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脱贫大走访总结

学校教育脱贫大走访总结,第1张

学校教育脱贫大走访总结 如何做好群众脱贫思想教育工作总结学校老师教育方面,为何有人说不能少了老师的家庭走访?

谢谢悟空邀请!父亲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从教的老教师。

小时候,记得父亲经常家访,摸查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

那个年代,很多的老师都是利用晚上或者周日家访。

在人们的心中,家访,似乎也是老师的一份加班的工作吧。

以前没有“家校共育”这个词。

家访是老师与学生及家长沟通的最好方式。

老师亲临其境,通过查看、探问、倾听,掌握了学生及家庭的情况,帮学,促学,抓好学生的教育。

这也是现在所说的“家校共育”吧。

如今,家访怎么就说没就没了呢?它是什么时候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的无法定论,但它在老师的心中迷失的原因,值得探究和思索。

——那个时代是一个“大走访”的时代,机关干部走访基层调研,村组干部走访社员、军烈属家庭,老师走访学生家庭,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氛围。

所以,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推动老师对家访工作的热情,乐此不疲。

——当今,老师的工作量大于以前,工作、生活压力大,时间分配不足。

老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还会有迎接上级临时的检查、各种节日或者文化活动节之类的彩排演出、各种扶贫、教师业务技能培训等等,老师的家庭生活时间有时被这些工作压缩,加上生活的压力,哪里还顾得上家访?——班级微信群、通讯联络工具,取代了家访。

学生出现的问题,通过聊天工具等沟通,比亲临学生家庭了解情况更省时省力。

其缺点是,有些情况只是通过“听”来获取,虚实难辨,不利于保障家访工作的质量。

——有的家长不喜欢被打扰,或者讨厌老师家访。

家长思想偏执,认为孩子有错才会招来老师登门“告状”,感觉很烦心。

——有的家长偏见,认为“无利不早起”,老师“登门拜访,必有所图”。

所以老师为避嫌,免去家访,也等于没踏政策红线,毕竟,涉嫌“索要”物品,有违师德。

——针对农村而言,农村学生的家长外出务工多,不便于登门家访。

家访,作为家校共育的沟通途径,不知不觉就断了,几人欢喜几人忧,有人怀念,有人渴望……

哎呀,老师家访可是一个非常好的老传统,话说那还是八几年的事了,我是班长,跟着班主任去家访,把全班同学家几乎走遍了,了解家庭情况,更能了解半了班里同学的情况,后来,毕业多少年,同学还都联系,还都相互通报家庭情况,该叫叔叫叔,该叫婶叫婶,很是亲切! 可惜呀,可惜呀,现在这传统很少见了,甚至师生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差,大家感觉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9515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1
下一篇 2022-10-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