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和诗?举例说明。
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
也指这种唱和的诗。
即甲写了一首诗后,乙针对这首诗也写一首作为应答。
甲的诗即为原诗(原唱),乙的诗就是和诗。
和诗是由两首或两首以上的诗组成。
平仄的运用以及节奏的安排上,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而言,和诗与原诗的体裁应该一致。
和诗分和答、依韵、用韵、次韵四种形式。
其中“和答”是不和韵的,而“依韵”、“用韵”、“次韵”是和韵的。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以下例子的原诗均借用袁廷会先生的《嵩山秋色》。
和诗(和答)是小编临时创作的,尽管是歪诗,但以能说明问题为原则。
原诗:袁廷会《嵩山秋色》(按中华通韵押安韵)红色霓裳披嵩山,灿若云霞映眼帘。
快快来赏深秋景,摘片红叶记秋天。
该原诗韵脚为“山”、“帘”、“天”。
一、 和答和答指只作诗应答,不用原诗的韵,即和答不和韵。
例如,《古风.秋韵嵩山一》(和袁廷会/嵩山秋色)中岳嵩山深秋景,遍山枫叶火样红。
云淡天高气候爽,时见大雁越碧空!该和诗按中华通韵押雍韻,而原诗押安韵,不在同一韵部。
至于现代诗中的无韵诗,原诗、和答要意思相近,或者有关联,不能风马牛不相及。
二、依韵依韵也称同韵, 和诗与原诗的韵脚同属一个韵部,但不必完全用原诗的韵脚。
例如,《古风.秋韵嵩山二》(依韵袁廷会/嵩山秋色)中岳嵩山罩云烟,遍山秋叶红似丹。
秋景胜过春景美,游客如醉忘家还!该和诗按中华通韵也押安韵,但韵脚“烟”、“丹”、“还”与原诗韵脚不同。
这种手法常用于形式与意境不好统一的时候,也是一种变通办法。
三、用韵用韵即用原诗的韵脚,但不必遵循原诗的韵脚顺序。
例如,《古风.秋韵嵩山三》(用韵袁廷会/嵩山秋色)鸿雁南飞入眼帘,秋染红叶遍嵩山。
游人山野兴致浓,气爽云淡清秋天。
该和诗按中华通韵也押安韵,韵脚也与原诗同,但韵脚的顺序为“帘”→“山”→“天”,而原诗的韵脚顺序为“山”→“帘”→“天”。
这种手法常用于原韵字意较窄的时候,是一种变通办法。
四、次韵次韵也称步韵,就是用原诗的韵脚,并遵循原诗韵脚的顺序。
例如,《古风.秋韵嵩山四》(步韵袁廷会/嵩山秋色)红星闪闪撒嵩山,云淡天高映眼帘。
春花哪及深秋叶,桑榆暮年爱秋天。
该和诗也押安韵,韵脚与原诗相同,而且韵脚的顺序也与原诗一致。
这是一种最严谨的唱和手法。
总之,和诗是诗人之间互相酬对、交流而诞生的诗作。
和者及原诗作者应该抱着向对方学习,尊重对方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目的。
同时,和诗也是诗坛交友的一种选择。
以上是小编的一己之见,望方家斧正,欢迎大家批评!
在传统诗歌学里,和诗是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
平仄的运用以及节奏的安排上,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要求。
讲究步韵,依韵,用韵。
宋 刘攽 《中山诗话》:“ 唐诗赓和,有次韵(先后无易),有依韵(同在一韵),有用韵(用彼韵不必次),吏部和 皇甫 《陆浑山火》是也,今人多不晓。
”和诗分为古时和诗和现代和诗一、古时和诗和诗必须要“步韵,依韵,从韵”。
现代诗存在一部分无韵诗。
无韵诗怎么步韵呢?比较合理的观点是:原唱,唱和要意思差不多,或者有关联。
这过程称为和答,和答不必从韵。
如: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二、现代和诗很多诗词论坛,都有版主跟写手唱和的佳话。
也有一些人,没有真正懂得和诗的概念。
和诗不是你送我一首诗,我还你一首诗。
现代诗的唱和,必须要和唱跟原唱形式上保持一致 。
下面是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的和诗咏白海棠·薛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台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咏白海棠·贾探春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咏白海棠·贾宝玉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咏白海棠·林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以上是四首唱和之作,它们的主题都是咏白海棠,由于作者对平仄四声有独特见解,在声律上有进一步探讨的地方。
和诗,按同一韵写出,原唱,和唱必须要有联系。
以后的和诗朝那个方向发展,很难说清楚,可以肯定的是,原唱,和唱,必须要统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