熟,降低剪辑难度,保证视频流畅度。

剪辑。 常见的剪辑工具有剪映APP、VUE、美拍大师,专业一点好上手的有爱剪辑、PR、AE。合成剪辑视频,添加背景音乐,添加字幕的功能都有,甚至能做特效。字幕和背景音乐对于短视频传播有加成作用。字幕注意规避敏感词,事先上句易网(ju1cn)查询核对,遇到专业词汇无法替换的可以说,字幕则用别字、拼音、缩写替代。背景音乐根据内容主题用轻快、舒缓、急促的纯音乐即可,惊悚、闹腾的音乐不建议使用。封面建议统一风格,人物+标题+期数,简单明了。

时长。 短视频突出一个短字,但从实际点赞效果看,医疗健康领域超过1分钟的视频更受用户青睐。因该领域特性,疾病科普以及用药建议等专业知识需要相对较长时间才能解答清楚,抖音3-5分钟、快手1-3分钟的视频平均获赞最多。 

拍摄剪辑创作技巧在抖音创作者服务中心和哔哩哔哩等处都有相应学习教程。

4运营技巧

标题。 文字和封面一致,精炼简短,提出疑问,悬念引导等方式取标题。记得添加相关话题标签并@好友(比如抖音小助手等各平台官方账号)。

更新。 更新频率越频繁越好,一般账号要做到1天1更或2天1更,最少要保证1周2更。发布时间到没有特别要求哪个时间段,只是早7~9时,中12~14时,晚20时后和节假日是用户刷短视频的高峰期,这些时间发布内容更有利一些。

小技巧。 有一些未经证实的玄学如:账号注册后不要急于发布内容,每天刷够2小时领域相关的短视频,点赞、评论、 *** 作都要有,持续 *** 作7~10天后才开始发布内容;专卡、专机、专号,不换手机登录账号;不连WIFI,使用移动数据网络上传内容。还有一些小技巧:过往的视频不要删除,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会突然翻红;对于爆火的内容,可以适当的花钱付费推广推波助澜;内容发布后,爆火的内容或者有争议的内容记得保持关注,注意引导评论,严防被不怀好意者带节奏。

平台运营。 短视频平台主要还是抖音、快手和微信视频号。视频内容还可以同步分发到微博、微信公众号、西瓜视频等处,同时也有一些如健康界、腾讯医典、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好大夫等医疗健康垂直平台鼓励制作上传短视频内容。精力有限,每个平台运营规则又不同,择一二个平台精心运营吧。

抖音。 记录美好生活。平台遵循中心化的分发逻辑,对内容创作者和用户进行强运营,抖音小助手经常会私信推送各种话题、热门挑战,并对优质内容进行推荐。创作者以“内容”而非“人”链接用户,粉丝黏度低。内容发布后平台算法基于内容质量、账号粉丝数(影响权重低)以及标题、话题、音乐等提取关键词匹配所有用户的兴趣标签给予一个基础流量池(一般几百到几千),再根据基础流量池的完播率、播赞比、评论转发等数据决定是否进一步推送更多用户,如此循环递增。平台对于优质内容会留存时间数月,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远久视频翻红现象的原因。

快手。 记录世界记录你。平台遵循去中心化的分发逻辑,平台相对隐形。创作者通过“内容”和“人”双重链接用户,粉丝黏度高。内容发布后平台基于内容质量、账号粉丝数(权重相对均衡)推送,再匹配相应话题标签下的兴趣用户。平台对内容一般只推送几天,创作者需要与粉丝更多互动、链接。粉丝相对更认可创作者,非常值得医疗健康领域的创作者投入精力深挖。

视频号。 记录真实生活。平台基于社交推荐的分发逻辑,作为微信功能的一部分,对微信生态进行补充,和公众号、小程序、微信社交功能打通,与朋友圈、搜一搜平级。目前用户已突破2亿,虽然相对微信8亿用户的基数并不算高,并且视频号最终走向何方也暂未可知,但对于企业端、公众号号创作者不失一个好的品宣渠道和曝光平台,对于个人创作者则是一个好的短视频分发渠道和私域流量池扩展路径。

用户运营。 关系是需要经营的,感情是需要维护的,用户是需要运营的。需要对用户的赞、评、转进行引导,这些数据大大的影响视频曝光度。适当回复有趣的评论,正确的观点,翻翻老粉丝的牌子,有助拉近与粉丝的距离。个人介绍里可以留下****,对于有诊疗需求的用户私信引导到合规的平台提供在线咨询问诊,甚至建立用户社群,直播互动。说人话做人事,做既是专业的KOL又是粉丝的老铁。

5变现获利

太微一向不耻于言利,有利益才能支撑项目持久运营,只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医生获利务必合法合规。

付费咨询。 抖音内容页面可以加挂头条健康小程序,为患者提供在线咨询;快手可以通过私信、评论或群回复引导至某一互联网医疗平台线上咨询、挂号问诊;视频号可引导至公众号或某一互联网医疗小程序。

线下面诊。 对于确实有需要的患者可以引导线下就诊,受制地域或号源的,医生可以多点执业,既方便患者又成就自己。

品牌软广。 对于合适的品牌和产品,可以适当的在视频内容中提一提,做做推荐。

电商导购。 开通橱窗添加来自小店或淘宝等平台的商品,在短视频或直播中添加购买链接(购物车)的方式来引导购买。记得对商品加以筛选,找优质供应商索取样品签订供货协议,切勿因小失大。一般医疗健康KOL带货食品饮料、运动户外、服装鞋帽、书籍和居家用品为多。

直播打赏。 直播中粉丝打赏的虚拟货币礼物,可以提现。直播时间一般每日20时后,持续1~2小时为宜,一周1~2场次即可,多多益善。直播以答疑解惑为核心,在特定疾病日可进行专题讲座,也可以和患者连麦,咨询互动。

知识付费。 把专业科普知识变成线上课程。

综上所述,玩转短视频是一件需要学习专业技能如拍摄、剪辑,也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运营的事情,长久持续的输出还要求KOL有强大的学习力,商业变现更是需要专业知识。成就大医生之路还是团队合作吧,一个人虽然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却可以走的更远。

以上,意犹未尽,后续某些内容再单独成文拆开细讲。最后,莫名想与大家分享一段文字: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盲也。

……所以医人不得恃已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大医精诚》 唐·孙思邈

部分数据、资料、来源网络,侵删。

腾讯健康问诊是真的。互联网医疗领域中,除了医疗健康平台、健康体检、问诊就医、社群平台这四大类APP之外,在各个细分垂直领域也有众多的服务者不断地拓展互联网医疗的服务场景。腾讯医典致力于向大众提供科学可信的医学知识和易于理解的科普解读,从2017年开始一直在医学科普领域进行着探索。腾讯医典以提供医学科普内容为核心,笔者将其功能归纳为医典搜索、精选内容和专题内容三大类。

上海热线讯,7月1日,腾讯医典在微博上小典聊 健康 的话题中,发布一条内容,劝大家防盐防油防辣椒酱,并制作了相关海报,“酱”字更是用了超大字体,提醒市民尤其小心油炸辣椒酱。

摆在平时,也许这不会引起大家的注意,只会把其当做是 健康 科普,但是在腾讯和老干妈闹得沸沸扬扬的现在,这波 *** 作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话中有话了。老干妈酱,谁不知道是辣椒酱?

腾讯医典作为腾讯与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携手共建的医学科普平台,作为腾讯自己人,当然是要帮着腾讯说话,这也无可厚非,只是这一举措,未免显得“小家子气”了。

说到底,腾讯自己在业务上的乌龙实在是怪不得老干妈,无可奈何下,也只能用“小拳拳”捶打一下老干妈来解气,结果造成这样,这锅老干妈真的不背。

话又说回来,其实做辣椒酱的又何止老干妈一家企业?这个做法还真不太明智。不少网友表示,自己还是会买辣椒酱,还要当饭吃!

辣椒酱下饭,腾讯这破 *** 作更下饭!

抑郁症:当痛苦可以被分享

每当抑郁症成为热议话题,出现在公众视野时,起因往往是一则负面新闻或充斥悲剧色彩的社会事件,以至于在某种程度上,抑郁症似乎与“自杀”、“死亡”等字眼形成了联系。

类似谬论的形成,通常建立在对抑郁症的误解之上,像有人认为,抑郁症是因为一个人意志不坚定,太矫情,也有人认为,抑郁症只会发生在弱小的人身上,不论从科学角度还是病理角度上看,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

纵观历史,深受抑郁症困扰的患者皆不分性别、阶层,而在当下,抑郁症也拥有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多种治疗途径,70%-80%的抑郁症患者可以得到改善,更重要的是,在我国患抑郁症的人数约在六千万到九千万之间,平均每15个人之中就会有1名抑郁症患者,如果以发病率超过5%以上即为常见病的标准来看,抑郁症已经成为大众生活中的多发病之一。

即便如此,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仍深陷偏见带来的困扰之中,导致病情加重,生活进一步受到影响,多重因素下可以看到,科学科普抑郁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0/1

关于抑郁症,

“误解”远多于“正解”

“重度抑郁症患者几乎都会有这种认知:活着太痛苦,死了是不是就不痛苦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再遭遇原生家庭、亲密关系中的误解,负面情绪会一再推到顶点。”

2017年底,时任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的任有病确诊重度抑郁症,当时她对抑郁症的了解仅限于字面含义,“最开始去医院我挂的是睡眠科,因为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比较影响KPI,从来没想过要治疗什么心理疾病”。

而当任有病过年回到老家,将病历单拿给学历远超自己的高知父母看时,却得到了另一种极端回应,她回忆道,”他们是以我为耻的,会说有你这样的女儿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耻辱,因为他们不了解抑郁症,认为这是一种精神病,很难从感性和理性的角度上去理解或解读我的病情,那也是我自杀倾向最强烈的时候。”

任可,抑郁症研究所创始人,人称“所长任有病”。

幸运的是,任有病被自己的朋友们生拉硬拽式地“救”了回来,通过每天通好几通电话,一连持续几个月的陪伴和支持,得以慢慢恢复元气。

回看自己经历的一切,任有病很难想象那些得不到家庭、朋友和社会支持,不得不孤独存在的抑郁症患者们,基于此,她也成立了一家专门为抑郁症患者组织社群、提供专业治疗的公众号——抑郁研究所,拥有了8万余名注册患者和超过一百万的粉丝,抑郁症患者社群覆盖全国各地。任有病解释说:“因为大众对抑郁症的了解还处在启蒙阶段,医疗资料的配置也在起步中,但抑郁症群体又很庞大,这时候是需要有人站出来的。”

腾讯医学ME大会上,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发表“抑郁症——我们心灵的黑狗”主题演讲。

近期,在腾讯医学ME大会上,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陆林院士也表达类似的观点和更加精准的数据,陆林表示:“抑郁症在临床上的表现复杂,有人注意力无法集中,有人失眠多梦,也有人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想睡觉,还有人心悸、心慌,它既有精神症状也有身体症状,相较于发达国家80%抑郁症患者得到诊断和治疗的数字,我国目前只有20%-30%的患者能得到诊断和治疗,这会为患者和社会带来很多损失。”

大会上,陆林针对抑郁症遭遇的普遍偏见也做出了专业严谨的科普,比如“抑郁症一旦服药就要终身服药”的说法,陆林表示:部分人需要终身服药,也有约1/3的人在长期不复发的条件下可以停药,对于“父母或近亲患有抑郁症,子女会遗传”的误解,陆林同样提到:有些父母是抑郁症患者,但他们的孩子可能生长在比较健康、宽松的环境下,父母做出了很好的应对和预防,子女也是有可能不得抑郁症。

除此之外,陆林也特意提到社会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抑郁症治疗情况,“我们熟知的产后抑郁症,就是因为内分泌、孕婴激素的改变和分娩压力导致,而且发病率很高,在西方国家每四个产后妈妈就有一个是抑郁症。还有儿童青少年群体,生理和心理的发育会让他们有很多压力,发病率也比较高。”正视疾病的客观规律与相应的科学道理,我们才能对抑郁症有所了解,从而减少抑郁症患者受到的污名化对待,避免他们遭受的进一步伤害。

0/2

当抑郁症患者可以“抱团”

当抑郁症患者要独自面对周遭的人事物时,他们往往会落入非常窘迫和不适的境地里。任有病就和我们分享了一则真实案例:团队在公众号后台留言上发现一则自杀留言,劝解失败后根据用户留下的地址紧急报警,当志愿者和民警赶到现场时,患者母亲还困惑地问道:“你们来做什么?”,直到她用备用钥匙打开反锁的房门,看到床头血迹和水果刀时才彻底慌神。

诸如此类的自杀救援行为,在抑郁研究所的社群当中偶有发生,更多时候,抑郁症患者之间是以鼓励、劝解的方式进行舒解。“有的家庭因为你得了抑郁症,总想用偏方给你治好,吃菠菜、缝符咒、打太极,他们认为是药三分毒,还有的父母会把治疗权直接夺过来,不让你看病吃药,人坚强了病自然就好了。”

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来自原生家庭的不理解使他们成为了一座座“孤岛”。

在天南海北的社群中,任有病和她的团队见到了种种充斥玄学色彩的奇幻事件,也为经历了这些事件的抑郁症患者提供了互相交流、表达的出口,从而让这些以“孤岛”存在的人们,得以说出自己的故事,了解他人的遭遇,并获得与抑郁症相关的专业信息。

这些经历也进一步坚定了任有病要帮助抑郁症摆脱污名化,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更广泛交流圈的初心,为此,她最近也加入了腾讯医典大众科普官计划,联合举办“抑郁博物馆”等线上线下科普活动,帮助更多病友和家属更好地了解抑郁症,同时也唤起社会对抑郁症群里的认知,让每个患者不再是一座孤岛。

与任有病的初衷类似,腾讯医典平台同样在推动大众健康素养、提升社会健康水平的道路上长期发挥着重要力量。在腾讯医典上,从以抑郁症为代表的精神类疾病到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颇受关注的疾病,都提供了专业权威的医生科普内容和问诊服务,不仅为患者提供了彼此交流的平台,也为疾病本身做出了科学普及,提升大众对其的认知度。

更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过去常见的洗稿式、碎片化、营销化的科普内容,腾讯医典将互联网医学科普重新整合,以系统化、结构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内容。整条路径清晰,从了解到预防,从治疗到康复,腾讯医典都设置了大量内容供你我查阅。

0/3

现代社会必修课:

科学认知疾病

由点及面地看,抑郁症患者的遭遇不仅仅意味着单一疾病普及率低的现象,更折射出了解专业医学知识、提升健康素养的重要性。

进一步讲,随着现代社会的文明进程发展,疾病也不再是不幸与否的玄学,也并非与我无关的他者,就像抑郁症为代表的精神类疾病,它同样强调每个人要对疾病拥有科学认知,社会各界对疾病保持理性、客观对待,如此才能对患者起到正向积极作用。

如今,随着以腾讯医典为代表的互联网医学科普平台的出现,了解疾病的渠道也不再是大海捞针式的网络搜索,而成为一种值得信赖的信息来源。即使目前,健康素养水平和医疗资源配置仍处在发展期,但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便是形成理解、尊重、支持患者的社会氛围,具有相当的公民健康素养,如此才是对每个人的尊重。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近日,腾讯首届“医典杯-医疗科普清朗大赛”颁奖典礼暨第二届赛事启动交流会在深圳举办。会上公布四大升级计划,包括与《NEJM医学前沿》联合举办医学插画大赛,与知名医院、医学院校等合作,推出医学科普“启明星”计划等。

首届大赛吸引了近百所重点高等医学院校、2000位师生的积极参与。会上针对表现优异的团队和个人颁发了优秀队长奖、优秀个人奖、人才培训合作高校奖等奖项。

会上,腾讯医典宣布,在首届比赛的基础上, 2021“清朗计划”行动将全面升级,推出医学可视化大赛、“启明星”计划等多项行动,培养更多医学与艺术、互联网结合的复合型科普创作者。其中,在医学可视化大赛模块,腾讯医典将与《NEJM医学前沿》深度合作。大赛将邀请《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多位医学插画师协会专家担任评委,按照统一标准对作品进行评分,最终选出最适合呈现在《NEJM医学前沿》上的医学可视化作品。

腾讯医典还将以“清朗大赛”为依托,与高校、知名医院、医生合作,推出 健康 医学科普“启明星”计划,通过“清朗”公开课、科普训练营、专家一对一指导等形式,培养一批兼具循证医学思维和科普创作能力的医学生。

腾讯医疗副总裁黄磊表示,腾讯医典希望以“清朗大赛”为平台,不断拓展与专业机构,如《NEJM医学前沿》、国内顶尖医院、医学高校等合作,一方面助力提升医学生科普能力和素养,另一方面开展人工智能等不同领域赛事,助力推动医疗人才的全面发展。

(原题《让医学知识可视化 腾讯医典公布2021医疗科普清朗计划 》)

买了保险,满怀希望能赔,

最后被套路一分没有的惨状,不是经历过的人不会懂。

往往因为一个字,就会让你损失几十万!

公子当年在保司任职时,听说过这样一个客户:

付先生,郑州普通出租车司机,一个月挣5000来块,老婆在当地电子厂流水线干活,一个月挣不了多少,女儿刚上初中。

因为他是跑出租的,容易遇到各种意外事故,所以经常给自己买意外险。

当时他就买到了一个50元保一年,保额100万的意外险。

据他的描述,他感觉性价比很高:

但看完以后,销售人员跟他讲,他还需要买医疗险、重疾险和寿险,

而且他这个意外险只赔全残,不赔伤残。

当时的他根本就听不进去。

很不幸的是,

5个月以后,付先生在跑晚班时,撞到绿化带,冲到了对面的马路上,最终导致左腿被截肢。

付先生起先以为他的意外险可以赔付这一切,

但是结果下来让他大跌眼镜,这个保额一百万的意外险只报销了一万二的医疗费,至于截肢导致的残疾,一分没赔。

付先生气得打电话找到卖他保险的代理人闹,

被人家指着保险单说:看清楚了,是意外身故和全残赔100万,你截肢只是残疾,肯定不能赔!

当时这个事情,给我所在的保司添了不少麻烦,

但是付先生作为消费者,并不懂这些事情,公子也无可奈何。

全残是全残,伤残是伤残,

截肢只算7级伤残,不算全残。

保险合同上真正的全残是:

要想拿到100万,除非付先生两只脚都被砍了,

结果现在只有左脚截肢,算七级伤残,按道理可以赔保额的40%,100万赔40万,

因为他买的意外险只赔全残,不赔伤残,所以这40万也拿不到了。

他这样的结果,我也为他感到可惜。

都说保险公司喜欢玩“文字游戏”,孙先生就是这种“文字游戏”的受害者之一了。

有时候简简单单一个字,全残和伤残,可以少赔几十万,

所以在很多人眼里,保险公司是骗子:

没办法,普通人根本不懂保险,保险条款又极其复杂,

就拿付先生这件事来说,

你说怪保险公司吗?

肯定怪,

怪保险公司不够耐心,没有一点点的对条款进行解释,

但只怪保险公司吗?

恐怕也不是,

保险条款上白字黑字写得很清楚的东西,并没有骗人,甚至销售人员都反复提醒过付先生。

但是我们消费者,

其实并不清楚这一两个字的产品造成的真实差异。

公子从业十多年,

的确见过很多这样的保险条款,一些小细节就会影响赔付结果。

今天,公子就为大家盘点一下这些“坑人”的保险条款,

希望大家以后能够避免踩到这样的坑。

为了避免没有必要的攻击,这里公子全部都隐去产品名称。

付先生买到的那种意外险,市面上也蛮多的:

先解释下意外险保什么。

意外险一般保三个责任:意外身故、意外伤残、意外医疗。

所谓意外身故,就是因为意外挂了,保险公司会一次性赔笔钱,当然,很多保险也赔全残,比如脑部受到严重创伤,智力低下到生活不能自理,或者成植物人了,跟死了差不多,也可以赔。

所谓意外伤残,就是因为意外残疾了,比如断手断脚了,保险公司会根据《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评判一个伤残等级,然后按照等级赔保额的一定比例,比如十级伤残赔10%保额,50万赔5万。

所谓意外医疗,就是因为意外事故受伤了,到医院治疗花费的费用如手术费、药费、住院费等,保险公司也会报销。

咱再来看这两款保险:

A产品是“意外全残或身故保险金“,

B产品是”意外身故保险责任“、“意外伤残保险责任”、“意外医疗保险金”。

上下一比,A产品没有伤残,没有医疗, 

伤残前面已经说了,分十级,每级按照一定比例赔付保额,一级赔100%,十级赔10%。

而付先生那种左脚截肢的,只能算七级伤残。

断了条腿,挺严重了吧?

两款产品怎么赔?

A产品不赔,因为他只赔全残和身故,

而B产品可以按七级伤残赔,100万能赔40万,

这中间发生的医药费,B产品也可以扣掉100元免赔额以后按80%报销。

全残和伤残,一字之差,就差了几十万!

事实上,除了断腿截肢这种意外,

我们更常遇到的是猫抓狗咬、烧伤烫伤这种意外,A产品连这些都不保,算哪门子意外险?

很遗憾的是,类似A产品这样的在现实中卖得贼火,大家买意外险一定要仔细看清楚。

还是两款意外险,市面上都特别火,基本保险责任都没啥大问题,

但一看投保须知里的免责部分,也暗藏猫腻。

A产品说高空出事不赔,而高空定义为两米及以上;

B产品说高空坠落身故或全残只赔10万,而高空就变成了10米及以上。

2米和10米,就差一个数字,

它们的差别有多大?

我们假设,老王从两层楼(6米)上摔下来,

这中间的医药费,可能造成的残疾赔款,

B产品可以赔,而A产品就不会赔。

两米和十米,一字之差,就可能造成几十万的差距!

很多保险产品,不仅是条款本身,

在投保须知、健康告知等地方也会设置障碍,

这里就是在投保须知缩小赔付范围的狗血 *** 作,

让人不得不防。

这是两款寿险,责任很简单,

死亡或全残就能赔笔钱,

100万赔100万,买200万赔200万。

但是在这里大家要注意,有些条款是不赔全残的!

像是上面产品A产品,只包括死亡,并不赔全残。

那么意味着什么呢?

比如老王很不幸,出了车祸,永久性高位截瘫,四肢关节技能完全丧失。

B条款能赔,但是A条款就不会赔。

像是A产品这种,堪称市场上的一股泥石流。

要知道

之所以寿险会赔全残,是因为全残从严重性来看,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

大家来看看这些描述:“双目失明”“四肢关节没用了”“嚼不了,吞不下”

都非常非常严重。

所以,作为寿险,把全残加入赔付项,是非常合理的,也是非常体恤和人性化的。

因而市面上绝大多数寿险产品都有身故和全残。

更搞笑的是,上面不赔全残的A产品卖得比B产品还要贵。

同样是100万保额,30岁男,20年缴费,保至60岁,

A产品3130元,B产品是1460。

又贵,责任又差,妥妥得智商税。

这是两款重疾险,都说能保障“癌症二次赔”,

癌症也就是合同里面的恶性肿瘤,被成为疾病之王的癌症,国内存活率只不过30%-40%。

治疗癌症通常要三十四万,如果用最先进的质子重离子疗法,费用可以突破七八十万,

很多人没有钱,只能放弃治疗,这就是导致我们国内癌症存活率低的原因之一。

癌症不仅难治,治疗贵,而且容易复发,转移,因此很多重疾险都有癌症二次赔这个选项,

但它们癌症二次赔要求的时间不同:

A产品首次患癌后隔3年又得癌症可以赔,

B产品首次患癌后满5年又得癌症可以赔。

一个3年,一个5年,有什么区别?

医学上有个专业名词叫“五年生存率”,

医师对这个词语的解释是:如果癌症患者在接受有效治疗之后,5年内还活着,说明这个患者的癌症得到有效控制,甚至达到了“癌症基本已经接近治愈”的程度。

大白话来说,如果某人患癌,在治疗后5年内不死,那基本上证明他的癌症被治好了。

我们都知道癌症容易复发,很难治愈,

有了癌症二次赔,可以在第一次患癌治了几年没治好的情况下,

还能再赔一次接着治,不会因为没钱而放弃治疗。

但假如老王第一次患癌后,治了3年,钱花光了,

山穷水尽之时,A产品又赔60万,B产品一分不赔,

那这个癌症二次赔又有什么用?

要是老王能撑过5年,早就好了,还需要第二次赔付吗?

3年和5年,

仅仅一个字的区别,

放在现实中,真的有可能把人活活拖死。

还是刚才那两个重疾险:

你仔细看去,

B产品不仅要求癌症二次赔间隔时间要满五年,还要求发病顺序按照它的规定来。

我们看上面两个条款,我来给大家举个具体例子:

老王不幸得了恶性肿瘤,5年后不幸又得了恶性肿瘤,那么没问题,这两个条款都能赔。

但如果老王第一次得的是其他的重疾(比如急性心肌梗死),5年后得了恶性肿瘤。

那么不好意思,

A产品能赔,而B产品就不会赔。

大家看出来差别没?

问题就出在产品A多了第二段话,

产品A不管你第一次得的是不是肿瘤,第二次得病是肿瘤都可以赔保额的120%,

但产品B需要你第一次得肿瘤,第二次还得肿瘤才会赔,如果第一次重疾不是肿瘤,无论你得多少次肿瘤都不赔!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的责任,谁能控制自己生病的顺序?

上面这个产品B,如果第一次得的重疾不是癌症,

你就不可能用到这个“癌症二次赔”保障。

这不明显是坑吗?

可是遗憾的是,产品B在市面上卖的非常好,就是内个叫“X福”的,不知道大家猜出来没有。

没想到区区一个癌症责任,就有这么大的差别。

大家务必要留心,不要被坑了。

这是两款百万医疗险,可以报销特殊门诊的医药费,

比如去门诊做肾透析、做癌症放疗化疗等。

癌症也有很多治疗方式,不仅可以做放疗、化疗,

还可以吃靶向药,或者用免疫疗法、内分泌疗法等。

但不是所有医疗险都会报销这些。

比如A产品只报销放疗和化疗,

但B产品上面提到的疗法都报销。

别看就多两行字,差别老大了!

看过《我不是药神》的都知道,

里面那种一盒几万块,一个月吃几盒,一年吃掉一套房的抗癌药,就是靶向药,

这么贵的药,A产品居然不报销,

难道医生叫你吃靶向药,你要跟他说:“不行,我的保险不报靶向药,你还是给我剃光头做放疗”吗?

买保险是为了自己能在治病的时候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用保险来限制自己的选择,

这种只报销癌症放化疗的医疗险,

谁买谁踩坑!

前面那两款百万医疗险,只是在一项责任上少赔几种癌症治疗方法,

这两款产品,那就是连最基本的责任都没有了。

百万医疗险的责任就四个:住院医疗、特殊门诊、门诊手术以及住院前后门急诊。

住院医疗:像床位费、膳食费、诊疗费、检查检验费、治疗费、药品费、手术费这些都会报销。

特殊门诊:绝大部分百万医疗险只报销三块,门诊肾透析、门诊恶性肿瘤和器官移植后的门诊抗排异治疗。

门诊手术:常见的手术都包括,没啥好说的。

住院前后门急诊:住院前7天和后30天的门急诊,比如住院前有急诊治疗或者出院后需要复查的费用,都可以报销

但有的百万医疗就会给你偷偷的缺几个,

比如产品A,只有住院医疗和特殊门诊,一般门诊和住院前后门急诊就没有。

而B产品这四个基本责任都是齐全的。

老王去医院切个阑尾,做手术的钱A产品不报销,B产品就可以报销

要是有什么病医生叫出院后复查,A产品还不报销,B产品就报销。

作为一款百万医疗,

这样缺责任,你好意思吗?

对于百万医疗险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续保条件。

我们现在见到的百万医疗险,通常都是一年期的,

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

今年我能买到这百万医疗险,明年我身体出现变化了或者产品下架了,那么我还能不能买?

目前市场上最好的产品,能够做到保证续保X年,

比如产品A,就有保证续保权。

但是,“保证续保”这四个字,就像是“金字招牌”,什么产品都往上面靠。

比如B产品,条款上写得是是“连续投保”,这个会被解读为也能保证续保。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比如老王,今年得了癌症,明年连续投保,A产品能续,B产品也能续。

没有区别,

但是,老王今年得了癌症,明年A、B产品都下架了,

A产品保证续保6年,6年内都还能续保。

B产品下架了,没办法连续投保了,

只能等待保司的安排了,涨价还是直接拒保任人宰割。

大家看出差别了没?

对于这种“连续投保”的产品,

我没有办法保证他不下架啊,它跟“保证续保”区别非常大。

还有一类,叫做可续保,它也经常和保证续保混作一谈。

比如C产品,条款上写得是“可以申请续保”。

朋友们,大家可要想清楚,

“可以”跟“保证”,这完全是两个概念。

产品下架了,这完完全全是不可抗力,产品没了,就没法续保了

即便它写“可续保到10000岁”,也没什么用。

篇幅限制,我就不再继续往下举了,

写这么多,也不是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在这里看图找不同,

关键是要在买保险的时候学会避坑。

要想看清保险条款坑人的真面目,首先我们得学会看保险条款。

学会看保险条款不可能,但是作为消费者,我们可以学着看一些最基础的部分,

我们最需要看的就是投保须知、健康告知、保险合同。

投保须知

如果是在某些互联网平台上购买的保险,我们一般会看到有投保须知,

买保险不能乱买,

为了防止一些人买到不合适的产品,

投保须知里都会对这款产品适用哪些人群,哪些风险是除外的,不保的明确列出。

但有的保险,如果要给你设坑,就会在投保须知这里设置很多不合理的免责条款,或者某些标准规定得过严。

所以,购买一款保险,了解它的投保须知是第一步。

健康告知

保险不仅不能乱买,而且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买,

特别是健康险这种,对个人身体健康状况都有一定的要求。

保险公司通常会在投保前问询投保人的身体状况,过去是否患过某种疾病,或者是否理赔过。

这一步是为了筛选出那些高风险的患病人群,如果已经生病的人也来买保险,

最终要么保险公司赔穿,大家的保单都赔不起,要么大家的保费都上涨,买保险就失去了意义。

健康告知一定要重视起来,对于每一个病,

如果感觉自己有或者很相似,千万不能硬买,

线上买可以走智能核保,拿捏不准就申请人工核保,线下买的话直接申请人工核保就行。

保险合同

我们支付完保费,一定时间之后就会收到保险合同,

这是最复杂的条款也是坑最多的地方。

拿到一份保险合同,我们主要看里面提供的保障责任和免责条款就行。

保障责任长这样:

里面详细说明了等待期内出险怎么赔,

等待期后大病怎么赔、中症怎么赔、轻症怎么赔。

注意看清楚这里是赔保额还是赔保费,

寿险是只有身故没有全残还是都有,医疗险责任有没有缺失,

或者像前面列举的癌症二次赔到底能不能赔。

免责条款长这样:

里面列明了哪些情况不赔,

一般而言,免责条款主要是免责那些故意自杀、被投保人故意伤害来骗保的情形,

又或者是被保人因为违法犯罪、战争核爆等问题导致的出险。

本质上问题不大,主要是怕有些保险条款免责太过分,把不该免责的也写了进去。

保险是个非常专业的领域,

就算我们知道了怎么看保险条款,也难免会因为专业名词太多而感觉晦涩难懂。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上一些专业的医学网站比如丁香医生、微信小程序如腾讯医典等了解专业的医学知识,

如果是看不出来哪一款责任好与不好,也可以到网上看很多专业人士写的保险测评,

再不济,你来问我也行。

估计看完文章大家都会这么说,保险就两个不赔:这个不赔,那个不赔。

保险就是靠拒赔赚钱的吗?

当然不是!

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于三个差:

死差:预计出险率和实际出险率的差值。比如原本预计100个人10人出险,实际上只出险5人,那为了赔10个人而收取的保费就会有剩余,保险公司就会盈利,拒赔可以使实际出险的人数小于10人,从而实现盈利。

费差:保险公司运营每一个产品,运作全国的门店,都有成本,如果成本节约了,那保险公司也可以实现相对盈利。

利差:对于有些理财型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会给到我们一个收益,但同时保险公司收取我们的保费后也会投资出去拿到一个收益,就像银行存钱和贷款一样,只要保险公司做到“贷款收益”比给我们的“存钱收益”要高,就可以赚钱。

现实中,保险公司设计一个产品,通常已经预计了这款产品覆盖人群的出险率,

比如国内寿险都是按照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上记录的死亡概率来设计产品的,

产品设计之初假设的出险概率就和实际出险的概率差不多,所以“死差”基本不能产生利润。

那万一保险公司拒赔呢?

保险公司没那么喜欢拒赔。

两个原因:

从数据上看,保险公司拒赔率并不高。

公子找到了19年上半年各家保险公司的理赔额和理赔率放在上面,

可以看到,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理赔率最低也都在97%以上,普遍在98%,99%,

保险公司并不是靠拒赔获利。

从动机上看,保险公司也不愿意总是拒赔。

保险行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消费者购买保险的频次也很低,谈不上什么品牌。

如果某家保险公司给消费者的印象全是拒赔、拒赔、拒赔,那消费者很容易就转向别家公司了。

相反,我见过太多保险公司不该赔却赔了的情况了,不为别的,就为名声。

那保险条款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区别?

主要还是在于设计保险产品的精算团队,他们认为某些责任容易造成长尾风险(未来会多赔很多)或道德风险(存在骗保可能),

站在保险公司的立场上,就删改了这些条款。

但这样的修改客观上也导致消费者正常的保障需求得不到满足,颇有种“一刀切”的意味,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只是我们要知道的是:咱们买的保险,本质上是跟保险公司签订的一份合同,

合同写了就赔,合同没写的就不赔,保险公司挣钱不靠拒赔。

我们真正需要学会的,

是通过研读条款,避开那些保障残缺的保险,买到真正价廉质优适合我们的保险。

公子作为业内人士,总不能按着全体精算人员的手说,你,你别改,

公子能做的,只能是在每一次推荐的时候,把条款看得更仔细一点,

尽力提醒大家,帮助大家。

这就是公子一直笔耕不辍,坚持在保险科普这条路上的原因。

你的点赞,就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以上。

大家还有不懂的,可以留言或者私信,码字不易,如果大家觉得有用,可以点个赞,算是给我的鼓励。

关注肆大财子。买对保险,省一半的钱!

以上就是关于技能技巧 | 成就大医生,医疗健康领域如何玩转短视频全部的内容,包括:技能技巧 | 成就大医生,医疗健康领域如何玩转短视频、腾讯健康问诊是真的吗、1勺辣椒酱也别吃!腾讯指桑骂槐的 *** 作比辣椒酱还下饭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02068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