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ouqin zhihui
[外文]:logistical command
后勤指挥员及其指挥机构对本级机关和所属部队、分队进行的组织领导活动。是军队指挥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对后勤机关、 部队、 分队的部署与行动的指挥,后勤保障和防卫的组织计划与实施,后勤部门间及与有关部门的协同,以及后勤情况的搜集和后勤通信的组织等。目的是使后勤各部门根据军队建设和作战需要以及人力、财力、物力的可能,协调一致地完成后勤保障任务。
形成和发展古代军队的后勤指挥,包括在军事指挥员的指挥活动中。18世纪末到19世纪,随着司令部的产生,后勤指挥作为司令部工作的一部分,由参谋长统一组织实施。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有些国家的后勤指挥逐步从司令部工作中分出,建立了专门的后勤指挥系统。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的组织实施,早期也是由各级司令部门负责,以后随着各级后勤领导机构的建立,逐步同后勤部门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和健全了后勤司令部门,加强了后勤指挥。
基本要求后勤指挥员要坚决贯彻军事指挥员的作战决心和意图,保持指挥的坚定性、灵活性、连续性和隐蔽性。坚定性,指情况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时,坚决贯彻既定决心;灵活性,指根据战场变化的情况,机动灵活地进行处置;连续性,指与后勤机关、部队、分队保持不间断的联系;隐蔽性,指部署与行动的保密。
指挥体制各国军队的后勤指挥体制不尽相同。苏联和东欧国家军队后勤指挥是由主管后勤的副司令员(副指挥员)通过后勤司令部门统一组织实施。美、日和西欧一些国家军队后勤指挥是由各级后勤副参谋长通过司令部后勤参谋机构对后勤保障部门组织实施。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是在军事指挥员的统一领导下,由后勤指挥员通过后勤指挥机构组织实施。为确保后勤指挥的实施,许多国家的军队建立了专门的后勤指挥系统(包括指挥机构、通信系统、指挥自动化系统和其他必要的器材和设施等)。
指挥内容后勤指挥按战前、战中和战后三个阶段实施。在战斗准备阶段,后勤指挥员受领任务后,适时向军事指挥员提出后勤保障建议,根据军事指挥员的意图和指示,下达预先号令;进行现地勘察,部署后勤力量,组织协同动作;拟制后勤保障和防卫计划,拟制和下达后勤指示;拟制后勤命令并经军事指挥员签署后下达;检查各项准备工作落实情况。在战斗过程中,经常与上下级以及军队和地方有关部门保持联系,随时掌握情况的发展变化,根据新情况组织各项保障,指挥防卫作战,确保军事指挥员作战决心的实现。战斗结束后,迅速指挥后勤机关、部队、分队完成战斗遗留的各项工作,及时撤离战场,做好再战的后勤保障准备。
发展趋势现代战争对后勤指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发达国家的军队强调建立集中统一、反应快速、生存能力强的指挥系统,重视后勤指挥人员的训练,广泛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实现后勤指挥自动化,提高后勤指挥效能和管理水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