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主要内容概括

西游记主要内容概括,第1张

西游记主要内容概括 《西游记》第七十四回主要内容概括

西游记》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二郎神锁齐大圣》等,吴承恩在汉族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结合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创作出了这部永世流传的不朽巨著。

《西游记》一共有两条主线,一条明线一条暗线,也是我们通常看到的经典名著的故事写法。

明线是唐玄奘西行求法,始自书中第十二回,唐僧离开长安城踏上取经路,历经八十一难,最终在第一百回将真经带回东土,成就无量功德。

暗线则是从书中第一回开始,贯穿全书,以孙悟空为主角,讲述的是孙悟空由恶向善、由妖向佛的转变,这中间也有一个由妖向仙的变化过程,或者说是心路历程。

这两条主线相辅相成,共同推进,是书中最牵引读者心思的,他们的摩擦和碰撞引出了书中主要的冲突:唐僧和孙悟空的冲突,如“圣僧恨逐美猴王”,“二心搅乱大乾坤”。

正是因为这两条主线的存在,让我们能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去看不一样的“人性”,去看那一幅波澜壮阔的神仙世界,去品那一杯荡气回肠的热血史诗。

现实与虚幻的巧妙嫁接,生活与艺术的奇特结合,《西游记》将中国神话推向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峰!如此高评地赞美《西游记》,当然不是空穴来风,亦不是一家之言,而是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名人名家的点评。

明代:小说、戏曲点评家叶昼托名李贽写了《李卓吾评本西游记》。

清代:道家弟子垄断对《西游记》的评论,有《西游证道书》、《西游原旨》等作品。

20世纪后:胡适和鲁迅两位大家对《西游记》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最主要的,是考证了吴承恩对百回本《西游记》的著作权。

鲁迅:《西游记》“实出于游戏”;胡适:“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

”两位老先生为何说《西游记》只是一部游戏之作?其根本原因是大家都不能够找到一个关键词来概述整部《西游记》的主旨,没有主旨,如何定义?说它旨在弘扬佛法,但书中许多反面角色就出身佛门(比如黄眉老佛,狮驼城三怪等),甚至连灵山上的尊者也贪财世故,问唐僧讨要人事;说《西游记》旨在炼丹论道,可书中的妖魔却多以道人形象出现(百眼魔君,车迟国三力大仙等),佛道两教斗法,道士也常常输掉;还有人说《西游记》反对封建体制,孙悟空是革命的先驱,但一方面,孙悟空终究在最后成圣,并且与天庭关系融洽,另一方面,三藏取经的主要目的也是要保李世民的大唐王朝江山永固,这些都与反帝反封建背道而驰。

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是内容最为庞杂的,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大能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仙佛的世界里注入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甚至还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因此用“劝学、论政、谈禅、讲道、推儒”等词都太过片面,又由于《西游记》里许多内容都是凭空想象而来,要定义它的主旨就更加困难。

因此,鲁迅和胡适都认为,如果要给《西游记》做一个最简要的概括,那恐怕只能说它是一部游戏之作了。

大家解读: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决定唐僧、悟空的命运这种态度对后世同样影响深远,有的读者贯彻了这一态度,就拿《西游记》当童话读,只专注于故事本身,并不进行思考。

而有的研究学者和学术文章则对这种态度口诛笔伐,认为两位大家所做出的评价太过草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9272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0
下一篇 2022-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