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议过多的读所谓的“范文”啊!这些范文有时候危害挺大,学多了孩子就真的不认识“自己”了。
要孩子会写作,首先得多读好的作品。
写作的根本目的是表达,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
所以孩子写作前,关键得有自己的思想。
写作是需要很多积累的,这需要生活经历以及大量的阅读。
如果想走捷径,那么就是多看范文。
但是范文本身就没有太大的营养,相信这一点大家都有体会。
这些完全就是应试作文,而且即便是好的范文,也是别人的思想罢了。
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写出自己的想法,不要一开始就走上应试的步调。
小学生建议多读书,各种类型的书都接触。
平时练笔可以写日记和读后感,这都是可以表达自己想法的好时机。
写日记可以自由的写,写读后感需要有根据。
读后感可以有两个角度:一个是自己的反思,是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另外一个是向别人推荐这本书,为什么你觉得它好,它有什么价值?在这里,我特别推荐写读后感,因为这可以锻炼到孩子多维思考的能力,能够训练孩子如何去表达自己,说服别人。
如果别人看了你的读后感,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那么这就是一篇比较成功的读后感了。
而且,这种写作方式,实际上训练了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别人需要什么,我如何讲到别人的心里面去。
我不大建议小学生过早的落入俗套的“范文式”写作当中,适当地保护孩子的个性非常重要。
尽管一开始会比较慢,也会比较吃亏,看起来分数不是那么理想。
但是坚持下去,孩子就能慢慢发现如何把自己的观点很好的表达出来,这样也就达到了写作的目的:沟通与交流。
小学语文书中,都是按照习作的要求而编排课文,每册语文书中又都按照单元安排课文,每个单元都有范文一篇。
习作的要求逐渐加深,范文也随着作文的要求而递进。
因此,教师在辅导学生进行习作时,一定会按照范文进行逐段写作指导。
例如: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习作4,范文是《可爱的小鱼塘》。
通过熟读范文知道作者抓住了①鱼塘的水、水草、荷叶、鱼等景物,按照鱼塘内——鱼塘边的方位来写。
②再读范文,学习范文在写作上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揪一些草叶扔到水面上,立刻有鱼儿来争抱,原本平静的水面,像开了锅一样沸腾起来,若得荷叶姑娘也兴奋跳了摇摆舞”。
体会动静结合的好处,然后在自己的习作中迁移运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