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 2020 设计趋势 · IP形象篇

2019 - 2020 设计趋势 · IP形象篇,第1张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ISUX设计趋势报告的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请点击 ),关于对IP行业的见解。因为在产品或服务的应用中可以提供亲切而积极的形象,IP角色通常被用作营销工具。而随着童心成年人数量的增加,IP角色市场最近不断地扩大。虽然IP角色在过去被视作小孩的事物,但现在作为一种与消费相关的产品文化,更多集中在20到30岁。人们渴望买到由IP角色设计出来的限量版。

本次研究将首先分享IP市场的总体流程,并介绍一些最近值得注意的IP品牌合作案例。

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文化与情感,他们流行的IP角色也会不同。但当我们浏览这些角色时,我们发现好的角色在世界都受欢迎。动画、漫画和游戏中这种传统上的IP角色已深受喜爱,如今, 被许多人在通信APP中使用的表情贴纸也备受青睐。这些在线创造的角色,不仅仅停留于线上,还被应用在各种各样的产品中,与传统的IP角色在线下市场展开竞争。

全球IP产业规模

根据韩国创意内容机构的数据,2018年全球IP市场增长约1806亿美元,比2009年(1510亿美元)增加了20%。

IP产业的特点

我们发现IP市场有4个特征。第一,独特的故事讲述;第二,比起简单的消费品,跨界更容易,也更受喜爱。因此对于多元文化的敏感度十分重要。第三,业务许可证也很重要,因为它占总销售额的50%,第四,有很多把原始内容转换和扩展为各种形式的“一源多用”的案例。

诞生于漫画书、电视和游戏中的传统IP角色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随着Kakao和LINE等通信APP的增加,帮助表达用户情感的表情贴纸也变得越来越流行。此外,随着IP产业的发展,很多公司创造了许多品牌都希望与之合作的,以艺术家为基础的具有独特故事的IP品牌,中国的Molly,韩国的Sticky Monster Lab和Super Fiction是代表性的例子。

1. 创意故事

如果你看一下流行IP的特征,就会发现他们有一个独特而易记的故事,这个故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同,可以很容易引起共鸣。Niniz和BT2这两个新近设计的IP形象就有一个很有趣的背景故事。

2. 诙谐有趣

随着角色们被用作表情贴纸,可以传达各种情感的充满诙谐的IP角色正变得越来越流行。比起简单地可爱,蠢萌而独特更受欢迎。

3. 简约的形状

简单和可爱形状的IP角色有着很高的人气。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角色,不但外形可爱漂亮,还可以将它的基本形状运用到各式各样的产品中。

4. 高质量的3D形状和纹理

随着3D技术的发展,具有生动纹理的3D角色也深受喜爱。即使对于成年人也具有吸引力。

中国

1)各种动物角色备受欢迎。2)来自其他国家的角色也有很高的人气。

韩国

1)在通信APP中的表情贴纸很受欢迎。2)比起单个品牌形象,家族型更为流行。

美国

1)动画中的角色颇受欢迎。2)虽然样子有点粗糙,但在网络图梗中是有趣的存在。

日本

1)大多具有独特的手绘风格。2)多数来自游戏和动画。3)被应用在各种各样的领域中,比如地方政府和交通卡。

最近很多角色都通过合作其他行业来扩展业务。有时尚品牌、人气艺术家或具有最先进技术的产品,这些合作往往能扩展角色的品牌形象。从公司或品牌的角度来看,通过角色可以传达友好而积极的形象。我们总结了几个值得注意的角色合作案例。

Covernat X Ryan (Kakao Friends)

韩国街头品牌Covernat和Kakao Friends最受欢迎角色之一Ryan的合作。角色合作很容易变得激萌而可爱,但由于他们只使用了没有表情的Ryan,与Covernat独特的街头品牌形象也很吻合。

Anti Social Social Club X BT21

Anti Socal Social Club曾经将他们灵活的logo应用在各式短语或品牌名称中。这次联名,他们把标志性的logo与BT21的角色,品牌名称还有缺乏萌性、略显笨拙的logo相融合,很好地协调了ASSC独特的品牌风格。

Nike X Super Fiction

这是Nike在2019年Airmax day与Super Fiction的一次联名。用户可以创建角色彩票并使用散列的标签将其上传到Instagram上。Super fiction的角色特征在Nike上得到很好的应用,使用SNS的活动吸引了相当多的年轻消费者。

KAWS X SESAME Street X Uniqlo

时尚品牌Uniqlo推出了由潮流艺术家KAWS 与儿童电视节目SESAME STREET 合作的KAWS X SESAME STREET UT系列。UT (优衣库T-Shirt)是一款独特的T恤,它选择和应用了许多潮流文化概念,如音乐、艺术、电影和动画等。

Bape X Snoopy

以大猩猩logo和图案而闻名的街头时尚品牌Bape,和史努比合作庆祝它的20周年。Bape将其独特的迷彩图案与史努比角色一起应用于各种各样的产品中。

Etude House X Disney

韩国领先的化妆品品牌Etude House与迪士尼可爱的猪角色Piglet合作庆祝2019金猪年。“Happy with Piglet Collection”是提供可爱包装和各种各样产品的限量版,可以打造带来新年好运的可爱妆容。

VT Cosmetics X BT21

随着K-beauty市场的发展,VT Cosmetics将BT21和BTS作为其品牌的主要模型。他们在包装设计中使用BT21 的形象,还在最近开了一家快闪店。

Esquire X Ryan (Kakao Friends)

时尚杂志Esquire将Ryan描述为一个真实的自我,并让它成为他们的封面模特。3D Ryan与真实背景相结合的设计,使角色看起来更真实。

Maison Kitsune X Super Fiction

这是Super Fiction和全球时尚品牌Maison Kitsune的合作项目。他们设计了一个玩具形象,以此反映Maison Kitsun的狐狸特征。这只具有狐狸形象的大雕塑正在韩国第一家Maison Kitsune的商店门前展出。

Helvetica X LINE Friends

LINE Friends与代表瑞士现代主义的字体Helvetic有过一次独特的合作。因为是非物化字体与角色品牌的第一次,这次合作受到了设计界的关注,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新鲜感。

Kelly Park X Apeach (Kakao Friends)

Kakao Friends的Apeach与书法艺术家Kelly Park合作东京商店的开业。Kakao Friends经营的'Studio Kakao Friends'与来自世界各地且在不同领域的创作者合作。第一个合作者就是韩国的书法艺术家Kelly Park,Apeach粉红可爱的角色特征与Kelly Park强劲时尚的书法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而时尚的产品。

Snowpeak X LINE Friends

日本露营品牌Snowpeak与LINE Friends的一次联名。Snowpeak以其在野营装备行业的精细技艺而闻名,同时也以优秀的设计质量和热爱自然的精神而著称。它尝试将LINE Friends热情友好的的品牌基调运用到产品中,这种运用是出色的。

Rhodia X LINE Friends

LINE Friends与法国文具品牌Rhodia的合作,Rhodia是一个深受艺术家与设计师喜爱的品牌。LINE Friends可爱的角色形象被很好地应用在Rhodia充满奢华与艺术感的品牌形象当中。

Quartet X Kakao Friends

Kakao Friends 江南旗舰店在三楼开设了第二家咖啡馆与四重奏面包店,并发布了两者合作的菜单与商品。除咖啡的所有包装之外, Kakao Friends的角色也被应用于面包之中,给四重奏品牌带来趣味性与机智性。

Naixue X PUPU

腾讯ISUX设计的新角色PUPU与中国流行的奶茶品牌奈雪的合作,它们在企鹅奇幻之旅的展览中被一同推出,并且正在中国深圳的奈雪店出售。

Bang &Olufsen X Brown (LINE Friends)

Brown与Bang&Olufsen的合作项目,Bang&Olufsen是丹麦一家生产昂贵音频设备的公司。Brown的象征颜色和面部被限制性地用在最小设计中,以此保持Bang &Olufsen高端的品牌形象。

小米 X LINE Friends

基于“Super Me(SUPER MI)”的概念,小米和Line Friends展开合作。这个版本使用了Brown的故事,它遇到小米后获得超级力量并成为“超级Brown”。小米和LINE Friends将继续会有更多的合作方式。

**哆啦A梦/小黄人 X Clova Friends **

Clova Friends是由LINE Friends的母公司Naver制作的AI扬声器品牌。他们用Brown和Sally两个Line Friends 的角色设计了一款可爱而友好的人工智能音箱。很多AI扬声器都倾向使用可爱的角色,因为这些角色可以让人们对设备感觉更友好,并且有情感上的接触。最近,他们与哆啦A梦和小黄人合作设计了一些特别版,这些版本都很受欢迎。

Kakao Friends X Battle Ground

Kakao Friends和由Kakao Games提供服务的,热门PC游戏Battle Ground的合作。Kakao Friends设计了一个在游戏中穿得像角色的Ryan玩偶,是Battle Ground游戏迷们喜欢的少数项目。

Kakao Friends X 皇室战争 (Clash Royale Friends)

Supercell公司制作的著名游戏《皇室战争》与Kakao Friends一起做了一款小游戏,在这款游戏里,皇室战争和Kakao Friends的角色被重新设计。

Sundaytoz X 迪士尼 (Disney pop)

使用迪士尼 IP的手游正在陆续发布。

Sundaytoz已经发布了一款名为《Disney Pop》的移动休闲益智游戏。

随着各种各样的角色被创建,角色业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有很多使角色与其他品牌区分开来的尝试。我们总结了最为突出的品牌角色案例,并罗列了角色相关业务的特征。

最近有很多角色被设计成与明星相似,或者是由偶像明星参与提出概念再开发新角色的案例。明星的粉丝会自然而然成为这些角色的粉丝,角色品牌会很容易受到欢迎。在品牌策略中使用明星,给予角色故事也可以帮助品牌变得更加有趣。最近,由世界知名偶像组合防d少年团和LINE Friends合作而诞生的角色BT21就很火爆。

BT21

LINE Friends根据BTS成员所画的草图创建了一个角色品牌,并利用BTS的全球粉丝来提升这几个角色的人气。一年多来,BTS成员参与了从角色的初始草图、整体设计到角色个性和背景故事的所有过程。随着这些过程在制作电影里曝光,尽管还没有发布,BT21就收到了国内外粉丝的爆炸性响应。截至2019年1月,BT21在SNS的粉丝数量已达到1600万。匡威和 Antisocial Social Clubs等时尚品牌与BT21合作的产品在发布1-2小时后便全部售罄。

Roy6

Roy 6角色由LINE Friends与中国新一代偶像王源共同创造。王源与LINE Friends一起参与了角色的开发并首次在中国推出。Roy6的主题曲《Will you》大受欢迎,一经推出便在中国主要音乐排行榜上名列第一。

Running Man

这是LINE Friends用人气综艺节目《Running Man》制作的3D动画,每个角色都是根据节目中的真人明星而设计。基于节目的高人气,动画在全世界也广受欢迎。另外,他们还用这个3D动画角色制作了一款手游。

Krunk

Krunk是由韩国著名造星公司YG娱乐创造的角色。以明星歌手为概念,你可以很轻易地在与YG相关的音乐视频、活动或广告中看到它。用于推广YG明星的各种Krunk商品和人物也很受欢迎。

人气角色往往也受到全球的喜爱,因此很多角色品牌尝试通过开设线下商店或在海外举办活动来宣传自己的角色。我们研究了几个最近在品牌角色全球化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案例。

Apeach Omotesando

Kakao Friends在东京的表参道开设了一家以Apeach为主题的角色品牌店。在日本发布,为适应日本独特情感而改进的的Apeach角色与原始角色并不一样。在Apeach主题店,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甜点和大型雕塑来体验角色品牌。基于其在日本的知名度,Apeach还被选为东京旅游公司的主角。

上海 Kakao Friends 商店

Kakao Friends最近在上海开了一家快闪店,这是他们在中国业务的开始。这家快闪店的概念是“第一次中国之旅”,他们在周围放了一个巨型角色形象供人们拍照。中国是有巨大商业潜力的国家之一,因此Kakao Friends也期待在中国市场会有所成就。

LINE Village Bangkok

LINE Friends去年在泰国开了一个名为“LINE Village”的小型主题公园。当人们参观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室内景点时,可以看到实际尺寸的角色和在23个不同主题的房间里享受。LINE Friends商店不仅是一个销售商品的地方,也是可以让人们享受乐趣并拥有全新体验。今年他们也准备在上海开设另一个主题公园。

早期流行的角色以重复图像持续了一段时间后会使人感到审美疲劳。一些品牌角色尝试通过改变风格或者与其他品牌合作来带给大众新鲜感。也开发了一个使角色故事得到延展的新版角色,从而让品牌焕然一新。

Kakao Little Friends

Kakao Friends设计了一个婴儿版的角色家族“Kakao Little Friends” ,它们与原始角色并没有太大区别,形象却更柔和而温暖。此版本被应用于Kakao Friends的各种产品,尤其是与儿童相关的产品。

BT21 Universe

为BT21新设计的各种人物,传达了BT21亲朋好友的设计理念。这些不同的角色版本也受到BTS粉丝的喜爱。

通过收集角色形象,消费者可以以最完整的形式拥有自己喜欢的角色。随着童心成年人数量的增加,制作精良的角色形象也正在迅速增长。人们喜欢收集许多特别的版本。跟随这一趋势,角色品牌们将其角色塑造成玩具形象,让人们通过拥有它来对其有更多的感情。

Bearbrick

Bearbrick是日本MediCom Toy公司设计和生产的可收藏玩具。通过与著名品牌还有艺术家的合作,他们设计了各种不同版本的熊,这些熊的形状有着鲜明的特色,长期以来深受收藏家的喜爱。

Molly

Molly是香港设计师Kenny Wang创作的角色,通过与各种品牌的合作,Molly被制作成玩具人物。这个脾气暴躁、外表可爱的女孩在世界各地有很多粉丝,他们对她的限量版充满狂热。

Super Fiction

Super Fiction为他们的角色制作了很多高品质的形象,还设计了大尺寸的雕塑作为艺术品。

Avofriends

Avofriends是最近在中国大陆和香港都很流行的,由韩国小型工作室设计的角色品牌。他们与韩国的一个电子支付系统Lpay合作,该系统利用Avofriends来进行推广宣传。

角色线下展可以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角色品牌。由于人们喜欢在有趣的地方拍照并分享到SNS,很多角色品牌都倾向于用开展览的方式来宣传角色,并让人们与喜欢的角色合影。

Bape XXV 25周年展

街头品牌Bape在东京开了一个大型合作展览庆祝25周年。由10位艺术家定制的角色baby Milo和与各种品牌合作的产品被放在展览里一同推出。

I am Sally 展览

全球角色品牌LINE Friends在上海的东方明珠塔推出了一个名为“I am Sally”的展览。这是LINE Friends的首次单独角色展览,它在Sally生日当天开幕,周末有超过6万名当地粉丝和游客参观。展览放置的4.6米高的大型Sally尤为特别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里面还设计了各式各样Sally主题的展览摊位和快闪店。

Momo Planet 艺术展

Momo Planet用其新设计的图形海报在中国开了一个艺术展,传达与原始角色完全不同的品牌形象。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对于影视剧IP来说,资本吹捧、人们“爱戴”、一时风光无二,特别是大中小各类品牌商都在争相恐后试图与其攀上关系。

明星光环、流量爆款,超级入口。。。。。影视剧IP被赋予极大的想象空间。

影视剧IP有毒,营销借势需谨慎

不好意思,在影视剧IP一片欢腾之时,响铃充当了那个看到“皇帝的新装”后说出真话的小男孩,那些正在或正准备捆绑影视剧做营销的,影视剧IP并非“一招鲜,吃遍天”。不信,我说三个方面。

一、流星式的IP自己都可能水土不服,就别指望包治百病

近日,黄磊领衔主演的日漫改编电视剧《深夜食堂》首播就遭遇滑铁卢,有媒体报道称,其在北京卫视收视仅为0.5,浙江卫视收视也只有0.48,视频网站播放量仅仅2800余万;播出2日,在豆瓣上的评分仅为2.3分,90.5%的观众给出了一星差评。然而,遇到类似尴尬的影视剧却是数不胜数,比如此前,黄磊另一日本IP的电影《麻烦家族》,豆瓣评分仅为4.7分,收获票房仅3227万。同样改编日本IP的《求婚大作战》,虽有流量小生张艺兴加持,但首播收视仍然仅为0.5。

所以,IP并非神仙药,也常有“水土不服”等“怪”现象,品牌借势时需格外小心。

不过分析下来,此类情况频繁发生的原因不过是:

1、 如今影视剧太多,IP太多,但真正好的影视剧IP仍然很少,多数影视剧差异性并不明显,成功的概率本来就低。

2、多数影视剧IP亚文化属性特强,或成就于特定场景,生搬硬套只会引起“水土不服”。 比如《深夜食堂》就是将日本食堂文化的中国化嫁接,却几乎没有任何“本土化”特色。《求婚大作战》10年前在日本之所以能火,是由当时日本的亚文化决定的,但放到现在的中国,早已物是人非。换句话说,中国观众的收视习惯发生很大改变,在目前的文化消费环境中,海外IP中国版如果没有保持水准或创新改编,原先强大的海外IP也将失去IP效应。即便是国内自己的IP也是如此,想想西游记这个超级IP,改编成功的屈指可数。

3、 广告植入泛滥营销过渡,让IP变了味。 广告乱入一直是破坏剧集色泽的原罪之一,就在观众把《欢乐颂2》直接称为“广告颂”后,《深夜食堂》又来补刀,密集的“在广告中插播电视剧”,《求婚大作战》也没好到哪里去,里面DR钻戒、可爱多等露出本来还算正常,但当可爱多无处不在,《求婚大作战》成了冰淇淋广告片就不太正常了。

而且 这些明星IP看似有很大流量,却实际成了流星。 这些原版拥有众多粉丝,具备超高人气,翻版领衔主演的明星自带流量和话题,本以为这种成功的原版加流量明星的组合是最保险的玩法,但偏偏是这种瀑布式流量让观众寄予了极大的期望,最后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植入翻拍剧的广告商也跟着遭殃,迎来骂声一片。

二、IP“明修栈道”,品牌却在“暗度陈仓”

直白的说 ,在借势影视剧IP营销上,IP自身和品牌商有着不同的目的和要义,处理不好就容易南辕北辙。

正如前漫威主画师Walter McDaniel指出:“品牌有生命周期,到了一定时间就会死亡,但IP不会。”

借势影视剧IP的企业或品牌主,多数是以自身品牌为核心,品牌一开始的设计就是瞄准了某种呈现形式,主要解决的是这个形式该如何去赚钱。所以很容易把影视剧IP理解成一些角色形象和故事(内容),然后把这些披在自己的品牌上进行营销。

然而这只是比较表层的东西,而非IP的实质。 大量事实证明,这类披着IP外衣的打法越来越行不通,就连“好声音”节目这样的大热门IP在做成大电影后都极其惨淡,更别提绑架在此基础上的品牌商。

而IP和品牌的最大区别是,真正的IP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哲学 。《美国队长》创立至今经久不衰,周边产品热销不止,也是因为它建构了完整的价值观、文化和哲学体系。并且,IP产业的核心是用户,是粉丝经济,需要关注的是粉丝的心理需求。

所以品牌商在借势影视剧IP时唯有将其品牌理念和IP的精神内核联系起来并达成一致才可能“水乳交融”。

但现实中让人作呕的借势植入比比皆是,比如《深夜食堂》里生拉硬拽的剧情和人设、不接地气的美食、演员浮夸辣眼的演技,具体可看吴昕那夸张的吃面画面:

而且前两集被“统一老坛酸菜面”花式承包。过程中百事可乐、江小白、安居客、金龙鱼食用油、妙洁频频出镜,片尾鸣谢名单中还有百威英博、思念、九阳、永久自行车等一大堆合作伙伴。

当然这也得分品牌气质和影视剧类型,有些品牌天生就不适合做影视剧IP营销,有些则天生就是这类营销的种,在《求婚大作战》里植入的DR钻戒 (Darry Ring),一直是以“真爱”定义钻戒,其品牌也一直在塑造 “一生唯一真爱”的内核,于是在影视剧的情感戏中就尽占便宜,比如在电影《所以和黑粉结婚了》中,男主后后准欧巴[朴灿烈(Park Chan Yeol)饰]用浪漫的DR钻戒向女主方淼淼(袁姗姗饰)求婚,将电影中需要表达的浪漫与爱情恰好地表达出来,而DR的露出也不突兀。

同样,在与《神探夏洛克》合作中,欧乐B旗下的一款高端护龈牙膏“洗牙双管”的营销也恰到好处,《神探夏洛克》的搭档精神与“洗牙双管”牙膏的大亮点——“双管”关联性较强。欧乐B新产品营销团队在推出《神探夏洛克》番外篇视频时,将其“双管”、“长效护龈”等产品亮点,巧妙植入到剧情当中,成为破案的关键,也能让神夏粉大呼过瘾。

所以借势影视剧做营销,不是要借其“尸”,而是要招其“魂”。整个过程并不在于营销而在于制作。借势影视剧IP营销的成败在于建立一个情感代入的通道,最终目的是要影响用户忠诚度。其形成机制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三、警惕那些背道而驰的IP

当然,最可怕还是那些看起来流量巨大,但与品牌商调性不符、目标用户不一致的IP。如果品牌借势这些IP,只会模糊品牌定位,让消费者不知所云又不知所措。 比如在《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中,宾果消消乐的广告内容,当“萨帝鹏”登月后突然摘掉防护服,玩起了宾果消消乐,这样的剧情设计让人大跌眼镜,难道宾果消消乐真要宣扬自己特别适合在无引力的月亮上玩?又比如《择天记》里神仙们居然在转转上买卖二手货。这和抗日剧里是手撕鬼子一样,瞎扯到了极点,这不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么?

所以在借势影视剧IP之前,不妨先掂量下自己,再看看对方,到底“八字”合不合,到底是不是门当户对。 倘若一个煤矿老板说要拍动画片怎么听都觉得在玩票,上海迪士尼乐园要找合作方,选择百事可乐、 康师傅这样的快消品品牌,肯定比电器、金融等其他行业品牌更加合适。我们不太可能面对广场舞大妈去营销 AKB48,也不要对着二次元死宅去吆喝着抗日神剧。

管合适的影视剧 IP 只要用心发掘总能找到,但多数失败的借势营销,多是品牌方或者影视剧IP自己在作死。

品牌自己就是解药,这样才能自救

好了,吐槽归吐槽,咱们还得回到现实中来,尤其是对于广大公关狗、广告人。

在响铃看来,选择一个影视剧IP 做跨界营销,除了调性相符,还有几个简单的标准:

1、 是否有足够的认知基数。 也就是得估量下这个影视剧 IP的势能到底有多大,能否借助 IP 让品牌、产品更加广泛地获得认知,而不是本末倒置地用营销来炒热 IP;另外需要注意每个IP故事都有文化内核,《美国队长》《007》都是在讲述“超级英雄”的故事,日本动漫作品在中国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未能像漫威系列那样风靡全球,就是因为日本和中国文化同源且这种文化与价值观的表达只局限在中日。

2、 是否是强分享连接感,比如用户是否愿意参与;是否容易带动社交链等。

3、 是否具有价值沉淀性 ,比如在时间上的沉淀,国外美国队长诞生于1941年钢铁侠诞生于1963年,IP运作不能是快餐短暂式消费。在情感上沉淀,是否具备爱情、亲情、正义、尊严等都能推动IP深入人心的元素,《蝙蝠侠》中的民间正义,《超能陆战队》中的宣扬的亲情,这些内核是可以跨越文化、地域和时代的,并可以被沉淀下来形成亚文化效应的。

4 、是否具有强附着力,是否能相互吸引,引爆流行 。人为的传播在渠道上和时间上毕竟有限,成功的 IP 需要在没有强推的情况下不停地获得新的流量。

但如果真的脚踩到了狗屎,中了这类影视剧IP的“巨毒”,又该怎么办?

当然得自救啊。

也的确,包括上面提及到的那些品牌商,他们在遭遇到有毒IP后也在寻求自救,比如DR,在《求婚大作战》剧收视扑街,片方在宣传上又种种苛刻限制下,DR营销团队干脆录了首“吐槽喊麦神曲”发到网络上,随后多个广告号转发,并引发了大家二次创作的热情。这种 “自黑式营销”也够大胆的。

当然除了这种剑走偏锋的自黑式玩法,品牌商还可以尝试这些。

一、品牌不端着,才可能被用户捧着

简单的翻译下,就是品牌要接地气。

都已经踩到狗屎了,还硬着头皮说自己踩到的是金子,那就是欲盖弥彰,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了。

最近《奇葩说》火得一塌糊涂,而其中的植入广告也倍感亲切,这不得不赞扬下 *** 盘的营销团队,想想面对《奇葩说》这一”怪咖”IP(奇葩说可是集无下限、尽逗比、全恶搞、敏感性话题等于一身),品牌商若果再端着会是个啥画面,“掏出来搞事情”就成了“为发烧而生”,“奶后吐真言”变成了“点滴纯粹,乳此简单”,“别让你的头屑陪我过夜”变成了“头屑不见秒来电““我X(去),这也能卖出去”换成“轻松卖闲置,放心淘二手” ,“玩的不够大,别喝美年达”也替换成原来的 “自然健康每一天”、“鲜听我说”等。这些品牌商已经跟逗比的奇葩在一起了,那就跟着一起逗比就好,这样才能“臭味相投”,完全继承和延续原来IP赋予的韵味。

我们想想,如果DR团队,面对《求婚大作战》这条咸鱼时,如果再端着,再去毕恭毕敬、端端庄庄宣扬自己唯一的爱和永恒,或者继续到处洒银子抛钻石,说自己这是一场成功的品牌植入,那会有多尴尬,反而是这种自黑式营销,看似“破罐子破摔“,却做到了营销中的”入乡随俗“,借力打力。

我们看之前电影版《将爱》的PS海报、动画片《蓝精灵》的恶搞版歌词,浙江卫视为电视剧《兰陵王》制作的吐槽视频等,也都是将自己放下一个身段,才做到了与受众亲密接触。

我们说“病毒营销”,首先得承认自己“有病“,然后利用好这个”病“,放下身段,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病原体”,加速扩散

事实上,那些拿着喇叭鼓吹自己多么正义,多么高尚,多么正经的品牌往往没人瞧得起;那些利用物质或金钱奖励诱导分享的霸屏式传播,或者直接售卖式吆喝,往往都很低级趣味。如今,大家转发和喜爱多数情况下不是因为你正经,不是因为钱,而是能引起情感共鸣,打心底欣赏,而是品牌和受众一样,不端着,接地气。

二、品牌摆脱了自嗨,才可能实现众嗨

简单的说,品牌要舍弃以自我为中心的套路,做去中心化的传播。

而在这些“有毒”的影视剧IP中,品牌商自嗨就只会招来观众的嫌弃。

过去的传播,多是中心化的传播,企业品牌商在上,高举高打,讲求抓传播入口,强调遵命与执行,比如找央视,但这类传播只是企业导向,现在传播需要用户导向,因为消费者根本不需要独乐乐以企业为中心的头条话题,而是需要众乐乐高度参与自由交互的平等沟通。

这其 中正确玩法是做“情境化营销”,即基于消费者所处的情境,进行针对性的营销渗透,让观者产生共鸣,进而触发“心动”的消费行为。

具体方法至少包括3种:

1、 根据影视剧剧情需要进行借势植入,而不是生搬硬套。

比如《最强大脑》播放期间,对于那些关注智力开发、喜爱智力竞技的观众,如果出现相关的产品,记忆度就会自然加深,六个核桃就刚好乘机而入。再比如在世界杯期间,即使已经到了下半夜,铁杆球迷们都会在守在电视机前看直播,这时候如果出现啤酒、足球等广告,除了迎合消费者热血沸腾的心理外,还能激发消费动机。

2 、根据品牌自身气质和产品特性,尤其是消费者使用场景进行植入。

比如之前说到的,在影视剧的感情戏桥段或是对于明星的爱情故事,观众都在期待有情人终成眷属的配对,浪漫的求婚仪式,矢志不渝的爱情宣言等。于是那些钻石品牌、能创造刺激新奇的科技产品就可以借机发挥。如在吴敏霞张效、吴京谢楠、戚薇李承铉、陈一冰夫妇、齐溪宋宁等求婚现场,我们都能看到DR钻戒的身影,当年汪峰拿着大疆无人机求婚章子怡也直接上头条。这些营销既满足了明星求婚与众不同的需求,表达出明星个人的价值主张(DR钻戒以男人一生只送一人为的创意源点,大疆无人机未来无所不能的品牌理念也符合明星们的价值观),增强了话题性,也让DR钻戒、大疆无人机自己的品牌曝光顺理成章,并无违和感。

再比如在《小时代4•灵魂尽头》中,对于小时代4最强CP林萧陆烧的求婚画面,郭敬明钦点一枚Darry Ring稀世粉钻作为真爱信物,当陆烧求婚林萧,并为林萧戴上了婚戒的那一刻,不仅画面让人动容,Darry Ring也是“占尽便宜”。

3、创造特定的情境,以使得品牌自身与影视剧IP保持一致。

比如在与《功夫熊猫3》的合作中,伊利每益添推出“添猫号”系列产品,在承包了北京地铁1号线广告后,伊利每益添酸奶直接将地铁“添猫号”车厢1∶1原版复制进北京金源燕莎购物中心,同时配上曾引爆社交圈的智能手拉环和东方梦工厂原版明星阿宝,在商场营造了一个“功夫江湖”的特定场景。消费者可以在购物中心内拥有与地铁同样的即视感,可以与呆萌的明星阿宝合影,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拉环测试健康指数、玩H5游戏。这对消费者特别是阿宝粉丝来说,能够唤起他们关于前两部《功夫熊猫》的记忆,并在体验中将功夫熊猫与每益添的低糖理念潜意识融合。

这所有的情境营销都是基于用户体验,而不是品牌。

三、品牌愿意做小做少,才可能获得更大更多

直接的说,就是品牌商不要贪多。

比如在《择天记》中,“韩束一叶子面膜”的植入借势就到达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先是罐装:

接着实物:

最后招牌都用上了:

《深夜食堂》备受诟病也是贪多,不但广告植入品牌达到19家,除了锅碗瓢盆,连个垃圾袋也要植入广告,而且单个品牌露出多次,比如百威(含雪津啤酒、JA苹果酒)共出现14次,含3次口播,而百事可乐也出现了12次,统一也出现了10次,并有6次口播。最后这些品牌商IP效应没沾到,反而惹来一身骚,被网友拉出来吊打。

这既告诉我们不要在热门IP上扎推,在影视剧借势植入过多的时候,我们或可以选择植入少的IP合作;又教会我们不要一味求多,多次冒险的露出不如一次恰到好处的曝光。

比如在《言叶之庭》中,饮料品牌三得利的露出就显得小而巧妙,在男女主角初次相遇的那一幕中,女主角正在喝三得利的金麦啤酒,在感受到男主角的视线后,她很自然地转动了手中的啤酒罐,露出金麦两个汉字。

而之前说的求婚场面,钻石品牌的露出也遵循了“少即是多”的原理。尽管在求婚的画面中,戴上某品牌的钻戒只是手指间的一个细小动作,但整个画面都聚焦在次,且加强了剧情,把观众带入了故事情节中。

总之,以上都是套路,起决定性的还是人。无论影视剧IP是不是毒药,我们都该给自己随时准备解药,时刻提醒自己,别被表面迷糊了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4522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5
下一篇 2023-04-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