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吴文俊(1919~  )介绍

关于吴文俊(1919~  )介绍,第1张

关于吴文俊(1919~  )介绍

[拼音]:Wu Wenjun

中国现代数学家。1919年5月12日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1949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3年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1984年当选为中国数学会理事长。1956年因在拓扑中的示性类与示嵌类方面的卓越成就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的主要贡献在拓扑学,并从事于对策论(又称博弈论)和奇点理论的研究。他用在拓扑学方面取得的成果,出色地解决了电子器件中的布线问题。

70年代初期,他开始研究中国古代数学史,阐述中国古代数学思想在于重应用、重计算,不同于西方的重逻辑关系、重推理,颇多新的见解。70年代后期,他致力于数学机械化与机械化的数学的研究,从初等几何着手,在计算机上已经证明了一类高难度的定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定理。在这方面他强调构造性的研究,而不同于前一段时期在国际上所积累的主要是存在性的结果。他把D.希尔伯特的《几何基础》一书中的一些主要思想在计算机上加以体现。他进一步探讨了微分几何的定理证明。提出了利用机器证明与发现几何定理的新方法。

他在拓扑学中的贡献颇多。在40年代末,向量丛的惠特尼示性类对于数学界还是很神秘的。他首先给出了惠特尼示性类的乘法公式一个简单的证明。接着又应用斯廷罗德运算定义了吴类VVx=Sqx;并给出了计算微分流形的切丛的斯蒂菲尔-惠特尼示性类 W 的吴公式:WSqV,揭开了笼罩斯蒂菲尔-惠特尼示性类的神秘面纱。这一公式和另外一个也被称为吴公式的关于 SqiW 的公式,对后来拓扑学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在标题中出现吴公式的拓扑学论文就有几十篇之多。50年代,他定义了非同伦不变的拓扑不变量(而已知的拓扑不变量几乎都是同伦不变的),并用于复合形在欧氏空间中的嵌入问题,引进了示嵌类,给出了用示嵌类表示的n>2时n维复合形可嵌入于2n维欧氏空间的充分必要条件等重要结果。他关于庞特里亚金示性类的一系列工作也是引人注目的。70年代,他又在极小模理论的基础上,给出了I*-度量的公理化定义,证明了I*-度量对于多种几何作法的可计算性。此外,他在60年代给出的带奇点的代数流形的陈示性类的定义,既自然,又简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044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