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黄鹤楼是什么体裁

李白的黄鹤楼是什么体裁,第1张

李白的黄鹤楼是什么体裁 李白牛渚怀古是什么体裁?

问题:李白牛渚怀古是什么体裁?前言《夜泊牛渚怀古》是诗仙李白的一首五言律诗: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但是这首诗没有一联对仗

我们熟悉的《唐诗三百首》中,这首诗被归类于五律。

一、不对仗的古律在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诗体》中,他提到了两种律诗:有古律(陈子昂及盛唐诸公多此体),有今律.....五律有严格的要求,平仄、押韵、粘连、对仗。

但是这首李白的五律却没有一联是对仗的。

其实类似的不标准五律七律还有不少,例如大名鼎鼎的崔颢黄鹤楼,上半首不但不对仗,而且也不符合平仄的要求,即失对又失替。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上半首几乎就是古体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下半首,是标准的七律)而李白这首,是完全不对仗的五律,一般五律对仗在中间二联,但是李白中间二联都不对仗: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二、律诗彻首尾对者《沧浪诗话·诗体》中,还提到了两种律诗:有律诗彻首尾对者(少陵多此体,不可概举),有律诗彻首尾不对者(盛唐诸公有此体。

如孟浩然诗:“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轴轳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晚,疑是石城标。

”又“水国无边际”之篇,又太白“牛渚西江夜”之篇,皆文从字顺,音韵铿锵,八句皆无对偶),律诗彻首尾对者,即律诗通篇都对仗。

少陵多此体,少陵指诗圣杜甫,例如他的七律《登高》就是“律诗彻首尾对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七律,八句都对仗。

杜甫另有《绝句》,通篇四句都对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律诗彻首尾不对者严羽说有不少通篇不对仗的律诗,盛唐诗人中就有人喜欢写这样的律诗。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就是其中的一首。

还有比较有名的,例如孟浩然的这首五律《舟中晓望》: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轴轳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晚,疑是石城标。

这首诗中,入声字比较多,席、国、接、石,都是入声。

《舟中晓望》这首诗平仄协调,押韵和粘连无误,但就是一联也不对仗。

孟浩然另有《洛中送奚三还扬州》也是同样的类型: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

羡君从此去,朝夕见乡中。

予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

音书若有问,江上会相逢。

这首诗也是一首不对仗的五律。

结束语初唐和盛唐诗人,还不太受格律诗的拘束。

另外格律诗在初唐渐渐成熟,特别是被科举考试纳入必考科目中后,格律诗的规则基本完备。

虽然已经开始了科举诗赋取士,但是在平时作诗的时候,初唐和盛唐诗人的文风还是比较自由的。

到了中晚唐时期,这类不标准的五律、七律就很少见了。

我们经常阅读的《唐诗三百首》和各类唐诗鉴赏辞典中,上面列举的诗,都被归类于五律或者七律中,表示对于前人的尊重。

@老街味道

谢邀。

李白牛渚怀古是什么体裁?这个问题有点意思。

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判断一首律诗是否合格,有四个方面的标准:一是由律句组成,二是遵守“相对”、“相粘”的平仄关系,三是押平声韵(绝大多数情况下),四就是中二联对仗(后放宽至颈联对仗)。

我们一条条来看。

这首诗遵守的是仄起不入韵平仄关系: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通过逐字验对,我们发现格律是严谨的。

再看押韵,因为首句不入韵,所以只有四个韵字“云”、“军”、“闻”、“纷”,均属于平水韵“十二文”部,没有邻韵,没有转韵,押平声韵,所以押韵也是符合律诗标准的。

那么对仗是否合格?颈联“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很明显上下句并不对仗。

也就是说从现行的律诗衡量标准来看,李白的这首《夜泊牛渚怀古》是不符合律诗标准的,只能划入古风范畴。

那么,为什么蘅塘退士会将这首不完全遵守规则的作品分类入五言律诗呢?这就是个人的容错性了,也是出于编者对盛唐格律成熟期中的诗人们的尊重和仰望。

所以呢,你认为不对仗就是古风,那么李白这首诗就是古风。

如果你和蘅塘退士一样,认为偶有失对,不过是律诗的一个版本,那么它就是五言律诗。

附:此为简答,另有长文赏析,稍后发布,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查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3535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7
下一篇 2022-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