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马非马是众多哲学家特别是先秦哲学家争论和探讨的一个问题之一.语出公孙龙.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一天,他牵一匹白马出关被阻,公孙龙便以白马非马的命题与之辩论,守关的人辩不过他,公孙龙就牵着马出关去了...2、公孙龙的著作《公孙龙子》,有一篇《白马论》。
其主要命题是“白马非马”。
公孙龙通过三点论证,力求证明这个命题。
3、第一点是:“马者。
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
命色者非命形也。
故曰:白马非马。
”若用西方逻辑学术语,我们可以说,这一点是强调,“马”“白”“白马”的内涵的不同。
“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白”的内涵是一种颜色,“白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加一种颜色。
三者内涵各不相同,所以白马非马。
4、第二点是:“求马,黄黑马皆可致。
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
“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
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惟白马独可以应耳。
无去者,非有去也。
故曰:白马非马”。
若用西方逻辑学术语,我们可以说,这一点是强调,“马”“白马”的外延的不同。
“马”的外延包括一切马,不管其颜色的区别。
“白马”的外延只包括白马,有相应的颜色区别。
由于“马”与“白马”外延不同,所以白马非马。
5、第三点是:“马固有色,故有白马。
使马无色,有马如己耳。
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
白马者,马与白也,白与马也。
故曰:白马非马也。
”这一点似乎是强调,“马”这个共相与“白马”这个共相的不同。
马的共相,是一切马的本质属性。
它不包涵颜色,仅只是“马作为马”。
这样的“马”的共性与“白马”的共性不同。
也就是说,马作为马与白马作为白马不同,所以白马非马。
6、除了马作为马,又还有白作为白,即白的共相。
《白马论》中说:“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
白马者言白。
定所白也。
定所白者,非白也。
”定所白,就是具体的白色,见于各种实际的白色物体。
见于各种实际白色物体的白色,是这些物体所定的。
但是“白”的共相,则不是任何实际的白色物体所定,它是未定的白的共性。
白马非马的命题是什么?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