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
教师的教学也一样,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备好课。
如何备好一堂课,以个人的浅见应该从下面这几方面考虑。
1.备学生。
教师必须对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备课要有针对性,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
备课切忌应付式备课,脱离学生实际的备课。
2.备教材。
教师要备好一堂课,必须要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的教学意图,掌握教材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
3.备教学过程(教案)。
一堂课一般的教学过程是:复习旧知识→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检查练习→提炼总结→作业布置。
备课中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尽量做到祥实,根据知识难易情况,合理分配时间。
(仅供参考)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
如何备课?有的教师把教学参考书奉为圭臬,不敢越雷半步,教学参考书上怎么说,就怎么备;有的教师采取拿来主义,直接搬用名家、名师教案;有的教师不问学情,脚踩西瓜皮,讲到哪里算哪里,如此种种备课方式,皆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个人建议,教师备课时,要挣脱教学参考书和优秀教案的缚束,自己先读懂教材,且面对教学内容时,要先问自己四个方面的问题:这堂课“教什么?用什么教?如何教?怎么知道教会了?”按照这一思路来备课,设计课堂教学。
“教什么”涉及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目标的制定,面对一节教材,并非所有内容都毫无遗漏的全部教给学生,要根据学生事先预习的情况,选择学生在预习时没有学会和学懂的知识来教,并据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用什么教”就是教师要精心选择用来理解教学内容和完成教学目标的各种材料,这些材料也经常被称为问题、情境、场景、资源、经验等等。
这是教学设计中最关键的部分,决定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高明的教师通过相关材料运用,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帮学生建构起生动的观念。
“如何教”既是一个先教什么、后教什么的程序选择问题,也是一课堂教学时间分配问题,还是一个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
“怎么知道教会了”则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好当堂训练和反馈。
要借练习和检测弄清楚学生的掌握情况,练习和检测的设计要精准科学,尽可能穷尽所教知识的类型,尽可能设置完整的难度梯度。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不当之处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