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有一部分的家长和学生都会有着很强的学历情怀,总会觉得高职类的院校比不上本科类的院校,
但实际上,除了在学历证书和教学内容范围的差别,高职和本科实际上并不存在太大的差别。因为教学内容则重点的不同,并不能将两者放在一起比较。
中职生参加高职高考肯定是为了更高一级的学历,在满足一切条件的情况下,肯定选择本科更具有优势。
但另一方面,本科的学习可能更偏重于理论知识,更多地停留在书本上,更多的技术上 *** 作可能偏少;而高职的学习除了理论知识,可能更加注重实践的 *** 作。
所以在做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如果为了学历情怀选择学习强度更高的本科院校,而不能适应,只会适得其反。
高职和本科的差别很大吗除了在学历上体现出来,还体现在哪一些具体的差别,这种差别真的会很大吗?
1.学校形式方面
本科,分为公办本科和民办本科。包括4种类型:公办一本、公办二本、民办二本、民办三本独立院校。学生毕业后可获学士学位。
专科主要有两种形式:高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高专(高等专科学校)、以及近年火热,国家鼎力支持的如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类似的高职本科,证书力度等同于统招本科,并可自主考研考公务员等!
2.课程方面
本科生学习更偏重于理论,大专生课程更偏重于实践环节,而且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课程明显要比本科生多一些。本科类学校的课程与学习强度也要比专科强度大。
其实也并不存在高职不如本科的说法,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需求,高职已经越来越受欢迎。
转变传统观念
近年来,高职生以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低的就业姿态,越来越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跟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更贴近,实用性强,更贴近某些行业的用人需求。新兴的高职本科类院校,更是拥有本科专科双学历!让不少一本学生都望尘莫及。
创业能力强,走自主创业之路
相较于本科生,高职生创业的热情要高得多,对高职学生,因为他们更加贴近实际实践应用,贴近市场需求。
正是基于这种状况,高职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鼓励学生“岗位创业”,让学生立足自己所学专业,深挖其中的创新理念和方法,也同样是一种新型的“创业”。
随着国家对技术人才需求的增长,高职已经越来越受社会和学生的欢迎,高职和本科实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无论是在高职还是本科进行学习,都要正确和恰当的职业规划,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竞争实力。
到2022年,列入“双高计划”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办学水平、服务能力、国际影响显著提升,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培养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使职业教育成为支撑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到2035年,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领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意见提出,“双高计划”每五年一个支持周期,2019年启动第一轮建设。项目遴选坚持质量为先、改革导向,以学校、专业的客观发展水平为基础,对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重点工作推进有力、改革成效明显的省(区、市)予以倾斜支持。同时,制定项目绩效评价办法,建立信息采集与绩效管理系统,实行年度评价项目建设绩效,中期调整项目经费支持额度,并依据周期绩效评价结果,调整项目建设单位。发挥第三方评价作用,定期跟踪评价。建立信息公开公示网络平台,接受社会监督。
各地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在完善高职生均拨款制度、逐步提高生均拨款水平的基础上,对“双高计划”学校给予重点支持,中央财政通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对“双高计划”给予奖补支持,发挥引导作用。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以共建、共培等方式积极参与项目建设。项目学校以服务求发展,积极筹集社会资源,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而“双高计划”学校要深化改革创新,聚焦建设任务,科学编制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健全责任机制,扎实推进建设,确保工作成效。意见显示,改革发展任务包括:加强党的建设、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提升信息化水平、提升国际化水平。
其中,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方面,列入“双高计划”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要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加强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劳动教育,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并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率先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在全面提高质量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时,要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依托优势特色专业,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校企共同研制科学规范、国际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建设开放共享的专业群课程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基地。同时,要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创新教师评价机制,建立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以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为重点的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此外,要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参与制订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国际通用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高质量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