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召开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以来,大学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工作载体,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多途径、多渠道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投入体育锻炼,有力促进了大学生体质健康。
一、强化制度保障,加大政策支持,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近年来,本科生申请各类奖学金、个人荣誉称号,须以上一学年体质测试成绩达到及格及以上为必备条件。
学校把体育纳入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公能。
激励和引导学生重视自身体质状况,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内生动力,达到了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二、创新工作思路,深化教学改革,拓宽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途径和方法为进一步落实“公能”素质教育,推进“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使每一个学生掌握两项及两项以上体育技能,采用多维度综合考核的方式,以课堂出勤、专项技术测试、身体素质测试、课外体育锻炼情况、理论考试等为主要考核内容,利用多样化的体育锻炼形式和线上线下等考核载体,将原有单一的以课内考核为主的方式延伸到课内外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教育部:保证中小学体育活动时间,对学生发展有何积极影响?发生在我身边,一个鲜明的例子:今年3月起,山东省学生评选省市三好和优干增加了一个条件,就是必须体测成绩达标,我们学校一个学生因体测成绩不合格,失去了评选优秀的资格。
从此,我们学校从体能方面加大了学生的锻炼强度,每节课中长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成了课课练。
一个连课间十分钟都走不出教室的孩子,如何承担起一个民族的未来?保证中小学体育活动时间,是一个迫切需要落到实处的一件事。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健康从小处讲,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从大处讲,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让学生有个健康的身体,然后再去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
2021年4月21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强调,要保证中小学体育活动时间,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有了政策上的指导、督促、检测等方面的影响。
首先,更有利于各地学校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
教育部规定,中小学校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加强教育引导。
多重措施保证了体育锻炼时间,势必然在中小学生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有利于把学生从课间十分钟以及繁重的学业中解放出来。
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们,多措并举,让学生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让运动场飘荡着学生们的欢声笑语。
如果不想再现东y病夫的话,必须按照教育部要求来做,这事关国家社会健康发展、甚至生死存亡有直接的厉害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