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孝有三”里,“一不孝”是指不能事亲,也就是不能孝养父母、爱护家人;“二不孝”是不能事君,意为不能恪守本分、忠义行事;“三不孝”是不能立身行道,成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不孝有三”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孝有三是哪三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传说中,舜帝的父母不贤,导致舜帝一直没能娶妻,舜帝最后只好不告知父母,自行娶妻。孟子评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东汉末年赵岐在所注的《孟子章句》中对此句解释:“于礼有不孝者三,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舜惧无後,故不告而娶。君子知舜告焉不得而娶,娶而告父母,礼也;舜不以告,权也;故曰犹告,与告同也。”
很明显,赵岐明确了“三不孝”的具体所指,并将“无后” 解释为“没有后代”。但对于该段文字的解释,目前有两种观点:1、汉代赵岐在《十三经注疏》中将“后”解释为后代的意思;2、后代学者对该文有不同看法和译法,倾向于将“后”理解为“尽后代的责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