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2年的那场战争中,陕西冷娃庞国兴机智勇敢,率领以一个三人临时战斗小组摧毁了对手整整一个榴炮营的阵地,不仅缴获了加榴炮七门、汽车两辆和电台四部,还在战斗报告中写出了“敌人非但不投降,居然还胆敢还击”的雷人语句,让人忍俊不已的背后,尽显当年我军的强悍与自信!而庞国兴所在之部队,正是二野19军第55师,其前身更是名动天下的“陕南12旅”。
陕南12旅是一支历史非常悠久的部队,军事爱好者应该在逐鹿中原的晋冀鲁豫、中原野战军作战序列中,经常发现它的身影。
该旅是抗战时期,由陈赓将军太岳军区之四分区和山西抗日决死队(山西新军)之一部合编而成。
抗战胜利升格为野战军后,最初的番号是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第24旅,该纵一度奉命挺进东北,任务取消后第24旅转隶陈赓第四纵队,序列番号随之调整为第12旅。
1947年8月,第12旅在陈谢兵团编成内强渡黄河,拉开了豫西战略反攻的序幕,作为四纵的主力旅,12旅在打击胡宗南、李铁军等敌人的战斗中表现抢眼,有力配合了刘邓、陈粟大军的战略展开。
在打开局面后的次年6月,第12旅奉命组建隶属于晋冀鲁豫军区的二级军区陕南军区(另有起义的38军第17师),当然也就是该军区的核心部队,“陕南12旅”的威名初现。
由于“陕南12旅”在开辟新区以后已经事实上独立活动,且所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所以尽管是孤军一支,但是仍然深受军委和刘邓首长的重视,并且战斗力也非常强悍。
在襄樊战役中,陕南12旅配合中野六纵作战,却最先攻入康泽的绥区司令部,毙伤俘敌8000余人。
从部队发展历史可以看出,陕南12旅虽然名义上是地方部队,但实际上是从野战部队脱离出来的精锐之师,战力堪称强劲。
淮海战役期间,陕南12旅继续配属给“王疯子”的中野六纵指挥,1948年12月6日,中野和华野联手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陕南12旅和中野六纵、华野七纵在王近山的统一指挥下,组成战役“南集团”,自双堆集以南发起进攻,12旅指战员勇敢顽强,为最终消灭敌精锐12兵团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9年3月,陕南12旅挺进商洛地区清剿敌人残余,5月间陕南军区扩编为第二野战军第19军,因此陕南12旅统一序列为第55师。
整编完成后,第19军暂归第一野战军指挥。
第55师随即奉命沿汉水西进,一路横扫胡宗南所部,在陕南战役中连克旬阳、安康、岚皋、汉阴、石泉、紫阳、西乡、洋县、城固等县城,使陕南全部解放。
期间第19军总共牵制了敌人接近5个军的兵力,有力地配合了一野主力在陕中的作战。
在整个解放战争中,陕南12旅和后来的第19军,先后参加较大的战役战斗共200余次,涌现了包括全国战斗英雄称号在内的6200余名功臣模范,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足以说明这支部队的强悍战斗力,绝对属于二野的王牌部队。
(庞国兴战斗小组)全国解放以后,第19军军部于1952年7月改编为陕西省军区,而第55师则调归西北军区直辖,驻防甘肃张掖。
1962年10 月,第55 师奉紧急命令入藏参加边境自卫还击战,全师经过 2500 公里的长途急行军,准时到达战区并立即投入战斗,部队作风丝毫不减当年。
在当时的行军队列里,就有163团九连副班长庞国兴,1959年参军的神q手和投d能手。
第55师163团执行的是对敌 “打头和击背 ” 的作战任务,负责歼灭西山口和申隔宗地区的当面之敌,在战斗中庞国兴因追击敌人与连主力失去联系,身边只剩下王世军和冉福林两名战士,三个人组成临时战斗小组,继续向敌人纵深挺进。
翻过一座山岭后,庞国兴小组发现了敌人一个正在疯狂射击的炮兵阵地。
三个人根本就没有考虑敌众我寡的情况,立即猛烈开火,敌人被彻底大懵丢下火炮逃跑,小组成功占领了敌炮兵阵地,然后继续猛打猛冲,将敌人一个炮兵营完全打垮,突入敌纵深多达15华里。
期间进行了五次战斗,攻占了两个炮兵阵地,毙敌一、二级准尉以下官兵七名,缴获火炮七门,炮对镜、望远镜各四副,推土机和汽车四台,为主力部队开辟道路向敌纵深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创造了战场奇迹。
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第55师指战员克服巨大困难,发扬我军的优良作风,以伤亡200余人的代价歼敌920余人,缴获武器装备无算,这才是世界上最强悍的步兵!战后主席曾经亲切接见了该师政委,并当场表扬55师干部战士:“走得快,打得好”!而庞国兴也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提拔为少尉排长,尤其是该战斗小组的战斗总结,更是从此名扬天下:敌人非但不投降,居然还胆敢还击!
1969年3月,中国珍宝岛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世界上最强悍的两支陆军,在这里决出谁是真正的王者。
早在一年前,苏联边防军入侵中国七里沁岛,并用坦克压死了中国老百姓。
侦察连副连长陈绍光带领九名战士,携带反坦克手雷,趁着黑夜偷偷地登上七里沁岛。
当地白天气温零下30多度,中国士兵隐蔽在雪地中整整坚持了7天7夜,饿了啃一口压缩饼干,渴了就吃雪,每个人脸上都冻得起了大泡,跟火烧了一样,耳朵也冻成透明状。
苏联边防军一个排的兵力,携带硬木棒登上七里沁岛。
双方都严格恪守不先开第一q的规定,10名解放军战士撅下树枝做武器,和30多名苏联边防军混战在一起。
结果出人意料,10多名苏联边防军被打得倒地不起,解放军只轻伤一人,苏联边防军落荒而逃,一个姓刘的解放军战士穷追不舍,他被对手打掉了一颗门牙,陈绍光担心小刘吃亏,带领其他的战士追了上去,结果没有追上敌人,反而让那些躺在雪地里撞死的苏联边防军借机逃走了。
七里沁岛冲突以后,苏联边防军再也不敢在七里沁岛轻举妄动。
他们又把贪婪的目光投向珍宝岛。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虎林县境内,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地形两头尖,中间宽,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元宝,所以得名珍宝岛。
自从1967年1月到1969年2月两年多时间里,苏联边防部队入侵珍宝岛达16次之多,到后来变本加厉,竟然在珍宝岛上,派出边防部队进行定时的武装巡逻。
1969年3月2日,苏联边防军出动两辆装甲车,一辆军用卡车和一辆指挥车共70多人侵入珍宝岛。
解放军副指导员孙玉国率领一个排去阻止苏联边防军,没想到敌人摆出战斗队形,悍然开q,6名解放军战士倒在血泊中。
既然敌人开了第一q,以后的事就由不得他们了,被偷袭的解放军战士奋起反击,击毙了19名苏联边防军,另外还有14人被击伤。
苏联边防军在装甲车的掩护下狼狈地逃走。
两个多小时后,苏联边防军300多人,在坦克、装甲车、直升飞机的掩护下,再一次发动对珍宝岛的进攻。
并同时使用重炮,对珍宝岛以西5公里以内的中国领土,进行炮火封锁。
试图切断珍宝岛和陆地上的补给线。
孙玉国指挥一个排的兵力顽强反击,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解放军牺牲19人,苏联边防军伤亡人数不明,但指挥官伊万的司机被解放军俘虏后伤重不治。
足见敌人败退的有多仓皇。
3月15日凌晨3点,30多名苏联边防军乘着夜色偷偷地摸上珍宝岛,潜伏下来,打算天亮以后到解放军一个措手不及。
苏联人这一次是有备而来。
他们精确地计算出人体耐寒试验各种准确数据。
可是零下40多度的低温还是超出了苏联人的想象,天亮的时候有三名苏联士兵被冻死在树林中。
更让苏联边防军难以想象的,就在距离他们100多米的地方,也潜伏了一只解放军的队伍,双方人数差不多,但是解放军已经潜伏了将近8个小时,比苏联士兵潜伏时间多了一倍,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落在解放军的眼中。
8点整,孙玉国带领12人的巡逻队,从南侧登岛,路过我军设伏阵地,由南向北巡逻。
在接近敌人伏击阵地时故意停下脚步,掉头向西南方向巡逻。
眼看煮熟的鸭子飞了,苏军潜伏部队开了q。
这么远的距离,根本不会给解放军造成实质性的威胁,孙玉国带人迅速的潜伏起来。
对岸的苏军不肯善罢甘休,分乘三辆装甲车,和步兵20多人沿着冰冻的江面向孙玉国的巡逻部队包抄过来。
在距离解放军潜伏部队30米的时候,驻军增援部队遭到解放军猛烈攻击。
苏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江面上又没有可以依托的抵抗阵地,只能硬着头皮往上冲。
与此同时,苏军的潜伏部队也遭到解放军炮兵毁灭性打击,三四十人的潜伏部队一个都没有跑掉。
苏军的增援部队,一辆装甲车被击毁,20多名步兵也都被打死在江面上,剩下的两辆装甲车也被击伤,狼狈不堪地逃了回去。
而解放军无一伤亡,依靠超人的耐力,和高超的战术,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两个小时后,恼羞成怒的苏军进行第2次进攻,这一次他们使用了4辆最新式的T62式坦克,有几辆装甲车。
解放军手中的反坦克武器都不能对T62式造成威胁,只能改变战术,把装甲车作为打击目标。
解放军战士杜永春用40火箭筒摧毁了一辆装甲车,一辆T62式坦克向他猛扑过来,杜永春左躲右闪,把坦克引进雷区,江面上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T62式压上了反坦克地雷,履带被炸断,30多吨重坦克瘫痪在江面上。
解放军战士于洪东冒着q林d雨,冲上坦克,把一颗sld塞了进去。
剩下的三辆坦克见势不妙,急忙撤退,慌乱中又把一辆装甲车碾得粉碎。
下午15时13分,苏军又发动了一次更大规模的进攻,15分钟的炮火准备后,苏军坦克、装甲车各24辆引导300多名步兵,向珍宝岛发起大规模进攻。
受到的解放军奋起还击,解放军副营长冷鹏飞率领一个连的部队,穿越炮火封锁区,增援岛上守军,中国75反坦克炮手不怕牺牲,将两门反坦克炮推出岩体,在不到100米的距离上猛轰苏联坦克,愣是靠拼刺刀的精神把苏军的火力压制下去。
苏军前线指挥官列昂诺夫上校看到攻势受阻,孤注一掷,让70多辆待命的坦克一起杀上珍宝岛。
嚣张的苏军指挥官早就引起解放军的注意,一发炮d准确命中苏军指挥所,列昂诺夫受伤,他刚从废墟里爬出来,解放军神q手小范抬手一q,子d正好儿命中列昂诺夫心脏位置,没有了指挥官的苏军,就像无头的苍蝇,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又一次灰溜溜的撤走了。
只有那辆T62式坦克瘫痪在宽阔的冰面上,成为苏军一败涂地最有力的见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