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的问题没毛病,听口吻提出这样问题的应该是女儿,老人在经济上一直帮助儿子,从20岁开始他都50岁了,这也没毛病,说明母亲有这个经济能力(当然如果儿子是个巨婴式的另作别论)。
一般传统习俗,我国的养老方法,多以儿子为主,当然从法律角度说,儿女都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和责任,但理论和实际往往会脱节,就是说养老还是以儿子为主。
在这种世俗理念或观念的驱势下,父母从经济上或自身劳动能力上倾向于帮助儿子就合乎基本逻辑了。
女儿大了就要嫁了,女儿出嫁到了新的环境组成了新的家庭体系,难不成父母把经济等都顾你,甭管儿子!那么父母老了叫儿子管呢?还是你做女儿的管呢?理怕反想,水怕倒流!这是农村一句俗话,用较文雅的词意来说,就是换位思考,女儿你嫁到婆家,你丈夫即是你公婆的儿子,如果你公婆把所有的财力物力人力都给予或支援帮助你的大小姑子,你能坦然自若,正确面对吗?那么,你就是巾帼枭雄!起码可谓女“雷锋”!恐怕多数女人做不到,自己要伺候公婆,公婆把财富都给了她女儿,反正能做到仍然孝顺赡养老人的这样的儿媳妇,有是有,肯定不多。
但是,如果儿子是个“巨婴”或啃老的,无所事事混世魔王,老人又重男轻女,把心劲都使在儿子身上,老人老了后,能不能沾上儿子的光或说能不能把老人养老送终都未知。
最终还需女儿出面摆平,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女儿或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心甘情愿的!欢迎交流讨论!
回答这个问题时,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农村人都经历过晒场,比如晒麦子,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晒麦子,通场都要将麦子铺均匀?铺得均匀,才能整场一批次整体晒干,利于收捡储存。
麦子铺得厚薄不均,厚的地方晒不透,干的漫,薄的地方晒的透,干的快。
麦子晒的干湿不均匀的话,储存起来容易受潮,变质,整个粮仓的粮食都会坏掉烂掉,因此,晒不好的麦子会影响到晒好的麦子,整体受牵连。
母亲的心,就象是在晒场上晒麦子,力求铺晒均匀,不均匀的地方,母亲会将厚的地方耙往薄的地方转。
象题主家的母亲,会认为一母所生,一奶同胞的子女,心里对大家的爱是一样的,但做法不一样,做母亲的心总是向着那个能力小,混得不好,经济薄弱的孩子,犹如晒场那薄弱地段处的麦子。
母亲会搜刮经济厚实的子女来补贴经济最差的那个孩子,厚实处的麦子犹如会赚钱子女的钱包,母亲会抽取,钱多子女们的钞票,来救济入不敷出哥哥。
母亲偏心于那个能力弱小的孩子,力求每个子女都过得平均,心里才安心。
母亲名下的所有孩子,就犹如晒场上的麦子,总会拿起耙将厚处往薄处赶(拨弄均匀)。
母亲在经济上一直帮助大哥一家人,从大哥20岁到50岁从不间断,并且倾其所有,这个,我能理解,也很赞同这个母亲的做法,一个大家庭,患难与共,享乐同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古到今,从来都不会改变。
看着自己至亲的人过的艰难,身为同胞骨肉,怎能袖手旁观?就算母亲没经济能力,来接济经济较困难的儿子,那么,其他的子女也应该过来搭把手,力所能及的帮助那个经济困难的哥哥。
于情于理,于王法,于道义都说得过去。
我可以说,中国式的家庭,都象提主家一样,母亲的心大平小不平,总是向着那个溺爱而弱势的子女,至死不变。
记得我父母,当初父亲单位有福利房,7000块钱一套,母亲连借带骗的硬是要我拿5000块钱出来,借买房俩老口自住之名,房买好之后,一声不响。
然后连日连夜的将我哥哥一家搬进新居,占山为王。
父亲在临终前,将房子赠送给我侄儿,我也有看法,当初借我的钱并未还我,心里真的不舒服。
但看到为了生活,泡在苦水里的哥嫂,我选择忍,不跟哥哥理论房子的事。
因为我知道,哥嫂过的好,才有能力扶持侄儿侄女,哥嫂过的不好,侄子们的事,我是干净脱不了身。
每个家庭都有不平,就看每个人的心态如何,对于比自己略差的同胞,能帮就帮。
对于母亲的行为和做法,在我看来,家庭中的不平事,存在就有他的合理性,不去深究。
对母亲在经济上只顾哥哥一家的事情,有看法也要保留看法,不去计较,认真。
为人子女者,该做的是对上辈尽孝,尊从母亲的意愿,不干涉母亲的财政。
为人兄妹姐妹者,互相帮助,共同致富,不制造手足之情的矛盾,和睦相处。
打架亲兄弟,上陈父子兵,同胞之情血浓于水。
亲情是割舍不断的善缘,就算是切肉连着皮,打断骨头连着筋,分是分的清的。
亲情以度量为支撑,量大则宽。
宽以待人,敬老爱兄,做好自己就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