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异同

不宜异同,第1张

不宜异同 《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宫中”和“府中”是相对的还是并列的?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重读了几遍《出师表》,个人认为“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这里面的“宫中”指宫廷的近臣,“府中”指丞相府的官吏。

二者既是相对的又是并列的。

刘婵认为宫是内府是外,所以宫中府中是相对的。

作为相父,诸葛丞相对刘婵应该是了如指掌了。

正是诸葛亮深知刘婵不能同等对待,所以在奏表时,特意的强调,“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在诸葛丞相的内心里,刘婵是偏私于宫中的,这也一定是史实。

原文中后边两句能证明这一点,“不可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内和外也恰恰确立了宫中和府中的对立关系。

诸葛丞相“俱为一体,不宜异同”把宫中府中并列起来诸葛丞相强调,宫廷的近臣和丞相府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在赏善罚恶时,不应该有所差别。

诸葛丞相之所以这样强调,就是看清了刘婵对宫中的偏私。

旨在通过表奏,能让刘婵有所悟有所改。

可谓苦口婆心分寸有度。

诸葛丞相将宫中府中并列在一起,有不藏私求严管之意“宫中”指宫廷的近臣,“府中”指丞相府的官吏。

那么,诸葛丞相无疑是府中的代表,刘婵是宫中的代表。

离开府中北伐远征,诸葛丞相在表文中流露出恳请刘婵能像管理宫中一样,严管府中,简而言之首脑不在不需要情感关照。

仔细品读,此处充分体现了诸葛丞相顾大局不藏私的政治智慧。

小结回到问题中来,正是因为在刘婵那里,把宫中府中视为相对的内与外,故此诸葛丞相才强调“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又把二者并列起来。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乃是诸葛亮《前出师表》中句,这里面的“宫中”指宫廷的近臣,“府中”指丞相府的官吏。

这句话的意思是,宫廷的近臣和丞相府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在赏善罚恶时,不应该有所差别。

故而,“宫中”与“府中”在这里既是相对的也是并列的。

说相对,同样是臣工吏员,这里有“宫”和“府”的人员所属区别,说并列,无论“宫”还是“府”中人,都是蜀国的臣工吏员,其所面对的法令制度是统一的。

至于诸葛亮在这份千古流传的奏章里要把“宫中”和“府中”明确地提出来,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前出师表》里面写的很清楚,“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这在《三国志》里面有明确记载:“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刘禅在诸葛亮生前一直称其为“相父”,蜀国军政大权悉数由诸葛亮掌握,丞相府基本就是朝堂无二。

所以,诸葛亮提出“宫中”和“府中”的说法,原因藉此,这也是诸葛亮政治智慧的体现,专权不擅权治国不藏私。

个人管见试为一答,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220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