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年期心理卫生介绍

关于青年期心理卫生介绍,第1张

关于青年心理卫生介绍

[拼音]:qingnianqi xinli weisheng

[外文]:mental health in adolescence

青年期的个人或群体的心身健康、人格健全。研究者根据青年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特点,揭示人际交往与社会文化对青年心身健康影响的规律,以及他们可能出现的心理矛盾、精神困扰和某些心理障碍或心身疾病,帮助青年保持心身健康。

英语中的青年期(adolescence)一词,源于拉丁语的“adolescere”,原意为“成长到成熟”。各个国家或民族对年龄期的划分,因社会条件与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不同,一般以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育为根据划分的,即生理上是从第二性征出现直至性成熟,心理上则是从脱离儿童期到意识、情绪与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成熟。

有关青年期心理卫生的研究,自20世纪初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广泛开展起来。被誉为“儿童心理学之父”的美国心理学奠基人之一S.霍尔于1904年出版了两卷本的著作《青年期》,其副题是“青年期心理学及与其相联系的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和教育的关系”。这部著作在世界心理卫生运动全面兴起前4年,已经从许多方面研究讨论了有关青年期的心理卫生问题,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现代心理学家丁瓒于1945年出版了《心理卫生论丛》一书,其中一半以上的篇章讨论青年期的心理卫生,次年又出版了《青年心理修养》一书,产生了重大影响。

青年期身心的特点

青年期身心发展的特点突出地表现为如下方面:

(1)变化迅疾。在10来年的时间里,青年人要实现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在身体方面有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一系列变化;在心理方面则有认识、情绪、意识、行为等的急剧发展;在社会行为方面,其活动范围由家庭到学校进而步入更为复杂的社会群体。

(2)任务繁重。青年人在这个时期的任务是要完成进入成年期的各种准备,如通过学习训练获得为社会服务的本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使自己逐步完成社会化并且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经过恋爱、结婚组成家庭,进入复杂的姻亲关系;就职立业,争取为社会所接纳。青年人不仅要很好地适应当前的环境,还应为更好地适应未来做各种准备。

(3)困扰多出。由于青年期是一个迅疾变化的过程,因而常会引起心理矛盾和精神困扰。如生物性生理欲求同社会性心理制约之间的冲突会导致烦恼;自以为已是大人,而仍被长者视为“孩子”,因而一方面会产生“反抗情绪”,渴望被人理解,另一方面又企图把自己的内心闭锁起来,引起自相矛盾和协调困难;等等。

研究成果

(1)调整生理与心理之间的和谐平衡。在青年期,人的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得最为明显。随着性器官与内分泌系统的逐渐发育成熟,生理方面的性冲动导致遗精或月经来潮,继而可能发生手淫行为,在某些社会文化教育影响下可能引起心理紧张、恐惧或不安、自责,进而导致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等心身疾病,这是“心理-生理”或“心-身”相互作用的表现。研究表明,青年期往往是神经官能症和某些精神病的发病高峰阶段。为促进青年人心身健康发展,心理卫生的任务是对青年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创造条件,引导青年积极参加有益于心身健康发展的社交、文娱和体育活动;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宣传;等等。

(2)调节理智与情绪的关系。人的认知过程在青年期得到迅速发展,在成年期前已接近高峰阶段。青年后期的个体自我意识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青年期的情绪反应最富有感情色彩,随精力充沛出现的是情绪饱满;与身心发展相伴的是情绪多变。人类各种心理活动过程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每个人的理智或意识活动与其情绪状态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而且意识障碍与情绪障碍之间也存在着同步相依的现象。青年期较为多见的理智与情感的冲突是由于个体的生物欲求与群体的社会规范发生矛盾引起的,而不是情感与意识两种心理活动在青年期存在着不和谐。因此,应以情理并重的观点指导心理卫生工作的实践,帮助青年学会调节情理之间的平衡,促使个体成长与社会化相一致。

(3)促成人际交往与人格完善的统一协调。青年的人际交往范围逐渐由家人、邻友、同学、师长等扩大到社会上更多的个体与群体。在交往过程中,青年人逐渐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和方法,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青年人身心的发展、学会独立生活、解脱困境以及人格的完善,都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实现的。这是个体完成其社会化的过程。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对比、感受以及接受其他个体和社会群体对自己行为的评价,逐渐形成自我观念、志向、道德标准和行为模式。在进入成家立业阶段之前,青年人要努力学习,充分准备生活,使自己较为顺利地进入中年。社会进步促使学习任务加重以及人类寿命的延长,使一些青年完成生活准备和实现就业谋生的时间延长,增加了适应难度,这就给青年期心理卫生提出了一些新课题。

研究趋势

有关青年期心理卫生的理论探讨和工作实践,除带普遍性的课题外,也正在向一些特殊的领域发展。例如,独生子女如何顺利地渡过青年期;大龄男女青年在恋爱与婚姻问题上怎样避免或适应挫折;在加强国际间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青年人如何正确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约束;怎样引导青年与长辈改善心理上的沟通;如何防止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怎样防治青年人的非生物性原因的疾患以及避免非正常死亡;等等。

参考书目
  1. 丁瓒著:《心理卫生论丛》,商务印书馆,重庆,1945。
  2. 丁瓒著:《青年心理修养》,丙寅医学出版社,南京,1946。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014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