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ozi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哲学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名翟,鲁国人。约生于周定王六年,卒于周安王二十六年。出身微贱,曾学儒术,因不满其烦琐的礼乐制度和学说,自创墨家学派以抗衡。他力主“兼爱”、“非攻”,即主张天下人都要相亲相爱,并反对强凌弱的战争。他提出了“尚贤”、“尚同”的政治主张。
在心身关系上, 墨子主张“生,刑与知处也。”(《经上》)即人活着时,形体与感知、精神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认识过程上,他肯定了认识来源于人的感官所能感知的客观世界。如说:“天下之所以察知有与无之道者,必以众之耳目之实知有与亡为仪者也。”(《明鬼下》)还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不在于听口头的表述,而在于实际行动的检验。如说:“瞽不知白黑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贵义》)并进而提出“三表”,即“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非命上》),作为检验是非真假的标准。在具体的认识过程上,又提出:“知, 接也。”(《经上》)“知:知也者, 以其知过物而能貌之。若见。”(《经说上》)“惟以五路智”(《经说下》)“,明也。”(《经上》)“:也者,以其知论物,而其知之也著。若明。”(《经说上》)即感知觉是通过人的5 种感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思维(“”)则是对接触过的事物加以推论而得到更显著、更一般的知识。还指出:“言,出举也。”“言,口之利也。”“信,言合于意也。”“执所言而意得见,心之辩也。”(《经上》)这就是说,思维是通过言语表达的,而言语又是在思维的调节下逐步完善起来的。
在情感和意志方面,墨子指出:“为,穷知而侎于欲也。”“利,所得而喜也。”“害,所得而恶也。”(《经上》)“无说而俱,说在弗必。”(《经下》)认为“利”与“害”能引起人的不同的情感表现,人的情欲有时会成为行为的强大动力,以致使理智失去了控制。恐惧的情绪是因为不了解事情的结果而引起的。又说:“志行,为也。”(《经说上》)这提出了意志行动的概念。墨子还主张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所染》)即人性完全是由于环境和教育影响的结果。因此,墨子非常重视学习的作用,并且规定了学习必须量力、必须知其所以然、必须讲究实效等几条原则。
据《汉书·艺文志》载,《墨子》一书共有71篇,大约自宋以后,就是现存的53篇。其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6篇,包含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