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佚

已佚,第1张

已佚 对已佚《欧希范五脏图》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

《欧希范五脏图》已佚,其全貌不得而知。

不过从僧幻云《史记标注》所引《存真图》中杨介的追述,尚可了解该图的梗概:“杨介曰:宜(州)贼欧希范被刑时,州史吴简令画工就图之以记,详得其证。

吴简云:凡二日剖欧希范等五十有六腹,皆详视之。

喉中有窍三,一食、一水、一气,互令人吹之,各不相戾。

肺之下,则有心、肝、胆、脾;胃之下,有小肠;小肠下,有大肠

小肠皆莹洁无物,大肠则为滓秽。

大肠之傍则有膀胱。

若心,有大者、小者、方者、长者、斜者、直者、有窍者、无窍秆,了无相类。

唯希范之心则红而硾,如所绘焉。

肝则有独片者,有二片者,有三片者。

肾则有一在肝之右微下,一在脾之左微上。

睥则有在心之左。

至若蒙干多病嗽,则肺胆俱黑。

欧诠少得目疾,肝有白点,此又别内外之应。

其中黄漫者,脂也。

”欧希范,广西宜州人,本为书生,通晓文字,桀黠多智,曾任推官,庆历间(1041~1048),因参加叛军,被官兵诱杀。

杨介后此50余年绘《存真图》时,当见过《欧希范五脏图》,其所引吴简的话,也许是吴简在《五脏图》中所说。

从吴简的叙述看,当时对于脏腑的位置及其比邻关系都有了基本正确的认识,最可贵的是记载了“蒙干多病嗽,则肺胆俱黑。

欧诠少得目疾,肝有白点”,这显然是我国早期的病理解剖学的萌芽了。

虽然病嗽与肺胆变黑,目疾与肝生白点未必直接相关,但这种探索“内外之应”的思考方法却很有进步的意义。

已佚的佚读音是yi还是die为什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9072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9
下一篇 2022-10-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