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rmanic

germanic,第1张

germanic germanic是什么意思

germanicadj.锗的; 与锗有关的; 含锗的; 四价锗的; 易混淆单词:Germanic以上结果来自金山词霸例句:1.Germanic is a branch of the 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 日耳曼语派则作为印欧语系的一个分支

日耳曼、普鲁士德意志有什么区别吗?

日耳曼一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日耳曼人是指以德语为母语的民族,包括如今的德国、奥地利、瑞士;而广义的日耳曼人正是“日耳曼”一词最初的定义——指的是罗马帝国口中的三大蛮族之一。

当时罗马帝国称生活在罗马疆域之外的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为欧洲三大蛮族,其中日耳曼人是对生活在莱茵河、易北河一带的民族的统称。

他们之间有共同的金发碧眼、体型高大等特征,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语言基本可通,然而他们在迁徙中形成了不同的部落和联盟,一般来说他们的自我定位会首先强调本部族的身份认同,而不是自称日耳曼人。

所谓日耳曼人的概念是后世对这些语言风俗相近的部族的统称。

古代的日耳曼人一个非常庞大的族群概念——正如斯拉夫人这一概念之下囊括了今天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罗斯人、波兰人等不同民族一样:在日耳曼人这一概念之下囊括了法兰克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汪达尔人、勃艮第人、盎格鲁人、萨克森人等等。

公元前1世纪在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同时出现了两位雄心勃勃的帝王:中国的汉武帝刘彻和罗马的凯撒大帝,他们都对开疆拓土具有浓厚的兴趣——汉武帝派兵远征匈奴,遣张骞出使西域;凯撒则征服了高卢和不列颠。

这两次开疆拓土的远征分别被记载在《史记》和《高卢战记》中,与此同时这两部著作都记载了作为对手的匈奴人和日耳曼人的剽悍善战。

在人类文明的古典时代像匈奴和日耳曼这种游牧渔猎部族出于自身经济的脆弱性往往会以劫掠相对富庶的农耕民族维持生计,当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处于全盛时期自然有实力应对偶发性的劫掠行为。

但在公元3世纪之后东西方两大帝国同时出现中衰的迹象,之后两大帝国都不同程度受到蛮族的侵袭——在中国这被称之为“五胡乱华”,在罗马被称之为“蛮族入侵”。

在西迁的匈奴人的冲击之下日耳曼各部如潮水般涌入到罗马帝国境内:公元378年西哥特人在亚得里亚堡大败罗马军队并将率兵亲征的罗马皇帝瓦伦斯杀死。

公元410年西哥特首领阿拉里克率众攻破了号称永不陷落的罗马城,随后西哥特人又向高卢和西班牙进军并在这里建立了西哥特王国。

公元406年汪达尔人、苏维汇人和阿兰人一道涌入高卢,经过数年的劫掠后又进入西班牙。

苏维汇人占据了今天的葡萄牙以及西班牙西北部;汪达尔人则和阿兰人越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北非。

439年汪达尔人占领罗马帝国在北非的首府迦太基,455年更是渡过地中海攻陷罗马城。

而西罗马帝国的统治中心意大利本土则被东哥特雇佣军控制,正是以公元476年东哥特雇佣军首领废黜西罗马末代皇帝为标志宣告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此后东哥特人在公元493年建立了统治意大利和西西里岛的东哥特王国。

除此之外勃艮第人、伦巴德人也都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则渡过英吉利海峡在不列颠岛上建立了七个王国。

不过这些日耳曼国家大多如昙花一现,很快又归于沉寂,相比之下法兰克王国才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历史舞台的主角。

法兰克王国在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的疆域囊括了今天的大部分法国、德国、瑞士、奥地利和低地国家以及意大利的一个地区和许多的边界地区。

直到58岁时已统一西欧的查理曼仍不满足于自己的功业——他写信给当时50岁但据说还风韵犹存的拜占庭女皇依伦娜,建议两人结婚,以统一全欧洲。

然而不久之后依伦娜就在拜占庭帝国的一场宫廷政变中被放逐,查理曼通过联姻统一欧洲的计划就此泡汤。

查理曼不仅没能实现他统一欧洲的夙愿,他也终究没能摆脱欧洲中世纪封建采邑制度下王国分崩离析的命运:为避免自己死后帝国被瓜分的命运查理曼在生前明确指定自己的长子“虔诚者”路易一世继承整个帝国,然而路易去世后路易的3个儿子于843年8月在凡尔登签订条约,正式瓜分了查理曼帝国的疆土。

根据该条约所划分的疆界形成了西法兰克王国(843年-987年)、中法兰克王国(843年-855年)和东法兰克王国(843年-911年)三国,经过870年《墨尔森条约》的调整成为后来的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和德意志第一帝国三个国家的雏形。

日后的德意志正由东法兰克王国演化而来:东法兰克王国在发展过程中其内部进一步分化形成了许多公国——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萨克森、士瓦本、法兰克尼亚、巴伐利亚等等,其中最大的就是萨克森。

正是这些公国共同构成了日后的德意志地区,而由于这些公国彼此之间的牵制,德意志形成了特殊的选帝制度——德意志皇帝是由各公国共同选举出来的,而首开这一先例的正是萨克森公国的亨利一世公爵。

这位亨利一世有一个“捕鸟者”的绰号,据说是因为他当选时还在专心致志地捕鸟。

不知他究竟是心大呢,还是故意以此掩饰自己内心的雄心壮志就不得而知了。

然而亨利一世冕时拒绝了涂油礼,因此他的王位一直没能得到教会的承认。

而且严格意义上此时的德意志还只是一个王国,而不是帝国,所以亨利一世终其一生的头衔不过是德意志国王(king),而且还是未获教会承认的king,而不是德意志皇帝(emperor)。

真正意义上第一位戴上德意志皇帝这一桂冠的是他的儿子奥托一世。

公元936年奥托继承了亨利一世的萨克森公爵之位,与此同时他作为德意志最大公国的君主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德意志国王。

在当时的德意志国王可不是什么至高无上的神圣君主,充其量就是各路公爵在实力势均力敌之时推出来充门面的人物。

就在奥托继位的第二年他的异母兄弟唐克马尔就联合巴伐利亚、洛林等地的贵族造反作乱,这时奥托异常清醒地意识到:贵族们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巴伐利亚、洛林这些大贵族们上架空王权,下有心吞并其他中小贵族的封地,这就给王室利用他们彼此之间的矛盾进行分化瓦解提供了良机。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奥托同中小贵族结成了反对大贵族的同盟,尽管这些中小贵族实力有限,可加起来也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更何况背后还有身为国王的奥托的鼎力支持,于是他们很快就镇压了反对国王的大贵族叛乱:唐克马尔在部众向奥托投降后自杀,法兰克公爵被迫求和,奥托从容收拾巴伐利亚,赶走了阿诺尔夫公爵,任命其弟贝特霍尔特既位,但同时收回了巴伐利亚公爵相当一部分权力,944 年贝特霍尔特死后奥托任命自己的弟弟亨利为巴伐利亚公爵。

然而这样做仅仅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紧接着奥托由出台了从根源上打击地方贵族的政策:937年奥托一世改传统的公爵世袭制为国王任命制——这意味着德意志境内的任何公爵贵族死后其爵位的继承归属都必须获得王室的认可才能作数。

与此同时奥托禁止公爵同教会势力接触,一面地方公爵同教会势力勾结起来反对自己。

之后奥托综合运用武力征伐和政治联姻等手段把各公国的公爵都换成了自己的左膀右臂:洛林公爵是他女婿,士瓦本公爵是他儿子,巴伐利亚归他弟弟,萨克森和法兰克尼亚由他亲自领导,德意志的局势看起来一切都掌握在奥托手中。

然而在公元953年奥托的儿子和女婿因为权力分配问题而心生不满,于是联合大主教反对国王。

在镇压了这一事件后奥托对自己的家人也不再相信,他于954年召开帝国会议重新分配土地,将各公国的实权直接掌控在自己手中。

从此奥托的权威在德意志境内再也没有受到过挑战。

奥托在成功解决内忧之后开始着手应对外患:东面的马扎尔人是这一时期德意志面临的最大外患,而这一时期奥托也致力于向东欧扩张,两股势力之间注定将会发生冲突。

公元950 年奥托迫使波希米亚(今捷克)公爵对自己称臣纳贡,这样一来奥托的领地就和马扎尔人的地盘直接接壤了。

954 年马扎尔人主动发起入侵,奥托御挂亲征在955年的莱西费尔德战役中由他率领的德意志和波希米亚联军几乎完全歼灭了马扎尔骑兵,因为此战他被尊称为“伟大的奥托”、“祖国之父”。

奥托还为后世的德意志开创了一项传统:每个有作为的德意志国王都要进军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加冕为皇帝。

这一传统肇始于公元961 年——这一年罗马教皇受到意大利城市贵族的威胁,于是教皇约翰十二世向奥托求援。

后者闻讯之后率军越过阿尔卑斯山并很快敉平了罗马的叛乱,吞并伦巴底国家,扶正了教皇的位子。

962年2月2日教皇约翰十二世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奥托加冕,奥托从此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德意志由王国正式升级为帝国——德国历史上也称神圣罗马帝国为德意志第一帝国。

德意志第一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包括如今的奥地利、瑞士、法国东部的阿尔萨斯和洛林、意大利北部地区、捷克、斯洛伐克等地,曾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和欧陆秩序的主导者,然而德意志第一帝国始终未能解决国内诸侯权力过大的问题。

1356年德意志第一帝国皇帝查理四世发表的黄金诏书进一步确认了地方诸侯的自主权,德意志的分裂局面愈演愈烈。

到了1618年德意志境内出现了390个公国、侯国、贵族领地、骑士领地割据一方的现象,各路诸侯领地在当时欧洲宗教改革的大环境下各自信奉天主教和新教的不同教派,也就是在这一年有史以来第一场几乎将整个欧洲卷入的战争——三十年战争爆发。

在三十年战争期间德意志沦为了主战场,战后欧洲列强制定了旨在维持欧洲大陆均势体系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在这一体系之下德意志的分裂局面被固定下来。

分裂的德意志自然无法与新兴的英、法等国抗衡——尽管德意志第一帝国的正式国名是神圣罗马帝国,然而伏尔泰却说:“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甚至不能称之为一个帝国”。

这时的德意志第一帝国尽管保留着帝国的名号,实际上已彻底沦为各路诸侯势力的松散联盟,虽有帝国之名而无帝国之实,而德意志皇帝的头衔也逐渐落入当时势力最强大的德意志诸侯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手中——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同时身兼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的皇帝,1806年哈布斯堡家族的弗朗茨二世迫于法国皇帝拿破仑的压力而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至此德意志第一帝国的历史彻底画上句号,从此德意志各邦国连名义上的共主也不复存在。

历史上的德意志长期以来只是一个地理文化上概念,而非同一的政治实体。

严格意义上当时是没德国这一概念,所谓德意志指的是德意志人们的土地而不是统一的国家。

对此歌德曾在1830年评价道:“没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个地方可以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

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么问,那么答案是这是奥地利;如果在柏林,那么答案是这是普鲁士”。

那么歌德所提到的普鲁士又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事实上古代普鲁士人是波罗的海语族的一支,信奉原始的多神教,在血缘上其实和立陶宛等波罗的海国家更为接近,这时的普鲁士其实和德意志民族压根没半毛钱关系。

从12世纪开始德意志条顿骑士团发起打击异教徒的北方十字军运动:1170年波美拉尼亚的索比斯劳公爵在普鲁士地区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这就是位于如今的但泽附近的奥利瓦修道院,但在1224年该修道院被古普鲁士人焚毁。

此后条顿骑士团对普鲁士地区发起了长达近200年的东征运动,在这一过程中先后建立托伦、马林堡、库尔姆、埃尔平等要塞。

到16世纪时大量德意志人、波兰人、立陶宛人和欧洲其他民族纷纷涌入普鲁士,条顿骑士团迫使当地皈依基督教,使用德语。

此后古普鲁士人被同化于德意志人,古普鲁士语也逐渐消失。

定居于此的德意志人沿用了普鲁士之名,但其实他们和古代的普鲁士人是两个不同的民族。

在1410年7月15日的坦能堡会战中条顿骑士团败于波兰和立陶宛联军,被迫签订第一次托伦和约:除赔款600万格罗申外,还将但泽城置于波兰主权之下。

1466年条顿骑士团再度战败,于是在第二次托伦和约中被迫割让包括但泽和马林堡在内的西普鲁士。

这些地区被称为“王室普鲁士”。

条顿骑士团保留普鲁士的残余领土,但被迫效忠波兰国王,成为波兰的附庸国。

这就是历史上普鲁士称臣于波兰以及日后波兰和德国领土争端的最初由来。

1512年来自勃兰登堡的阿尔伯特当选为条顿骑士团总团长。

1525年他宣布改信路德宗教,从而切断了与骑士团名义宗主罗马教廷的联系,随后宣布将条顿骑士团改为世俗化的德意志邦国——普鲁士公国,阿尔伯特自任普鲁士公爵,成为臣服于波兰最高权力之下的世俗君主。

事实上目前通常所说的普鲁士就是指的这个作为德意志诸侯的普鲁士公国,而不是古代普鲁士人建立的国家。

普鲁士公国的首任公爵阿尔伯特死后由他的儿子阿尔伯特·腓特烈继承了公爵之位,然而阿尔伯特·腓特烈死后却没男丁继位,于是普鲁士公国由其长女之夫、勃兰登堡公国的约翰·西吉斯蒙德继承,从此普鲁士和勃兰登堡被置于约翰·西吉斯蒙德的家族——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之下,合并成为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

在1660年的瑞典-波兰战争中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通过《奥利瓦条约》取消了波兰对普鲁士的宗主权,获得了瑞典、波兰等国对普鲁士公国主权的承认,并且压制国内的等级会议,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当时德意志更多的是一种地理和文化上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德意志分成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名义上各诸侯尊奉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作为德意志诸侯的盟主,因此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除了是奥地利本国的君主之外还兼任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而其他诸侯国的君主则不能称帝,只能按各自的爵位称国王、大公爵、选帝侯、伯爵等等。

1701年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三世(腓特烈·威廉之子)支持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而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则以允许普鲁士称王作为回报,于是在当年的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正式晋升为普鲁士王国。

19世纪下半叶普鲁士王国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策划下南征北战、纵横捭阖,最终通过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诸邦国的统一:1871年1月18日是普鲁士王国建国170周年纪念日,就在这一天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厅正式加冕登基成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皇帝。

严格意义上真正统一的德国历史就是从此时拉开帷幕的,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普鲁士正是德意志国家发展起源之地。

同时这也意味着普鲁士其实是德意志的构成部分之一,在覆盖范围上小于德意志。

一战后德国合计丧失了13.5%的领土: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北石勒苏益格经公投后回归丹麦;承认波兰独立并将取自波兰的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归还波兰;东上西里西亚给予捷克斯洛伐克;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称为但泽自由市;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克莱佩达地区交给立陶宛;萨尔煤矿区交由法国开采15年,其行政权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其合并;莱茵兰地区划为非军事区;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但对柯尼斯堡所在的东普鲁士地区的主权在各国之间并无任何质疑,然而随着西普鲁士地区被割让给波兰,东普鲁士就此成为被波兰领土隔绝的一块德国飞地,而隔绝东普鲁士和德国本土之间的是一小块瞎唱的走廊状波兰领土,这被称之为波兰走廊(又名但泽走廊)。

此时德国已失去了普鲁士西部地区,而普鲁士东部地区则成为被波兰领土所隔绝的飞地。

然而在一战结束后二十年左右德国又迫不及待地将世界卷入又一次世界大战中。

二战后期以美、英、苏为首的反法西斯同盟国就如何消除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进行了多次探讨,最后同盟国方面认定:作为德意志国家兴起之地的普鲁士历史上尚武好战的悠久传统正是德国军国主义的滥觞——1943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和美国总统罗斯福、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谈话时指出“普鲁士是万恶之源!”罗斯福随即表示:“普鲁士要让其尽可能地缩小和削弱”。

1945年纳粹德国在二战中战败。

根据同盟国方面在雅尔塔和波茨坦两次会议上的决议:所有奥得河-尼斯河一线以东的地区都不再为德国所有,这使德国东部1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入波兰。

与此同时苏联通过《波苏疆界条约》以法律形式获得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19.41万平方公里领土,使苏联、波兰、德国三国的领土来了一个整体西移。

在确定苏波边境的过程中苏联从波兰获得的东普鲁士地区中要来了北部的柯尼斯堡并将其更名为加里宁格勒以纪念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

至此德意志国家的起源之地——普鲁士几乎完全被划归波兰和苏联。

根据恩格斯的考证,在塔西佗时代,日耳曼人有二、三十支,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五大支,即哥特人、印格伏南人、易斯卡伏南人、和米诺南人、斯堪得纳维亚人等。

这些日耳曼人各部落历经战乱迁徙,和克尔特人以及西罗马帝国的当地居民融合以后,这个被称之为古代蛮人的日耳曼人分别成为了今天德意志、奥地利、法兰西、卢森堡、荷兰、英吉利、瑞典、丹麦、挪威、冰岛、西班牙等民族的祖先。

所以德意志民族的祖先是日耳曼人,但日耳曼人的后裔不只是德意志人。

日耳曼人原来住在多瑙河以北和莱茵河以东地区。

公元58年罗马的凯撒远征高卢时,已有几支日耳曼人渡过莱茵河下游侵入高卢人地区。

高卢人被罗马征服后,莱茵河下游岸的日耳曼人也臣服于罗马,其所占的狭长地带被分为“上日耳曼尼亚”和'下日耳曼尼亚”两郡。

至于莱茵河东岸未归属罗马的日耳曼尼亚则称“大日耳曼尼亚”。

这些地区就是当时日耳曼人各部落定居地区。

公元37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约在455年,法兰克人被允许移居罗马帝国境内,定居于高卢东北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

这时居住在易北河以东、多瑙河以北的东哥特人、西哥特人和汪达尔人等部落,因匈奴人和其他外族入侵涌向西罗马帝国。

最终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大举入侵和境内奴隶起义的双重压迫下灭亡,取而代之的是许多日耳曼王国。

公元486年由克洛维统一高卢东北部各部落,建立法兰克王国。

那时候日耳曼人各部落正如上述都有自己的专名,但无日耳曼人这个总名。

根据记载,日耳曼人这个称呼来自当时临近的高卢人,因为他们发现这些部落的语言和习俗大同小异;后来罗马人经过高卢与日耳曼人各部落接触,也接受了这一称呼,这个词最先出现在拉丁文里,至于高卢人当初为什么取这个名字,迄今为止任为史学家们争论的问题。

那么什么时候才出现德意志这个词呢?公元814年,法兰克帝国查理大帝死于今天德国的亚琛后,帝国四分五裂。

他的三个孙子于840年各据一方,互相征伐。

843年他们签订了“凡尔登条约”,把帝国一分魏三,老大罗退尔分得北起莱茵河河口,向南经洛林直到意大利北部的帝国领土,后来发展成为被了意大利国家;老二查理分得“中部王国”以西地区,建立“西法兰克王国”,后来发展成为法兰西国家;老三路易分得“中部王国”以东地区,建立“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的德意志。

也就是在东法兰克王国定居的日耳曼人的一些部落,在九世纪时开始感觉到他们的语言与东方的斯拉夫系统和西方的拉丁系统的语言不同,于是称他们自己的语言为Deutsch,补救称 *** 这种语言的人为Deutsche,这部分部落便成为Deutsche Stamme,德语、德意志人、德意志部族就是这样出现的。

但直到德意志民族正式形成又经过了相当漫长的时期。

当时的东法兰克王国包括萨克森、法兰克尼亚、巴伐利亚、土瓦本和图灵根五个公国。

在氏族社会逐步瓦解和农村开始阶级分化的过程中,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取得了东法兰克王国的政权,建立德意志帝国,随后又由他的儿子鄂图一世继承王位,侵入意大利,让教皇约翰十二世给他在罗马加冕,称为“罗马皇帝”,建立“神圣罗马帝国”。

根据记载,从公元911年统称“旧德意志帝国”。

11世纪时,官方称“罗马帝国”。

直到15世纪后,改称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

字词,德意志作为语言、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概念已经相当成熟。

那么普鲁士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普鲁士是欧洲历史地名,位于今天德意志的北部。

在12世纪的时候,德意志人开始进入波罗的海东岸地区,1170ni9an,波美拉尼亚的索比斯劳公爵在普鲁士地区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即但泽附近的奥利瓦修道院。

1226年波兰王国国王之子、马佐维亚公国首领康拉德公爵(条顿骑士团成员)的领地遭到古普鲁士人袭击,以此为契机,条顿骑士团在普鲁士地区发动了为时近200年的东征运动,先后建立托伦、马林堡、库尔姆、埃尔平等要塞,征服了普鲁士人居住的地区,字词普鲁士成为了条顿骑士团的地盘。

德意志人、波兰人、立宛淘人和欧洲其他种族纷纷前来移民,条顿骑士团迫使这些人皈依基督教,使用德语,到16世纪后,普鲁士人同化于德意志人,所使用的普鲁士语也逐渐消失。

1379年条顿骑士团加入汉萨同盟,1466年条顿骑士团战败与十三年战争,之后被迫小众波兰国王,成为波兰的附庸国。

1512年,来自勃兰登堡的阿尔伯特当选为条顿骑士团团长,1525年他宣布改信路德宗教,从而切断了骑士团名义宗主罗马梵蒂冈的联系,随后宣布将条顿骑士团世俗化,改为普鲁士公国。

那么普鲁士公国和德意志又有什么关系呢?旧德意志帝国,也就是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是一个类似于东周一般的存在,国内存在上百个公国、自由邦、独立城市,而神罗的皇帝由选帝侯制度决定,而普鲁士到了腓特烈大帝的时代,成为了大选帝侯,并且通过《奥利瓦条约》取消了波兰对普鲁士的宗主权,获得了瑞典、波兰等国对普鲁士公国的承认,一步一步扩张成为了与奥地利在神罗内唯二强大的自由邦。

普鲁士最终把奥地利从神罗内部剔除,到了1871你那建立起德意志帝国,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9355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0
下一篇 2022-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