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腊分为烧味与腊味:烧味包括烤乳猪、叉烧、烧肉、烧鸭、烧鹅、卤味(猪肚子、红肠等)等等。
烧味这东西,对于广东人来说,虽然平凡,却总是能令饭桌上添点亮色的食物。
犹记得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又不及加菜,便会直奔烧味铺“斩料”。
广东话的“料”字意味深长,是一个已经包含了充实可靠的定语的名词。
腊味包括腊鸭蛋、腊猪肉、腊肠、腊鸡、鸭的肉。
“腊,干肉也”(《辞源》),凡是经过腌制,并且到了腊尾春头时拿出来吃的,才算腊肉。
腊肉以湘粤两省所产最佳。
不同的是,湘腊偏咸,而且在腌渍过程中还加以烟熏,滋味刚烈,且有错综复杂的烟熏感(包括稻谷、甘蔗皮、橘皮及木屑)。
腊味做主角的代表作,是腊味合蒸。
参与“合蒸”者,除了片状的腊肉,还有条状的腊鱼,以料酒、猪油和鸡汤调味,入蒸笼中蒸20分钟,色泽金黄,咸香味浓,乃为天作之合。
烧腊粤式腊味的制造属于无烟工业,故味道较淡,湖南人吃起来可能感觉它“半生不熟”。
正因如此,粤式腊味不宜独食。
如在秋、冬季节应市的煲仔饭,便最能体现粤式腊味的魅力。
炉火在煲底不紧不慢地烧着,而在煲内,米饭是主体,腊肉是陪衬,当那些覆盖在表面的腊肉、腊鸭、腊肠的肉汁全面地渗透了满煲的米饭,揭开煲盖,浇上酱油,米香肉香扑面而来,再佐以广东特有的阴湿寒风,端的是意夺神骇,让吃客感动得落泪。
因此,广东人不大说“腊肉”,而是取代以“腊味”一词。
怎样做烧腊排骨广东人为什么离不开烧腊,烧腊到底是什么?题主的这一串问题我们一个个的回答吧,先说说“广东人为什么离不开烧腊?”,这简直就是送分题啊。
各种烧腊菜式可以说占据了广东美食的半壁江山,而“广东人离不开烧腊”这个事情,就跟很多人喜爱自己的家乡菜,离不开自己的家乡菜、家乡味道是一样,这简直不需要成为一个疑问。
就跟问一个湖南人“你为什么喜欢吃辣?”、或者问一个老北京人“你为什么喜欢吃芝麻酱?”是差不多的问题。
说完了送分题,我们说说烧腊到底是什么?烧腊是对于一部分传统粤菜系的统称,其实“烧”跟“腊”是分开的两种,不过现在人们都连着说,叫习惯了。
烧味挑几个说说就有:烧鹅、烧鸭、叉烧、乳猪、烧骨等等;而腊味也有不少,比如:腊肠、腊肉、腊鸡腿、蛋黄凤凰盏等等。
我只是每个种类挑我想得起来是几种举例啊,其实还有好多好多种,在广东很这些年也吃了不少。
广东人的世界只有烧腊?这个问题一看就是没来过广东的,“食在广东”可不是空话。
首先粤菜就是传统四大菜系之一,也是后来的八大菜系之一,基本由广府菜、潮汕菜和客家菜组成。
简单举个例子比如广府菜中的顺德菜,顺德菜只是吃鱼的花样就有超过百种,只是用鲮鱼这一种鱼为主料也可以打造出20道菜的宴席。
窥一斑而知全豹,可见广东人对于吃是有多热衷,怎么可能只有烧腊呢?如果能有机会来广东这边转转,最简单的办法就可以证明我说的,你早起去跟老广们一起“叹早茶”,琳琅满目的各式茶点、小吃也会让你发现这里绝对不是只有烧腊的哦!对于美食、健康饮食和美食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和赞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烧腊,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民间吃法,也是广东的一个传统性质的名菜。
广式烧腊源于北方的烧烤煮食,后来唐宋时期,阿拉伯人、印度人又将灌肠食品传入广州,广州厨师们进一步将又融合西方灌肠制作方法与本地腌制肉食的方法相融合,多年的传承发扬之后,脱离原主,独树一帜,创作出“中外结合”的广式腊味,成为独有粤式之味的烧腊,名扬海内外。
烧腊属于粤菜系,它包括烧鹅、乳鸽、乳猪、叉烧以及一些卤水菜式。
从字面上理解,其实烧腊分为“烧”和“腊”两种制作工艺,但是现在人们总是将“烧腊”连在一起叫,也不太在乎种类了。
烧腊一般是先用秘制的酱汁腌制一段时间再放到炉里烤,口感肥美,口味略甜,是老广记忆深处的美食。
广东人离不开烧腊,是因为烧腊在粤菜界占半壁江山,对以食为天的广东人来说,烧腊的地位是不可撼动,在广东生活得久,一般隔几日就会吃一次,是粤菜肉食霸主。
广州大大小小的菜市场,肯定有一两间烧腊铺,而在学校、公司等饭堂,基本上有一半的菜式都会同烧腊有关,而各种宴会的头盘一定、必然、绝对是各种烧腊拼盘。
广东人对本土烧腊的确情有独钟、难以自拔。
平时看港片都会听到这句话:“今晚斩料,加餸!” 意思即是去烧腊铺买烧腊回去加菜。
在上世纪肉类价格昂贵,并非所有人都食得起烧腊,一般草根家庭只有逢年过节、宴会请客、家有喜事等特殊情况先可以斩料。
逢年过节,好多烧腊铺门口一大早就排长龙,个个等着“斩料”回家过节。
由于以前烧腊实在太矜贵,所以衍生出一句广东老妈们都会讲过的说话——“生嚿叉烧好过生你”,原意为生块叉烧都可以吃,生个不孝子就只会顶心顶肺。
用叉烧突显自己子女的无用,可见当时以叉烧为代表的烧腊地位有多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