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航天飞行器

什么是航天飞行器,第1张

能在大气层内进行可控飞行的各种飞行器统称为航空飞行器(航天飞行器),简单地说,就是指在地球大气层中飞行的器械。

飞行器分为3类:航空器、航天器、火箭和导d。在大气层内飞行的称为航空器,如气球、飞艇、飞机等。它们靠空气的静浮力或空气相对运动产生的空气动力升空飞行。

在太空飞行的称为航天器,如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探测器、航天飞机等。它们在运载火箭的推动下获得必要的速度进入太空,然后依靠惯性做与天体类似的轨道运动。

扩展资料:

从各国空天飞机的研发计划看,空天飞机发展的首要驱动力是军事需求。空天飞机灵活机动、效费比高、飞行速度快,可以执行许多其他装备无法执行的任务。

它的反应速度快,从一国本土起飞后两小时内就可以达到地球任何一个地方遂行作战任务。对于需要在全球范围内维护自身利益的大国来讲,空天飞机可以迅速对任意地区的危机作出反应,对敌方发动突然袭击。

目前,有关国际条约中将领空的范围限制在高度100公里以下的空间,而100公里以上的空间则为“公空”,各国飞行器可自由飞行。空天飞机在执行军事任务时,可以首先爬升到100公里以上,在不引起国际争端的情况下飞过其他国家上空,到达战区后再降低高度作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航空飞行器

地效地效飞行器
飞行器(Ground effect in aircraft)是介于飞机、舰船和气垫船之间的一种新型高速飞行器。与普通飞机不同的是,地效飞行器主要在地效区飞行,也就是贴近地面、水面飞行,而飞机主要在地效区以外飞行;与气垫船不同的是,气垫船靠自身动力产生气垫,而地效飞行器靠地面效应产生气垫。 翼地效应机,也称作地效飞行器,是一种利用翼地效应飞行的飞行器,是结合了普通飞机与气垫船两者特点的飞行器。在1980年代,前苏联实验了喷射推进的Ekranoplan,就是这样的飞机,极限飞行重量可以达1000公吨,还在冷战时期的隐密情况下测试,被美国称为里海怪物。大部份翼地效应机都被设计为在水面上运作,因为水面比地面平滑和少障碍物,不单危险度较少,而且在不运作的时候,还可以利用水面浮力来承受机体重量。在起飞时亦较为简单。物理学家Stanley Hooker提出了非常巨型,全重2000公吨的概念翼地效应机。此机可以搭载超过1000个乘客高速往返目的地而价钱又便宜。气垫船亦经常被称为是翼地效应机或地效机,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性能
航速快、承地效飞行器
载量大、隐形效果好、适航性优异,能贴近地面或海面、沙漠或沼泽表面飞行,可以利用雷达的盲区,悄无声息地快速接近目标,用于突击登陆,能够轻易越过岸边反登陆障碍物和地雷。
编辑本段飞行原理
当运动的飞地效飞行器
行器贴近地面或水面飞行时,气流流过机翼后会向后下方流动,这时地面或者水面将产生一股反作用力,当它在距离水面等于或小于1/2翼展的高度上飞行时,整个机体的上下压力差增大,升力会陡然增加,阻力减小,阻挡飞行器机翼下坠。这种可以使飞行器诱导阻力减小,同时能获得比空中飞行更高升阻比的物理现象,被科学家称为地面效应,并由此开辟了地效飞行技术。
编辑本段优点介绍
速度快
由于它在水上飞行,它的航速是普通舰艇的10倍甚至10倍以上,是气垫船的3倍以上。
安全性高
地效飞行器在距离水面1~6米的高度低空飞行,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随时在水面降落。在军事上它可以利用对方探测雷达的盲区,对方很难发现,躲避对方舰载和防空火力的攻击。
抗浪性
小型机可抗浪1米左右,中型机可抗3米左右的浪,大型机对5米的浪也无需过虑。在陆地上,它可以轻易飞越沙漠、沼泽、雪地,必要时还可飞到几十米乃至上千米的高度。
设计与制造费用均比飞机低
售价约为同级飞机的50%~60%,比购买一架飞机或一艘军舰的效费比高得多。另外,地效飞行器利用襟翼,能自如地倒退、悬停,以及垂直起降,在军事上运用地地效飞行器
效飞行器进行登陆、机降和反潜作战,都将是十分有效的手段。
地效飞行器用途广泛
在军事领域,地效飞行器除可用于攻击敌舰艇及实施登陆作战外,也可用于执行运送武器装备、快速布雷、扫雷等任务,还可为海军部队提供紧急医疗救护。在民用领域,地效飞行器不仅可用于客、货运输,还可用于资源勘探、搜索救援、旅游观光、远洋渔船和钻井平台换员运输、通信保障与邮递等,用于跨海洋运输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有人预言,地效飞行器的出现,将引起21世纪海上交通运输的革命。 尽管地效飞行器使用前景广阔,但至今发展尚有不少技术障碍。
编辑本段军事功用
机动性能好,直接突击上陆
地效飞机良好的机动性能体现在它的通用性和两栖性。地效飞机速度比一般舰船高10-15倍,比大多数高速舰艇也快3-5倍。因其在巡航飞行阶段不与水面直接接触,从而大大减少了航行时的阻力,提高了机动性能。它能根据需要灵活调节飞行高度、速度,顺利越过专为登陆艇、气垫船设置的垂直障碍,而且还不受海区、海岸和复杂地形的限制,较好地解决一般排水型登陆艇对登陆场地条件要求高,无法直接输送登陆兵上陆的问题;解决登陆兵需要在近岸换乘展开,徒步涉水穿越海滩,形成攻击战斗队形时易造成较大伤亡的问题。登陆兵搭载地效飞机,可以在任何地点、时间和相对复杂的地形条件下,从对方火力范围以外,超越常规登陆作战的换乘展开地区,置水中、地面各种障碍于不顾,高速度冲向敌阵,直接突击上陆,对敌岸发起攻击。如俄军"奥兰"地效飞机巡航时速为450-550公里,能在32-15米浪高的海况下起飞和降落,运送400-850名士兵和数辆坦克。但是,如果定位于抢滩登陆,地效飞行器虽有高速优势,正因如此,必须将满是舰船的滩头腾出大片水面用以降落。因此,直接突击上陆仍有一定限制。
隐蔽性能好,突防能力强
地效飞机综合了舰船和飞机两者的优点,集高速性、隐蔽性和攻击性于一身,既能高速掠海飞行,又能有效利用雷达盲区,神出鬼没,使对方难觅足迹;既可在水中机动,从水中、水上发起攻击,也可贴海飞行,实施精确打击。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强大的突防能力远非一般作战舰船和飞机所能相比。由于其体积小、 *** 作灵活、机动性能好、不易被敌发现,在登陆作战发起之前,地效飞机可运载侦察、袭击、特种分队,利用不良天气隐蔽地实施秘密机动,完成各种战术任务。
载重量大,保障效率高
与普通飞机相比,地效飞机的载重量大得惊人,从而填补了海上和空中运输器之间的空白。地效飞机一次可迅速输送100至1000名士兵及数辆坦克,使一艘登陆艇望尘莫及。以美国正在研制的地效航空母机为例,它的大小相当于一艘驱逐舰,可载货405吨,一次可运载400名士兵,16架直升机,几十辆汽车和火炮。满载巡航半径约6350公里,最大巡航时速为470公里。由于地效飞机的特殊性能,使之具备了在没有港口、码头的情况下都能自由进出,快速装载物资的特点,而且由于其甲板宽阔,载重量大,运输效率高,所以除能完成两栖任务外,还可充分发挥其优长,用于各种作战物资、人员的前输后送,进行快速保障。搭载特种侦察分队,利用夜暗和不良天气秘密渗透到敌障碍区附近,对敌岸防御部署进行侦察、破坏,为空袭作战引导目标。
水中工兵,排除障碍
由于地效飞机的速度快、载重量大等特性完全适应现代登陆作战的要求和未来运输工具的发展趋势。著名的波音747飞机载重量仅为其自重的20%,而地效飞机的载运量可达自重的50%。地效飞机可携带大量的反水雷系统和工兵分队,既可排除水中障碍物,也可越过水雷障碍区,直接进至水际滩头障碍区开辟通路。在水中航行时,对水的压强小,不会受较少音响雷、水压雷、磁雷、锚雷等爆炸性障碍物的伤害,具有超吃水、静水快速好、水下物理场小、对水下爆炸不敏感等特点,即使水雷爆炸,由于地效飞机因其自身具有减压和防暴作用,受损程度也会比其他排水型舰艇小得多,以便其进入复杂雷区排除水中各种障碍物。
巡航速度高,快速奔袭作战
普通舰艇的航速一般在30节左右,气垫船为40-140节,地效飞机则高达100-320节。飞行时,它完全脱离水面,航速可与直升机比美。如目前,俄军装备的“里海怪物”地效飞机,装备10台发动机,巡航高度10米,速度达400千米/小时,可搭载500名士兵进行低空飞行、水上滑行,越过沙丘、沼泽地等执行搜索潜艇、运送装备等任务,可奔袭数千千米。
适航性能好,登陆作战多面手
未来地效飞机将综合运用各种隐形技术,降低雷达、红外、声、光、电磁等物理信号特征,并应用更为先进的综合电力超导推进系统,消除噪声、降低红外辐射,从而大大提高地效飞机的隐形能力、快速机动能力、突防能力;将装备对空、对海、对地武器装备,实施动中打击;具有停靠、倒退、垂直起降等多种功能,配备导d后,可实施全方位快速攻击。由于地效飞机具有上述特点,因此在未来战争中,它将被广泛用于登陆、机降、运输补给、反舰作战、反潜作战、扫雷布雷、侦察巡逻。既可在水面和陆地上起飞、降落,也可在浪高15米以下水面稳定疾飞,飞越一般地面交通物障,越过沙漠、沼泽、江河、雪地。既能掠海和掠江河湖面飞行,也可在水面上滑行,也能在地面、冰面或雪面上进行低空飞行。
编辑本段救援用途
地效飞行器可用干海上救援,能够快速反应,及时到达出事地点,而且能够在水上降落、展开救生。俄罗斯在建的“救生者”海上救护地效飞行器卜,装有全套医疗设备如手术室、康复室及烧伤中心,可设150张病床、载500名轻伤员,或承载700-800人等待援助。此外,地效飞行器还可用于海上搜索和反潜作战,其搜索效率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海上飞行器。
"里海怪物"特写(20张)俄罗斯研制了秘密地效飞行器“里海怪物” 。 美国间谍飞机早在80年代初就已经在苏联的上空注意到地面上有一个奇怪的飞行体,它以令人不能置信的速度,在任何雷达都探测不到的低空飞行于里海之上。美国军事专家给这个飞行体起了一个名字“里海怪物”。 俄罗斯把这种飞行体称为“地效飞行器”或“地屏飞行器”。从结构上说它是飞机,但却贴着地面。它利用地面效应,在机体下形成一个空气卷筒,它随着飞机运动。通过三角形的相应承载面,这种效应更为加强。由于在“空气卷”上的没有行作用,在起飞重量相同的条件下,移动的效率比常规飞机高出足足40%。巨大的喷气发动机在前头将吸入的空气斜射到支承面下,从而加强这种飞行器的作用。真正的飞行是依靠装在尾部的其他发动机实现的。 “地效飞行器”不仅能够在水面上飞行、随地降落和重新起飞,而且能够越过结冰的苔原。它不受波浪,潮汐甚至地雷区的干扰。俄罗斯已经造出了多种型号,不仅能够在10米高度上运动。而且在需要时可以达到3000米以上高空。 “地效飞行器”装备载有核d头的巡航导d或者火箭。“里海怪物”航程7500千米,能够以800千米的时速将850名士兵运送到世界各地,而且不会被任何雷达发现。德国联邦情报局早在1975年已经知道,有一种型号的“里海怪物”起飞重量500吨。翼展50米,能够加载约200吨。为了证明目前建造民间救援用的“地效飞行器”是可信的,人们展示了至今无人看过的、严格保密的演飞影片。 俄罗斯研制的这种民用“地效飞行器”本来也是为军事目的而建造的,但上方的火箭管和内部装的军用仪器已被取消了。这种飞行器的军用仪器也被取消了。这种飞行器足有100米长,尾翼有足球场那么宽,它的总重量要达到400吨。推进器是八部喷气发动机,这是俄罗斯飞机制造工业所能够提供的最大喷气发动机。
俄重启“里海怪物”项目,用于装备强力部门
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2010年7月15日报道,俄阿列克谢耶夫中央设计局将于近期重新启动“里海怪物”地效飞行器的研制与测试工作。该设计局质量部门负责人叶甫盖尼·梅列什科透露,俄政府已下令恢复开发这种独特的飞行器,用于装备俄强力部门。  梅列什科介绍称,在2010-2011年间将主要进行设计工作,从2012年起降进入更为细致的第二阶段——期间将开始试验工作并建造一艘“足够庞大的飞行器”。在此过程中,阿列克谢耶夫中央设计局的大部分专家都将加入到“里海怪物”地效飞行器的研制工作中。 前苏联于1957年启动地效飞行器的研制工作,该项目在90年代初被终止。在这段时期内,前苏联总共建造了约30架地效飞行器。这种飞行器主要利用“翼地效应”实现高速飞行。所谓“翼地效应”是指飞行器在低高度飞行以及在起飞和着陆过程中地面产生出一种使机翼诱导阻力减少、升阻比增加,飞机升力显著提高的效应。大量风洞试验证明,当机翼距地面高度为机翼长的15%时,地面效应最明显,机翼的升阻比可提高30%以上,这一区域被称为地效区。在地效区飞行的飞行器就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柔和地托起。与气垫船和其他在水面上航行的船舶不同的是,“地效飞行器”可达到很高的飞行速度——超过250节。 阿列克谢耶夫中央设计局曾于上世纪60年代开发出一种实验型的地效飞行器并在里海上进行了测试,而这种飞行器就是西方情报机构所称的里海怪物”。当时建造的飞行器翼展为376米,长约100米,最大起飞重量544吨,载重量约200吨。不过,由于在1980年遭遇到一场严重事故,导致当局最终决定放弃该项计划。 前苏联还曾研制出过一种被称为“鹞”的地效导d艇(只建造过一艘,上世纪90年代从黑海舰队退役)。其背部安装有6个斜置的SS-N-22反舰导d发射筒,垂直尾翼上装有大型雷达天线罩,不仅可以攻击航母等大型水面舰艇,还可直接打击敌方岸基重要目标。 军事专家们指出,地效飞行器有水面、地效区和高空多种航行方式选择,其使用灵活,速度快、续航时间长,非常适合执行反潜、防空、扫雷和布雷等多种任务。 除此之外,地效翼艇还具有良好的 *** 作性,它的方向控制性和运动稳定性比飞机好,驾驶员无需特殊培训,维修保养也比飞机简单方便。特别是由于地效翼艇在地效区飞行时升阻比高,在同样的载重量和飞行速度时,耗油量比普通飞机要低30%以上,经济性好、航程远。 里海怪物里海怪物(Ekranoplan或“Kaspian Monster”,俄语:Экраноплан),原苏联阿列克谢耶夫中央设计局利用翼地效应设计的地效飞行器。 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间谍卫星在对前苏联里海军事基地的一次照像侦察中,发现他们正在秘密试航一种既像飞机又像船的怪东西,与水上飞机不同的是它几乎贴着水面高速航行。西方给它起了个名字——“里海怪物”。冷战结束后大批资料解密,事情真相大白。原来前苏联这种秘密研制的“里海怪物”是一种地效翼艇。所谓“地效”是地面效应的简称,指飞行器在低高度飞行以及在起飞和着陆过程中地面产生出一种使机翼诱导阻力减少、升阻比增加,飞机升力显著提高的效应。大量风洞试验证明,当机翼距地面高度为机翼长的15%时,地面效应最明显,机翼的升阻比可提高30%以上,这一区域被称为地效区。在地效区飞行的飞行器就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柔和地托起,所以有人戏称“地面效应”为“上帝之手”。 “里海怪物”航程7500千米,能够以800千米的时速将850名士兵运送到世界各地,而且不会被任何雷达发现。德国联邦情报局早在1975年已经知道,有一种型号的“里海怪物”起飞重量500号。翼展50米,能够加载约200吨。
编辑本段中国制造
中国地效飞行器之父是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李绪鄂。 1998年在我国地效翼艇的发展上是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的上半年,“信天翁”3型(XTW-3)12座掠海地效翼艇在广西北海港外海域继续进行海上试验试航。下半年DXF100型15座地效飞行器(艇)在湖北荆门漳河水库,由中国科技开发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时进行了水上掠航演示。12月,“天鹅”号(751型)15座动力气垫地效翼船(艇)在上海淀山湖上海船舶工业公司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时也进行了水上掠航演示,同时宣布已通过系列试验及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的验收。更可喜的是,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组织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制的“信天翁”4型20座铝合金掠海地效翼艇,1998年已在求新造船厂进入总装,预计1999年建成并开始海上试验。这一系列成果把我国的地效翼艇开发事业向实用化、工程化、商品化推进了可喜的一步。 以上几型艇都是12~20座客艇,艇重4~8吨,大体上属于同一档次的小型地效翼客艇。但是,却采取了不同的气动布局结构,不同的主艇体线型、主翼截面、形状,不同的结构材料、工艺措施,不同的机桨匹配装置,不同的下水登陆方案。对进一步针对营运水域的选优则还有待在实践中逐步见分晓。这几年来,依靠国内技术力量充分吸收了航空工艺技术、空气动力技术、航空发动机技术、气垫技术、高性能总体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储备,经过大量的、艰巨紧张的研究试验,技术攻关,设计计算,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进步成果,也积累了各种成功的经验与挫折的教训,形成了三支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的技术队伍,在竞争中促进了地效翼艇技术的发展。 地效翼船在国际上和国内均没有正式的设计建造入级规范文件。中国船级社从1990年起派上海船检局审图中心参加“信天翁”2型艇审图工作开始,随后也参加了信天翁3型、4型,751型和DXF100型艇的审图。1995年成立地效翼船安全专题通信小组,已在1995年6月通告国际海事组织设计设备分委员会,我国专家组将参加地效翼船安全要求编写的国际工作组。上海船检局在我国地效翼船研究开发单位支持参与下,于1998年初出版了《地效翼船检验指南》,编为中国船级社GD010-98号指导性文件。尽管内容上还有不少值得商榷的问题,更没有达到法规的完善配套与权威性,但这个文件也体现出我国地效翼船技术及相关工作的进步,填补了空白,又提高了我国在国际海事组织中的技术地位。 地效翼艇是21世纪面向市场、服务战场的新型水上运载工具,又是有着军民结合、平战转换前景的高科技产业化的重要目标。 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地效翼艇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可盲目乐观,过高估计开发实用船艇的能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 (1)目前已能在内湖区或近海区试验的几型艇为完善商品化,进入实用化的工程技术量还不小。比如保持在各种海情、工况的平稳 *** 纵性、全艇减振、降噪、隔热、消防措施、下水登陆实用措施等都要彻底解决,有的还须加大基础理论研究。 (2)关于在恶劣气象,特别在海上有风浪的复杂条件下安全航行。这方面必须进一步解决耐波性,达到每年所需的营运时间或海上作战使用要求,为此试验的深度和广度都要加大,各项设计参数必须在有用户参与制定的试验大纲下加以严格考核验证,才能得出可保证的性能。 (3)关于与民航飞机、高速汽车、火车及其它高性能船方面的对比。为了使地效翼船艇能在未来的现代化交通工具中真能分得一块市场,必须在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方面下大功夫,这不仅要从升阻比,负载与艇重比、单位客公里的油耗等技术经济指标上不断改进艇本身技术,还要包括新艇型所要求改进的地方。 (4)国内研制的地效翼艇多数还采用美国进口的莱康明系列活塞式发动机,只“天鹅”号选用了国产机,有的艇的螺旋桨、传动轴、复合材料等也是引进的。今后如何全面国产化,也得提上议事日程。 (5)国外不仅是俄国,近年来其它国家在地效翼艇开发上也有相当进展,而且也显出多途径的特色,在国内自力更生研究为主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借鉴外国先进技术,避免重复其它国家已发生过的失误或弯路,应当多方面开展交流合作。而且只有确切地了解外国发展水平才能恰如其分地评价我国目前已达到的技术水平。 看来这一切都有待地效翼艇研究开发单位及其领导部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来解决,而且要和其它配套协作工业部门、航运和旅游部门、军事和海洋管理部门等,采用更合理的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携手共建,才能创造出一个21世纪新一代地效翼船艇开发应用的崭新局面。
编辑本段最新进展
1、天翼一号--DF-100是由中国科技开发院地效开发中心联合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605研究所总体设计、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701研究所局部设计、宏图飞机制造厂生产制造的中国第一代实用型地效飞机,总指挥李绪鄂,总工程师顾诵芬,崔尔杰,副总工程师陈洪若,宋明德等。DF-100于1995年开始研制,1998年11月10日在湖北荆门市漳河水库试飞成功。 研发应用过程:1995年立项,1998年研制出第一台样机,2000年与浙江省湖州市合作,投入商业运营,游客们可乘座地效飞行器游览太湖水色。 DF-100主要用于商业运营,可载乘客15人,装有两台300马力航空发动机,机长1615米,机高491米,宽1098米,最大平飞速度20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40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4900公斤,有效载重1125公斤,巡航飞行高度06一12米,飞行抗浪高度09-14米。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地效飞行器,有飞行的高速度,而无高空事故的危险,无需建机场,飞行平稳舒适,可应用于江河湖海、草原等地使用,在客运、货运、旅游救护、海上缉私、海洋监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小鹰”是原苏联第一艘用于运输登陆的两栖作战地效飞行器,总设计师阿列克谢耶夫,由下诺夫哥罗德造船厂生产。该机于60年代开始设计,1972年首飞。我也不谦虚这是网上的

航空(aviation) ,一种复杂而有战略意义的人类活动,指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空气空间)中的飞行(航行)活动。

英文航空一词来源于拉丁文鸟(avia)或空气(aero)。

从事飞行活动的飞行器,也称航空器,分为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和重于空气的航空器两类。前者如气球、飞艇等,利用空气静浮力升空;后者如飞机、直升机等,则利用空气动力升空。

基本介绍 中文名 :航空 外文名 :Aviation 解释 :飞行器在大气层的航行活动 包括 :航空制造、民航等众多行业和领域 历史,民用,军用,空中交通管制(ATC),环境影响,历史发展,第一家公司,美国公司,国内发展,拉丁美洲公司,亚洲公司, 航空,一种复杂而有战略意义的人类活动。 指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空气空间)中的飞行(航行)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科研教育、工业制造、公共运输、专业作业、航空运动、国防军事、 管理等众多领域。通过对于空气空间和飞行器(航空器)的利用,航空活动可以细分为众多独立的行业和领域,典型的如,航空制造业、民用航空业等等。常常可以见到人们从各自的领域使用这一词语,其内涵及其丰富和多变。 从事飞行活动的飞行器,也称航空器,分为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和重于空气的航空器两类。前者依靠空气静浮力升空,如气球、飞艇等,后者依靠与空气作相对运动产生的空气动力升空,如飞机、直升机等。按照是否载人,可以分为有人机和无人机。 人类早就萌发了上天飞行的强烈愿望,例如中国嫦娥奔月神话传说、风筝的发明。19世纪,许多人制造出一些不用发动机的滑翔机来飞行,热气球、飞艇的逐渐使用。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并成功试飞,但有人认为克雷芒·阿德尔才是真正的飞机发明者,我国的“航空之父”冯如也是世界航空史上的先驱。 历史 人类航空历史悠久,甚至连古人用的石头和矛、到古希腊阿尔希塔斯所制造的机械鸽、远至澳大利亚的飞去来器、中国的孔明灯和风筝都有关系。至于真正的飞,早在古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是一个能够飞的人、中国的元黄头、欧洲的降落伞和一名穆斯林阿巴斯·卡希姆·伊本·弗纳斯的滑翔飞行,都是人类想飞的表现。到了15世纪,达·文西的仆人曾用模仿鸟的翅膀制成扑翼机做飞行试验,但不但飞不起来,还摔断了一条腿。 航空 (英语:Aviation)狭义上则指的是载人或非载人的飞行器在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广义上航空,也指航空学研究、航空制造、航空运输等众多与航空有关的领域。人类自古以来便有像鸟儿一样翱翔天空的愿望,但直到18世纪后期载人热气球在欧洲升空后才首度实现。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进步,人类的航空事业得以迅速发展。1903年12月17日美国人莱特兄弟成功试飞人类第一架重于空气、带有动力、受控并可持续滞空的飞机[3],开启了现代航空的新纪元。航空是21世纪最活跃和最具影响力的科学技术领域,该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也体现著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及科学技术的水平。 近代航空史的开端是在1783年11月21日,法国孟格菲兄弟所设计的热气球进行了第一次载人飞行实验。但当时的热气球的实用性很低,因为它只能够顺风飞行,受到风向的限制,于是便需要一款能够 *** 控的飞艇。让-皮埃尔·布兰查德在1784年将一个手动螺旋桨安装到了气球上,在1785年成功利用气球横渡英吉利海峡。后来更发展出不同类型的飞艇,如1852年的亨利·吉法尔制造了首架由动力驱动的飞艇,1896年大卫·舒瓦兹所设计的飞艇以及1901年阿尔贝特桑托斯杜蒙特驾驶飞艇完成环绕艾菲尔铁塔一周。 纵使当时有众多飞行器能够飞行,但普遍认为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所制造并成功飞行的飞行器是现代飞机的先驱者,不过他们的飞行器仍有许多问题留下来。飞机经过11年的改良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使飞机的用途改变了,主要负责侦察、轰炸甚至进行地面攻击。 飞机变得更大更可靠,有些更用来商业载客。至于飞艇方面,大型的硬式飞艇成为了当时高载客量及载货量的空中交通工具,它能够载乘客及货物进行长途飞行,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德国的齐柏林公司。齐柏林公司最成功的飞艇是齐柏林伯爵号。它总共飞行超过一百万英里,包括1929年8月的环球飞行。不过,齐柏林公司的“黄金时代”在1937年6月6日终结,飞艇被航程只有数百英里的飞机所取代,这是基于兴登堡号的坠毁,造成36人死亡。纵使飞艇仍有顾客光顾,但属于它的时代已经终结了。 1920至30年代是航空史上的一大进步,例如1927年查尔斯·林德伯格成功横渡大西洋。而当时最成功的飞机便是道格拉斯公司的DC-3,它的高载客量令航空公司有利可图,为航空史写下新一页。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少城市都兴建了机场。战争令航空科技进步,而世界上首枚火箭和喷射机也是在战争时期开发的。 战后,航空界出现了巨大转变,不少飞机用作商业或私人用途,大量退役战机机师和军机投入民航服务,这情况在北美洲最为明显。飞机制造商如塞斯纳等都扩大其生产规模,生产更多中小型飞机。在50年代,德·哈维兰公司所制造的彗星飞机成为了首架民航喷射机,而波音707则成为首款被广泛使用的民航喷射机,而螺旋桨飞机的角色能转为服务一些低客量的航线。 航天活动发展,对于航空活动也有积极的影响。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首位飞上太空,1969年7月21日,尼尔·阿姆斯特朗首个登入月球。而在60年代开始,人们发现用复合材料制造的飞机比传统的更宁静、更具燃油效益和更适合,但更富进步性的是飞机仪器及飞控技术的改良,出现了GPS、电晶体、通信卫星、电脑和LED显示器,这些科技使驾驶舱里的仪器得以减少,节省空间,对较小型的飞机有极大帮助,飞行员除了能够准确地驾驶飞机,还能够准确地观察地形和飞机周围的环境。在1969年首款大量投入服务的超音速和谐式客机首航,它的飞行速度高达2马赫,比一般民航机快一倍,成为当时最快的空中交通具之一。2004年6月21日,太空船1号成为首架能飞上太空的私人飞机,为航空业界开拓一个新的市场。同时,飞机燃料亦可由其它新能源取代,如电、乙醇、甚至太阳能,这些新燃料将会被广泛采用在小型飞机。 民用 民用,即民用航空。民航指一切军事、警察、海关等国家航空活动之外的航空活动,包括公共航空运输及通用航空。 公共航空运输 空中客车公司,总部在欧洲 波音公司,总部在美国 庞巴迪公司,总部在加拿大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总部在巴西 图波列夫设计局,总部在俄罗斯 波音、空中客车和图波列夫三家公司都是集中生产窄体和宽体客机,而庞巴迪和巴西航空工业则主要生产区域客机,而中国的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所研发的ARJ-21将会加入市场。飞机生产商多数只负责设计和进行最后组装及试飞,而飞机零件是由世界各地不同机构所提供的。 直至70年代,大部份大型航空公司都是国家航空公司,受到 保护,免受对手威胁。但自开放天空政策推行之后,不少航空公司纷纷成立,使机票价格下滑,再加上高燃油价格,高薪金及2001年所发生的九一一事件和SARS事件,不少较年长的航空公司纷纷申请破产保护、 保护或合并,但同时间,廉价航空公司如西南航空则成为这段时期的为得益者。 空客-A380 通用航空 通用航空,是民用航空的一种,指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通用航空可以为飞行训练、降落伞、热气球、滑翔飞行、空中摄影、救护航班、特技飞行、空中巡逻警察或森林消防员。每个国家对通用航空都有不同规范,其规范则视符是私人性质还是商业性质。 其市场主要是针对希望拥有私人飞机的顾客或飞行校的教练机。随着航电系统的改善,以往只有大型飞机的航电也能加装在小型飞机上,例如GPS,再加上复合材料的套用使飞机更轻且飞得更快,成为发展小型飞机的推动力。使许多国家允许私人飞行,能使 节省金钱和减少规范去发出适航证书给于飞机。 军用 早在18世纪,人类已经发展没有动力的监察热气球。到了现今,军用飞机被大量需求和生产,军机生产商之间是相互的竞争者,因为只有其中一方能取得某国的契约,提供军机给于该国,而 的考量主要是在飞机价钱、性能和速度。 军用飞机种类 塞斯纳208型 战斗机是用来推毁敌方军机和保护己方目标,例如零式舰上战斗机,F-15重型战斗机。 攻击机是用来攻击地面目标,实施近距离 火力支援 ,例如A-10雷霆二式攻击机。 轰炸机是用来进行战略或战术轰炸,例如英国狂风战斗轰炸机,B-2幽灵隐形战略轰炸机。 运输机是用来进行人力或物资运输,例如C-130运输机。 侦察机是用来资料蒐集,例如U-2侦察机,SR-71侦察机。 直升机是可以说是个“万能手”,可用作战场救护,对地火力打击,侦察指挥,兵力投送,后勤保障。 空中交通管制(ATC) 交通管制类似地面的交警,是为了保障空中航行秩序和空域有效利用而存在的。空中交通管制是负责与飞行员沟通和维持飞机间距,确保飞机不会因为太接近而导致相撞。而航管员要得知飞机位置,是要由飞行员提供的,或是在较大型的机场里的雷达中看到飞机位置。 空中交通管制的种类有: 中央管制员和控制台,负责管制机场范围内的飞机。 海洋管制员,负责管制飞机,大多是国际航班。 终端管制员,负责管制机场范围外约50-80公里的飞机。 B-2轰炸机 在仪器飞行中,空中交通管制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飞行员可能因天气问题而看不到其它飞机或机场,纵使在较大型的机场里,飞机能够目视飞行,但飞行员都是需要听命于管制员,以维持空中秩序。而管制员会因为飞行员的工作量而提供不同情报去分隔飞机,例如天气广播、地形、飞行辅助等资料。然而,管制员是不可能控制所有航班,北美洲所流行的目视飞行是不需要时时刻刻留意管制员的命令,而在某些地区中,例如加拿大北部,因为没有航空交通管制服务,因此该地方是不能够进行低空飞行。 环境影响 就像燃烧活动一样,使用能源飞机都会释放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炭黑及其它物质,其环境影响如下: 当飞机接近对流顶层时,会释出飞机云和气溶胶,会增加天空中的卷云,最多能增加高达02%的云层。 当飞机接近对流顶层时,会产生化学药品,会互相影响该高度的温室气体,尤其是氮氧化物,会增加臭氧的浓度。 大多数小型活塞飞机所燃烧的汽油,都含有四乙基铅,是一种高毒性物质,能够污染土地和机场。 历史发展 第一家公司 世界上依然存在的五家历史最悠久的航空公司为荷兰的荷兰皇家航空、哥伦比亚的哥伦比亚航空、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航空、墨西哥的墨西哥航空和捷克的捷克航空。 美国公司 美国最早的班机商业航线于1914年1月1日设立。最早的航空公司有布兰尼夫国际航空、泛美航空、达美航空、联合航空(最初为波音的子公司)、环球航空、西北航空和东方航空等。 1920年代早期乘客服务很少,大多数航空公司运送邮包。1925年福特汽车收购了一家飞机制造公司,开始建造全金属的福特三发动机飞机,这是美国第一家成功的航班飞机。它可以运载12名乘客,因此使得乘客服务更加有盈利。航空飞行逐渐成为美国运输网中铁路运输的补充。 与此同时胡安·特里普开始建立一个把美国与世界其它各地连线在一起的航空网。他创办了泛美航空,使用一支水上飞机队设立了洛杉矶至上海和波士顿至伦敦的航线。1940年代前泛美航空和西北航空(从1920年代开始飞往加拿大)是美国唯有的两个有国际航线的航空公司。1930年代里波音247和道格拉斯DC-3的出现使得美国的航空公司普遍进入盈利状态,即使大萧条也未能削弱这个趋势。这个趋势一直维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年后的发展 战后各国 开始为正在出现的民用航空业设立标准和范围,美国支持给予航空公司最大的 *** 作自由。其中原因之一在于美国航空公司不象欧洲和亚洲的航空公司那样在战争中遭到了巨大的破坏。至今为止美国 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支持这个“开放空间”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对飞机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许多航空公司通过与军队的租借契约发了大财,预测到未来货物和乘客民用航空运输的巨大需求。它们此时愿意投资购买新的飞机如波音377、洛克希德星座和道格拉斯DC-6。大多数这些新飞机是在美国轰炸机如B-29超级堡垒轰炸机的基础上发展的。这些轰炸机的发展导致了新技术的研制(如增压)。这些新技术提高了这些飞机的效率,使得它们的速度和负载量均获得提高。 1950年代里哈维兰彗星型、波音707、道格拉斯DC-8等成为西方喷气式飞机的第一批旗舰。 1970年代里出现的波音747、道格拉斯DC-10和洛克希得L-1011三星客机为航空公司业再次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今天这些飞机依然是国际航空业的主力。图-144和协和飞机使得超声速飞行成为现实。1972年成立的空中客车是至今为止欧洲最成功的商业飞机制造商。这些飞机大多数在速度上没有多少提高,但是在载客量、负载量和飞程上均有巨大的提高。 1978年美国放松对航空业的管制,降低了对新航空公司成立的要求。当时经济正处于萧条时期。新的航空公司进入市场。它们购买飞机、租用机库和维护服务、训练新的人员和雇用其它航空公司解雇的人员。 1980年代里世界上半数的航空飞行是在美国。今天美国国内每天有上万次航班。 20世纪末一种新型的廉价航空公司,它们提供没有外加的廉价飞行。西南航空、捷蓝航空、穿越航空等廉价航空公司对大航空公司造成了严厉的挑战,与此同时在欧洲、加拿大和亚洲也有相应的趋势。它们的商业可能性对常规航空公司造成了严峻的竞争威胁。但是穿越航空等又已经停业了。 在过去50年里美国航空业从盈利发展到极其亏本。1978年作为第一个被放松管制的大市场美国航空业比任何一个其它国家或地区的航空业受到的冲击都要大。今天除美国航空外所有大航空公司均处于《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破产保护状态下,或者已经退出市场。 欧洲公司欧洲最早从事空运的国家有芬兰、法国、德国、荷兰和英国。 荷兰皇家航空是今天世界上最老的、依然以它原名运行的航空公司,它于1919年成立。它的第一次飞行是1920年把两个英国人从阿姆斯特丹飞到伦敦希斯罗机场。与欧洲当时的其它大航空公司一样荷兰皇家航空一开始的发展主要是通过连线远处殖民地的服务。但是荷兰帝国丧失了其殖民地后荷兰皇家航空的境遇不良,因为荷兰是一个小国家,只有很少可能的旅客,因此它主要依靠转机的旅客来维持其营业。荷兰皇家航空是第一个使用枢纽系统来达到简易转机。 1919年法国开始与摩洛哥的空邮服务,1927年这个服务被私有化,公司命名为空邮公司(Aéropostale),它获得了许多资本,成为一个重要国际航空公司。1933年该公司破产,被国有化,与数个其它航空公司合并为法国航空。 1923年9月12日在赫尔辛基包机公司Aero O/Y成立,它是芬兰航空的前身,是世界上至今为止依然运行的最老的航空公司之一。公司使用的最早的飞机是一架荣克F13,于1924年3月14日交货,最早的飞行1924年3月20日从赫尔辛基赴爱沙尼亚首都塔林。 1926年德国汉莎航空成立,与当时其它大多数航空公司不同的是汉莎航空成为欧洲外的一个大投资者,它向巴西航空和哥伦比亚航空投资。德国的航空公司使用的荣克、多尼尔和福克飞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空运的顶峰是1930年代中,当时纳粹宣传部部长批准开始商业齐柏林飞船服务。这些巨大的飞艇成为工业能力的象征。但是它们使用易燃的氢气造成安全问题,最后导致1937年兴登堡号飞船的空难。 1919年8月25日英国公司飞机运输和旅行公司(Aircraft Transport and Travel)开始伦敦至巴黎之间的服务,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班机。英国此时最重要的航空公司是帝国航空公司,1939年改名为英国海外航空。帝国航空使用巨大的汉德利-佩季双翼飞机在伦敦、中东和印度之间飞行:帝国航空的飞机在鲁卜哈利沙漠中由贝都因人修理是大英帝国时期遗留下来的中最著名的之一。 放松管制  1990年代初欧洲联盟对航空业放松管制对航空业有很大的影响。航班的距离缩短,易捷航空和瑞安航空对传统国家航空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竞争。这些国有航空公司本身也私有化,比如爱尔兰航空和英国航空。一些航空公司如义大利航空2008年初受到油价上涨的冲击。 国内发展 据国际机场协会统计,2010年全球机场旅客吞吐量3336亿人次,同比增长62%。其中,亚太地区增长最快,同比增长123%。在全球民航业得到较好复苏的背景下,中国市场也表现出色,2010年,中国运输机场达到175个,覆盖全国91%的经济总量、76%的人口和70%的县级行政单元,民航旅客运输量由2006年的160亿人次上升到2010年的268亿人次,复合增长率达141%。 从国内机票代理来看,中国航空客运销售代理企业众多,但集中度较低。1998年,国内的机票代理加直销呼叫中心仅约500家,而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到2010年,全国具有代理人资格的一二级分销商约8000家,加之通过外挂网站系统销售的机票代理商家数字可能过十万,而年平均每家代理企业每年销售机票不足3万张,行业前3名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低于15%,前8名低于20%,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从分销售渠道来看。 携程、艺龙以及腾邦等公司的OTA模式线上机票销售,酷讯、去哪儿等网站的机票垂直搜寻引擎模式,以及票盟、51BOOK等机票竞价平台是国内机票分销渠道的主要阵营。近两年,国内上百家第三方平台迅速崛起并获得市场认可,每天通过平台成交机票金额达两三亿元,机票交易量占中国民航机票交易总量的40%-50%,第三方平台以新的电子商务模式满足了市场多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从国外机票代理来看,在美国,航空公司机票直销比例已达61%,代理商只占39%的市场份额;在欧洲,英国航空公司、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法国航空公司等直销份额也达到了50%。即使推行零机票代理费,代理商也并没有完全消失,而呈现直销与代理商基本平分秋色,机票代理商市场占有率高度集中的局面。 尽管佣金比例长期来看有下调趋势,直销和分销作为机票销售的两条渠道,仍将长期共存。航空公司直销和代理分销各有优势,面向不同的细分市场,互为补充,虽然机票直销比例的提升是大势所趋,但短期对代理行业的影响有限。对航空公司而言:代理销售为其主要销售渠道,航空公司通过大型代理企业可以实现其销售规模的提升。航空公司若实施垂直一体化策略进入机票销售领域,需要扩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将会增加管理的复杂性;而寻求与之相匹配的企业进行合作,则可以降低管理费用和边际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从消费者角度看:能够同时提供有保障服务和多样化选择的大型代理企业是更好的选择。单一航空公司由于航班密度低,旅客的选择范围有限,尤其是对价格不敏感的商务旅客,出行时间才是他们的首要考虑,大型代理企业综合了多家航空公司的机票供给,能够较好地满足这方面的需求。此外,大型代理企业还可以提供酒店预订、汽车租赁、旅游线路等多产品“一站式”服务,节省旅客大量的搜寻时间和准备工作,从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代理企业仍将长期存在并在机票的销售渠道中占据重要位置。 虽然中国民航业发展迅速,但民航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持续的问题依然存在。“十二五”时期,中国民航将呈现出大众化、多样化的趋势,快速增长仍将是本阶段的基本特征。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到2015年,中国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30个以上,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分明、安全高效的机场体系;旅客运输量将达45亿人,年复合增长率为11%。假设到时中国航空公司的直销比例提高到30%,按照平均机票价格1100元,综合佣金费率6-7%估算,预计航空客运销售代理市场的规模将达到200-240亿元,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航空客运销售代理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优秀的航空客运销售代理企业越来越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也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航空客运销售代理企业迅速崛起,逐渐成为航空客运销售代理行业中的翘楚! 我国主要航空培训学院分布示意图 拉丁美洲公司 世界上依然存在的五家历史最悠久的航空公司为墨西哥的墨西哥航空和捷克的捷克航空、哥伦比亚的哥伦比亚航空、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航空、荷兰的荷兰皇家航空。 位于智利圣地亚哥的智利国家航空飞机拉丁美洲最早拥有航空班机的公司有智利的智利国家航空、哥伦比亚的哥伦比亚航空、墨西哥的墨西哥航空、巴西的巴西航空和中美洲国家(宏都拉斯、萨尔瓦多、哥斯大黎加、瓜地马拉和尼加拉瓜)合作成立的中美洲航空集团。这些航空公司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开始营业了。 墨西哥航空于1934年成立,一开始命名为Aeronaves de México。其它地区性航空公司如阿根廷航空公司类似。所有这些航空公司依然在运行。拉丁美洲的空运市场发展迅速。这些航空公司为它们国内航空飞行服务,同时也连线拉丁美洲各国以及飞往北美洲、欧洲、澳大利亚、非洲和亚洲。 只有智利国家航空以智利为中心外还在秘鲁、厄瓜多、阿根廷和多米尼加有海外分公司。 拉丁美洲的空运枢纽有巴西的圣保罗、哥伦比亚的波哥大、秘鲁的利马、墨西哥的墨西哥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智利的圣地亚哥。 亚洲公司 最早开始有空运企业的亚洲国家之一是菲律宾。1941年2月26日菲律宾航空成立,它是亚洲历史最悠久的航空公司,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依然以其原名运行的航空公司。该航空公司由一群当时在菲律宾的商务人士举办,其第一次飞行从当年3月15日开始的马尼拉和碧瑶市之间的每日航班。后来它又开始使用比较大的飞机如道格拉斯DC-3等。 日本航空的第一架飞机(一架DC-3)是从菲律宾航空租来的。1946年7月31日一架被菲律宾航空租借的道格拉斯DC-4运载40名美国人从马尼拉尼尔森机场经关岛、威克岛、约翰斯顿环礁和夏威夷檀香山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成为第一个跨越太平洋的亚洲航空公司。同年12月该公司开始马尼拉和旧金山之间的航班,1946年该航空公司也成为菲律宾的国家航空公司。 另一个起步早的航空公司是印度航空,它于1932年以“塔塔航空”为名成立,是当时印度工业家贾姆谢特吉·塔塔的企业(今天的塔塔集团)的一个分部。1932年10月15日塔塔本人飞一架小型单引擎飞机为帝国航空将邮件从喀拉蚩经艾哈迈达巴德传递到孟买。此后一名英国皇家空军继续将该飞机飞到钦奈。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许多新成立的国家航空公司将它们的飞机转为军用,因此在亚洲民用航空基本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恢复民用航空,1946年7月29日塔塔航空成为一个部分国有企业,并改名为印度航空。印度独立后 占有改航空公司49%的股份。该航空公司拥有从印度飞行国际航班的权益,并是印度的国家航空公司。 印度的邻国也很快就开始从事民用航空了,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原名东方航空)和国泰航空于1946年成立,新加坡航空和马来西亚航空于1947年成立,印度尼西亚鹰航空公司于1949年成立,日本航空于1951年成立,中华航空于1959年成立,大韩航空于1962年成立。

第十七条 空中交通服务是空中交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飞行情报服务和告警服务。
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任务是防止航空器与航空器相撞以及在机动区内航空器与障碍物相撞,维护并加速空中交通的有序活动。
飞行情报服务的任务是向飞行中的航空器提供有助于安全和高效地实施飞行的建议和情报。
告警服务的任务是向有关机构发出需要搜寻与援救航空器的通知,并根据需要协助该机构或者协调该项工作的进行。
第十八条 空中交通管制服务包括机场管制服务、进近管制服务和区域管制服务。
(一)机场管制服务是指为防止航空器相撞以及在机动区内航空器与障碍物相撞,维护并加速有秩序的空中飞行活动,向在机场附近飞行,接受进近管制服务以外的航空器提供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务。
(二)进近管制服务是指为防止航空器相撞,加速并维持有秩序的空中飞行活动,向进场或者离场飞行阶段接受管制的航空器提供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务。
(三)区域管制服务是指为防止航空器相撞,维持并加速有秩序的空中飞行活动,向接受进近和机场管制服务以外的航空器提供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务。
第十九条 确定某区域或者机场是否需要提供空中交通服务时,应当依据以下因素:
(一)所涉及的空中飞行活动的类型和复杂性;
(二)空中交通的密度;
(三)气象条件;
(四)其他可能因素,包括地理条件等。
确定某区域或者机场是否需要提供空中交通服务时,不得考虑在该区域或者机场运行的航空器是否装备机载防撞系统。
第二十条 确定需要提供空中交通服务后,应当根据所需提供的空中交通服务类型设立相应的空中交通服务区域。空中交通服务区域包括飞行情报区、高空管制区、中低空管制区、终端管制区、进近管制区、机场塔台管制区、航路和航线。
第二十一条 确定需要提供飞行情报服务和告警服务的空域,应当设立飞行情报区和搜寻援救区。
第二十二条 确定需要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区域,应当根据所需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类型,设立相应的管制区。
进近管制空域可以包含在高空、中低空管制区或者机场塔台管制区内,但是在进近管制空域内的空中交通密度大,且飞行复杂的情形下,应当设立终端管制区或者进近管制区。
第二十三条 根据执行飞行任务的性质和条件,航路划分为国际航路和国内航路。
根据航空器机载导航设备的能力、地面导航设备的有效范围以及空中交通管制情况,可以按照规定在某些空域内建立区域导航航路。
第二十四条 按照允许使用时间的限制,航线划分为固定航线和临时航线。
连接机场或者跑道至可以开始航线飞行的某点之间的航段为离场航线;连接航路或者航线上一点与靠近机场的一点,且可以从航线飞行阶段转为进近飞行阶段的航段为进场航线。进场航线和离场航线可以合称为进离场航线。

如果低空飞就需要十分大的空间,陆地上上哪找那么大的空地,不是山就是城市,不撞山也撞房子,还有高压电线,障隘物实在太多了,还有地球引力的问题,你怎么不考虑。高空地球引力比较小,飞机所要的动力就不需要那么大,没注意飞机在起飞时都是全速启动起飞,飞的越高地球引力就越小,低空飞不是不行就是有一定的危险行,首先要克服地球引力的巨大能量,对飞机的发动机都是很大的考验。还有地面障碍物实在太多

第二十五条 本章应当与本办法的有关附件、行业标准以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使用。本办法以及有关规定未涉及的技术标准,可以参照《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及其附件和文件的有关标准和建议措施执行。

第二十六条 按照本办法确定的民用航空涉及的空域的侧向和垂直缓冲区仅对其他民用航空活动使用的空域予以保护性限制。

第二十七条 在某空域内实施新的运行程序、调整航路和航线结构或者调整管制扇区的,应当对该空域的安全水平进行评估。如果可接受的安全水平无法量化时,可以根据业务判断做出安全评估。

第二十八条 民用航空活动涉及的各类空域的建设和使用应当按照空域建设和使用的工作程序和其他有关规定进行。空域使用方案确定后,应当根据空域使用和空中交通服务的需要,建设必需的通信、导航、监视、气象和航行情报设施。 第二十九条 导航容差是各类空域设计或者技术评估的基本依据,主要用于划设空域缓冲区,设计航路和航线以及仪表进离场和进近程序,包括为确定超障区提供导航精度数据。

第三十条 导航容差是多种相关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采用平方和根的方法计算,即总的导航容差值等于影响导航精度的各项因素所产生偏差值的平方相加后再开平方。

第三十一条 地面无线电导航设施标定的位置点的导航容差,由地面无线电导航设施的系统特征,以及该位置点与无线电导航设施之间的方位和距离决定。

全向信标台和测距台在同一位置的,应当按照最大的导航容差设计空域。

第三十二条 区域导航航路运行所需导航性能的类型,应当根据不同地区所提供的通信、导航、监视和空中交通服务情况确定。

第三十三条 以标称飞行航迹或者标称区域为中心,按照导航容差997%概率可容度确定的超障区域中,按照导航容差95%概率可容度确定的区域为主区,除主区之外的区域为副区。

第三十四条 交叉定位点、导航设施上空的导航容差以及超障区和缓冲区按照本办法附件三《导航容差和缓冲区》确定。 第三十五条 飞行情报区应当包括我国境内上空,以及由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航行会议协议,并经国际民航组织批准由我国提供空中交通服务的,毗邻我国公海上空的全部空域以及航路结构。

第三十六条 公海上空飞行情报区边界的划定或者调整,应当按照国际民航组织地区航行会议协议的有关要求进行。

第三十七条 飞行情报区应当根据向该飞行情报区提供服务的飞行情报单位或者指定的其他单位的名称进行命名。飞行情报区的名称由民航总局通报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并协调确定其代码仿缓。飞行情报区的名称、代码、范围以及其他要求的信息应当按照航行情报发布规定予以公布。

第三十八条 为了及时有效地对在我国飞行情报区内遇险失事的航空器进行搜寻援救,在我国境内以及由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航行会议协议,并经国际民航组织批准由我国提供空中交通服务的海域上空划设搜寻启裤援救区。搜寻援救区的范围与飞行情报区的范围相同。 第三十九条 高空管制区和中低空管制区统称为区域管制区。区域管制区的范围应当包含按照仪表飞行规则运行的所有航路和航线,以及仪表等待航线区域和空中放油区等特殊飞行区域,但是终端(进近)管制区和机场塔台管制区除外。

区域管制区的水平和垂直范围在符合有关标准的情况下,应当尽量减少对空中交通服务和航路、航线运行的限制。

第四十条 区域管制区的划设,必须与通信、导航、监视和气象等设施的建设和覆盖情况相适应,并考虑管制单位之间的协调需要,以便能够有效地向区域内所有飞行的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服务。

第四十一条 确定区域管制区边界应当考虑航空器绕飞雷雨等特殊运行的要求,实现管制移交点附近的通信覆盖,以及雷达管制时的雷达覆盖。

测距台的位置点可以作为描述区域管制区边界时的重要参照点。用作参照点时,由测距台确定的位置点应当标注该点与测距台之间的距离。标注时,距离使用千米(海里)表示。

设置区域管制区的水平边界,应当尽量避免出现以下情形:

(一)管制区边界划设在航路或者航线的侧向缓冲区内;

(二)航路或者航线短距离穿越某管制区,导致管制移交频繁;

(三)管制区边界设在航空器爬升或者悄大简下降阶段的航路、航线上,导致航空器在爬升或者下降阶段进行管制移交;

(四)来自几个管制区的多条航路、航线的汇聚点距离管制区边界较近,增加汇聚点附近区域管制工作的难度。

第四十二条 高空管制区的下限通常高于标准大气压高度6000米(不含),或者根据空中交通管制服务情况确定,并取某个飞行高度层为其值。

高空管制区的上限应当根据空中交通管制服务情况确定,并取某个飞行高度层为其值。

第四十三条 中低空管制区的下限通常在距离地面或者水面200米以上,或者为终端(进近)管制区或者机场塔台管制区的上限;中低空管制区的下限确定在平均海平面高度900米以上的,则应当取某个飞行高度层为其值。

中低空管制区的上限通常衔接高空管制区的下限;其上方未设高空管制区的,应当根据空中交通管制服务情况确定其上限,并取某个飞行高度层为其值。

第四十四条 区域管制区可以根据区域内的空中交通流量、管制员工作负荷以及地空通信的繁忙程度,划设管制扇区。划设管制扇区参照本办法附件四《管制扇区划设指导材料》。

第四十五条 高空管制区内提供空中交通服务的空域通常为A类空域;在包含其他类型空域的情形下,应当明确其空域类型和范围。中低空管制区内提供空中交通服务的空域通常为B类空域;在包含其他类型空域的情形下,应当明确其空域类型和范围。

第四十六条 区域管制区应当以向该区域提供管制服务的空中交通管制单位所在城市的名称加上高空或者中低空管制区作为识别标志。区域管制区的名称、范围、责任单位、通信频率以及其他要求的信息应当按照航行情报发布规定予以公布。 第四十七条 机场附近进场和离场航线飞行比较复杂,或者一个或几个邻近机场全年总起降架次超过36,000架次,应当考虑设立终端或者进近管制区,以便为进场、离场飞行的航空器提供安全、高效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务。

通常情况下,在终端管制区内同时为2个或者2个以上机场的进场和离场飞行提供进近管制服务,在进近管制区内仅为一个机场的进场和离场飞行提供进近管制服务。

第四十八条 终端(进近)管制区应当包含仪表着陆、起飞及必要的等待空域。起始进近航段的选择与终端(进近)管制区设计应当协调一致,尽量减少对空域的需求。

终端(进近)管制区的水平和垂直范围在符合有关标准的情况下,应当尽量减少对空中交通服务和航路、航线运行的限制。

第四十九条 终端(进近)管制区的划设,应当与通信、导航、监视和气象等设施的建设和覆盖情况相适应,并考虑管制单位之间的协调需要,以便能够有效地向区域内所有飞行的航空器提供管制服务。

第五十条 终端(进近)管制区的设计应当满足飞行程序设计的要求,并兼顾航路或者航线飞行阶段与进离场飞行的衔接。特殊情况下,终端(进近)管制区也可以包含部分飞越的航路、航线,或者将部分进离场航线交由区域管制负责。

测距台的位置可以作为终端(进近)管制区设计的参照点,测距台的距离值必须在图上予以标注,标注时,距离使用千米(海里)表示。

终端(进近)管制区边界的设置应当尽量避免出现以下情形:

(一)管制区边界划设在航路或者航线的侧向缓冲区内;

(二)航路、航线飞行与进离场飞行之间的空间界定模糊,导致飞越航空器与进离场航空器的飞行高度相互穿插;

(三)航路、航线短距离穿越某终端(进近)管制区,导致管制移交频繁;

(四)管制区边界设置在航空器爬升或者下降阶段的航路、航线上,导致在爬升或者下降阶段进行管制移交;

(五)来自几个管制区的多条航路、航线的汇聚点距离管制区边界较近,增加汇聚点附近管制工作的难度。

第五十一条 终端(进近)管制区的下限通常应当在距离地面或者水面200米以上,或者为机场塔台管制区的上限。如果终端(进近)管制区内存在弧半径为13千米的机场管制地带,则终端(进近)管制区的下限应当在地面或者水面450米以上。如果终端(进近)管制区的下限确定在平均海平面高度900米以上,则应当取某个飞行高度层为其值。

终端(进近)管制区的上限通常不超过标准大气压高度6000米,并应当取某个飞行高度层为其值。

第五十二条 终端(进近)管制区的外围边界呈阶梯状的,确定其外围边界时应当考虑终端(进近)管制区内的最小爬升梯度、机场标高、机场管制地带的半径、管制区阶梯状外围边界是否与机场周围空域和地理环境相适应并符合有关的安全标准。

终端(进近)管制区阶梯状外围边界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机场管制地带外围边界至外侧20千米,若管制地带半径为10千米,则阶梯最低高为300米,若管制地带半径为13千米,则阶梯最低高为450米;

(二)机场管制地带外围边界向外20至30千米,阶梯最低高为750米;

(三)机场管制地带外围边界向外30至40千米,阶梯最低高为1050米;

(四)机场管制地带外围边界向外40至60千米,阶梯最低高为1350米;

(五)机场管制地带外围边界向外60至120千米,阶梯最低高为2250米;

(六)机场管制地带外围边界向外120至180千米,阶梯最低高为3900米;

(七)机场管制地带外围边界向外180至240千米,阶梯最低高为5100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32926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 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