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怎样才能卖得比别人好?

贵金属怎样才能卖得比别人好?,第1张

岁末年初,是贵金属产品的销售旺季,人情世故、节日送礼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黄金是国人永远的最爱。但年复一年的重复销售、过度深耕,外加贵金属公司间产品类同、缺乏新意,使银行开门红贵金属销售难度日益增大。如何才能在现有环境中,做好贵金属产品的销售?

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觉得展会是不可错过的营销机会。只要紧紧扣牢产品、客户两个基本点,深挖数据,做好分析,再辅之以恰当的场景渲染,开门红期间的贵金属销售工作是可以有所突破,做到年年有新意、年年上台阶。

对的产品:销售第一步

对的产品、合适的销售场景、有需求的客户,是有效销售的基本三要素。对的产品,则是整个销售环节的第一步,选准紧扣时尚、引领潮流、新颖独特且客户喜闻乐见的产品至关重要。如何才能在浩如烟海的产品中,发现适销对路的那一款呢?

参加贵金属公司的年度订货会,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年度订货会上,各家贵金属公司都会尽其所能,利用各类宣传方式,全方位、多维度推送其年度相关产品。提前与之接触,可横向比较各家贵金属公司当期所推新品,从中选取中意的产品。

贵金属公司的产品推介,往往是其依据市场及各自公司的经营需要,从公司立场出发的单方面推介,对银行而言是被动的接收。在此基础上,侦别出银行认可、客户需要的产品,才是根本与关键。如何才能做到呢?

梳理以往的销售数据,将销售量、销售额按降序排列,可梳理出哪些是大众喜欢的人气产品,哪些才是为银行带来收益的产品。从a网点在两次展会中销售量、销售额的最大值情况(如表1所示),我们可以得到两点认知。

>1.相对低单价的产品,往往容易获得客户喜欢。

这些产品往往以当年的生肖,或者是一些有特别寓意的产品为主,迎合人们祝福、送人、自用的需求。所以可选择一两款单价较低的产品,作为营造展会现场销售氛围的利器,以起到拉动、促进现场销售的效果,也可作为公私联动、公司年庆的首推产品。此类产品的选择,重点在于应景、价格,以小件为主。

>2.高销售额的产品,属于小众精品。

这类产品单价相对较高,受众较为单一,以特定的寓意题材为主(如婚庆、贺岁、传家、养生系列相关产品),还有以国家级礼品为原型的贵金属产品(如中国赠送给联合国的“和平尊”同款产品)。此类产品应选择公司新近重点推出,紧扣当下热点的产品,适合开展个性化销售,以传承为营销切入点。

高单价产品带来财气,低单价产品收获人气,财气和人气是展会缺一不可的要素。高单价产品与低单价产品有效组合,构建了多层次的展会黄金产品体系,既丰富了展会产品结构,又扩大了客户的选择范围。

对的客户:内外结合

展会客户邀约,可从内部挖潜与外部拓展两方面着手。

>1.内部挖掘

内部客户的挖潜,可以从过往的购买记录着手,分两个方向进行。

一是梳理已有购买纪录的客户。对历年购买过贵金属产品的客户(重点是购买过熊猫金币、生肖系列金条的客户),按购买金额、购买次数两个维度进行梳理。在客户持续购买的前提下,趁势营销其它符合客户品味的贵金属产品。该类客户可作为展会邀约的保底部分,以确保参会人数不至于过低。

二是分析客户已购买贵金属的产品结构。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消费需求,基于各类消费群体的差异,对客户购买贵金属产品的结构进行分析。按实物金、投资金两个维度,梳理一年内购买过大金额贵金属(实物金+投资金)的客户信息,重点关注投资金购买比例较大的客户。以展会为契机,借由进一步完善客户所持有的贵金属产品结构,使其资产配置更趋合理,利用客户对贵金属的偏好,向其营销实物金。反之,则可向客户介绍投资金相关产品。

>2.外部拓展

在内部挖潜的同时,应积极开展外部拓展工作,以争取新的增长源。

公私联动:充分利用银行信贷投放资源优势,以及代发薪企业庞大的员工基数,利用公司年会、奖励等各类机会,全力新拓客户源。针对该类企业客户,以低单价、小克重的展品为引子,逐步培育客户的购买兴趣,并适时推出贵金属订制等业务。

精准营销:瞄准目标客户开展针对性营销,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客户信息系统,梳理本命年的客户信息,投其所好,针对性推荐有保平安、祈福寓意的贵金属产品。在营销产品的同时,也体现了银行对客户的关爱之情。

对的氛围:感情与热情

展会氛围的营造,可分为前期的宣传预热和现场的氛围营造两部分。

>1.前期宣传预热

展会前期宣传预热,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线上可充分借助微信等新媒体,线下则可结合传统的精美画册,向客户重点推介展会的贵金属产品。这样既实现了信息传播的最大化,起到了广而告之、昭示天下的目的,又实现了客户近距离、直观地欣赏相关产品的目的。前期宣传预热的策划,要重点体现、突出“为产品注入情感,通过产品点燃亲情,创造无与伦比的体验感受”的创意与愿景,为产品赋予更多的情感元素(如国人特别注重的亲情、传承、限量等)。

>2.现场氛围营造

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无外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六大渠道,其中眼、耳对外部的感知是六大渠道中最强烈、最有效的,所以现场氛围的营造也就要围绕这二点来开展。

由于人们获取的信息绝大部分是靠眼睛得到,因此为了营造热闹、喜庆的氛围,展会现场的灯光、色彩、装饰设计都要紧紧围绕喜庆热闹这一主旋律,可多摆放些鲜花、玩偶作为衬托,使整个现场充满生气与活力。此外,可通过模特来回穿插走动展示贵金属产品的环节,以及写对联、写福字、剪纸等客户参与度高的活动,为展会添加特殊的视觉效果,使整个现场活起来、动起来。

同时,现场通过音乐播放、主持人吆喝(产品介绍、买赠介绍、秒杀、抽奖互动)来烘托、渲染现场热火朝天的销售氛围,持续刺激,确保客户的购买热情不断高涨。

问牵头贵金属销售的业务部门,可不可以退。然后问财务部门,可不可以实现退款的账务处理。如果涉及入库出库之类的,还要与运营部门沟通好。

贷款条件:1、必须是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2、具有城镇常住户口或者有效留居身份。3、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信用良好,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4、有些银行会要求申请人办过本银行的xyk或向本银行贷过款且信用记录良好。5、有些银行还要求提供银行认可的工作抵押或质押,或有符合规定条件、具备代偿能力的单位或个人作为。

不合理,属于捆绑销售,我在买房时候也遇到类似的。

我买房时,因为担心交易资金安全,找到了一家房产中介公司,并且缴纳了2%的中间费,中介帮我搞定银行贷款,最后帮我申请了9折的贷款,当时85折是标配,告诉xyk逾期了,换银行也只能打9折,当时我就信了。在过户的前几天,中介说需要再交2000块钱银行办理的手续费,这个是银行收取的,我当属就起了个心眼,打电话问帮我办理贷款的银行客户经理,银行客户经理支支吾吾的,说这个你问中介公司,我说你要是不告诉我,我去你们网点咨询有没有这个手续费,他无奈的说我们没有这个手续费。我后来和中介说银行没有要交这个手续费,后来中介也没有再提,事情结束后,我思索了一下,肯定是中介要给银行客户经理回扣,中介想忽悠我出这笔钱。

回到题目的问题,买房按揭贷款,征信一切优良,但银行必须让3千元买份他们的保险,才给贷款,合理吗?不合理,怎么办?

第一:打电话问银行,他们有没有明文要求,买房按揭贷款要先购买3000元的保险,不要问中介和客户经理,他们极有可能串通一气,直接去网点或者电话咨询。

第二:如果银行告诉你买房按揭贷款要先购买3000元的保险,留下证据,投诉到银保监会,捆绑销售是不合法的,银监会于2016年5月13日发布的《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不得违背客户意愿将代销产品与其他产品进行捆绑销售。3000元的保险是银行代销保险公司的产品。

综上所述:这种捆绑销售是不合法的,遇到这种情况,和银行先沟通,如果银行还是强势要求购买3000元保险,拿着证据就银保监会投诉,银保监会对这个处罚很重。

谢谢悟空邀请,当然是不合理的。题主遇到的这种情况就是商业上常说的捆绑销售,在商家相对强势的情况下,客户买入紧俏商品的同时需要搭售一件滞销的商品。

1、越是房贷额度紧张的时候越容易发生搭售行为

按理说,房贷属于优质资产,可以为银行提供长期、稳定的利润,银行不应该为难房贷客户,银行似乎应该“求”着你贷款才对?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是如果我们买房用的是公积金贷款,银行往往并不欢迎(当然开发商就更不欢迎了),公积金贷款的审核比一般商业贷在征信上审核更严格,因为征信污点被拒贷的比例很大。二是银行自身在贷款额度紧张的时候,也容易发生搭售行为,原因嘛,其实就是心理博弈,反正额度不够用,那就可以挑选一下客户,如何挑选,就是附加一些条件,而搭售保险类的产品就是常见的手段,保险可能是银行代理的,也有可能直接就是银行旗下开发的保险品种。这种行为当然是不合理的。

2、银行最常见的搭售理由是什么样的?

销售人员常见的伎俩无外乎威胁加利诱。比如,你不买这个保险,贷款就办不下来,你如果买这个保险,利率上可以有优惠,要么多打折,要么少上浮,保险才几千块,你利率少一点,省下来的可是一大笔,结果很多人稀里糊涂就答应的。还有一种常见的套路是一开始说保险只要几百块,一千多,结果真到交的时候,才发现是几千块,甚至一期几千块,然而,此时你其他事情都做得差不多了,只好硬着头皮买下来。

3、遇到银行搭售怎么办?

就像上面提到 ,这其实也是一种博弈,如果题主真像自己说的那样,征信良好,也就是说换一家银行也很容易办理贷款,那么你完全可以表示拒绝,态度鲜明的说,如果非要让我买保险,我就换银行(当然,有可能你换另外一家银行依然会遇到类似的事情),此外,如果你事先不知情的情况下,最后被要求买了这个保险,也可以投诉并要求退款。

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当然是不合理的!这很显然是一种搭售行为,很多人遇到类似的情况,总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早点办完贷款就好;但其实,办理房贷必须买保险,并不是银行的规定,而只是信贷员个人的行为罢了,是完全可以拒绝的!

银行工作人员“搭售”行为,是比较普遍的

其实,这些业务都是可办、可不办的,选择权理应在用户、而非银行、更不可能是客户经理。 但银行经理会在申办新卡的间隙,“顺手”将这些业务都给办了,期间只会象征性的询问一下客户意见而已!

这种还算是比较好的,只要客户提出异议,银行工作人员一般就会做出解释的!而如果是申请房贷,工作人员甚至会“威逼利诱”,让客户办理相关业务的!

比如,和你说房贷额度紧张,不买份3000元保险,难以通过审批、放款时间会延长之类的话。这些才是最为“可恶”的!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其实,所有的“搭售”,都只是客户经理自己私下的行为,并不被银行认可和接受的,虽然大多数的情况下,银行是默认这种行为的!如果,万一遇到这种情况,可按以下步骤来处理:

总之,银行这种“办房贷、搭售保险”的行为,本身就是极其不合理的,我们要坚决抵制、维护自己的权益才行!

本人从事银行工作12年,经手的贷款额度过数亿元,明确告诉你:

在银行办理房贷,要求必须买保险,是不合理的

这里咱们暂且只讨论题主问到的“房贷”,因为其他某些贷款产品是有合规且必须购买保险的要求。

贷款是否能申请下来,主要受以下四个因素影响:

以上4条只要达标,90%的概率可以成功获得银行贷款,另外10%不能成功获贷的原因多数是因为不可控的银行政策导致。

题主的征信优良,但被要求必须购买3千元保险,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银行都是按照固定的风控流程来审批的,能够“人为 *** 作”的空间并不大。

但是很多申请贷款的朋友,可能申请贷款的资料有一些小瑕疵或不充足,这时候银行会直接或间接说明需要购买理财产品才能审批通过,包括但不限于“保险、基金、贵金属”.......

其实这样的要求至少为了满足他们的“业绩达标”

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于“存贷利差”,其他利润来源于中间业务和代理业务,而保险、基金、贵金属这些就属于银行的代理业务。商业的本质是逐利,银行也是商业机构,所以会想方设法尽量提高利润。

每个客户经理他们不单单只做贷款一项业务,他们会有各项业务的考核,做贷款的经理也会有少部分的理财考核占比,所以会在做贷款业务时顺带推销理财产品,即是为了完成考核,也是为了增加提成收入。

如果不买理财就被拒绝贷款,这显然是违规的

但是,多数申请贷款的朋友并不专业,所以只能听银行经理说什么就是什么。

并且,大家申请贷款的第一目的是为了成功申请贷款,往往觉得只能要能把贷款成功申请下来,适量花一点冤枉钱也懒得计较了。

即使有些朋友想较真到底,但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留下充足证据,无法证明银行的 *** 作不合规,那么最后还是会不了了之。

其实办理贷款搭配理财产品,也算是行业潜规则了,一般银行考核完成了就不会要求买理财,如果本月某项理财产品没达标就很可能要求买理财。

有没有绝对可以避免的方法呢?当然有,那就是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贷款资料尽量提供充足,如果被提到要买理财,可以录音或录像,然后和银行协商免除理财产品,否则就投诉到“银保监”。但是这样做的结果肯定是闹得双方都难堪。

看了以上的回答,最后我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如果购买理财的数额不多,你可以选择妥协;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较真到底;

或者你可以和银行客户经理好好商量;

再或者你也可以同时咨询2~3家银行的贷款,其中就会有某家银行没有买理财的要求。

总之,能快速且低成本的获得贷款才是我们的第一目的。

德先生思考了下,是不是中间有误解呀?购买的保险会不会是抵押房屋的财产险? 这个保险可是在住房按揭贷款中必须购买的。

商业银行买房按揭贷款,那其实是一个标准化的贷款产品,一般来说因为是国家商品房改革的辅助措施,那么在管理规范方面相对比较严。 这个贷款的申请对购房人是有着一定的征信要求,对购房人的工资收入和偿债能力也是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同样对于所购买的住房也有着评估要求和保险要求,一般会需要购房人买一个“按揭贷款抵押房屋财产保险”,意思也就是将来假如这个房子失火等发生房屋贬值时,保险公司可以就房屋价值进行赔偿,以保全贷款的安全性。

这个是有法条支持的,在《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二十六条规定:

那这部分费用大约有多少呢?

保险费=保险金额 保险年限 年保险费率 换算现值系数 其中的年保险费率一般最低为0.06%。在德先生印象中,假如申请三十年房贷,这个保险费用是一次性收取,应该不会超过贷款额的1%,也就是贷款50万,大约可能一次性收取30年保费不到5000元。

如果提前全部或者部分归还房贷,那么还可以去保险公司申请退还剩余全部或者部分保费。 这一点可能很多购房人都不知道,现在特别强调一下。

其实这个保险费确实是保险公司净赚的,因为发生保险赔付的可能性太低了,目前听说有些地方在办理住房贷款时,也可以不购买这个保险费。要看每个地方的具体规定吧。

总结一下,如果购房人最后拿到的保险不是这个房屋财产险,那就是银行在趁机搭售其他产品。取好证据可以向银保监会进行投诉。

作为一名曾经在银行工作6年的资深信贷经理,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如果你买房的楼盘指定了贷款银行,一般会有两种原因,一种可能是楼盘的开发贷在贷款行,还有一种可能是其他银行没有信贷额度,指定的银行有额度。

从按揭申请人这个角度讲,这两个原因非常重要,已经说明按揭申请人在贷款办理过程非常被动。在这样的前提下,申请人是很难有选择权和话语权的,尽管都知道这样的搭售行为不合理,说投诉换银行的,是自己没经历过。

从银行信贷经理的角度讲,按揭贷款尽管是低风险业务,但因为利率低、贷款期限长,占用的人力物力较多,愿意接房贷业务的经理并不多。此外再加上银行的考核体系,大量的指标考核,小指标多且有完成率要求,经理只能根据客户资质酌情增减产品,保险、贵金属、基金搭配营销,完不成相应指标,甚至会扣款,都不容易。细细沟通,只要要求不过分,差不多能接受,就OK了。

纯手打,希望对你有帮助!

俗话说“神仙好敬,小鬼难缠。”像你说的这种情况肯定是违规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难以摆脱这种小伎俩的束缚。

按揭房贷正常情况下,是不应该搭售保险的,但是当你办理业务的时候,个别银行的个别工作人员,可能会借机向你要求,帮他办理一些业务,比如买个保险,办张yhk,开个网银等等。

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直接拒绝,接下来的各种业务办起来就会比较尴尬,因为你总有要求他的时候,他的态度就会变得不冷不热,如果你办了他要求的业务,那么他的服务就会比较周到。

遇到这种情况,我觉得只要不是很费劲,也不会多花钱,最好做个顺水人情,毕竟国内没有支付小费的习惯,就权当做好事了,免得以后办理业务时,不好意思再去找他。

如果他们的要求比较过分,比如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让你购买保险,或者让你必须完成多少额度的存款任务,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进行录音录像取证,然后到当地银保监会进行投诉,他们定会老老实实给你道歉。

其实我国各大银行的规章制度都是非常完善的,绝对不允许业务人员强迫用户购买服务,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对各商业银行的行为也会进行有效的监督,商业银行的,管理机关和领导人员对下面的违规行为也是要求令行禁止的,这就是所谓的“神仙好敬”。

但是具体到个别工作人员的时候,由于基层压力比较大,他们往往会借机向用户做一些推销,其实正常的业务推销我们也是应该体谅的,作为普通劳动者,他们的工作也非常辛苦,但是有的人强买强卖,严重违反用户意愿,这就成为“小鬼难缠”了。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这和捆绑销售又有什么区别呢?

从合规角度来说

11月18号,银保监会对建设银行北京分行,平安银行北京分行进行了通报。通报他们的原因就是建设银行北京分行违规向小微企业借款客户搭售人身财产保险,平安银行北京分行违规在个人经营借款过程中,搭售高额人身保险。

这则通报的背后是国家三令五申要求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但这两家分行并没有遵照实行。

虽然买房的个人与小微企业无关,但从上述通报也可以看出,银保监会对银行变相提高融资成本的现象非常不满。

不遵守银保监会的规定,就是不合规的表现,当事人可以向银保监会进行投诉。

从合理角度来说

捆绑销售产品放在哪个行业都是非常不合理的。买房必须要搭售车位,买车必须要搭售保险,买空调必须要搭售管道。生活中的这种搭售现象非常多,数不胜数。

按照道理来说,我想买一件商品,你可以推荐我买相关联的产品,但不能强迫我购买。甚至威胁我不买另一件产品就买不到我想要买的产品,这是非常不合理的现象。

好在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只存在于个别银行。一般一家中介公司或开发商都会准入多家银行,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选择。

从合法角度来说

这种在办理贷款的过程中强制搭售保险的行为,其实已经触犯了我国的相关法律。

《治安管理条例》第46条、《刑法》第226条,都对强买强卖行为进行了约束。

碰到这种行为,你甚至可以当面喝斥他:“你敢对你说的话负责吗?”当即录音把证据交给法院。

总结:

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办理贷款过程中是不允许搭售保险的。搭售保险的行为既不合规,也不合理,更不合法。借款人在这个过程中也属于消费者。可以将相关证据保留,无论是递交给银保监会,还是提交给法院,都是在合理的保障自己的权益。

都是一帮添油加醋的“砖家”

咱中国这么多城市,每个城市的实际执行情况均不一样。

我是从业者,接触的地方上海以及上海周边都有,来写一点中肯的。

1:说一个城市之间各银行房贷利率差不多的,全国除上海地区外,你仔细了解一下同样的贷款人征信,利率最高和最低的差额多少,不会低的。

2:讲统同一城市间,每一家银行的额度不一样,银行信贷员在提出这些东西都是得到当地支行默许的,也都是在拿条件交换的。

3:开发商指定银行,作为大客户间的合作,无论从审批速度、房款速度、贷款额度指标、利率水平上综合选定的。要不他开发商选最高的,这么多贷款人还不闹翻天。连LPR都是18家去掉一个最高一个最低之后平均的,何况一个城市的各大银行的情况。

作为一个单个个体的购房,出现这种不合理,但在某种情况下“合情”,都要生存的。

反过来,都说去告发的、举报的、动动大脑,按照银行提供的材料,又有多少是真是假,每个城市的情况不一样,理性看待这个事情。

另外一点说自己出去找开发商非指定的银行,不是不可以,需要看实际情况的。

但无正当理由,自己找非指定需要签一份协议书的,且个别银行需要开发商的一套文件,如果开发商不给你,压根你就办不了。

这就是实际情况。

先说答案,不合理。

贷款七不准

按照中国银监会(现在是银保监会,与保监会合并了),银监会对于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经营出具了一个“七不准”规定,具体内容如下:

1.不准以贷转存(强制设定条款或协商约定将部分贷款转为存款)

2.不准存贷挂钩(以存款作为审批和发放贷款的前提条件)

3.不准以贷收费(要求客户接受不合理中间业务或其他金融服务而收取费用)

4.不准浮利分费(将利息分解为费用收取,变相提高利率)

5.不准借贷搭售(强制捆绑搭售理财、保险、基金等产品)

6.不准一浮到顶(笼统地将贷款利率上浮至最高限额)

7.不准转嫁成本(将经营成本以费用形式转嫁给客户)。 

很显然,从上述第五条,我们可以看到按照规定,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是不允许强制捆绑搭售理财、保险以及基金等产品的,所以说,如果你办理贷款时所有条件一切都符合,征信也没有任何问题,银行要求你购买3000元的保险才给予放贷,显然是违规的。

个人行为为主

现实中,任何一家银行对于下面机构的经营都会要求必须严格执行”七不准“以及”四公开“的原则,但是由于银行的员工众多,个别员工为了完成自身的任务或者为了获得业绩的报酬等等,在放贷过程中,会私下要求客户必须购买保险产品或者理财产品,这个与银行本身其实并没有关系,属于员工私自行为,你要判断真假,只需要拨打银行的客服电话或到银行的网点亲自确认即可。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性,是银行本身的行为,但这个是由客户自主选择的,并非强制搭售,比如有的银行对于优质客户,贷款利率会给予一定的下调,那什么优质的客户呢?对于银行做出贡献的客户就是优质客户,这个贡献既可以是存款,也可以是理财,还可以是保险或者贵金属等等。因此如果你在银行购买了理财产品或者保险产品等,银行会给予贷款利率上一定的倾斜。这个是用户主动选择办理与否,银行没有强制性的规定,所以这个并不算违背贷款七不准。

总结

你所遇到的情况,大概率是个别银行员工的私下行为,这个与银行本身并无关系,所以说如果你不想购买,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5517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7
下一篇 2023-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