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化的近忧与远虑是什么?其深层原因何在?

上海家化的近忧与远虑是什么?其深层原因何在?,第1张

上海家化深层原因和近忧与远虑是什么分别如下:

1、近忧是自2012年1月到2013年6月期间引进的25名人才,一直没能拿到股权激励,有品牌经理已经离职;

2、远虑是目前已有股权激励的人,2015年将全部解锁,届时将成为自由身。如果2015年6月前不能再推行股权激励,届时人才流失的风险会很大;

3、深层原因:

上海家化今年为佰草集和家安投入大量广告营销费用,为未来品牌建设奠定良好基础。但上海家化前三季度业绩低于市场预期,主要由于六神销售低于预期以及销售费用率较高。调低2010和2011年的盈利预测至0.72、1.00元。目前股价对应2010和2011年市盈率分别为49x和35x。未来三年公司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17%,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31%。短期股价因季报业绩不达市场预期出现回调,但长期有增长潜力。

中国本土最大化妆品集团日前宣布,将正式进入领域。 上海家化董事长葛文耀表示,「目前中国市场已被雅漾、理肤泉、薇姿占去了近60%的份额,这是一个上海家化必须要进入的战略性领域。」 六年磨一剑 家化此次推出的药妆品牌是上海家化与瑞金医院在2003年建立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时就开始开发的,葛文耀强调:「家化不会轻易推出药妆品牌,除非我们认为它已经比竞争对手的产品更好,所以我们准备了六年。」 上海家化在中国拥有近十个品牌化妆品,从高端到大众皆覆盖,此次推出药妆品牌,也填补了上海家化在品牌布局上的最后一项空白。目前,该产品主要通过医院及药房渠道销往上海、浙江、江苏三地,目前涉及60个左右的药房和医院,预计明年1月正式上市。 在定价上,家化采取了略低于薇姿、雅漾和理肤泉等同类产品的策略。葛文耀表示,这也是出于对消费者接受程度和竞争程度的考虑。上海家化事业二部部长黄震告诉网易财经,「今后家化更多药妆产品的价格会根据市场接受度来制定。」 尽管目前家化的药妆品牌只有一款产品,但上海家化总经理曲建宁称,「研发和技术储备已充分,先以一款产品试水,根据市场反应情况,会陆续推出更多系列产品。」他表示,家化已经关注这个领域很长时间,并且做了很多工作,未来一两年内家化还会和专业皮肤科医院一起逐步完善和扩展品牌产品线。 药房这种新的护肤品销售渠道是否被消费者所接受,是否有丰富的产品线,都是决定药妆品牌能否走下去的因素。因此,「家化的药妆品牌今后除了在药房销售,会适当地扩大到其他渠道」,黄震说。 冷静面对严酷竞争现实 近年来,药妆成为化妆品市场的一股新生力量。美国每年药妆销售额达10多亿美元,而日本拥有1.6万家药妆店,其中药品类销售所占比例不足三分之一,而药妆类产品销售额超过三分之二。

“浦东陆家嘴的房子卖得很贵,一平方米数万元,但它们还不算上海的‘楼王’,真正的‘楼王’是华山路一带的老房子。经过修缮,数年前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子可以轻易地以1000万元的超高价出手。”

这是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茁为美加净品牌的复兴早就琢磨好的一套说辞。他的这一举例正是为了回应业内复兴老品牌与创立新品牌的争议。他对CBN记者历数过上海家化为了提升美加净所做的诸多努力,例如反复推敲美加净的市场定位等创立于1962年的美加净,是身兼创造中国化妆品市场第一支定型摩丝、第一支防晒霜、第一支定型护手霜等无数光荣的民族品牌。1990年,美加净进入巅峰期,以百分之十几的市场份额无可争议地成为行业的第一品牌,年增长率高达两位数。美加净香波的市场份额也接近20%,销售收入为3亿多元。

在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外嫁风潮”中,美加净1990年与庄臣合资,至此该商标被束之高阁。

被收购后的第一年,美加净的业绩就一泻千里,惨不忍睹,骤降至600万元。到1994年上海家化忍痛买回美加净时,这一品牌风光不再。在上海家化的等待和犹豫中,又经历了将近10年的徘徊期。

但上海家化面临的还不只是这个问题,美加净存在一个品牌4家不同企业共用的隐患:上海白猫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洗衣粉类产品、上海牙膏厂有限公司生产牙膏类产品、上海制皂有限公司生产香皂类产品,上海家化负责美加净化妆品的生产。每一个企业只能生产特定的美加净产品,不能跨类运作。

虽有诸多不利,但上海家化立志于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把既有的品牌维护好,改变“一条腿长(六神)一条腿短(美加净)”的不利局面。

按照该集团内部人士对CBN记者的解释,从经营方面考虑,“复兴”美加净眼下看来最为务实,除去占有绝对份额的护手霜,美加净最适合用来攻入面霜领域的大众市场,前景可观。

寻求市场“盲点”

上海商业信息中心之前发布的“关于上海品牌的调查”报告显示:对于众多的上海本土老品牌,不同年代的上海人有着不同的偏好,且呈阶段性差异。诸如上世纪40年代出生者最难忘是光明牌到了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受访者这儿,每每提及的变成上海牌手表而到了“80后” 的口中,永久牌自行车以及美加净仍最获青睐。

而仍“健在” 的上海品牌中,约六成受访者表示仍在使用中华牙膏、光明、美加净、三q等品牌。

假设穴位找准,王茁相信市场仍存在机会。

“美加净现在包含两个主要的板块:护手霜和面霜。其中,护手霜的销售实现了全国的战略部署,面霜则在国内部分区域,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发展态势良好,这说明其在‘下沉性’上优势明显。”知情人士对记者分析说。

“十多年来,塑造美加净品牌的失误,我有责任。”上海家化董事长葛文耀已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过。

葛文耀对于曾经“外嫁”过的美加净感情极为深厚,而他的团队也为此付出很多。

从上海家化复兴美加净的策略来看,除了在资源上予以倾斜,在内外环境上提升美加净复兴有理的信心,上海家化的领导层则始终告诫自己从前些年对美加净的闲置经历中痛定思痛。王茁就花费多年用以摸索美加净的发展之路。

王茁曾感慨美加净品牌在价值主张上的无力——因为宝洁等跨国企业在功能诉求上过于强势。

所以现在看来,美加净更要追求差异化发展,强调回归本原。其中的核心,信心为首要因素,其次就是明确的价值主张。

“老品牌并非等于老化了的品牌。”对于复兴美加净这个上海老品牌,王茁信心十足。

在上海家化,美加净的品牌经理8年内换了6个。

前面一个品牌经理还在推“青春无皱”系列产品,希望强调“保养皮肤”的概念,强调“专业”;下一个品牌经理就立刻转向充满活力的美加净“CQ凝水活肤”系列,强调活力和高科技。这就是不适合品牌发展的“品牌经理制度”造成的恶果。在12年的时间里,美加净的品牌经理主要是做产品开发协调工作,奔波于消费者、科研、采购、生产、销售部门之间,做业务的协调和文书的准备,根本没有精力再投入到“战略”上。而实际上,消费者需求、竞争态势和营销策略这些“品牌规划”层面的工作,才是品牌经理真正应该做的。

“品牌要素变来变去,6个品牌经理的个性都鲜明地体现在产品策略上。”王茁总结说。每个品牌经理到任都会“挖一口井”,6个品牌经理挖了6口井,却没有一口挖深的。不仅品牌要素把握不住,每个品牌经理还要重新换一个广告公司;重新选定不同风格的模特。

最终,美加净的品牌定位越来越模糊,造成品牌的极不严肃性。“我们太轻易地放弃不该放弃的东西,而去做一些不是创新的创新。”

虽然葛文耀一直认为上海家化给“美加净”这个品牌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但是美加净依然具有生命力。美加净的产品销售量依然从1996年的几千万元恢复到1990年的3个亿。当时是美加净销量的巅峰。但是,这些历史资产并没有在上海家化发扬光大。这也是为什么葛文耀提起“美加净”便心有愧疚的原因所在。 “现代营销是‘认知之战’,而非‘产品之战’。如果现在不开始重视企业的无形资产,就会让美加净再次错过发展良机。”

2004年11月17日,央视招标前夜。做客上海电视台《头脑风暴》节目的葛文耀对着摄像机,毫不客气地自我检讨。葛文耀是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已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对“美加净”运营失败“忏悔”。

第二天,上海家化第一次出现在央视招标现场,一举以4700多万元竞标了央视两个时段广告。这一举措在上海本地企业中显得十分突出。而在此之前,美加净的“CQ活肤系列”已经开始在央视上展开广告攻势。

上海家化内部员工评价说:“这是‘老大’(葛文耀)偿还美加净的。”

业内人士都知道:美加净成了葛文耀的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葛文耀要求上海家化从广告、营销、体制等方面对美加净进行一系列的度身打造,力图让美加净实现从“灰姑娘”向“公主”的转变。 上海家化联合股份公司董事长葛文耀不止在一个场合提起过“美加净之痛”。对他来说,美加净1990年被庄臣公司收购时候很被动,这和“小护士”有主观的意愿不大一样。而等到1994年美加净再次“回归”上海家化时,1990年在全国占10%的份额已经成了只有6%不到。美加净的品牌一时间被作为化妆品品牌塑造失败的案例。

“美加净”成为葛文耀的一块心病。他从2004年开始对上海家化提出要求“回归日化”。上海家化已经作出决策,将对旗下的几个药厂进行出售。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集中资源,做强日化品牌。同时,上海家化旗下的酒店也有相当一部分利润转为日化品牌的营销费用。

“就是铁了心要把日化品牌做起来。”王茁形容说。在“复兴”计划做出后,上海家化就开始“在自家篮子里扒拉了一阵”,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清妃”是针对年龄层次偏大的消费群,不可能普遍推广;“佰草集”是非大众化品牌,个性化发展之路可能更加适合这个品牌;此外,“友谊”品牌太老,很难“激活”。这些品牌都很难承载上海家化打造全国品牌的基本条件。

最终,“美加净”被精挑细选出来,作为上海家化3年规划中“最具升值潜力的品牌”。如果以玉兰油为同类产品

市场份额最高的品牌的话,那么美加净可以排到第六、七名的位置。而3年后,上海家化希望将美加净打造成为前三名,就是要达到大宝的市场地位。

美加净复兴机会存在,这是因为中国消费者还没有发展到理性消费的层面。分析看来,国内日用化妆品品牌地位都还没有完全坐稳,护肤品品牌依然可能随时面临洗牌——这就是美加净面临的发展机遇:当时,玉兰油还没有走进任何人的视野,当时更类似于一个大学生品牌。谁也不会想到玉兰油已经可以支撑起百元以上产品的销售;也没有人会想到旁氏会衰落下去。如果没有联合利华当年的策略调整,玉兰油不会有机会发起攻势,迅速占据“白领”市场。而这些品牌的消费层次都和美加净有类似之处。

同时,一个不可忽略的市场因素是,中国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300多个;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60多个。而美加净只直接覆盖了中国100多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加净在新区域的扩展依然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在中国本土品牌的发展过程中,护发品牌“舒蕾”的优势在于终端销售渠道;“奥妮”洗发香波的优势在广告轰炸;纳爱斯则是低价加广告的策略。但是现在看来,由于没有掌控好“风险控制”,这些曾经辉煌的品牌都从市场的巅峰跌落了下来。上海家化认为,其一直没有放松的“风险控制”主要集中在“资金”、“成本”和“机制”上。上海家化认为其资金十分规范,所有的资金不可能被用来炒期货之类“擦边球”的做法;由于对国际原材料的严密监控,所以成本上会有控制,不会冒着0.10元、0.20元的低利润风险打市场;销售政策不主张经销商承包制,而是进行严格的价格控制,这也是为了避免经销商因为承包美加净的销售,从而“快速致富”,而又极可能产生的“全部歇火”的情况发生。在王茁看来,只要保持这些优势,再实现品牌营销的突破,“复兴”美加净的前景十分乐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3214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4
下一篇 2023-04-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