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绩效管理成功案例_华为公司绩效管理实例分析(2)

华为绩效管理成功案例_华为公司绩效管理实例分析(2),第1张

向华为学习绩效管理方法

华为是神秘的,华为是成功的,它的成功,更加重了它的神秘。

华为,成立于1987年,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在全球主流产业、主流市场进行竞争,面对最强劲的世界级公司,能够拥有最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竞争能力的企业。华为成为中国大陆唯一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2009年华为更以销售收入218亿美元,一举超越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两大巨头,跃居全球设备商老二之位。华为在世界上14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2010年销售收入1850亿元,员工11.5万,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40%。按照2009年可以找到的数字,华为全球员工共计87500名,研发人员37432人(42.78%),市场人员25943(29.65%),管理人员6020(6.88%), 生产人员18104(20.69%)。

这样一个庞大的企业王国,从上至下,都笼罩在神秘之中。坊间流传一个段子,姑且不去找它的出处,谨以此烘托下气氛:据说某日,任正非和柳传志共乘一机,落地后,其一受到夹道欢迎,仰慕者众,鲜花掌声簇拥而出而另一,则自己拉着行李,踽踽独行。想见这场面,不禁莞尔。倒也不是任总缺乏仰慕者,实在是“不识庐山真面目”的人太多了,当然不如电视上常见的柳总那么贴近。

不止“领袖”如此,华为上下通常都是不接受媒体采访的。一部《华为基本法》,很多关注管理的人从九十年代学到现在,却鲜见华为内部的管理者来分享过。数年前某次培训上,有前华为的HR坦率告知,他们禁止与其他企业做相关交流,当时闻者莫不表示不解,或者也有某种不忿吧。

多年后再看,华为的持续发展更增加了它对于其他企业的吸引力,“学华为”依然长久不衰。华为用事实证明,它的行为你或许不理解,但是能够通向成功。这,对所有企业来说,对所有管理者来说,是最实际的。

华为的管理是一个密切关联的体系,绩效管理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一、华为建立绩效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绩效管理之所以愈加重要,是华为发展到目前阶段的需要,目前任正非最大的挑战是与华为十几万员工的惰性做斗争。

1990年华为实行员工内部持股,2001年实行名为“虚拟受限股”的期权改革,即新员工不再派发长期不变一元一股的股票,而老员工的股票也逐渐转化为期股。2009年底员工持股98.58%,任正非持股1。42%,9.5万员工有6.1万名拥有股份。

对于一名1995年之前进入华为的总监级管理者而言,2001年前后,他的累计股权会超过100万股,如果按照80%的分红比例计算,他在2001年一年的个人分红收入约80万。

华为基层员工平均年收入为16万,全员占比约88%四级经理年薪50万3级主管年薪100万二级总监年薪350万一级总裁约为1500万。

他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中产阶层员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华为是中国企业的“全员中产阶层”典范。 在员工达到了“富裕”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员工进行二次创业,激发并保持员工的斗志,继续把华为带领向前?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必须依靠绩效管理。

大家一提起华为的企业文化,都会想到狼文化,其实华为本身定义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在华为,执行的是“员工持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分配政策,按照核心层、中坚层、骨干层,实行普惠制,员工广泛持股。任正非本人的股份2009年底的时候只占1.42%。作为一家100%由员工持股的非上市民营企业,员工持股比例如此之高令人吃惊。

要想更科学地分配利益,就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在定性上,确定谁是奉献者,谁是偷懒者在定量上,要明确每一个人的价值贡献。其中的关键是由人评价人,转向制度评价人。企业必须通过公正的分配制度,给予不同价值贡献者以不同的回报,并通过回报体系的设计,激励员工的价值创造行为。

如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所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二、华为绩效管理制度的要点

华为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多层次的价值评价体系能够以制度形式确立下来,互相制约,破除人为干扰。

一是企业绩效管理——公司绩效、部门绩效二是职位评价——决定基本工资三是任职资格——职位晋升四是工作绩效——调薪和奖金五是累计贡献——员工持股六是能力评价七是态度评价。

有活力机制的核心:让雷锋不吃亏,让小人不得志。用制度培养雷锋,让偷懒者受到惩罚机制有活力的表现: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华为以身践行,绩效管理机制逐步明晰,截至到现在,大体可以把华为绩效管理发展历程分为三段:

第一阶段:1995-1997年,人事考核阶段。(1)将考核作为一个单一的过程(2)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能力和业绩三个方面,先在市场部进行试点(3)目的在于强化管理意识,推动管理观念的普及,进而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阶段:1998-2001年,绩效考核阶段。(1)将考核作为绩效评价的工具(2)考核内容以绩效为中心(3)目的在于强化成果导向,推动员工务实、作实,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绩效管理阶段。(1)将考核作为目标导向,考核是一个管理过程(2)增加了跨部门团队考核的新内容(3)推动员工在目标指引下自我管理,形成自我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三、华为绩效管理的含义

华为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管理者与员工双方的双赢。第一,就目标及如何达到目标而达成共识,并增强员工成功地达到目标的管理方法第二,绩效管理不是简单的任务管理,它特别强调沟通、辅导及员工能力的提高第三,绩效管理不仅强调结果导向,而且重视达到目标的过程。在华为的绩效观念里,第一,绩效管理=管理第二,绩效管理是“绩效改进管理”第三,管理者的绩效,核心是部门和流程的绩效。

四、华为绩效目标体系的建立

我们可以从下图简要了解一下华为绩效目标体系建立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

我们以组织为单位,简单梳理一下华为绩效目标体系的建立流程:

1.确定 企业战略 目标

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所要达到的市场竞争地位和管理绩效的目标,包括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总体规模、竞争能力、分解能力、市场分额、收入和盈利增长率、投资回收率以及企业形象等。没有稳固的战略,关键绩效领域和关键绩效指标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明确的战略目标是企业战略有效实施的前提。

2.确定公司业务重点

鱼骨图法,依然是传统,但有效的方法。

3.设计KPI

华为业绩目标不是强制而是承诺(PBC个人绩效承诺)。(1)持平(最多打C)(2)达标(增长20%)(3)挑战目标(增长40%)。

我们以下图来了解一下华为员工绩效管理的基本过程,从中能够体会到“承诺”与“绩效改进”是如何贯穿始终的:

五、华为绩效管理中的亮点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华为有几处值得注意,这正是很多企业绩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甚至HR被迫出走的关键所在。

1.设立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保证考核的权威性

主任:董事长(或授权总经理)

召集人:人力资源部经理

执行委员:生产副总,管理副总,经营副总,总工程师,总会计师,人力资源部经理

特邀顾问:1-2名

该委员会是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专业委员会,作为公司中高层领导个人及部门级绩效考核的最高领导机构。其职能为:(1)绩效考核政策的制定与调整(2)部门考核结果的最终审批(3)重大绩效投诉事件的处理。

人力资源部及各部门经理负责绩效考核的具 体 *** 作、培训支持等日常性工作。

2.确立科学的考核等级标准

考核人应根据已设定的绩效目标和员工的实际表现考核员工的绩效。每年考核周期开始时,考核人与员工共同商议,确定员工的绩效目标。每个季度结束时,考核人根据以下的绩效考核等级来判断员工的实际绩效水平。

等级过多,实则无谓加大了考核工作的难度,又不足以对后续激励产生重大影响。当前很多企业在做五级考核,华为做的是四级。

3.华为对考核等级实行强制分布

(1)打不出D,经理就是D或者部门绩效奖金停发(2)下属连续两个周期考核为D,主管承担责任。

华为对考核结果的执行,有着完备详尽的规定,以制度将考核结果和每个人利益紧密关联起来。例如完不成承诺(低于80%),则整个团队面临如下境遇:(1)主管降职或免职(强调理由的免职,指责别人的罪加一等)(2)被处分的干部一年内不得提拔,更不能跨部门提拔(3)副职不能提拔为正职(4)冻结本部门的下年度调薪(5)从该部门调出的降职使用。

在这样详尽的规范之下,唯有团队齐心协力,提升业绩,才是最终获得发展的出路。

4.严格执行、不走过场的中高层述职

高层管理者,必须就以下内容进行述职:(1)不足与成绩(2)环境分析(客户)(3)结果目标完成情况与承诺(财务)(4)策略与 措施 (内部过程)(5)周边合作(6)组织学习与成长(学习与成长)(7)预算(8)意风反馈。述职内容详实,辩驳充分,在获得董事会认可的情况下,才能继续履行职责。

六、华为多层次绩效管理的特点

《华为的营销策略(全新白金版)》是一本对中国企业界传奇——华为的快速成长做出的一个全方位解码其经营管理智慧的书。它是一套将学习华为推向最高潮的巅峰力作,是国内首次全面剖析华为创新之道。全书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笔触,从营销策略着手,用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一直自诩为狼的华为在发展过程中客户关系行销、让一线直接呼唤炮火、农村包围城市等一系列独具特色、让人眼花缭乱的营销哲学。

搜索

2020新型营销

门店引流19种方法

华为高端销售方案

怎么快速推广自己产品

产品营销的100个思路

品牌营销五步引流

华为公司员工激励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以战略为导向、基于价值贡献、以奋斗者为本的多元化激励机制。

我们从四个方面分别介绍。

以战略为导向

柯达胶卷发明了数码相机,最后却被以索尼为首的数码相机厂商给打倒了;诺基亚发明了智能手机,却被以苹果为首的智能手机厂商给打败了。

他们在技术战略方面似乎都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最终会陷入失败呢?

最直接的问题在于激励机制设计的不合理:

固有的预算和考核机制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成熟的业务团队没有发展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的动力;新业务发展初期没有太多经济利益的贡献,新老业务有潜在的利益冲突。

反观华为,任正非特别重视战略分钱,在资源投放上高度聚焦战略。

一些当期并不能产生直接经济贡献,但对公司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重大的业务,往往会为这些战略贡献设置单独的激励机制,包括干部晋升、配股、专项奖等。

譬如说升官和发财,在华为二者往往是分开的。

假如你刚好被派到一个土壤肥沃的市场上去, 这个地方原本经营的很好,有着雄厚的积累和品牌的影响力,你能够为公司创造当期的经济效益,能够获得比较多的奖励。

另一方面,在这样的成熟区域一般很难有大的作为,缺少突破性的战略贡献,所以在这个市场上很难得到提拔。

如果被派到一些新的区域, 一些被称为盐碱地的市场或者竞争对手主要的粮仓市场,在这些地方即便没有显著的经济利益,但是只要你能攻破一个口子,拿下一个山头项目,往往能够得到火线提拔。

但提拔并不意味着当期可以分到很多的奖金。

这就是这么多年以来华为在中国区的干部一直提拔较慢,海外地区的干部提拔速度较快的原因。

所以任正非主张,根据当期产量多少来确定经济贡献,根据土壤肥沃的改造来确定战略贡献。

两者要兼顾,没有当期贡献就没有奖金包,没有战略贡献就不能提拔。这也是华为多样化激励体现出来的精准激励的一个表现。

基于价值贡献

要理解价值贡献首先要理解标准。

高效地完成工作的人群,他们是一般的价值创造者。

而资本体现为一种投资行为,华为公司将他定义为一种价值创造要素,而不表现为一种独特的资源。

这种要素获得合理的财务回报即可,不会让他得到超额的回报,不会像西方企业追求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在上述定义基础之上,华为的奋斗者工程就是基于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的闭环来打造“ 以客户为中心,不与客户争利;以奋斗者为本,不让奋斗者吃亏 ”的奋斗者的文化。

1.华为的价值评价

华为围绕这个价值环,以价值评价为支撑实现价值的良性循环。

华为的价值评价有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包括:

基于员工的PBC和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基于职位描述与评价的职位管理体系;基于能力、态度和关键事件的价值观评价体系;基于组织绩效目标评价的年终述职制度;基于能力绩效、素质、品德、干部评价体系。

以上多维度的价值评价只是评价的工具,最后还是要落实到对某个具体人的评价。在员工贡献评价中如何保证评价的相对的客观呢?

华为把对人和对事的评价是分离的,并且其运作机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相互矛盾的,这也是它的独到之处。

比如对人的评价,华为的主张宜粗不宜细, 要用曹冲称象的方式来评价人,不能用显微镜的方式来评价人。

对事情的评价,华为的主张是宜细不宜粗。

所以在华为内部对人和对事的评价是分别由AT团队和ST团队来分开来 *** 作的。

AT团队是来自于ST团队的核心成员,主要负责对人的评价与决策,包括调动、晋升、薪酬调整、配股等。大家简单理解AT团队有点像政府部门或者国有企业的党委班子,他们主要是评价人,不负责具体的经营管理。

华为的ST团队是负责经营管理的,所有业务层面的讨论与决策均由ST团队进行 *** 作。

管人的AT团队的决策机制是从众不从贤,它是民主集中制;而管事的ST团队的决策制止是从贤不从众,是首长负责制。

我认为这样的安排是非常科学的,因为对人的评价特别的复杂,不容易把握,需要由集体来决策,同时也可以避免任人唯亲、拉帮结派。

华为AT的这种决策机制, 确保了华为的价值评价机制的有效运行, 使得华为基于价值贡献的多元化的激励机制能够起到持续激励的效果。

2.华为的价值分配

华为的价值分配有两个基本的机制: 获取分享制、评价分配制。

这两个机制在某种意义上是互相对立、互相补充的。

1) 获取分享制

比如针对成熟和稳定的业务,按照业务单位、业务单元给公司创造利润的多少,遵照多劳多得的原则,以奖金的形式进行分配。

但是获取分享制往往解决不了没有经济效益或者当期没有经济效益,暂时无法评价经济效益的业务场景,比如新的业务、新区域或者中后台部门等等。

2) 评价分配制

比如对一个短期很难打开局面的市场,如果基于销售业绩或者基于利润贡献来进行分配,显然有失公允。

评价分配制会提前设定一个基准的奖金包,平衡瘦的市场和肥的市场,并基于这个基准的奖金包再设置一些关键的考核事项进行适当的调整。

华为提出激励方案设计的基本导向就是“一国一政”,每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激励方案就不一样,这就是基于价值贡献的原则设计的有针对性的激励方案。

以奋斗者为本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华为的奋斗者文化,华为公司是如何定义奋斗者的?华为把员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普通的劳动者。

在华为他们是十二级以下的员工,这一部分员工适于《劳动法》的管理体系,享受劳动者的各种权益,包括法定的假期、加班工资、带薪年休假等。

针对普通的劳动者华为保证他们的收入达到或者是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就可以了。

第二类是一般的奋斗者。

对应杰克·韦尔奇的活力曲线,一般奋斗者大概是处于曲线中段的这部分人,他们大概占全体员工的60-70%左右。

这部分员工尽管也有着奋斗的倾向,但他们不是积极的奋斗者,更多会期望每天下班之后能够按时回家,能够尽可能地保证自己的业余生活。

通过衡量,华为只要确信他们的输出和贡献大于公司所支付给他们的成本,就可以继续留用,华为也会保证他们的报酬略高于市场水平。

第三类人就是华为公司所倡导的真正的奋斗者。

他们愿意放弃安逸的生活,愿意为了自己的使命追求,放弃各种假期,放弃加班费,他们是华为公司核心的奋斗者,是华为的中坚力量。

华为会将奖金的分配、股票激励、晋升和成长的机会优先向他们倾斜,保证他们有丰厚的收入,并达到业界最高的收入。

多元化激励

基于人性的复杂和多元化的场景,华为公司设立了非常丰富的激励方式。

《华为基本法》第18条也明确规定:

华为可分配的价值主要包括组织权利和经济效益,分配的形式不仅仅是金钱或者经济利益,还包括发展的机会。

也就是说除了工资、奖金、医疗保障之外,还包括股权、分红、退休保障,以及其它的一些人事待遇。

国内很多企业激励员工的方法除了用钱还是用钱,最后容易导致员工斤斤计较,一切向钱看。

华为的激励方式非常灵活多变,我们叫做多元化激励,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多重。

员工的经济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分红、专项奖金、补贴等等多重结构。

第二,多次。

华为的分配包括月度的分配,也包括季度的绩效奖金、年度的奖金,甚至包括跨年度的TUP和一些不定期的专项奖。

第三,多种。

激励不仅对应到金钱,还包括到荣誉、晋升、认证资格,以及一些成长的机会。

第四,多人。

华为的分配和激励方式会尽可能覆盖到大部分员工,比如华为内部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荣誉奖叫明日之星,基本上会覆盖到80%的员工,尽可能激发到每一个人,营造人人争做英雄的氛围。

第五,多场景。

华为的业务非常复杂,成熟的业务、新的业务、战略任务,有老红军(老员工)、新四军(新员工),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下不同的激励方式来匹配,尽可能做到精准激励。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华为公司员工激励理念理论和体系实践。

资料/课件下载方法 | 管理实战智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8901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