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的特点

元曲的特点,第1张

元曲的特点 文论中常有“诗言志,词言情”之说,元曲有什么特色?

元曲和诗词有着大致相同的渊源,可谓“诗之余为词,词之余为曲”。

由于不同时代社会文化的不同影响,诗词往往讲究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正所谓“发乎情,止乎礼”。

元曲与诗词的这种美学风格基本大相径庭,嬉笑怒骂皆能入曲成章。

其特色主要体现在在三个方面。

一是语言表达方式上,诗词贵在高雅,表情达意讲究含蓄。

而元曲背其道而行之,崇尚白描式的直白与趣味,追求直率通俗。

如关汉卿作品中出现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已经基本和口语没有太大区别,在诗词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但是这样的语言风格恰恰在元代遍地开花,盛行一时。

也是曲与诗词较为明显的区别。

二是语言素材的使用,大量引入方言俚语。

有别于诗词语言的凝练浓缩,“言有尽而意无穷”。

尽量使文章的语言尽量口语化,从而更加生活化。

宋代表达离愁别绪,要写尽离愁不见愁,而是“人比黄花瘦”,曲中则直抒胸臆“骂你个不良才,莫不少下你相思债”等等。

或者说是诗词语言讲究绘画中常用的留白,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元曲则是完全表露,不留余韵,见其文即明白其意。

三是元曲的娱乐性,实现了文学作品前所未有的大众化。

元曲不再是像诗词那样高高在上,不再居庙堂之高,是高雅艺术,故意拉开与普通大众之间的距离感。

而是尽量贴近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隐逸山水之间,纵情自乐,是“开怀畅饮两三瓢,只愿身安乐,笑了还重笑”;留恋青楼是“你既留心,俺索真诚”。

再如写高祖还乡是“那大汉的车”,场面是“狗生双翅”,“蛇缠葫芦”等。

调侃诙谐,生动活泼。

当然,就内容而论,诗词曲的内容都非常广泛,元曲的内容与市井生活更为贴近。

更多内容,欢迎评论交流。

谢谢邀答。

这里主耍谈三点。

1.元曲较之诗、词,是新的文学样式。

元代是中华戏曲的黄金时代,故称为元曲。

这种文学艺术样式,与诗词歌赋相比较,它融合多种艺术因素,在诗词、民间说唱艺术基础上,发展而成新兴的文学艺术样式。

在刻画人物、描写环境、结构布局、曲白结合方面,都有相当高的水平;在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结合起来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而且曲词一般本色自然,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2.元曲,具有雅俗共赏艺木效果,特别在表现赞美男女青年追求爱情美满幸福方面,尤为实出。

如王实甫《西厢记》在写年青书生张珙与崔莺莺一见钟情后,爱情追求上,表现得情节曲折、跌宕起伏,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引一段:(旦云)红娘呵,你哪里知道我的心哩! (唱) [滾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桂住钭晖。

马儿迍迍行,车儿快快随,却告了相思迴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3.在写景寓意,情景交融方面,尤为突出。

引一曲赏之:[正宫][瑞正好]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上述浅说,望友不吝赐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9217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0
下一篇 2022-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